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華陽夫人和她的龐大家族

2021-02-11 一道舊書攤

不韋奇貨可居的政治投資故事,由於司馬遷的出色描寫以及眾多影視劇的渲染,如今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然而,如果仔細閱讀《呂不韋列傳》及相關篇章,我們會發現,一些容易被大眾遺漏的隻言片語裡,往往隱藏著許多驚人的歷史信息。

比如,當呂不韋找上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並為其剖析兩人合作的誘人前景時,就說了這樣一句話:

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

呂不韋口中的安國君,是異人之父,當時的秦國太子,未來的秦王。而那位無子而受寵的華陽夫人,則是安國君的正妻,秦國的太子妃。

只不過,現實比較尷尬的是,這位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異人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不大不小,剛好卡在中間,屬於最易被遺忘的那一類。異人的親生母親,也不受安國君寵愛,其家族地位可想而知。

真說起來,在這麼多兄弟當中,唯獨異人被派到敵國當質子,這本身就是不受重視的證明。非常時期,去敵國當質子並不安全,因為兩國關係稍有變化,自己就有可能掉腦袋。

諷刺的是,就在異人去趙國為質的當年,秦國即派兵攻打了趙國,還一舉攻下趙國三座城池,絲毫沒有考慮異人的死活。

這種情況下,困居邯鄲的異人,日子過得十分焦慮。司馬遷說其居處困,不得意。此時的異人,是一個典型的被王室拋棄,生死有命的落魄王子。

面對劣勢十分明顯的異人,呂不韋指出,如今能夠挽狂瀾於既倒,將之立為嫡子的人,只有這位華陽夫人。在後來的操作方案裡,呂不韋也把活動重心放在了華陽夫人身上。

然而,立一國之嫡子這種關乎國家根本的大事,居然操於一女人之手,不禁讓人疑惑:這位華陽夫人究竟什麼來頭?

為了弄清華陽夫人的家族勢力,我們不得不將筆墨追溯到幾十年前另一位女子身上。

這位女子,就是秦惠文王的側室——羋八子,後來赫赫有名的宣太后。由於羋姓是楚國的國姓,因此可以確定的是,羋八子出身十分高貴,當來自於楚國君王之家。

羋八子生於何年,史無記載。不過我們可以做個大略的推測。公元前307年,她19歲的長子嬴稷繼位,是為秦昭王。按照戰國時期「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的風俗,秦昭王即位的時候,羋氏約在35歲左右。

如此推算下來,羋八子大概生於公元前341年,在公元前327年(惠文王十二年)嫁到秦國,封號羋八子。

八子並不是名字,而是秦國後宮的一個等級。秦後宮的女子共分八等,分別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羋氏位列第五,不算顯耀,與當時的皇后魏女不啻天壤。

關於男人妻妾,後人曾總結過一句精闢之言: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由於君王娶妻向來是一種政治活動,具有風向標的暗示意義。當時魏國勢力強大,秦惠文王以背景雄厚的魏國女為皇后也不難理解。

娶妾雖然也在某種程度上沾染政治,可是畢竟注入了些許感情因素,所以羋八子儘管等級不高,但似乎很受惠文王寵愛。因為她嫁到秦國不久,即為惠文王生下三子:嬴稷、嬴市、嬴悝。相比之下,魏皇后可查的兒子只有後來的秦武王嬴蕩一人。

在複雜的政治中,男人有男人的鬥爭,女人也有女人的矛盾。從這個意義說,作為皇后的魏氏和作為妾室的羋氏,關係即便不是針鋒相對,估計也不太融洽。因為從感情角度,她們要爭同一個男人,是情敵;從權利上看,她們又要為自己的兒子爭取最大的利益,是政敵。兩人互相鬥爭的條件是充分而完備的。

雖然後來羋氏的長子嬴稷當了秦王,但據史籍記載,公元前307年,魏皇后之子秦武王因舉鼎而死以至王位空懸之際,嬴稷並不在鹹陽,而是在千裡之外的燕國當人質。

嬴稷為何不老老實實待在鹹陽,而被派到燕國當人質去了呢?

