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一個文藝青年初長成
趙星:一個文藝青年初長成
在剛剛結束的呂院各系畢業生晚會大比拼中,中文系是第一個在畢業生晚會上使用LED屏的系,LED屏上的特效和舞臺上同學們的表演相得益彰;中文系的節目涵蓋舞蹈、歌曲、吟誦、戲曲、小品、相聲、情景劇等,種類最齊全;在節目的錄製上,中文系出動攝影攝像機器最多、最先進……如此一場盛大的晚會當然離不開臺前幕後的同學們的辛勤付出。讓我們走進主持人趙星,聽聽他與畢業生晚會的故事。
「讓青春的色彩更多一點」
他是幽默風趣的校園主持人,是忙前忙後的文藝部骨幹,是一個編劇,更是一個熱愛舞臺的表演者。他就是趙星,中文系新聞採編與製作1401班學生。
「在青春的歲月裡多做些有益的事,要踏實,讓青春的色彩更多一點。」趙星這樣說。悉數他的大學文藝生活,還真是豐富。開學典禮上,作為中文系新生代表發言;主持人大賽上,勇奪三等獎;迎新晚會上,自導自演情景劇《回眸青年》;歌手大賽上,擔任主持;歡送畢業生晚會上,再次擔任主持,並自導自演情景劇《那一季,青春飛揚》;而且作為文藝部成員,各個節目的統籌、服裝道具等都需要他出力……正是一次次的登檯曆練,使「趙星」這個名字為同學們所熟知。
「我只是一片綠葉」
「畢業生晚會準備期間,各位負責節目的同學各司其職,特別是文藝部的同學們,非常團結。自從節目排練以來,沒有一個人一天吃三頓飯。臨近晚會的那段時間,我每天只吃中午一頓飯,下午六點鐘該吃飯的時候,又要搬桌子,搬道具,進行排練。但是我越幹越亢奮。」回憶起準備晚會的日子,趙星總是笑著講述。「我看得到他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很感動,沒有人會抱怨活多活累。有事情只要一打電話,就馬上幫你辦了,女生個個都像女漢子一樣拼。」「關於晚會,有不足,有些幕後工作還沒做好,比如表演情景劇時,箱子放早了等等,但是這樣已經夠了。如果說晚會是一臺話劇,主持人就是一個旁白,主持人永遠都只是一片綠葉,我不去說『我是主持人趙星』,我說的是『我是趙星』,因為我們都是非專業的主持人,能夠站在舞臺上主持是我的榮幸,主持的好壞,觀眾心裡知道。」
「搞笑我們也是認真的」
「所有語言類節目,搞笑我們也是認真的。因為大家都是非專業的,彼此都很熟悉,所以一起排練情景劇《那一季,青春飛揚》時從不遲到,有好點子大家一起想,整個過程都很開心。」 對於晚會,趙星看到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晚會舉行的那一晚,因為我是文藝部的,不僅主持,還要和文藝部的同學負責節目,一場晚會換了三次裝,晚會結束還要搬東西,打掃衛生,回到宿舍已經是凌晨一點半,第二天上午九點還要和文藝部的同學們一起去市裡送服裝,大家都很開心。」
說話間,他一直在咳嗽,「晚會前一天,嗓子就上火發炎,很疼。腦子裡的這根弦一直緊繃著不敢放鬆,晚會結束,一放鬆,就感冒了。」
「好好努力」
開學典禮上,趙星曾作為中文系學生代表上臺發言。他說,「我不想做第二個賈樟柯,也不想做第二個柴靜,我只想做我自己,我想把自己的才華灑在這片熱土上。」對於中文系迎新晚會上趙星演的情景劇《回眸青年》,常志剛老師評價道「這是呂梁學院近五年來的最好的一個節目,希望趙星同學能在畢業生晚會上有更好的表現。」如今,趙星以主持外加自編自演的情景劇完成了常老師的「任務」。
當然,這樣的表現也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初、高中時,趙星一直在藝術氛圍很濃厚的環境中成長。「初中就在我們當地電臺的校園節目中做DJ嘉賓,高中時期作為藝術生一直學編導。」寫影評更像是「家常便飯」,晚上看完電影,第二天就交寫千字影評。周末來臨,也不能閒著,需要寫四個故事。到後來,寫東西五頁稿紙根本不成問題。說到父母的教育時,「我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選擇,父母只給參考意見,我的家庭很民主。」
畢業生晚會結束了,大學怎樣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剩下的大學時光要多學點東西,大一開學時就準備拍一個關於自己的東西,拍關於自己的青春,腳本已經寫好了,名字叫做《初戀這陣瘋》。只是一直沒有時間拍,在這個學校三年不能白待了。」對於自己馬上就要當學長了,趙星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好好努力,給學弟學妹們做個榜樣,我相信一屆更比一屆強。」談及畢業之後的打算,趙星說,「最大的目標像張一蓓那樣,做個優秀的製片人。希望能做出一檔有文化、有深度、有內涵又不失活潑的電視節目」。(文:徐現澤)
美編:劉東海
我欲問鼎天下,試問誰與爭鋒!歡迎關注《青鳥》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