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講述義大利疫情:封城前車票被搶光 最嚴重地區仍很少人戴口罩

2020-12-24 騰訊網

即便如此,在疫情爆發初期,民眾依舊不願意戴口罩。喝咖啡、逛商場、朋友閒聊,一切生活照舊。義大利人十分崇尚「自由」,疫情當下,這股勁似乎用到了戴不戴口罩這件事情上。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齊魯晚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3月4日博洛尼亞的街頭 人數有了明顯較少 視頻提供:@UNIQUEViola

史無前例的「封國」,6000萬人禁止跨區域流動,3月10日凌晨,一項新的政府法令在義大利全國生效。根據這項法令:直至4月3日,如非工作或健康需要,禁止所有義大利居民跨區域流動。疫情的蔓延仍沒有停止。截至11日零時,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義大利全國101座城市,累計確診病例增至10283例,累計死亡病例631人,是中國境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新法令生效其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多位義大利華人,他們見證了這些天義大利社會生活的變化。

截至下午5點 義大利最新確診10293 因與官方通報有時間差 多出了10例 圖片提供:@Genie

平時沒人坐的慢車 車票被搶購一空

面對疫情,一向「慢條斯理」的義大利人拿出了迄今為止最「硬核」的防控措施——「封國」。

其實,早在當地時間3月8日,義大利政府宣布對整個倫巴第大區和其他14個省實施旅行限制。

義大利總理孔特在當地時間3月9日宣布封鎖義大利全國。(圖源:24小時太陽報)

然而,還是遲了一步。

在政府對義大利北部實施旅行限制之前,就已經有上萬人搭乘各類交通工具,從即將被封鎖的省份離開。他們似乎不是要逃離疫情,而是逃離封鎖。

疫情出現後 佛羅倫斯市中心的火車站 戴口罩的人很少 圖片提供:@岱琳

位於米蘭的華人劉釗(化名)形容著這一場景: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慌張,市民、打工者,甚至是遊客,大家都在3月7日晚間搶購最後幾班出城的火車票。許多買不到票的,還選擇了自駕,「逃往」南部。

劉釗說,3月7日晚上,從米蘭到羅馬的末班車是23:31,平時這趟8小時的慢車根本沒人坐。然而封鎖法令的消息流出後,火車票很快售空。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人們在從義大利北部的帕多瓦到羅馬擁擠的火車上。(圖源:美聯社)

旅客們簇擁著擠上車,許多人並沒有預定到座位,只能選擇坐在行李箱或地板上,擠滿了列車的走廊。

在Bologna(博洛尼亞省),鍾月的義大利朋友也搭上了離開封鎖區域的末班車。和不少義大利人一樣,他們認為這並非災難前的逃離,因為「只是一場病」就要封鎖,那他們更願意在封鎖時和家人待在一起。

不管是基於何種原因,這一夜,數萬人湧出城市關口。

據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3月9日的不完全統計,封鎖令生效前一晚從義大利北部封鎖區「出走」至南部的市民可能多達十萬人。在政府要求這些「逃離者」進行自覺上報後的2小時內,僅利古裡亞大區就有超過4000人上報。

南部普利亞大區的主席Michele Emiliano在社交媒體上呼喊:「停下!回頭!你正在向你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堂兄和父母的肺部注入威脅北部醫療體系的病毒!」

但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為制止出逃隔離區的行為,義大利衛生部長羅伯託 斯佩蘭薩於當地時間3月9日凌晨宣布,違反隔離法令將會入刑,面臨最高3個月監禁,並罰款206歐元(約合1630元人民幣)。

