人口種族構成是個假命題,價值觀才是問題,種族歧視是個掩蓋問題的大帽子

2021-02-25 吹號角的凌飛

(點關注,看更多,防失聯,加微信)

(點中間「吹號角的凌飛」關注公眾號)

前言:

昨天的《統計與管理是門「藝術」——民主黨左派的抗疫之路》,不到5個小時,就被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的速度和諧了。。

他們,不,「政治正確」,要使用不帶性別的「它們」,

它們真是勤奮啊。

想看的讀者,請移步到:

https://thisistheway.world/2021/01/26/766

正文:

許多人及媒體,包括一些保守派的人,對美國的未來覺得沒有未來——因為美國的人口結構問題。

這些左或右的人,都在強調一點,即美國白人的減少的問題

看起來很象那麼一回事,美國白人將要低於50%,美國將來將是多元化,將是混亂的,將是左派的天下。。

這種觀點,我是一向堅決反對的。

原因很簡單,

這種觀點是典型的左派的「身份政治」與種族主義的體現。

在這個觀點中,偷偷地置入了一個觀點,即「人種決定價值觀」。

這種觀點,與左派長期灌輸給民眾的觀點內核上是高度一致的。

有些右派的朋友,也很容易被這花花綠綠的統計數據給忽悠了,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種族與價值觀無關。。

固然,在某個特定文化下的族群,會形成相對多數的一種價值觀,但相同膚色並不代表相同文化。

更不用說,即使在同一族群中,也有不同理念的個體存在。

顯然,作為一個堅定的反種族主義的人,我是堅決反對將某個價值觀等同於某個種族。

請記住我對「種族主義」的定義:

把任何判斷標準鎖定為與生而來、不可改變的生物生理特徵上的,都是種族主義。

姑且不論美國的人口調查中所執行的那個荒謬的「一滴血」原則:

黑人,哪怕只有一滴血是黑人,就是黑人。

而白人,哪怕只有一滴血不是白人的,就不是白人。

這種種族主義時代流傳下來的「一滴血」原則,使得黑人與拉丁裔的數量被人為放大,而白人的數量被人為減少。

比如我很討厭的魯比奧 (Marco Rubio),父母是古巴的白人,他在美國的白人文化中成長,但,他不被人口普查算做白人。。

「一滴血」下的統計數據,那是一門「藝術」。

所以我從來不看不分析這種種族比例,我關心的數據是那些各個信仰的民眾的數據,因為那意味著不同價值觀的分布比例。

白人並不意味著就是基督教信徒,並不意味著堅持傳統的美國價值觀,

事實上,在當下的美國,白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白人,越來越多呈現為白左,而不是白右。

所以,白人人口有多少,只具備一點點的參考意義,真正有參考意義的是美國各個價值觀的構成。


當前的美國最大的問題,在於價值觀的對立。

1月13日-15日,民調機構YouGov與CBS New聯合發布了一項民意調查,在這個民意調查中,2166名美國受訪者中有超半數的人認為,對美國的生活方式構成最大威脅的,是「其他美國人」。

