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挨一刀」不只有剖宮和側切,還有一種方式,外國人普遍愛用

2020-12-25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提到分娩,寶媽們最羨慕的就是「無側切、無撕裂」的天選之子了。產後沒有傷疤,也沒有疼痛,實在是太幸福了。

生孩子難免要遭「挨一刀」,這一刀可能挨在肚皮上,也可能挨在會陰,不管挨在哪,都讓寶媽們感到糟心。

其實除了剖宮產和側切,還有一種方式,叫做「直切」,在國外非常普遍,只是國內很少採用。

順產「挨一刀」還有一種方式,外國人普遍愛用

朋友小洋去年懷孕生娃,當時是提前到美國去的,早早就預定了月子中心。現在趕上特殊時期,機票買不到,人也回不來,只能微信聯繫,看起來小洋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美國都不用側切的,我們都是直切,傷口恢復快,還不容易留疤。」小洋得意地說:「國內90%都得側切,那以後生活多受影響啊。

確實外國人多數採用直切的方式,並非我們常見的會陰側切。直切需要切開的是會陰後聯合線上的軟組織,產婦直觀感受上出血少、恢復也更快了。

不論是側切還是直切,都是一種保護產婦媽媽的方法,避免撕裂損傷盆底肌,導致產後漏尿等問題。

▼ 分析:

直切也並沒有小洋所認為的那麼優越,直切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更高,產婦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更高的。

採用直切的產婦如果撕裂嚴重,依然會導致肛門撕裂,安全程度遠遠不及側切,這也是國內不推薦直切的原因。

有些人總覺得國外的技術一定是最好的,其實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保持平和的心態,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才能把事情看得更立體。

分娩為什麼幾乎都要側切?

數據顯示,國內順產媽媽經歷側切的比例高達92%,同時有相關文件記載,順產會陰撕裂的概率高達95%以上。

無側切無撕裂雖然令人羨慕,但確實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產婦都需要經歷「剪一刀」,我們不是天選之子,聽醫生的判斷,剪就完了。

自然狀態下的陰部狹窄而悠長,懷胎十月之後,面對胎兒的發動,會陰和周圍的軟組織需要進行擴張,擴大到可以通過胎兒的寬度。

一般來說,胎兒的雙頂徑在9.3cm之內,可以通過張開約10cm的產道。但是實際操作中如果不進行側切,會陰很容易發生撕裂,影響到產婦媽媽今後的生活。

會陰撕裂分為4個等級,1~2級的撕裂比較輕微,和側切程度差不多,不會影響生活,恢復比較快;一旦產婦發生3~4級撕裂,就會損傷盆底肌,導致產後尿失禁,甚至是傷及直腸黏膜,嚴重影響以後的生活。

側切雖然需要「挨一刀」,卻可以保護產婦媽媽免受更大的傷害,這一刀還是值得的。

側切和直切有什麼區別

側切

側切是沿著會陰向側面剪開4~5cm,與會陰後聯合線組成45°的夾角。

側切可以有效防止撕裂的發生,促進分娩的進程,幫助產婦媽媽儘早娩出胎兒。

在進行側切手術之前,需要助產士先進行評估,根據胎兒雙頂徑、預估體重、產道情況等作出判斷,看產婦是否需要側切。

和直切比起來,側切痛感比較明顯,產後恢復稍微慢一些,但是安全性更高。

直切

顧名思義,側切是往側面切開,而直切是沿著會陰後聯合線切開。

直切的刀口更長一些,但是因為所切部位主要是軟組織,所以出血少、疼痛輕,產婦媽媽直觀感覺更舒適。

和側切相比,直切似乎對產婦更加有利,但卻需要產婦承擔更高的風險。而且,直切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直切後一旦發生撕裂,裂口會直接指向肛門,後果很嚴重。

產後傷口恢復護理

不論是側切還是直切,都是「挨一刀」的事,寶媽們不用自慚形穢。

◆ 保持衛生

產後傷口還沒恢復好,惡露就會開始排出,媽媽們要注意保持衛生,每次排尿後進行消毒,勤換內褲和衛生巾,避免細菌滋生。

◆ 飲食清淡

月子裡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青菜、多喝水,有助於排便。產後新媽媽發生便秘,太過用力可能會撕裂傷口,媽媽們排便要小心用力哦。

【寫在最後】

分娩是人生一道關,挺直腰杆,昂首挺胸邁過去,每個寶媽都是自己的英雄。

【留言板】

順產媽媽評論區集合,跟宮縮比起來,側切還算痛嗎?

