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對比馬修與校長,相同的起點,走向不同的結局

2020-09-03 清茗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高評分溫情電影,打動了很多人。很多文章都分析過這部電影,從教育方式,到孩子成長心理等等方面。馬修因為他的善良寬容和人文關懷方式的教育方法,讓一些問題少年改變了人生。但是對於馬修他自己來說,在改變他人的過程中,也改變了自己,讓他從一個迷茫失落的人生狀態裡找到延續自己夢想的方式。

馬修被派往「池塘之底」學校任學監,對於他來說是人生事業跌進了更深的低谷。在這裡,他遭遇刻薄的上級,冷漠的同事,棘手的工作....... 但是當他離開的時候,他說:在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每寸肌膚都透出了愉悅和樂觀。 他的離開並不是找到更好工作後自己主動離開,所以在離開時候他感覺到的愉悅更是自我束縛的解脫。

我的這篇文章將會從馬修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講述要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沒有前途的工作時,應該怎麼做?


01 走入人生的最低谷

在所有領域裡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後,我確信自己人生的最低谷來到了。那是在一個寄宿學校專為「再教育」問題少年們而設置。至少從招聘廣告上看是如此,「池塘之底」。即使是學校的名字,也似乎專為我而挑選。

馬修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音樂家,可是他卻走在與夢想越來越遠的道路上。他的上一份工作是音樂教師,雖然與夢想有差距,但是勉強也算與夢想沾邊。現在的馬修被派往一個渣校,從事一份看不到前途的工作。

來到學校的第一天,馬修熱情地和校長打招呼,校長傲慢又冷漠地更正他,言語前面要加上敬稱:校長先生。

學校唯一的一個善良包容孩子的校工馬桑,被淘氣的孩子設置的機關打傷了眼睛。

校長氣急敗壞,讓馬修搖鈴召集學生,他準備訓誡學生,找出兇手,嚴懲兇手。馬修建議先找醫生幫馬森看看傷口,被校長冷酷地拒絕。

馬修與學生們的第一次會面就是在校長訓斥學生的大會上。

校長要求幹壞事的孩子自首,不然會懲罰所有的孩子。在一番威脅之後,沒有人主動承擔錯誤,於是校長讓馬修做了這個壞人,從學生花名冊中隨便抽取第一個接受懲罰的學生。

馬修與原來學監做交接的時候問他為什麼選擇離開,原來的學監露出自己的胳膊,告訴馬修,上面的傷口是被學生劃傷的。

馬修還沒有開始工作,就已經感受到隨時被傷害的可能。這真的是一件糟糕透頂的工作!



02 只要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但凡有任何的選擇,馬修都會選擇離開,可惜他沒有,所以只能被動接受這份工作。

這個學校的孩子果真如他想的那樣:那麼淘氣,那麼討厭。儘管如此,他也沒有覺得這些孩子已經無可救藥,他對他們還抱有希望,就像他對自己的夢想一樣,看著渺茫,只要不放棄,希望仍在。

他知道哪個學生傷害了馬森大叔的眼睛,為了保護孩子不被校長懲罰,他瞞住真相,但是為了教育孩子,他需要給孩子一些懲罰,他讓孩子親自去照顧馬森。

在很多小事情上都幫孩子們打掩護:校長在前面提問學生,他在後面偷偷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踢球時把球踢到校長臉上,他馬上為孩子們開脫;孩子們犯下的小小過錯,他都給瞞住,不讓他們受到責罰。

儘管這樣,這群問題少年並沒有感謝他,放過他。他視若珍寶的創作,放在房間的柜子裡,鎖好,但是仍舊被人被偷拿出去。

一個孩子還在睡前用怪模怪樣的聲調,編出可笑的唱詞來嘲笑他。

在例行訓斥管教之後,他突然靈機一動:這些孩子喜歡唱,有幾個嗓子還不錯,是不是可以用唱歌的方式管教他們?

馬修曾發誓永不放棄自己的音樂創作,只要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希望就是那顆種子,只要有土壤,就會生根發芽。



03 努力後又回到了起點

馬修的合唱團成立了,這些問題少年都在合唱團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事情漸漸往好的地方發展起來。雖然,校長還是在不斷阻撓,但是他們會偷偷找機會練習。

音樂的魅力也讓其他老師在靠近,除了校長。教數學的老師主動請纓到合唱團伴奏,教體育的老師在經費不足停止供應熱水的時候,偷偷燒校長的柴火。

馬桑大叔將合唱團的事跡傳到了校外,引起了伯爵夫人的關注;他們的演出得到了伯爵夫人的讚賞。

對於伯爵夫人的讚譽,校長無恥地將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並藉此功勞請求伯爵夫人加大對學校的資助力度。