隨著左派思想的不斷極端化,不斷極左化,價值觀的對立越來越成為美國最大的問題。

左派的極左化是符合左派的自然演變,也是左派「只有更左,沒有最左」的必然結果。

我在《左與右,左派的「團結」與右派的「潔癖」》,

《醜陋的漂亮面具(3):什麼是左派,什麼是華左,什麼是種族歧視》

《看起來很美(5):機會平等還是結果平等?左派解構主義下的"平等"》

等文章中一再闡述過這個左右的問題。

不斷向極左狂奔的左派與茫然無措停留在傳統價值觀的右派,已經越離越遠,最終體現為美國日益撕裂的現況。

但正如一次次,是傳統價值觀的右派挽救了美國,這一次,也依然將會是一樣。

至於啥時候極左們會撞上南牆,就要看美國的民眾們給不給力,啥時候給力了。

對於美國的未來,唯一的問題,是美國的價值觀將走向何方,

是美國當下強烈對立的價值觀,哪一方將成為未來的主流。

如果左派的價值觀戰勝了右派的傳統價值觀,那麼各位可以考慮離開美國,因為那意味著美國的沒落,意味著自由的不復存在。

如果右派的傳統價值觀戰勝了左派的「進步主義」(實質是激進主義)的價值觀,那麼,美國還是「美國夢」的美國,自由還能生存在美國的這個土地上。

所以,我從來不關心種族的比例,不關心白人到底要被統計的「藝術」修正成多少。

——事實上,荒謬的「一滴血」原則下,白人將會、並且只能成為統計上的「純種白人」,那麼這樣的白人數量肯定只有一個結局——不斷下降。

我只關心美國的民眾將會怎樣的覺醒,美國的傳統價值觀將會在多少的不同種族文化中被認同。

面對美國政治的亂象,面對政客們通過胡作非為而上臺,這都需要民眾的政治智慧。

而這種政治智慧,將由傳統價值觀而被覺醒、被啟蒙,最後形成民眾的「雪亮的眼睛」。

所以,價值觀的宣傳與啟蒙,喚醒更多的民眾的政治覺醒,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

白等竊取總統上臺。

我看到好些華人紛紛表態,希望白等能團結美國,能搞定疫情。

結果白等一上臺,就直接打臉這些人,

白等以幾乎是瘋狂的速度籤下行政令,全面地、迫不及待地推翻川普的政治遺產。

來個圖直觀點

白等在「就職」儀式上大談「團結」,轉身進了白宮就刷刷地籤下極左主張的行政令。

這那裡是「團結」,這是在表明「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就是要與保守理念的民眾對著幹,而且還是「大幹特幹,馬上就幹」。

這種迅速的、甚至無暇去掩飾的行為,為的是繼續討好民主黨的基本盤,至於「團結」另一半的美國人。。

——忽悠人的東西,怎麼可能當真呢。。

但很多華人,就很政治天真,就好吃這一套忽悠,總是被左派的高大上的語言給忽悠瘸了。。

事實上,白等對疫情毫無辦法,華人們心心念念的抗疫落空了。。

而白等對基本盤的操作,比如「男女同廁」,比如對那些性別混亂的LGBTQ啥的的優待,則讓許多華人家長們感到驚恐,原先他們還幻想白等是一個「中左」,結果發現原來還是極左。。

為反川普而反的「環保」停工,重返巴黎協定等等,讓那些幻想白等能夠以美國民眾利益為重,團結美國的華人們,頓時臉上被白等狠狠地左一巴掌,右一巴掌。。

這種華人的政治幼稚,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美國華人世界的普遍現象。

這也是我長期吐槽的那些華人社團:

不但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更是對美國的政治常識無知,還在把中國的那一套思維套用在美國身上。

難怪被美國的左派們,忽悠地團團轉,不知道什麼才是美國華人的真正利益,什麼才是對美國華人的整體利益有益。。


美國華人對美國政治的認知問題,導致美國華人往往認識不清問題的本質,很容易在左派(左媒體)的語境中,迷失了方向。

比如左派最喜歡用的語境——種族歧視。

華人在美國社會有沒有受到歧視,肯定有。

但華人在左派(左媒體)的語境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到底誰真正在種族歧視自己。

事實上,種族歧視是左派創造出來的武器,是一個可以用來掩蓋許多問題的大帽子。

這個武器是用來針對傳統價值觀的民眾的

——特別是佔美國主體的白人保守群體。

動不動以「種族歧視」來恐嚇,佔據道德高地,迫使民眾不得不按「政治正確」的束縛來膽戰心驚地生活。

在左派(左媒體)的語境中,在左派的敘事下,白人保守群體被汙名化為「白人至上」,被抹黑成「極右」,

從而營造出一個左派精心打造的普及化的忽悠認知:

白人是種族歧視的源頭,美國的問題都是因為白人的種族歧視。

這種忽悠也成功地影響了美國的華人,特別是中下層的華人。

——很多是沒有真正接觸到保守白人的人,他們拿那些白人的loser當成是白人保守群體,把這些loser對他們的傷害,當成是白人保守群體的傷害。

於是他們分辨不出誰是華人的危害者,接著傻傻地把選票投給了民主黨。

事實上,對華人最種族歧視的,不是所謂的白人(右派),而是(底層)黑人。

底層黑人是個可悲的群體,他們是左派忽悠的犧牲品,

他們被左派的福利制度摧毀了勤奮的理念,

他們被左派的「系統性種族歧視」所忽悠,

他們被「身份政治」所忽悠,

他們喊著「黑人被種族歧視」,

他們把自己當成毫無問題的受害者,所有的問題他們認為都是別人造成的問題。。

——包括認為華人也是造成(底層)黑人的問題。。

比如疫情中,就有個黑人議員(維吉尼亞州Norfolk市議員Paul Riddick)就攻擊真正受到疫情衝擊的華人餐館。。

受公校的左派教育毒害的(底層)黑人,是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只不過,本質自卑懦弱的他們,看到更為懦弱的華人時,他們的種族歧視才敢爆發出來。。