相關焦點

  • 分娩時候大多數準媽媽,都會側切或者會撕裂,哪個更可怕呢?
    其實,在分娩時,醫生都會用手掌控制著胎頭娩出的速度,等待著陰道口的慢慢的擴張,實際上,這在醫學上稱為保護會陰。如果說,產婦的產道、會陰的彈性比較的好,這樣經過充分的擴張往往就不會撕裂,或者是有時候在寶寶胎頭娩出時會被撕裂一點,但是也並不太嚴重,一般情況下,是1---2度的撕裂傷,這種狀態不一定需要縫合,但是如果是3度以上的撕裂傷的話,那就有可能需要進行縫合了。
  • 會陰側切和自然撕裂哪個方式恢復的更快,看看過來人怎麼選擇
    在孕期考慮過順產的孕媽應該都聽說過「側切」,側切是在孕媽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因為胎頭過大,會陰較緊等異常情況而採取的一種分娩方式,可以幫助寶寶更快地娩出。側切手術會在會陰處做一個斜形傷口,產後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和護理,傷口才能癒合。有些媽媽可能就要問了:反正都要有傷口,我可以不側切嗎?
  • 同樣是被「劃一刀」,側切和剖腹產這7個方面區別大,你很難想到
    側切和剖腹產雖然都是被切了一刀,但是二者的區別很大,這7個方面的區別你未必想得到第一:被切「一刀」的概率不相同如果孕婦選擇順產,那麼她不一定需要側切,只有在胎兒足夠大,不能被順利生產出來的時候才會被切一刀。如果胎兒個頭適中,且位置合適,那麼孕婦就不需要側切。而如果孕婦是剖腹產,被切一刀就會成為必然的事情,沒有任何選擇。
  • 提前了解這幾種分娩工具,讓順產更順利
    分娩無非兩種方式:順產和剖腹產。很多孕媽都會偏向於選擇順產,因為術後恢復更快,對寶寶也有好處,還能避免肚子上「挨一刀」,留下難看的疤痕。但是,雖說順產過程中用」利器「的時候比較少,但也存在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
  • 側切刀口、剖腹產刀口,產後應該注意什麼?聽聽過來人的真實經歷
    剖腹產被說是「先甜後苦」,生的時候不覺得怎樣,產後刀口疼痛到下床都困難,咳嗽都不敢。順產被說是先苦後甜,生產過程很痛苦,但是產後恢復很快。可是即使順產,不少寶媽都得挨那麼一刀側切,也不能說一點都沒動刀,而且這個刀口也很折磨人,翻身痛、尿尿都痛,癒合的時候你癢還沒法抓,那種感覺也不好受。
  • 無痛分娩,無側切順產技巧,用對力很重要!
    23分鐘無側切 輕微撕裂生下寶寶 孕期堅持凱格爾運動 無痛掛上後真的一點也不痛了 當時胎位不是最佳順產胎位,但是醫生說可以試試,回家之後努力做功課。
  • 順產想要避免側切情況發生,孕媽媽孕期怎樣做呢
    一位孕媽媽在網上留言說,她準備順產,但是聽說順產很多人都要側切,她很想知道,避免側切撕裂這些情況發生,孕期要怎樣做?無側切無撕裂真是每個順產媽媽的共同願望,畢竟誰都不想挨那麼一剪子!;產婦會陰條件好,具有很好的彈性和延展性;不需要助產;分娩過程在助產士的指導下緩慢完成等等。
  • 順產側切傷口多久癒合 側切傷口如何好得快
    許多孕婦都會傾向於自然分娩順產生下寶寶,這樣不僅恢復身體快而且對寶寶頭部發育也好,但提起順產很多孕婦對順產充滿了恐懼,覺得會很疼,留疤很醜等。其實有這麼多的擔心,主要是準媽媽對順產側切了解不多,不知道順產側切傷口多久癒合,現在我們介紹什麼是順產側切,以及如何順產側切傷口怎麼好得快。
  • 順產到底選「側切」還是「撕裂」?哪種更可怕?區別太明顯了
    生過孩子的寶媽,往往才會真的體會到別人所說的分娩痛。 而生產,一般來說分為「順產」和「剖腹產」兩種方式,而順產,作為最自然最科學的分娩方式,也是很多寶媽的首選。
  • 「側切」手術有危害嗎?提醒:只有在這幾種情況時,醫生才會使用
    順產的確會產生一定的疼痛感,同時還可能會面臨陰道撕裂、側切等問題。因為順產是胎兒從產道內出生的過程,小小的產道和會陰要迎接寶寶出生,而寶寶頭部的直徑約是10釐米左右,過度被撐開的產道,就可能會面臨撕裂問題,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會撕裂至肛門,所以在必要的情況下,醫生會通過「側切」的小手術幫助胎兒出生。
  • 順產時的「側切和撕裂」,會影響生活嗎?孕期做好這幾點避免側切
    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參考媽媽分娩過程中的具體情情形,判斷是否需要會陰側切。現在無撕裂無側切的辣媽非常多,孕期如何練習,可以實現順產無側切呢?如果產婦和寶寶條件允許,很多媽媽分娩時是可以無側切、無撕裂的。會陰撕裂是咋回事分娩過程中,寶寶直徑將近10cm的小腦袋,需要成功通過產道才行。媽媽產道最內部的結構,就是由宮頸、會陰組成的軟產道。
  • 生孩子為什麼要側切?會影響「辦事」嗎?看完就明白了
