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高評分溫情電影,打動了很多人。很多文章都分析過這部電影,從教育方式,到孩子成長心理等等方面。馬修因為他的善良寬容和人文關懷方式的教育方法,讓一些問題少年改變了人生。但是對於馬修他自己來說,在改變他人的過程中,也改變了自己,讓他從一個迷茫失落的人生狀態裡找到延續自己夢想的方式。
馬修被派往「池塘之底」學校任學監,對於他來說是人生事業跌進了更深的低谷。在這裡,他遭遇刻薄的上級,冷漠的同事,棘手的工作....... 但是當他離開的時候,他說:在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每寸肌膚都透出了愉悅和樂觀。 他的離開並不是找到更好工作後自己主動離開,所以在離開時候他感覺到的愉悅更是自我束縛的解脫。
我的這篇文章將會從馬修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講述要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沒有前途的工作時,應該怎麼做?
在所有領域裡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後,我確信自己人生的最低谷來到了。那是在一個寄宿學校專為「再教育」問題少年們而設置。至少從招聘廣告上看是如此,「池塘之底」。即使是學校的名字,也似乎專為我而挑選。
馬修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音樂家,可是他卻走在與夢想越來越遠的道路上。他的上一份工作是音樂教師,雖然與夢想有差距,但是勉強也算與夢想沾邊。現在的馬修被派往一個渣校,從事一份看不到前途的工作。
來到學校的第一天,馬修熱情地和校長打招呼,校長傲慢又冷漠地更正他,言語前面要加上敬稱:校長先生。
學校唯一的一個善良包容孩子的校工馬桑,被淘氣的孩子設置的機關打傷了眼睛。
校長氣急敗壞,讓馬修搖鈴召集學生,他準備訓誡學生,找出兇手,嚴懲兇手。馬修建議先找醫生幫馬森看看傷口,被校長冷酷地拒絕。
馬修與學生們的第一次會面就是在校長訓斥學生的大會上。
校長要求幹壞事的孩子自首,不然會懲罰所有的孩子。在一番威脅之後,沒有人主動承擔錯誤,於是校長讓馬修做了這個壞人,從學生花名冊中隨便抽取第一個接受懲罰的學生。
馬修與原來學監做交接的時候問他為什麼選擇離開,原來的學監露出自己的胳膊,告訴馬修,上面的傷口是被學生劃傷的。
馬修還沒有開始工作,就已經感受到隨時被傷害的可能。這真的是一件糟糕透頂的工作!
但凡有任何的選擇,馬修都會選擇離開,可惜他沒有,所以只能被動接受這份工作。
這個學校的孩子果真如他想的那樣:那麼淘氣,那麼討厭。儘管如此,他也沒有覺得這些孩子已經無可救藥,他對他們還抱有希望,就像他對自己的夢想一樣,看著渺茫,只要不放棄,希望仍在。
他知道哪個學生傷害了馬森大叔的眼睛,為了保護孩子不被校長懲罰,他瞞住真相,但是為了教育孩子,他需要給孩子一些懲罰,他讓孩子親自去照顧馬森。
在很多小事情上都幫孩子們打掩護:校長在前面提問學生,他在後面偷偷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踢球時把球踢到校長臉上,他馬上為孩子們開脫;孩子們犯下的小小過錯,他都給瞞住,不讓他們受到責罰。
儘管這樣,這群問題少年並沒有感謝他,放過他。他視若珍寶的創作,放在房間的柜子裡,鎖好,但是仍舊被人被偷拿出去。
一個孩子還在睡前用怪模怪樣的聲調,編出可笑的唱詞來嘲笑他。
在例行訓斥管教之後,他突然靈機一動:這些孩子喜歡唱,有幾個嗓子還不錯,是不是可以用唱歌的方式管教他們?
馬修曾發誓永不放棄自己的音樂創作,只要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希望就是那顆種子,只要有土壤,就會生根發芽。
馬修的合唱團成立了,這些問題少年都在合唱團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事情漸漸往好的地方發展起來。雖然,校長還是在不斷阻撓,但是他們會偷偷找機會練習。
音樂的魅力也讓其他老師在靠近,除了校長。教數學的老師主動請纓到合唱團伴奏,教體育的老師在經費不足停止供應熱水的時候,偷偷燒校長的柴火。
馬桑大叔將合唱團的事跡傳到了校外,引起了伯爵夫人的關注;他們的演出得到了伯爵夫人的讚賞。
對於伯爵夫人的讚譽,校長無恥地將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並藉此功勞請求伯爵夫人加大對學校的資助力度。
一場大火將校長從伯爵夫人的宴會上叫了回來。大為光火的校長將大火的責任推到馬修的身上,並解僱了馬修。
被解僱的馬修終於沒有了顧忌,將校長痛罵一頓:說校長極度不稱職,極其狠心,他的教育方法,不過是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出氣筒。
校長嘲笑他:我從沒想要做個再教育從業人員,你也別告訴我,你設想過來這裡埋葬你揚名世界的夢想。你有你的夢想,我也有我的。帶上你的指揮棒,到巴黎去,去給總理演奏啊,「咚咚咚」, 你去抗爭啊!你不過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是一個小學監。
校長的一番話與其說在嘲笑馬修,其實也是在嘲笑自己。他曾經也是一個號手,卻不得不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他厭惡這個學校,他厭惡這群孩子,其實在潛意識裡也是對自己的厭惡,他在嘲笑馬修的時候,也在嘲笑自己也是一個學監。
電影是以馬修為主線來敘述的,但是在幾條輔助的線索裡到在告訴我們,馬修所經歷的都是校長曾經經歷的。
校長他曾經是一個號手,最後不得不來到這所學校任學監,他們都是被迫遠離自己的夢想。
不同的是,在相同的環境下,兩人走向了不同的結局。馬修雖然被校長解僱了,但是他離開的時候和他來的時候的心理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馬修在這裡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收拾起了自己的夢想。
校長灰心失意後,他將自己的夢想完成塵封,甚而他去嘲笑別人對夢想的追逐。他將自己的失意完全發洩到學生頭上,其實他不在乎那些孩子好不好,因為他連自己都放棄了。他斷絕了自己的希望,也斷絕了這些孩子的希望。在他的懲罰教育下,這些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行越遠,他自己離正途也越來越遠,最後被學校的老師聯名告狀,灰溜溜地離開了。
波瀾起伏都是人生常態,人要學會的是在走入低谷,不得不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時候,保持初心,認真對待,是多麼的重要。這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我的負責,這也是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的一個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