急轉掉頭

3月10日,在距離義大利中部託斯卡納大區不遠的Le piastre(音譯為皮亞斯特雷,一個村莊),留學生岱琳取消了今天的課程。她決定從今天開始居家隔離。

岱琳出生在哈爾濱,原籍山東濟南,去年11月份,她辭去在北京的工作,只身前往佛羅倫斯。這次,她想給自己「充充電」,拿到一個好學位。

國內疫情的爆發很突然,新聞鋪天蓋地的出現在岱琳手機的各個社交平臺上。看著不斷增長的數字,她開始擔心家中的父母。

在岱琳印象中,父母是不願意戴口罩的人。她在北京工作時,父母經常會看望她,有霧霾時,雖然多次提醒,但他們還是不樂意戴上口罩。

恰巧,這次疫情,口罩成了個人防護的必需品。

疫情後 Bergamo省一家超市民眾大多沒有戴口罩 圖片提供:@Geniebazinga

岱琳依舊反覆給父母「做功課」,電話那頭可算是口頭上答應了她。之所說是口頭上,那是因為岱琳說,她不在他們身邊。

和無數身在義大利的華人一樣,相隔一萬多公裡,她不知道家人什麼時候出門,有沒有戴上口罩……

「戲劇性」的是,僅僅2個多月,這份擔心「急轉掉頭」。

從義大利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到確診病例破萬,岱琳頻繁接到家人的電話的信息。

法令頒布後 一位華人留學生收到的停課通知 圖片提供:@UNIQUEViola

法令頒布後 一位華人留學生收到的停課通知(外文版) 圖片提供:@UNIQUEViola

表弟跟她說,回國的機票還可以買到。母親不斷提醒她,不要去人多的地方。父親乾脆直說:「要不咱這錢就給他了,什麼學位不學位的,先回來吧……」

岱琳說,父親是個節儉的人,眼下卻說出了「錢都不要了」的話,這讓她有點打怵。

戴不戴口罩? 義大利人的「博弈」

佛羅倫斯是岱琳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在義大利疫情蔓延嚴重的當下,這裡也並非最嚴重的地區。雖然這麼說,但也有百例確診患者。

前些天,佛羅倫斯的街頭仍是一片「祥和」。

疫情出現後 佛羅倫斯一廣場一些民眾都沒有戴口罩 圖片提供:@岱琳

疫情出現後 在佛羅倫斯聖三一橋 一些遊客沒有佩戴口罩 圖片提供:@岱琳

就在法令頒布前後,在聖三一橋,幾名國外遊客合影留念,那時疫情已經有了「苗頭」,但沒有一人佩戴口罩。酒吧、餐飲店照常對外開放,進入無需測量體溫。街上也極少有人戴口罩,大家還是還是按照以往的步調,喜歡去咖啡館和酒吧。

受訪者表示,疫情爆發後,除了受到政府管控的企業停止營業,一些私人企業還是保留了相當的「自主度」。

疫情嚴重的地區也並非那麼「緊張」。長沙姑娘朱珠在倫巴第大區的BERGAMO(貝加莫省)生活了5年,這裡是目前義大利全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上千人感染。

即便如此,在疫情爆發初期,民眾依舊不願意戴口罩。喝咖啡、逛商場、朋友閒聊,一切生活照舊。

義大利人十分崇尚「自由」,疫情當下,這股勁似乎用到了戴不戴口罩這件事情上。

3月4日,義大利官方資料顯示,義大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由 2036 例上升到 2502 例,其中死亡病例上升至 79 人。當地衛生部門給予全體國民的建議仍然是:"如果沒有生病,不建議佩戴口罩"。

「除了心大的民眾,他們不願意戴口罩的人大多數是受到官方的影響,還有一部分是根本買不到口罩。」朱珠說。

因為戴不戴口罩的問題,朱珠、岱琳都和義大利的朋友們爭辯過。用岱琳的話來說,義大利人太擅長社交了,貼臉是常見的打招呼方式,如果不戴口罩,疫情下可能造成的後果將無法控制。

義大利人卻說,當地官方和電視已經說明「戴口罩沒用」,「 為什麼不聽專家的呢?」

「他們會覺得,口罩是醫護人員和病人戴的。比如我戴著口罩,他們本來坐在我旁邊,就會起身走開,因為他們認為我有病。」

米蘭的不少大型商場已經關門

3月11日,貝加莫的管控力度已經非常嚴格。酒吧、餐廳大多數已經歇業,一些公共運輸也已停擺,街上還有部隊士兵在巡邏,若無正當理由民眾不被允許出門。

當地時間3月8日,在隔離法令頒布第一天,米蘭街頭的咖啡館還是坐滿了客人。(圖源:《紐約時報》)

米蘭的街頭已經明顯少了很多人,不少大型商場已經關門,只有少數商場和「bar」依然營業。

義大利的公立學校已全部停課,為了避免落下課程,學生們多採用上「網課」的形式。部分公司已收到放假或者遠程辦公的通知。

封城令的實施似乎並沒有打消人們在市內散步和喝咖啡的熱情。(圖源:美聯社)

「雖然目前政府的反應已經到位,但真正落實還需要一個過程。」朱珠說。

岱琳也給出了同樣的看法:「義大利家庭之間來往密切頻繁,想要完全阻隔封控,需要時間,也需要措施。」

防控升級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從不認識、到認識,再到認識深刻,前期全靠「自覺」的「佛系」防控,正確推出舉措後,也會築成堅固的城牆。

「共克時艱」

3月1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通電話。迪馬約表示,當前義大利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意政府正密切關注和學習中方抗疫的成功經驗,採取有力舉措阻止疫情擴散。意方面臨醫療物資和設備短缺的困難,希中方幫助解決燃眉之急。

王毅表示,雖然目前中方自身對醫療物資還有較大需求,但將克服困難,向意方提供口罩等醫療物資援助,加大力度向意出口急需的物資和設備。如意方需要,中方也願意派出醫療小組赴意協助抗疫。