(底層)黑人對華人的歧視,由來以久,但這個活生生的現況,左(主流)媒體是不報導的。


因為不符合它們的左派的語境,左派的敘事。

它們要報導的是能夠抹黑與污衊到白人保守群體的「種族歧視」。。


這種真實存在的種族歧視,這種真正需要反對的種族歧視,卻在左(主流)媒體的世界中被消聲。。

比如在疫情之前,我們組織了多次集會,抗議作為紐約第22學區教育委員會(CEC)成員的某個黑人女性(黑、女,雙重政治正確),一個博士,卻公然在公開場合,用書面表達將華人及華人學生形容為「黃禍」。。

下面的連結,是俺當時組織時所寫的一系列呼籲集會的文章:

《黃色傢伙?黃色小孩?11月12日請來PS206抗議種族歧視言論》

《掃把不到,灰塵不走,種族歧視,絕不容忍,同胞們,該出手時就出手!(五)》

《為什麼用「Yellow」稱呼亞裔是種族歧視,車已經備好,就等你了,同胞們!!(六)》
《您是否容忍種族歧視繼續存在?1月7號晚上6點,請參加"開除種族分子cody示威集會"》

在一場場的抗議中,除了《紐約郵報》(沒錯,就是那個爆光小白等電腦門的,結果被推特禁言的那個紐約郵報)有來報導外,其它英文媒體通通裝聾作啞。。

——因為不符合它們的左派的語境,左派的敘事需要。。

種族歧視被左派「武器化」,成為左派用來壓迫保守民眾老老實實「政治正確」的武器。

這也意味著,對於左派來說,它們是絕對不想解決種族歧視的問題,

因為如果種族歧視的問題真的解決了,那麼它們就無法再利用「種族歧視」來當作武器。

所以,左派所有的對「種族歧視」的鬥爭,都必然只是停留在嘴上。。

包括白等在內,所有的民主黨左派,對華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從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

嘴上吹成花,但實際生活中,華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左派一個都不會去解決。

比如我們從2019年11月要求紐約市教育局對公然使用種族語言的那位黑人CEC委員開除,至今沒有任何動靜。。


比如這個黑人議員Paul Riddick,有動靜麼?


再比如,我曾經多次炮轟的紐約市政府對華人的真正的「系統性歧視」——招牌字體問題的糾正,解決了麼?

(紐約法律要求招牌上的單個字大小不得超過12英寸,這種大小,對於西方語言的字母來說,沒有問題,但對於象形字的中文來說,招牌上的12英寸的一個字,遠遠看去大概和一塊豆腐沒有區別,這種只考慮到西方語言文字而不考慮東方文字的法律,才是真正的「系統性歧視」)

對於左派左媒體來說,它們要的是所謂的「白人歧視華人」,如果沒有,就捏造一個,

至於「黑人歧視華人」,非常的「政治不正確」,自然就無視了,

哪怕生活中「白人歧視華人」極少,而「黑人歧視華人」成群結隊。。

PS:川普作為一個素人,非常不智地使用了「chinese virus」,這叫給左派左媒體遞子彈,不,是在遞飛彈。。

在這個將「種族歧視」武器化的美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種族歧視」來掩蓋。

(底層)黑人生活不好——種族歧視

(底層)黑人念書不好——種族歧視

黑人們上大學人數不多——種族歧視

左右民眾的價值觀衝突——種族歧視

華人考上好的學校多了——種族歧視

美國的毒品泛濫問題——種族歧視

美國的單親家庭問題——種族歧視

美國的性別混亂認知——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成了一個筐,一個口袋,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面丟。

但問題是,這些問題的根源,並不是種族歧視。

這種做法,就象是拿狗皮膏藥來治大腿骨折。。

問題還是問題,從來沒有被根本地剖析與解決,問題被「政治正確」地引向去討伐並不存在的「種族歧視」。。

但問題如果不被真正的解決,問題就會始終存在在那裡。

在對「種族歧視」喊打喊殺了幾十年後,美國的社會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多。

左派們高喊著這個種族歧視,那個種族歧視,喊了幾十年,美國的問題卻越來越多。

問題沒有解決,但成為左派手中「政治正確」的武器倒是越來越多。。

這樣的胡亂行為,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

只不過,真正為之付出代價的,

卻是那些真正遭受種族歧視的人,他們得不到援助,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而那些遭受並非種族歧視引發問題的人,卻被左派所誤導,花費了巨大的社會成本,但問題卻始終得不到解決。

中國有句古話: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左派如果在美國繼續興風作浪,倒黴的永遠都是那些老老實實的美國民眾。

是時候更正自己的認知,認清左派的真面目了!

