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電影《心花路放》,一個文藝青年死去,一個文藝青年活著

2021-01-09 影視凌凌漆

近期重溫了寧浩導演,黃渤、徐崢等主演的電影《心花路放》,這部2014年上映的影片,共計收穫票房11.67億元,是當年度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主要講述了遭遇中年危機的耿浩,與好朋友郝義一起,在三千公裡的旅途中,共同收穫愛情和治癒的故事。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這部電影講了兩個文藝青年的故事,一個是黃渤飾演的耿浩,一個是袁泉飾演的康小雨。

相同的是,他們都愛好音樂,喜歡大理,有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不同的是,他們在人生旅途中,一個人慢慢離開了自己的文藝世界,活出自己的另一面,一個人還保持著文藝青年的內心,繼續又一段人生旅程。

這部帶有寧浩強烈個人喜劇風格的公路電影,不僅有著精良的視聽語言,高超的剪輯手法,還有著敏銳的喜劇風格,深刻的社會洞察。

通過此影片,不但可以窺見文藝青年的內心世界,化實景為虛靜,還可以看出他們內心的演變歷程,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人生。

正所謂,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這個意思。

兩條人物線索交叉並行

在導演寧浩的精心處理下,本來是前後因果關係的兩個文藝青年的故事,變成了耿浩與康小雨兩個人物形象的平行結構。

他們在電影裡共同出發,都有著同一個目的地,大理。都是為了療傷,都是喜歡歌曲,他們在那裡會合,在那裡分開。

可以說,這種愛情文藝範,在他們身上充滿了一種思辨的色彩,既對立又統一,既平行又交叉,一方面懷著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來到了文藝青年心中的聖地大理,一方面又帶著傷心,離開了這裡,開啟了另一段人生。

最終,作為文藝青年的康小雨,不再喜歡賣二手音響的耿浩,嫁給了有錢人。

而同樣作為文藝青年的耿浩,卻在大理之行後,看透了生活,依然熱愛生活,開啟了又一段人生旅程。

忠實地表達自己

黃渤飾演的耿浩,是一個有著浪漫,又有著隱忍性格的文藝青年,他仿佛是一個漫畫式的小人物,情感思緒中有著矛盾的一面。

他喜歡音樂,是個歌手,為了生計又賣起了二手音響,在康小雨和他分開後,他一氣之下,把所有東西都一分為二,這也反映出他性格中執拗,軸的一面。

他在找康小雨的新男友時,本來要教訓他一頓,等他回過頭來,又給他點上了煙,這也暗示了他性格中的懦弱的一面。

但是,對待殺馬特的男友,他卻敢於出手,並罵對方太慫,反映出他性格中的另一面。

康小雨在性格中,也有著矛盾的一面,一方面,她不滿現實生活,有自己的理想,渴望浪漫,總在尋找期盼的美好人生,可以為了一首歌來到大理。

另一方面,她性格中又有著不著調的一面,不喜歡單調乏味的生活,對於生活有點過於理想化。

這些細節,都很好地反映出他們的性格,也映襯著他們各自的人生。

在電影最後,他們兩個人再次相遇的時候,都顯得異常平靜。耿浩放棄了音樂,為了帶給小雨更好的人生,小雨卻因為耿浩的現實而離開了他,這仿佛是一個悖論,又是真實而殘酷的人生。

好在最後,他們都放下了過去,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

現實主義基礎上的浪漫主義

電影通過郝義和耿浩在去大理路上的一路見聞,以四個小故事的形式,表現了時代向前過程中,人們各自不同的愛情觀,以及那些在碰撞中遺失的美好。

通過不同人物形象內在的心理體驗,來表現人們微妙豐富的情感狀態。

四段故事,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心理,顯得荒誕而又真實。

耿浩仿佛一條紐帶,把它們串聯起來,跨越時空,年齡,地域,既是穿針引線,也是一種見證。

這也隱含著導演對於現代社會人們愛情觀的一種敏感的觸覺,在表現手法上,則是追求一種現實主義基礎上的浪漫主義。

再加上一個喜劇的外殼,通過略帶誇張的敘事風格,試圖展現那些人性中的美好,內心的善良。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表現了人們在急速變化的生活中,對於情感的那種疼痛感,撕裂感,它的本質是苦澀的,卻用了喜劇的表現形式,有著別具一格的意義。

看電影的時候,人是歡笑的,笑完之後,會思考很多,留下深深的印記。

包括電影最後,對於耿浩的最終結局,也是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他在郝義婚禮上的另一場邂逅,究竟是一段新的開始,還是又一次的重複?

