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開羅紫羅蘭》丨能說服文藝青年的,最終還得是老文藝青年

2020-08-16 電影狗子


開羅紫玫瑰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導演:伍迪艾倫 豆瓣評分:8.7

大蕭條背景下的美國,人民一貧如洗,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出路。女主角是一家餐廳的服務生,白天要面對無聊的工作來賺錢,回家還要面對失業粗魯的丈夫,這個男人完全靠著她養活,但對她一點都不好,公然偷情,非打即罵。因為他知道,她只能和他在一起,她也沒有其他別的出路。

女主角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喜歡看電影,天真浪漫,經常一個人去電影院一遍遍看,甚至白天工作的時候也總是忍不住想著電影裡的那些浪漫情節而走神。電影,是她枯燥生活的慰藉,仿佛面對著屏幕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暫時忘卻了身邊的煩惱。

一天,在看同一部電影第七遍的時候,她最喜歡的男主角從屏幕中走了出來,他說他愛上了她,要和她在一起,給她愛和浪漫,忠貞不渝,他們在廢舊的遊樂場互訴衷情,深情擁吻,和電影一樣美好。

很快她發現,這個從屏幕中走出來的人,儘管來到了真實的世界,但他仍然是一家虛構的人物。他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睡覺,不知道生活需要賺錢,他的認知和思維,只停留在電影中的情節裡,他不是真實的人。

我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非常喜歡一部電影的時候,會重複看許多遍,記得裡邊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句臺詞,幻想著自己也能生活在電影的世界裡面,成為裡面的人,和他們談笑風生,把酒言歡。

導演伍迪艾倫真就這麼做了,他不但讓電影裡的角色從屏幕中走了出來,這還不夠,還讓女主角也穿過屏幕,走到電影裡她夢寐以求的故事裡面去。你們不是想嗎?我做給你們看。看究竟會發生些什麼。

再後來,現實中飾演這個從電影中跑出來的角色的男演員也來到了這個小鎮上,他怕他塑造出來的角色胡作非為,惹是生非,他長得和他一樣,有一樣的指紋,一樣的臉。這個演員也假裝愛上了女主角,她看過他的每一部電影,為他痴狂。他說要帶她去好萊塢,但女主角必須從這兩個一模一樣都愛她的人中選擇一個:一個是電影中跑出來的虛構的人,一個是現實中塑造了這個角色的演員。她選擇了現實,選擇了跟他去好萊塢。

然而,什麼又是真正的現實?當演員利用女主角讓跑出來虛構的人回到電影中之後,便急不可耐的不辭而別了,哪有什麼帶她去好萊塢。

是啊,這才是現實,一個事業上升期的好萊塢男明星,怎麼會喜歡上一個小鎮上餐廳裡當服務員的已婚婦女?這才是現實。

女主角兩次因為不堪忍受丈夫而離家出走,第一次遇到了從電影裡跑出來的人,共同度過了一段她夢想中的浪漫時光,但發現他終究是虛構的,她最終還得回家。

第二次收拾行李準備和男演員去好萊塢,奔向更好的未來,卻發現他已經不辭而別,一開始就是為了利用她的,她還是只能回家。

影片結尾,無家可歸的她又來到了電影院,屏幕亮起,光打在她的臉上,只是這一次,好像眼神裡多了一些東西,但不再是完全的渴望,五味陳雜。

導演拍這部電影,是在告訴大家,電影裡其實都是假的,片面的,它可以人為的創造和修改。目的就是帶你暫時逃離現實,用一個美好的世界給你希望和慰藉。

有人說,電影的出現,讓人的生命得到了延長,你可以經歷不同人的人生,感受不同的際遇,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即便你感受到了,又如何呢?未曾真正經歷就沒有深刻。

所有的文化、宗教、藝術,其本質最終都是心理安慰。因為生活總有不如意,詩和遠方總是更令人嚮往,所以順應人性,誕生了人文和藝術。

文藝卻常常使人潦倒,在看多了那些影像和故事中的迷幻場景時,反觀充滿著無聊乏味的現實世界,人會失去興趣和動力。稍不小心就容易沉淪和抱怨,對真實世界沒有興趣。

伍迪艾倫早就看透了這些,告訴文藝青年們,搞文藝雖好,適可而止。

這部《開羅紫羅蘭》拍攝於1985年,在2011年的時候,伍迪艾倫又拍了一部《午夜巴黎》,講的是類似的故事。縱使明白這一切道理,他還是那個文藝青年,這可能就是人的天性吧,與生俱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是,千千萬萬文藝青年中,有幾個伍迪艾倫?有幾個藝術大師?

