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一種刻骨銘心叫「二零二零」
有一種艱難險阻叫「澇疫結合」
有一聲企業聲音叫「我太難了」
又有一種溫度執行叫「我來護航!」
......
2020年極不平凡,從肆虐的新冠疫情到持續的洪澇災害,接二連三的打擊讓經濟社會備受考驗。在疫情與災難面前,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而作為提供就業崗位,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企業,更是如履薄冰。因此,為優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渡險破難,榮成法院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通過靈活機制化解了一批涉企執行案件,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貢獻了司法力量。
今天小編帶來的案例依舊是我們的老朋友——執行法官劉寧,剛剛執結的一起涉企案件。兩家工廠因債成訴,步履維艱的雙方皆因這筆債務「命懸一線」。最終,在法官法理情兼容地調解下,雙方各退一步,債清困解,攜手共贏。案情如何,咱們先睹為快。
屋漏偏逢連夜雨,欠債難還遇疫情
榮成某鍛壓工具機廠(以下簡稱「工具機廠」)是家從事鍛壓工具機、衝床等鍛壓設備的生產銷售的綜合企業。2015年7月,工具機廠與以機械零部件加工銷售為主的山東某模具公司(以下簡稱模具廠)籤訂購貨合同,工具機廠作價1070萬將4臺機械壓機出售給模具廠,後者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應當於2017年7月前結清全款。合同籤訂後,工具機廠按照約定將設備運抵模具廠,模具廠就此開始生產並按期還款。
但,天有不測風雲,經商之路總有坎坷。2018年11月,在償還750萬貨款後,模具廠因經營效益不佳未能按期償還剩餘320萬貨款。多次催要無果,工具機廠將其訴至法院。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約定模具廠應於2020年12月31日前分6期償還該筆貨款。
然而,達成調解後模具廠的效益仍不景氣。2019年10月,在未按期償還第一期貨款後,工具機廠向榮成法院申請執行。
而讓雙方沒想到的是,一場疫情的襲來,讓執行工作出現新的變數。
法官巧解生死局,你退我讓盡歡顏
此案進入執行程序時,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作為案件的執行法官,劉寧在了解案情和採取查控措施後發現,模具廠帳面存款所剩無幾,其他資產除了已查封的廠房就是從工具機廠買來的4臺設備,此前模具廠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來自日韓等國的配件訂單,而受疫情影響,外貿訂單持續減少,企業效益雪上加霜;另一邊的工具機廠狀況也大不如前,同樣受疫情影響他們的訂單也削減不少,資金鍊同樣面臨壓力,對於他們而言,這筆320萬的貨款至關重要。面對這樣的局面,劉寧認為直接採取拍賣廠房、扣押設備等傳統執行手段,不僅無法迅速變現貨款,還有可能導致模具廠「休克」,斟酌再三,劉寧決定以調解為主,找到雙方的平衡點,力促和解雙贏。
方向確定之後,劉寧並雙管齊下、左右開弓勸解雙方。
「趙經理,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都不容易,從查控情況來看,即使將他的廠房變賣、設備收回,短期內無法將剩餘貨款變現,而且還可能讓企業倒閉破產,貨款償還更為困難,請你換位思考一下,退讓一步,爭取儘快讓他籌集資金支付貨款......」
「好吧,我考慮考慮。」
「王廠長,你們這筆貨款拖了不是一天兩天了,你們工廠經營困難,機械廠的日子也不好過,如果這320萬不能及時給付,他們廠子同樣面臨經營壓力,現在對方已經同意讓步,咱們這邊是不是也應該有所表示?」
......
最終,經過劉寧反覆地調解勸導,雙方均作出退讓,工具機廠放棄50餘萬的貨款利息,而模具廠為表誠意,立即用廠房作抵押,多方籌措最終將剩餘320萬貨款全額支付到位。至此,工具機廠收回貨款,化解資金風險,而模具廠避免了廠房設備的拍賣,重新恢復了生產經營,雙方對執行結果均表示滿意,此案最終以雙贏的結果執結。
(案件執結後,劉寧法官前往被執行人處對廠房進行解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流水不竭,池魚可見
「涸澤而漁」不如「放水養魚」,針對有潛力履行義務的企業,榮成法院在執行期間採取善意執行、協同人參與執行等方法執行案件,避免將企業一棍打死的斷路執行。下步,榮成法院將繼續深化善意執行、文明執行、高效執行理念,多策並舉,為優化我市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原標題:《【優化營商環境】將心比心,冰釋前嫌,法官巧解執行困侷促企業共贏重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