相關焦點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然而,這種美國價值觀的內在虛偽性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特別是美國非洲裔公民喬治·弗洛伊德被極端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抗議遊行活動迅速席捲全美,甚至在世界多地多點爆發。抗議民眾的火與怒,深刻揭露出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貧富分化和社會撕裂,是對美國長期宣稱的所謂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權價值「典範」的巨大諷刺。
  • 從電影了解國外種族歧視問題
    去年度奧斯卡入圍的電影中,有不少是敘述種族相關題材的電影,其中就以入圍最佳電影的三部電影:《黑豹》、《黑色黨徒》、《綠皮書》,做個簡單的介紹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內隱性歧視可以是個體性的,也可以是結構性的,它不易被公眾察覺,有時甚至在界定上模糊不清,看似不帶種族色彩,實則不然。  美國式複雜現實  儘管1861年爆發的美國內戰從根本上廢除了蓄奴制,使這個國家從瀕臨分裂的狀態回到統一,但種族問題依然存在並不斷撕裂著美國社會。
  • 種族歧視——美國白左的政治碰瓷秀
    對左派來說,拿種族問題來碰瓷早就是熟練得不能再熟練的政治伎倆,2012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本科生阿比蓋爾·費雪提起訴訟,對德克薩斯大學的招生政策提出質疑,稱其具有「種族意識政策」。在民主黨為代表的左派來看,黑人如今遭遇的所有貧困、犯罪、單親家庭等問題,都可以統統歸結到種族歧視這一萬能原因上,「白人歧視黑人」更是成為了黑人作奸犯科的保護傘。事實上,如果我們稍微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民主黨的這一套話術是有多麼可笑。
  •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美國種族歧視問題根深蒂固
    聯合國種族主義問題特別報告員滕達伊·阿丘梅在17日的發言中表示,美國執法機構中存在的不公和種族歧視問題「根深蒂固」。她呼籲聯合國設立一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或其它機制,調查全球範圍內執法機構中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
  • 美國種族問題的兩副面孔:不說出口的歧視和被濫用的政治正確
    5月25 日,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遭白人警察跪壓頸部近9分鐘後死亡,此事在美國多地區引發了持續數周的反抗種族歧視的遊行、示威,甚至暴力活動。事實上,弗洛伊德的事件不是個例,種族歧視的鬧劇不止一次地在這片土地上演。今年2月,黑人青年艾哈邁德在慢跑時被沿途的一對白人父子槍殺,而白人父子遲遲未遭逮捕,還辯稱他們懷疑艾哈邁德是個竊賊。
  • 【英國衛報精讀】《Vogue》雜誌的種族歧視問題
    這項挑戰於5月份在Tiktok上開始,後來風靡ins和twitter,現在已經有數百個雜誌封面了。各大品牌的種族歧視現象在工廠隨處可見,而且這種歧視是系統且隱晦的。黑人和棕色人種在當前的種族清算中大聲疾呼,在他們的證詞中,PoC工人被白人上司貶低和忽視的經歷(以任何其他名義的微侵犯)都非常常見。 4.
  • 擅長價值觀營銷的多芬翻車了:為涉嫌種族歧視而道歉
    為涉嫌「種族歧視」而道歉 擅長價值觀營銷的多芬也翻車了  界面新聞 馬越   在社會政治思潮動蕩的當下世界,品牌在處理價值觀問題上如果不夠謹慎,常常會被挑剔的大眾揪出來批評,不過這次你沒想到翻車的居然是「價值觀營銷老司機」多芬。
  • 《底特律》關於種族歧視
    今年5月美國黑人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其死亡引發的抗議至今仍在持續,與此同時截至目前美國的新冠疫情累計確診417萬,死亡14萬,其中據美國機構調研顯示黑人的確診及死亡率高出白人30%,然而黑人總人口佔比只不到全美國15%。到了2020年,底特律事件之後的53年,疫情背後背後仍然反映出美國白人和黑人在居住、醫療、生活水平上的不平等。
  • 對否認「種族歧視」之主張翻個白眼:為何大主教抨擊黑人是不對的
    我們需要承認這些……」好吧,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我們姑且假設大主教的結論是對的,承認「黑人的心智有問題「,儘管這不僅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陳述,而且目前在科學界,不同種族心智是否有差異這個問題尚有爭論。比如中美洲的海地,它是由非洲運來美洲的黑人革命後建成的共和國,黑人佔95%以上人口。200多年過去,海地被建設成美洲唯一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發展程度和非洲貧窮國家無二致,而海地隔壁由拉丁裔構成的多米尼加,成了鮮明的反向對比。再比如賴比瑞亞。
  • 美國種族衝突:《亂世佳人》被下架的五個問題