一場大火將校長從伯爵夫人的宴會上叫了回來。大為光火的校長將大火的責任推到馬修的身上,並解僱了馬修。

被解僱的馬修終於沒有了顧忌,將校長痛罵一頓:說校長極度不稱職,極其狠心,他的教育方法,不過是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出氣筒。

校長嘲笑他:我從沒想要做個再教育從業人員,你也別告訴我,你設想過來這裡埋葬你揚名世界的夢想。你有你的夢想,我也有我的。帶上你的指揮棒,到巴黎去,去給總理演奏啊,「咚咚咚」, 你去抗爭啊!你不過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是一個小學監。

校長的一番話與其說在嘲笑馬修,其實也是在嘲笑自己。他曾經也是一個號手,卻不得不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他厭惡這個學校,他厭惡這群孩子,其實在潛意識裡也是對自己的厭惡,他在嘲笑馬修的時候,也在嘲笑自己也是一個學監。



04 相同的起點,不同的結局

電影是以馬修為主線來敘述的,但是在幾條輔助的線索裡到在告訴我們,馬修所經歷的都是校長曾經經歷的。

校長他曾經是一個號手,最後不得不來到這所學校任學監,他們都是被迫遠離自己的夢想。

不同的是,在相同的環境下,兩人走向了不同的結局。馬修雖然被校長解僱了,但是他離開的時候和他來的時候的心理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馬修在這裡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收拾起了自己的夢想。

校長灰心失意後,他將自己的夢想完成塵封,甚而他去嘲笑別人對夢想的追逐。他將自己的失意完全發洩到學生頭上,其實他不在乎那些孩子好不好,因為他連自己都放棄了。他斷絕了自己的希望,也斷絕了這些孩子的希望。在他的懲罰教育下,這些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行越遠,他自己離正途也越來越遠,最後被學校的老師聯名告狀,灰溜溜地離開了。


波瀾起伏都是人生常態,人要學會的是在走入低谷,不得不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時候,保持初心,認真對待,是多麼的重要。這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我的負責,這也是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的一個收穫。