都道是「不瘋魔不成活」,有人即使明知不成活也要瘋魔,有人瘋魔到最後也未能成活。誰做選擇,誰承擔代價,無關對錯。

說到這又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句話:自由就是有人可以去努力,有人可以去跳舞。

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人性有嫉妒、有攀比。

最後,該努力的努力,該跳舞的跳舞,該嫉妒的嫉妒,該攀比的攀比,所有這一切匯總起來,構成了真實社會和生活。

相關焦點

  • 《開羅紫玫瑰》能說服文藝青年的,最終還得是老文藝青年
    女主角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喜歡看電影,天真浪漫,經常一個人去電影院一遍遍看,甚至白天工作的時候也總是忍不住想著電影裡的那些浪漫情節而走神。電影,是她枯燥生活的慰藉,仿佛面對著屏幕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暫時忘卻了身邊的煩惱。
  • 文藝青年這種病,得好好治
    文藝青年身上總有一種迷一樣的氣質,讓人捉摸不透。我,自認為曾經也是一枚文藝青年。寫詩,寫小說,攝影,畫畫,當一個理想主義者。沒事兒就擺出一副思考狀的樣子,不是吾故意為之,而是由內而發……於是別人就叫你——文藝青年,於是就沾沾自喜了。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去旅行,這就是區別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小編想問,你是哪一種呢?文藝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吃貨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一嘗。吃貨青年:成都我來啦!!蹄花、兔頭、蛋烘糕、涼粉、肥腸面、老麻抄手、灌湯包、成都火鍋、擔擔麵、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恨不能多長几個胃!!!
  • 重拾「文藝青年」這個字眼
    我接觸的文藝青年,主要就是這些讀書的人。但今天我有一種感覺,應該為「文藝青年」恢復名譽了。這個詞怎麼了?文藝青年招誰惹誰了,他們沒傷害過誰呀。當然,我說出下面這番話,既不可能就此便重拾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文藝青年也不屑於為自己辨汙。如果說不喜歡這個字眼、這個群體的話,那麼,想想文藝青年的反義詞是什麼。我們會喜歡與之相反的那些東西嗎?
  • 那些不靠譜的文藝青年,過得怎麼樣?
    但終歸是實現了兩口子對文藝生活的追求。他們現在的家也是兩個人的工作室。 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地下那層是開放式廚房、健身工作間和樂器學習角。健身房那側的牆壁上,還做了攀巖效果牆。 圖片來源:Heaven授權 和Heaven這種小隱隱於野的文藝青年相比,大C的逃離則有些悲壯,她在訂婚當日,一個人提著行李逃到了巴黎,從此銷聲匿跡。
  • 6年前的電影《心花路放》,一個文藝青年死去,一個文藝青年活著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這部電影講了兩個文藝青年的故事,一個是黃渤飾演的耿浩,一個是袁泉飾演的康小雨。相同的是,他們都愛好音樂,喜歡大理,有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同的是,他們在人生旅途中,一個人慢慢離開了自己的文藝世界,活出自己的另一面,一個人還保持著文藝青年的內心,繼續又一段人生旅程。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恰逢青年節,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和青年有關的英文表達。 文藝青年 「文藝」 在漢語裡原指 「文學和藝術」 literature and art,此外還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
  • 第八屆廈門曾厝垵文藝青年節正式開幕
    第八屆廈門曾厝垵文藝青年節開幕式晚會在廈門(曾厝垵)文創展示中心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青年、遊客以及文創村居民等1000多人一起跨年。開幕式上,曾厝垵文創村第一代網紅店鋪——晴天見第八次亮相文青節舞臺。
  • 邵夷貝:大齡文藝女青年此刻明白了什麼?
    即使已經過了九年,還是會有很多人在說起邵夷貝的時候,想到的是《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作為一首音樂作品,它很成功。但作為一個音樂人,為擺脫一首成功作品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卻可能是窮盡一生的。沒人能界定一個音樂人創作風格的好壞,也沒什麼能阻止一個歌手去表達、去歌唱的自由。有很多人伴著邵夷貝的創作,和她一同成長。
  • 這首歌,唱出上海青年文藝工作者的心聲
    沒想到,豆豆主席的倡議一經發出,立即得到了多位新文藝工作者的支持。獨立音樂人艾野立刻拿出了他的一首壓箱底的作品《同胞兄弟》,這首歌曲調優美,溫暖感人,發在群裡深得大家喜愛。豆豆主席帶頭「獻聲」大家積極響應。
  • 文藝範女青年倪妮