    平臺稱,這部1939年公映的影片是「時代產物」,片中刻畫了「種族歧視」,這在「當年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HBO Max宣布後次日(6月10日) ,《亂世佳人》 在亞馬遜平臺登上暢銷榜榜首。在亞馬遜影視架上,該片光碟成為銷量排名冠軍,發行70周年紀念版也進入前10名。
  • 美國種族歧視歷史來源及對現在的影響
    但從根本上講,地方主義(sectionalism),即南方和北方的爭奪主導了制憲過程,其中奴隸制度是核心問題。18世紀80年代,美國人口中奴隸佔1/7。那時,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政治家們懷疑奴隸制度在美國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出自其他利益的考慮只得默認其存在,結果出現了具有權宜性質的妥協。北方州代表希望把奴隸計入人口總數內,目的是增加各州應繳納的聯邦直接稅。
  • 「種族歧視」是個框,黑人兄弟往裡裝
    原本是個法律問題,現在生生變成了政治問題。可能在他們看來,即使死因有很大疑點,但「種族歧視」依然是不容商榷的,是必須坐實的。黑人的命貴,其他人的命是可以忽略的,黑人的權益是不能被侵害的,其他人的權益都是無所謂的。所以,一旦黑人上街抗議「被歧視」,最緊張的是路邊的商店。
  • 種族不歧視—蘿拉的故事
    ▲ 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醫學教授 喬人立種族歧視是個政治問題。她醫療保健條件優越,TB也並非難以診斷的疾病,我們那所醫院又是高手如林的地方。這樣看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醫學本身。蘿拉是白種人,社會地位優越,家庭背景富裕。TB在這樣的種族群體裡很少發現,這是流行病統計出來的結果,勿庸置疑。正因如此,為蘿拉看病的醫生根本就沒想她會得TB。
  • 北美觀察丨微笑裡的種族歧視
    要知道,非裔人口在加拿大所佔的比例,按照加拿大統計局迄今最新的2016年的統計,大約是3.5%。以這樣的人口比例,為什麼能掀起如此大的聲浪呢?兩輪抗議看似相同 實則差異明顯總臺記者對加拿大兩輪的抗議活動中都進行了採訪拍攝,也就是發生在5月30日—31日的第一輪,以及6月5日—7日的第二輪。從記者的觀察來看,者兩輪抗議活動有著很大不同。
  • 《亂世佳人》在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中,到底是個什麼角色?
    可是在2020年,黑人弗洛伊德被跪死後,讓原本就牽扯種族歧視非議的電影,再次被推倒風口浪尖,在經過短暫的下架之後,又再度恢復,由此引發的爭議仍在持續發酵。那麼,《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在美國系統性的種族歧視中,到底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是系統性種族主義歧視?什麼是系統種族主義歧視?
  • 「黑人的命也是命」——美國種族問題調查
    事實上,美國社會警察和黑人之間的矛盾頻頻升級,種族歧視觀念根深蒂固,從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到弗洛伊德的「我無法呼吸」,美國黑人的處境一直是美國的世紀夢魘。為何黑人區衝突不斷,他們的真實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美國這個大熔爐造就了怎樣的種族問題?
  • 西方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華人在西方的社會地位如何?
    在網絡上有關於這些等級制的一些描述,但是具體細節有爭議,某些種族在一些人眼裡地位很低,在另一些人眼裡沒這麼低,其實這多少有些價值觀在其中發揮影響,而且不同的白人會有不同的歧視鏈,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西方最強大的種族,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這個種族歧視鏈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白人的標準定位,因為英美白人實力最為強大,其劃定的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他人的判斷。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部《人口普查法》,並開展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美國成為繼瑞典之後的世界上第二個開展全國性人口普查的國家。當時的美國憲法定義了三種居民:自由人、黑奴和印第安人,普查只包括了前兩種居民,而印第安人既不被徵稅也不當兵,所以沒有被納入普查。
  • 弗洛伊德之死震蕩持續,著名電影《亂世佳人》因種族問題被下架
    或許這與美國複雜的種族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美國黑人和白人逐漸的衝突長久以來就是當地社會的頑疾,黑人和白人在大體形式上的平等也只有很短的時間,去年在內地上映過的美國高分電影《綠皮書》就比較形象地反映了出美國的種族問題以及黑人在美國面臨的處境。美國如今在形式上實現了所謂的種族平等,一度被視為「種族大熔爐」的地方,自詡完美地解決了種族問題,延伸出來的政治正確也是目前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