相關焦點

  • 重拾「文藝青年」這個字眼
    讀書人更像是一種自我標榜,一個標籤,它是一個名詞,一個概念,而「讀書」的人,則包含著一個身體上的動作,一種生活中的習慣。我更喜歡後者。我接觸的文藝青年,主要就是這些讀書的人。但今天我有一種感覺,應該為「文藝青年」恢復名譽了。這個詞怎麼了?文藝青年招誰惹誰了,他們沒傷害過誰呀。當然,我說出下面這番話,既不可能就此便重拾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文藝青年也不屑於為自己辨汙。
  • 海洋教育 ▎影片解析《心花路放》
    都說海洋越來越時髦了,那天老師穿著玫紅襯衫走上講臺告訴我們16號晚上影片解析《心花路放》幸福來的太突然了,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電影《心花路放》講述了在生活中遭遇了情感危機的耿浩(黃渤飾),陷入難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好基友郝義(徐崢飾)為了幫助他擺脫痛苦,帶著耿浩開始了一段非常搞笑的瘋狂的獵豔之旅。
  • 《紐約的一個雨天》文藝青年的浪漫指南
    紐約的一個雨天 在紐約一個雨天,在六點整,戀人相約在中央公園的鐘樓下,這是屬於伍迪艾倫的浪漫。 在影片的開始,是一對看似幸福的情侶,蓋茨比和艾莎莉。他們相約去紐約的曼哈頓共度一個美妙的周末。蓋茨比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在這一點上甜茶將這個角色演繹的十分的好,他插著兜,背微微的駝,在不禁意間流露出來對文藝浪漫的熱愛,他雖然看似遊手好閒,無心於參加觥籌交錯的上流酒會;他甚至還有一些憤青,他不喜歡上流社會,不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實際上,他是一個浪漫至極的人,他喜歡紐約的雨天,喜歡詩意的想像,他的藝術才能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文學素養極高。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去旅行,這就是區別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小編想問,你是哪一種呢?文藝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吃貨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一嘗。文藝青年: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 《開羅紫玫瑰》能說服文藝青年的,最終還得是老文藝青年
    女主角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喜歡看電影,天真浪漫,經常一個人去電影院一遍遍看,甚至白天工作的時候也總是忍不住想著電影裡的那些浪漫情節而走神。電影,是她枯燥生活的慰藉,仿佛面對著屏幕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暫時忘卻了身邊的煩惱。
  • 經典案例:《心花路放》,網際網路電影營銷開山鼻祖
    《心花路放》不僅僅是一部票房口碑雙高的優秀電影,更是網際網路電影營銷的一個現象級案例。影片名稱:《心花路放》影片類型:喜劇 /愛情製作標準:院線電影影片時長:118分鐘影片導演:寧浩影片簡介《心花路放》是由由寧浩執導,由黃渤、徐崢、袁泉、周冬雨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 文藝範女青年倪妮
    文藝範女青年倪妮,性格開朗也是廣受大眾好評! 倪妮的五官十分大氣,加上合適的妝容,顯得十分文藝範! 倪妮擁有顏值與才氣,精緻的妝容更突顯出她漂亮的五官,很有文藝範。 倪妮是一個新時代的新類型,演戲很刻苦也有天賦,比較穩定,能承受很大的壓力。
  • 頭條 盧庚戌:文藝青年的「越矩」
    作為80年代最後一批上清華的學生,盧庚戌這代年輕人看到了一個不那麼好的時代,但他們接下來卻經歷了最讓人懷念的時代。他們痛快的聽披頭四、槍花,暢快的看法國新浪潮電影,激情地讀海子、食指。對於那個爆發的黃金時代,我們無處追溯,但在這些人身上我們能看到,然後感知並懷念。
  • 35《開羅紫羅蘭》丨能說服文藝青年的,最終還得是老文藝青年
    女主角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喜歡看電影,天真浪漫,經常一個人去電影院一遍遍看,甚至白天工作的時候也總是忍不住想著電影裡的那些浪漫情節而走神電影,是她枯燥生活的慰藉,仿佛面對著屏幕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暫時忘卻了身邊的煩惱。
  • 毛尖:被時光抓走的文藝青年