    文藝範女青年倪妮,性格開朗也是廣受大眾好評! 倪妮的五官十分大氣,加上合適的妝容,顯得十分文藝範! 倪妮擁有顏值與才氣,精緻的妝容更突顯出她漂亮的五官,很有文藝範。 倪妮是一個新時代的新類型,演戲很刻苦也有天賦,比較穩定,能承受很大的壓力。
  • 世界不以文藝青年的意志為轉移
    藝術片過於小眾,網上的文藝青年雖然熱鬧,但根本支撐不起來票房。就是塔可夫斯基、伯格曼在中國街邊蹲一溜都不好使。就好比瞿秋白等左派文藝青年嘴上說的熱鬧,理論背的呱呱叫,靠他們支撐中國革命,等著瞎吧。說句更扎心的,那些一驚一乍的鬼片;大奶女亂甩的網絡大電影都比藝術片市場大,且大得多,嘿嘿,殘酷吧。
  • 頭條 盧庚戌:文藝青年的「越矩」
    盧庚戌盧庚戌安靜低調,這不止是他的公眾形象,接觸過的人都這麼說。盧庚戌和清華的一眾同學或圍爐夜話,或草坪彈唱,用現在的話說,是個徹底的文藝青年,即便到現在文藝青年已近成調侃的詞彙,但從盧庚戌身上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文藝青年」這個詞裡的青年。盧庚戌現在已到不惑之齡,但他卻是個青年人,和那些大肚翩翩、滿嘴金錢交易的油膩中年人遠遠不同,他在微博上分享詩歌、音樂和電影,他所有傳達出來的都是青春與夢想。
  • 封面人物|邵夷貝:我就是個文藝青年
    ▼《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2009年,邵夷貝自彈自唱的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把一首「悲傷的歌」唱得真實、詼諧,她也因此被大眾所熟知。還做過一本手寫的詩歌、小說集,在年級裡傳閱。現在她會感慨當時的自由:「那個年齡段對文字沒那麼多要求,覺得有特點、有個性就可以了,現在要求多了,寫起來就會比較擰巴。」文藝青年為了心中夢想,也能生生復讀一年,只因「當時太想來北京讀書」。結果是她成為當年的青海省狀元,考入北大新聞系,後來又在中國傳媒大學讀了研。
  • 官二代還是叛逆的文藝女青年?
    今天,張懸35歲生日,我們正好來聊聊張懸。原本根正苗紅卻成了偏愛搖滾,肆意而為的文藝青年,她曾說過,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用既有的社會價值觀的方式發生或結束。她的歌又極浪漫,你看臺灣另外一個超級浪漫主義者陳昇,他和張懸關係就好得不得了,一起唱《二十歲的眼淚》一起唱《南國的孩子》。
  •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比文藝片還文藝的動畫片
    要不是還不錯的音響效果和製作精良的畫面支撐著,恐怕我會在後半段昏睡過去。《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劇照女主角作為戰鬥力超強的「人偶」,應邀到伊莎貝拉家擔任侍女。後者看似高冷毒舌,其實就是外冷內熱,幾番不怎麼激烈的交往、衝突後,兩人結成了深厚(還帶有一點曖昧)的友誼。接著,伊莎貝拉終於向女主角吐露了心聲。
  • 【劇評】《麵包樹》:唐嫣能演好文藝女青年?我不信!
    根據張小嫻的小說《麵包樹上的女人》改編的電視劇《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終於開播了,說「終於」是因為這部電視劇實際上拍攝於2012年,當時正是唐嫣與邱澤戀情公開的那一年,用八卦新聞一衡量比,你立刻覺得這部電視劇簡直久遠得恍如隔世了吧!然而為什麼一部電視劇在拍攝完成三年之後才登陸電視螢屏呢?相對於張小嫻的原著,這部電視劇又最終呈現出了怎樣的面目呢?
  • 集結青年文藝力量 共繪「文化東城」圖景
    12月18日,由東城區文聯、東城區青聯主辦的東城區優秀青年文藝家座談會在「美後肆時」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召開。來自文學、戲劇、書法、美術、攝影、民間藝術、音樂、影視等東城各文藝家協會的30位優秀青年文藝家代表匯聚一堂,共同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暢談學習心得和藝術感悟,為「文化東城」建設建言獻策。東城團區委書記、區青聯主席肖華強,區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張志勇出席活動。
  • 66件佳作站上廈門文藝巔峰 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記者了解到,本屆廈門文學藝術獎下設十個門類,邀請到多位業界名家擔任評委,多件重磅作品獲得獎項,其中更有一些優秀的青年人才受到認可。  文藝界「大咖」擔當評委  據了解,廈門文學藝術獎旨在獎勵弘揚特區精神、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文藝作品和為廈門文藝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
  • 翻書 李筱懿:那些沒有被孩子毀掉的文藝女青年
    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鼻祖瓊瑤不僅沒有被孩子毀成大媽,41歲帶著19歲的兒子嫁給皇冠出版社創始人平鑫濤——他的髮妻是著名畫家林婉珍,然後,把家庭組織成一支團隊,兒子媳婦齊上陣,在影視圈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家庭軍團,可見文藝女青年、言情女作家絕對生得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