相關焦點

  • 《放牛班的春天》:魔法法師馬修?
    放牛班春天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只要看見有音樂指揮的畫面,就立馬站起來,可能還會拿個筷子學習他們那上下擺動的手,然後開心極了;那時候我們不知道那個角色叫做樂隊指揮,只覺得他們就像魔法師一樣,隨著他們手裡的小棍子上下起伏,音樂就會跌宕不停的好聽,今天我準備給大家帶來一部也是像我小時候記憶一樣的魔法師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又名《魔法師馬修》,對了這個名字是我起的;因為作為最平凡一員的普通老師,他不僅僅給予最差學校學生帶來了生活美好的希望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希望可以多一些馬修這樣的老師
    但是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你看過嗎?今天咱就說說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豆瓣評分9.3,TOP15的作品,時長97分鐘,不長不短恰到好處。這部電影有給人講故事的感覺,看過電影好像看了故事會裡的一篇文章。文章以回憶的方式把一個過去的畫卷緩緩展開。這部電影也是這樣。馬修,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來到一個叫池底的學校教學。
  • 《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放牛班的春天》人性都是有閃光點,需要不斷的挖掘才能被人看到。這是我看完《放牛班的春天》之後的第一感受,因為老師成就孩子,孩子成就老師。剛走進學校大門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這個學校與普通學校有何不同,直到負責學校日常起居的大叔被調皮的學生使壞砸到了眼角,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馬修親眼看到調皮的學生是如何叛逆如何刁蠻,然後又在一系列的日常相處中見識到了校長是如何的蠻橫不講理,體育老師又是如何的強勢打壓,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 《放牛班的春天》裡面的馬修老師後來為什麼要帶貝比諾走?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馬修來到一管教寄宿學校,面對的是一群無法無天但又被大人放棄可憐無助的學生,馬修用純淨的音樂喚醒了學生埋在心底的愛,撫平了學生受傷的心靈,從而改變了學生以及自己的命運。馬修來到學校看見的第一個孩子就是貝比諾,貝比諾在學校等待著父親過來接他回家,但是貝比諾是個孤兒,他的父母已經在戰爭中去世,老師們卻向馬修隱藏了這個事實,欺騙貝比諾,父親會在星期六接他回家。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教育電影,這是一部以師生關係為核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影片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少時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記錄著一個充滿愛心與耐心卻又懷才不遇的代課老師。
  • 《放牛班的春天》:從企業管理學角度,看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
    哈嘍大家好,我是今天,我們來聊聊豆瓣9.3分的影史經典之作《放牛班的春天》,該片於2004年上映,並獲得當年法國年度票房冠軍,2005年該片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兩項提名,以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
  •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教會了我們教育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教會了我們教育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在我們人生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在老師的指引之下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他們或嚴厲或溫和,甚至會對我們今後的一生帶來很大的改變。
  •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
    他從來不追求名利,和院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故事一開始登場的是會體罰學生的院長,只看到孩子壞的一面的蕭老師,還有很神經兮兮的有點木的朗老師,以及一開始就被打傷了的麥神父,和一群看起來無可救藥的壞孩子(應該是60個孩子),這個學校很有一種少管所的既視感。但是馬修老師對孩子們一視同仁,他不會偏愛某個孩子,同時又能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他從不向校長告狀,而是用最溫和的方式和孩子們達成協定,解決問題。
  • 影片賞析《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影片梗概: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傑勒德尊諾 飾)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弗朗西斯貝爾蘭德 飾)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從壞小子到音樂家只差一位馬修老師
    作者:盛伊藍原創不易,抄襲必究《放牛班的春天》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叫做馬修的鄉村音樂教師在「塘底」寄宿學校任教時,通過音樂和有愛的的教學方式感化了「問題少年」們的故事。人物塑造:暴力的哈衫校長和有愛的馬修老師形成鮮明對比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從壞小子到音樂家,只差一位馬修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叫做馬修的鄉村音樂教師在「塘底」寄宿學校任教時,通過音樂和有愛的的教學方式感化了「問題少年」們的故事。02、人物塑造:暴力的哈衫校長和有愛的馬修老師形成鮮明對比,以此說明教育的真諦電影中除了像馬修這樣的好老師以外,還有擅長懲罰的哈衫校長,正是因為哈衫校長的存在才襯託出馬修老師的大愛,所以人物塑造不僅讓觀眾對電影中的人物更加記憶深刻,配角的性格行為又能很好的襯託主角身上可貴的品性和好的教育方式。
  • 放牛班的春天:國內評分最高的音樂教育片
    因為該片主要講述了指揮家嚴梓朗通過「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讓一群「廢柴學生」在音樂中找回自我的故事,所以很多人將這部電影稱為「港版《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在豆瓣的評分 其實無論是對比兩部電影的情節架構,還是對比故事表達的主旨,
  • 我愛馬修老師——文府書院寒假優秀電影課程之《放牛班的春天》(學生觀後分享)
    一(3)班鄧宸軒: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校長的安排,讓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我知道人的一生不僅僅只有學習書本知識,要相信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4)喬林璽: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喜歡影片中的馬修老師和那一群同學們,無憂無慮,天馬行空。我也嚮往這樣的學校,我也希望能在這樣的學校讀書學習。
  • 《放牛班的春天》:同樣是差生,有的走向毀滅,有的獲得新生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教育電影之一,它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討論。電影上映於2004年,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故事發生在法國鄉下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寄宿在這裡的學生,都是最頑皮的差生。對於這種差生,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池塘之底」是一致的:「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
  • 15年等一回 當《放牛班的春天》從螢屏走向舞臺
    9月28日,改編自同名電影的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將在海澱劇院上演,講述了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導院,面對一群被家人放棄的「野」孩子,從而改變彼此命運的故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自2004年首映以來,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影響力,曾獲多項奧斯卡提名。
  • 重溫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一詞來源於臺灣翻譯,意為:差生班,紀律極差、無法升學的班級。故事發生在「池塘之底」寄宿學校,這裡寄宿著一群被大人們放棄的問題兒童們。主要角色:克雷芒馬修,失敗的音樂家,新入職「池塘之底」的禿頭胖學監(老師)。哈珊,「池塘之底」校長,心中只有晉升、名望、經費,獨斷專行,自私自利,用高壓手段壓迫問題少年們。
  • 【電影推薦】放牛班的春天
    15、校長來到練習唱歌的教室,告訴馬修他的合唱團已經引起慈善委員會的注意,下周伯爵夫人會過來看合唱團。馬修很高興,但校長卻認為這是個麻煩。第二天,莫朗奇的媽媽約馬修見面,馬修高興地告訴她,自己向裡昂音樂學院推薦了莫朗奇,那邊願意接受。而莫朗奇媽媽卻告訴馬修,自己遇到了另一個男人,馬修很失落。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你不應該錯過的一部電影
    嗯,我想了想,適合和孩子一起看的《放牛班的春天》很不錯。樊登老師也極力推薦父母和老師觀看。第二次看,又有了很多新的感觸!《放牛班的春天》是巴哈提亞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擔任10年以上的音樂製作人,這使他在該片中對音樂的把握爐火純青。
  • 《放牛班的春天》平凡中的不凡
    平凡中的不凡 ——評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主題意蘊 《放牛班的春天》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導演。該影片講述了馬修是個失敗的音樂家,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
  • 《放牛班的春天》導演也太可愛啦!
    這也是桃桃觀影團第一次放映經典老片,9.2分的豆瓣高分片——《放牛班的春天》。同時,這也是本片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首次參與《放牛班的春天》中國放映活動。為此,導演在臺上激情自拍,只為向不相信15年後還能在中國放映這部電影的媽媽證明:我來中國不是來旅遊的,真的是有工作哦,有照片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