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最冬季最常吃的時令水果了,每天吃一點,可以補充維生素,讓身體遠離疾病。
如果把橘子這樣吃,相信你會收穫更多。
眾所周知,新會陳皮是「廣東十件寶」之首,而陳皮的原材料就是橘子皮。
很多老人家在吃完橘子後都會把橘子皮留起來曬乾,用土方法做成陳皮,雖然功效上無法跟新會陳皮相比,但也是家中常備的一件寶。
這麼多年的橘子白吃了,就看看聰明人如何把橘子分開吃的
橘絡是附著在果皮和果肉之間的一層「筋絡」,功能有點像人體的血管,具有通絡的作用。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吃橘子不要撕橘絡」,除了通絡之外,還有理氣、化痰的功效,中醫常用於治療經絡氣滯、久咳胸痛、痰中帶血、傷酒口渴等症。
現在有很多柑橘類水果都經過改良,變成無籽柑橘,孰不知,橘子核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
橘核的作用為理氣,散結,止痛,主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腰痛。用於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腫痛等病症。
說了這麼多,終於輪到主角出場啦。橘子肉水分含量很高,而且富含維生素C、B1等,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常吃橘子能幫助肝臟排毒,美容養顏,還能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橘子的食療通常可以開胃、潤燥、生津止咳、清肺熱等。
雖然我們把橘子身上的寶裡裡外外都數了個遍,但並不意味著橘子可以多吃。
陳皮可以直接泡茶,還可以煮粥煲湯時扔兩片,開胃理氣。 將橘子皮洗淨後置於白酒中,浸泡20餘天即可飲用,其味醇厚爽口,且有清肺化痰的作用。
橘皮5至15克,泡水當茶飲,常用。
用幹橘皮5克,加水2杯煎湯後,放少量薑末、紅糖趁熱服用:也可取鮮橘皮適量,切碎後用開水衝泡,加入白糖代茶飲,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鮮橘皮12克或幹橘皮6克,煎湯服用,可治便秘。
這麼多年的橘子白吃了,就看看聰明人如何把橘子分開吃的
將一小塊橘皮含在口中,或嚼一小塊鮮橘皮,可治口臭。
將橘皮和生薑片加水同煎,飲其湯,可治療胃寒、嘔吐。
將50克橘皮浸泡在酒裡。這種酒有溫補脾胃的功效,用於消化不良、反胃嘔吐等症,對多食油膩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症,尤為有效。
將橘子皮洗淨後置於白酒中,浸泡20餘天即可飲用,其味醇厚爽口,且有清肺化痰的作用。
若浸泡的時間再長一點,至春節或開春後再飲,則味道更佳。
鮮橘皮、生薑片,加紅糖適量煎水喝,可治療風寒、感冒、嘔吐、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