3月11日,來自中國國家疾控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疾控中心等地的專家及醫護人員組成的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攜帶相關人道救援物資,啟程飛赴義大利。

不少華人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管身在何地,是華人也好,是義大利人也要,都是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所面臨的挑戰相同。

此前中國舉國抗疫時,義大利政府曾組織專機運送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援助中國。當時,義大利外交部發展合作司副司長科拉米內還說了一番相當暖心的話:「中國的醫護人員正奮戰在一線,而整個國際社會都團結在一起,成為他們的堅強後盾。年初時我們誰都無法預見到眼下的困難,但困難既然出現了,作為朋友就應該在對方有需要的時候互相幫助,共克時艱。」

(素材提供、講述者為@Geniebazinga,@UNIQUEViola、@岱琳等,應其中部分人要求採用化名)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疫情到底有多嚴峻?當地人這麼說
    2月23號政府緊急宣布對倫巴第大區和威尼託大區的11個市鎮「封城隔離」,涉及五萬餘名民眾。 疫情最嚴重的兩個大區GDP總和佔整個義大利的三分之一,人口為1500萬,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 尼雅是居住在義大利米蘭的中國人,她距離最嚴重的疫區Codogno僅有43英裡。
  • 封城下的義大利:只有一種「病毒」難以抗拒
    事實上,剛開始除了極少數疫情極端嚴重的地區,居民為了降低風險減少出門,同時也擔心自己萬一確診在家隔離沒吃沒喝而突擊採購(義大利的外賣和網購沒法跟中國比啊),可能暫時買空一些貨架(第二天這些貨架又會補充滿的),大多數地區的物資供應一直是豐富的。
  • 義大利米蘭封城前夜登上最後一班火車:外地民眾逃離,本地人仍在晨練
    來源 | 瀟湘晨報(xxcbwx)記者 | 特約通訊員 丁墨 米蘭報導一邊是大批民眾聚集車站試圖在法令生效前離開,火車航班通通沒停;另一邊是公園裡人們照常晨練,戴口罩或做其他口鼻防護的人依舊不多。而此前,面對街頭免費派發的口罩,義大利民眾的反應也大相逕庭:" 我沒病不需要戴口罩。""
  • 封城下的義大利: 只有一種「病毒」難以抗拒
    事實上,剛開始除了極少數疫情極端嚴重的地區,居民為了降低風險減少出門,同時也擔心自己萬一確診在家隔離沒吃沒喝而突擊採購(義大利的外賣和網購沒法跟中國比啊),可能暫時買空一些貨架(第二天這些貨架又會補充滿的),大多數地區的物資供應一直是豐富的。
  • 全國封城下的義大利
    「米蘭是義大利國內最嚴重的城市,但我發現這裡的封鎖令或者管控令是非常寬鬆的。我看到公交車還在運行,人還在行走,酒店有人在聚會,很多不戴口罩。」3月19日,中國援意醫療隊抵達米蘭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碩鵬呼籲義大利民眾提高警覺。「義大利群眾對疫情不太上心,主要原因之一是媒體最初對疫情的宣傳不到位。」
  • 義大利「封國」前後,4位中國人講述:誤解、惶恐、焦慮
    △封城前的米蘭街頭 攝影:Dino 然而,官方通報下每天呈指數級增長的確診數字,起初並沒有引起義大利當地人的重視,全國「封城」前,米蘭的街道上、超市裡戴口罩的人寥寥無幾,一直以來,義大利只有生病了才需要戴口罩的認知是根深蒂固的。
  • 爆發中的義大利:封城,日增千例,停止親吻
    有當地華人在朋友圈反思:米蘭是不是該停一下了,義大利是不是也該停一下了。米蘭不停,病毒也不會停。3月7日晚20點40分,義大利政府發布了緊急法案,將整個倫巴第大區以及包括威尼斯在內的11省列為紅色隔離區域,全面封城。
  • 義大利百萬護士鬧罷工!新法被迫要提前出,米蘭華人卻為封城焦慮瘋了
    義大利總理府官網 總理府新令將實施全國宵禁,高風險地區將限制出入、關閉高中 「歐洲是全球受二次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 原創 巴黎有華人不戴口罩了?真的心驚膽戰?(巴黎海芬日記第53天
    這邊回復完,中午送走一位留學生,就收到一個法國同傳朋友M上氣不接下氣的電話:「你今天必須寫一篇文章,提醒華僑華人繼續戴口罩,小心病毒!而且現在病毒變異,會越來越嚴重的!」原來,她今天去給一位70多歲華人安裝網絡的家庭做翻譯,發現連華人家庭都不戴口罩了!她說:今年上半年她們家有事情,我去做翻譯。她戴著口罩都很警惕,讓我離2米遠的距離做翻譯。
  • 我在重災區義大利米蘭,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海外華人記疫
    本欄目由花生FM發起,以系列報導形式,發布海外華人眼中的城市現狀,與全球中華兒女同頻共振,講述疫情之下平凡人的故事,記錄一段最不同以往的春天。  那段時間身邊的華人留學生開始出去囤貨,減少出門次數。本地人卻絲毫不在意,沒人戴口罩,依舊出門上班上學,政府宣傳「健康的人不必帶口罩」,甚至頒布「戴口罩罰款500歐」這樣令人迷惑的規定。