    但是很多準備順產的媽媽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順產的時候醫院會進行側切?如果不選擇這種方式會帶來什麼影響?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女性分娩時候為什麼醫院要進行側切手術?大家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側切,就是在生孩子的時候,在陰部做一個斜形的缺口幫助分娩。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女性順產進行側切是擴大陰道口能夠順利的讓胎兒分娩,不僅對胎兒有好處,還會對產婦帶來很多益處。產婦選擇側切會帶來哪些好處?
  • 【酒令】人在江湖飄 哪有不挨刀
    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演變至今變成了~划拳~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
  • 生育鄙視鏈:順產>側切、無痛>剖腹產?剖腹產媽媽的心聲誰能懂...
    得知小悅是順轉剖以後,那位產婦的媽媽忽然露出一種奇怪的神色。「我閨女進產房四個小時就生了,年輕人嘛,還是順產恢復得快一些。」說完還跟其他家屬碎碎念,說些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之類的話。脾氣火爆的小悅忍無可忍終於出聲:「你那外孫子那麼瘦小,難怪順產那麼順利,回去可得好好調養啊。」
  • 順產時「撕裂」和「側切」有三大區別,醫生不說,孕婦也要多了解
    文丨美媽很帥上周一,鄰居玲玲去醫院做了分娩方式評估,雖然各項指標都指向順產,但初次懷孕的她不免焦慮。後來她姐姐對她說,「順產逃過了側切,也逃不過自然撕裂。產後一周,坐也坐不了,站也站不直。」聽姐姐的這番經驗,玲玲更加不安了,晚上輾轉難眠,第二天早上早早起來掛了號讓老公送她去醫院,目的只是為了向醫生搞清楚「撕裂」與「側切」有啥區別,什麼時候該側切,會不會真的影響兩個人的生活。
  • 順產分娩中常用到的助產工具,你知道有哪些嗎?準媽媽提前了解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母親是一個充滿愛的角色,從懷孕的一刻起,媽媽就對未見人世的小寶寶,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情。經歷了十月懷胎、辛苦的分娩,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情感紐帶,也越發地堅不可摧。分娩過程中突然渾身無力,幸虧了現在有發達的助產工具,要不是醫生用了胎頭吸引器,還不知道會迎來什麼樣的結果。科技發展,真是為人民謀福利啊。分娩時常用的助產工具很多準媽媽對分娩充滿恐懼,多數是對未知的恐慌。
  • Hold住姐謝依霖水中產二胎,曬照稱怪怪的,為你詳解水中分娩
    所以上樓放水準備分娩。記得第一胎時一張溫馨水中分娩圖,就瞬間給這種分娩方式吸粉無數。這次又po上了水中分娩的照片,看來站穩了這種分娩方式。懷著孕的閨蜜微信問:你說這種方式,是不是不疼?我們能嘗試麼。為此我專門連線了家裡的產科大夫和曾經水中生產過的一位媽媽,如果你也像我閨蜜一樣,想要了解這種分娩方式,那麼就來一起看看吧。
  • 謝依霖首次細述水中分娩:我真的超猛的!
    從以hold姐出道,再到結婚懷孕生子,她用她的方式一次一次的拉進了大家和她的距離,收穫了很多人的喜愛。講真,我也很粉她,因為她真是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沒有太多圈裡的這個那個,直率又溫和。她總是能給人帶去快樂,用她獨有的hold姐的方式。前兩天謝依霖參加了《新生日記》的錄製,作為「解壓大使」的她,一身「氣泡膜仙女裙」成功逗笑了在場的媽媽們,有她在的地方,就有很多的歡樂,即便是在孕期很焦慮的馬劍越,有點產後抑鬱情緒的李艾麥迪娜都成功被她逗笑。
  • 水中分娩的第二天,我終於知道了世界對媽媽最美的善意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水中分娩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流行的分娩方式。聽到這裡我笑得彎了腰,我就問,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有羊水,為什麼就淹不死呢?剛出生的嬰兒哪裡有怕水這一說。婆婆還是有點半信半疑,老一代人不理解也是正常的,本來自己的印象中要麼就是順產,要麼就是剖腹產,哪裡要什麼水中分娩這麼刺激的生孩子方法。水中分娩是何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