    整整一年,《少年時代》一直在拿獎。從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一路橫掃全美各地影評人協會獎,理察·林克萊特坦言自己也沒想到,在柏林擒了熊,馬上又在英國拿下獨立電影獎、電影學院獎,昨天回到美國又拿下金球獎。這部用十二年時間拍攝的電影,再拿一個奧斯卡,差不多也集齊十二個大獎了。
  • 文藝青年這種病,得好好治
    文藝青年身上總有一種迷一樣的氣質,讓人捉摸不透。我,自認為曾經也是一枚文藝青年。寫詩,寫小說,攝影,畫畫,當一個理想主義者。沒事兒就擺出一副思考狀的樣子,不是吾故意為之,而是由內而發……於是別人就叫你——文藝青年,於是就沾沾自喜了。
  • 重溫《心花路放》,耿浩作別康小雨,不是忘卻而是看開
    黃渤,徐崢,袁泉三個人,無論誰單獨拿出來完全可以撐得起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而在2014年,三人曾合作拍攝《心花路放》,一部優秀的公路電影。電影雖然講述的是去大理的旅程,卻不同於文藝青年口中的蒼山洱海,導演寧浩另闢蹊徑,將「蒼山洱海」變成一部不怎麼文藝的商業電影。
  • 電影《心花路放》中的一個常識性法律錯誤
    電影《心花路放》正在熱映,寫這篇小文章不是要劇透,因為本人也不喜劇透,會破壞他人初次觀影感覺。不過,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常識性法律錯誤,如果不指出來,難免有人會被電影誤導。文藝可以指導(包括誤導)生活,這是沒有爭辯的事實了。對於法律知識而言,相信有不少人得自於電視劇和電影。
  • 《心花路放》
    前幾天電影資料館又重新放了一遍《瘋狂的石頭》,我在大銀幕上看這片子,儘管這八年來看了10多遍,但重新一看,還是感觸萬分。有的片子,看10分鐘就逼得你想走人;但有的片子,看十遍都津津有味。寧浩的電影屬於後者。《心花路放》是寧浩的新作。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文藝青年 「文藝」 在漢語裡原指 「文學和藝術」 literature and art,此外還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 文藝青年的定義也基於此,凡是有一定文化藝術基礎,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都可納入這個範疇。 單純表示別人有藝術天賦,可以用artistic。此外,還可以用一些現有的表達,比如 Renaissance man就指 「多才多藝的人」,literati指 「文學修養很高的人」。 雖然沒有直接對應,但是內在的含義已經體現清楚了。
  • 沈騰、黃渤比《瘋狂的外星人》更早的同框,《心花路放》全面解析
    提及《心花路放》,總會繞不開比它早四個月上映的另一部電影,屬於文藝青年韓寒的《後會無期》,同樣的開著小汽車,千裡一條路。如果你經常關注「豆瓣」,關於這兩部電影一定會發現很多奇怪的現象。豆瓣評分相同,評分人數相近,喜愛《後會無期》的會去《心花路放》下面水貼謾罵,反之亦然!
  • 封面人物|邵夷貝:我就是個文藝青年
    ▼《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2009年,邵夷貝自彈自唱的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把一首「悲傷的歌」唱得真實、詼諧,她也因此被大眾所熟知。今年6月,邵夷貝從北京開啟了新專輯首發全國巡演。朋友說她特別理性,她的確是一個客觀分析者,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去想「文藝青年」在當今社會是怎樣一個大眾印象,覺得自己是就是,並無他法。
  • 「文藝青年」到底是個什麼群體?10部電影告訴你
    這個群體跟「文藝青年」這個標籤又有什麼關係?再者,文藝青年跟那些學者、知識分子、藝術家又有什麼不同呢……以下推薦10部電影或許能幫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星期五文藝」上片——1、《甜蜜的生活》(1960)原名:La Dolce Vita國家:義大利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推薦語」一群有文化,有涵養,有身份有地位的青年們,沒日沒夜地在酒吧、貧民窟、中世紀城堡、羅馬大街、別墅裡耍著,那叫一個瀟灑刺激。
  • 五部高分文藝電影,身為文藝青年的你看過幾部?
    看一部百轉千折的文藝電影,就像聽一曲百感交集的人性之樂。今天小編就為愛看文藝片的人搜羅了幾部高分文藝電影,這五部需要我們不慌不忙的去看,才能發現原來它值得無限次回放。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五部電影吧!第一部:《如晴天,似雨天》
  • 世界不以文藝青年的意志為轉移
    △ 最感動的片段,座中泣下誰最多,三裡屯東三街你發哥《地球最後的夜晚》按照一個小眾的藝術片標準評論,影片質量沒得說。但是要強行普及給大眾看,要抓錢,就是難於登天了。文藝青年愛反問一句,非常熱血:「憑什麼藝術片就不能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