  • 義大利頒布新法令 再對部分地區採取封城措施
    中國僑網11月5日電 據《歐洲時報》義大利版微信公眾號「意燴」消息,綜合義大利《晚郵報》、Tgcom24、今日網報導,儘管義大利總理府和地方政府對新防疫措施依舊持有不同意見,但在經過長時間的會議討論後,孔特已於4日夜間籤署了新總理府法令。
  • 後疫情社區·融合|義大利普拉託的華人,能否「跳出」中國城
    根據普拉託市政府2019年的數據,當地有24906名華人,加上持旅遊籤證逾期滯留的「黑工」,當地華人約有五至六萬,佔當地常住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其中,來自浙江溫州,特別是瑞安及文成地區的佔了近六成,普拉託也被戲稱為「溫州城」。共處一城,華人與義大利人有著微妙關係。一些人認為,Made in Italy(義大利製造)的背後,華人搶走了生意。
  • 活在陡然升級的美國疫情下:囤糧還囤槍 華人買光了口罩消毒液
    在美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華州,一位中國居民剛剛去了趟槍店。他告訴矽星人,倒不是處於對安全的擔心,而是一直想買,這次和幾個朋友一起下手了。槍店老闆面對槍店中異常多的華人都傻了,問他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突然要買槍。
  • 英國再封城 華人與留學生講述面臨的衝擊與困境
    中國僑網11月9日電 據《歐洲時報》英國版報導,適逢大學秋季開學,英國二次疫情來勢洶洶。英國自10月起實施3級疫情警報系統,而後新的封城措施將全面取代3級疫情警報系統,直到12月2日「禁足令」結束為止。封城期間內所有酒吧、健身房及非必要商店都必須關閉。記者深入採訪在英華僑華人與留學生在二次封城下所面臨的衝擊與困境。
  • 義大利北部1600萬人開始封城!有人迅速逃離,有人等待指令……
    作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義大利過去這個周末並不好過。新冠確診人數從周三時的2500例增加到了周六時的5883例,死亡人數也從36例增加到233例。於是,為了避免疫情進一步地嚴重,義大利當局於當地時間周日凌晨2點緊急宣布,決定疫情影響嚴重的北部十多個地區進行封城。
  • 義大利疫情日記:「封城」一星期 心理醫生告訴我心態不能崩
    自3月10日起,義大利宣布全國「封城」,至今已整整一個星期。 鬥獸場等義大利首都羅馬知名景點,何曾有過如下這樣空空蕩蕩的場面?
  • 意大利面臨「至暗時刻」,封城是否有效?
    雖然義大利認識到新冠病毒嚴重性的過程有些慢,但許多當地人現在覺得,他們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義大利總理3月9日晚間宣布,10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分析認為,此舉表明當地政府正在努力應對規模不斷擴大的緊急情況,相信採取強硬措施是減緩疫情蔓延的最佳機會。
  • 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眾生「面面觀」
    新京報記者連線身處韓國、義大利及日本的海外華人,講述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 韓國:民眾紛紛戴起口罩 根據韓國衛生部門消息,截至當地時間3月2日下午16時,韓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4335人,死亡26人。
  • 法國宣布「封城」後,這家華人電臺的做法令人……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法國於3月開始採取「封城」等管制措施,設在巴黎市中心的法國華人電臺——歐洲華語廣播電臺(Radio Mandarin d』Europe)進入了疫情中的堅守。法國管制措施已經實施超過一個月之際,歐洲華語廣播電臺總監楊天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對於電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在「封城」之前電臺就已做好了相關的工作部署,提前請主持人錄製好一些與疫情相關的節目,「封城」後可以直接調取使用。
  • 義大利封城首日: 火車照行 酒吧照開
    義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8日上午宣布的封城新法令,區域涉及人口約1600萬,佔義大利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這進一步限制了義大利的商業活動,其中交通運輸、旅遊和製造業感受明顯。歐盟委員會提醒,疫情過後,義大利經濟恐怕難以實現V型拐點。對此,孔特表示,義大利將「充分利用」歐盟預算規則所設定的靈活性,以應對抗疫情給義大利經濟帶來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