或許,這跟魏皇后脫不了干係。

如果說惠文王活著的時候,魏皇后還不敢給受寵的羋八子穿小鞋,但當惠文王駕崩,自己的兒子成為大權在握的秦武王時,處理一下昔日的情敵和政敵,並不困難。

因此,嬴稷被派到燕國當人質,排擠出政治中心鹹陽,很可能出於魏皇后母子之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當魏皇后滿心以為可以安安穩穩地做自己的太后時,她那位崇武好戲的年輕兒子卻因舉鼎不成,意外而死。

更加危險的是,這位荒唐的秦武王,還沒來記得及留下子嗣就撒手人寰。

武王之死,王位空懸,這對於秦國,真是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

潛流暗湧中,各位王公大臣迅速站隊分化,擺好架勢,開始爭奪王位。《史記》記載:武王卒,諸弟爭立。由此可見,當時爭位勢力有多重。

而在多重勢力中,實力最強的則有兩支。

其中一支,是以魏太后為首並聯合一幫秦國宗親大臣,他們推出了庶長嬴壯。另外一支,就是以羋八子和她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為首的勢力,推出羋氏千裡之外的兒子嬴稷。

在此非常時刻,羋八子的弟弟魏冉衝鋒陷陣,內外交結,立下了汗馬功勞。所謂的外,可查的至少有三:一是燕國,二是趙國,三是羋八子的娘家楚國;所謂的內,我想應為惠文王的弟弟,也就是秦武王的叔叔,當時被封為嚴君,曾任武王左丞相的樗裡疾。

關於樗裡疾,雖然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但能夠在史書中留下名字,而且被司馬遷以列傳記載,絕非等閒之輩。

讀《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和《秦本紀》,我們發現,樗裡疾本人文武雙全,出將入相,在惠文王時代深受器重。然而到了武王一朝,由於秦武王重用外人甘茂,與武王有血緣之親的樗裡疾卻失寵了。

到了武王三年(308年),韓國的宰相去世。由於樗裡疾的母親是韓人,秦武王趁此機會,直接把叔叔樗裡疾踢出了秦庭,安排他回到韓國為相。

韓國與秦國,韓相與秦相,名位相同,但實際權力天差地別,貶斥意味不言而喻。

樗裡疾心裡應該不會舒坦,或者說他對魏王后——秦武王這條勢力鏈相當不滿。

所以,在秦武王猝死,多重勢力蠢蠢欲動之際,樗裡疾果斷地投靠了羋八子——魏冉勢力集團,成為繼魏冉之後鼎力相助的另一員重要人物。

由於羋八子和魏冉的操作,以及樗裡疾等背後的支持,在這爭位的戰場上,羋氏一方最終勝出。燕國送回了嬴稷,成為秦國第34代國君——秦昭王。

但羋氏和魏冉知道,雖然現在嬴稷當了秦王,但敵對勢力依然存在,是腹心之疾的第一等不安全因素,危險遠甚於山東六國。

因此,他們上下其手,竭盡所能佔據政治要津,幫助兒子粉碎魏王后勢力更是重中之重。

《穰侯列傳》中說:「唯魏冉力,為能立昭王。」因此,昭王繼位後,以魏冉為將軍,護衛鹹陽,掌控了帝都的軍事大權。

《樗里子甘茂列傳》又記載: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秦本紀》第三次給出意義類似的內容曰:昭襄王元年,嚴君疾為相。甘茂出之魏。

同時,又列向壽於秦庭。接著司馬遷進一步揭開向壽的身份:向壽者,宣太后外族也,而與昭王少相長,故任用。

總體來看,在司馬遷分散多處的記述裡,訴說的只是一個內容:宣太后和弟弟魏冉以雷霆之勢迅速控制了秦國大權。

這頻頻舉動和人事安排,無疑讓魏皇后為首的勢力集團心驚膽戰,最終不得不鋌而走險,被逼迫著走出了最後一步:謀反。

政治鬥爭,往往是以命搏殺。要麼生的偉大,要麼死的慘烈。關於魏皇后及其黨羽的活動,《秦本紀》記述為:二年(305),彗星見。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魏。

謀反之時,惠文后的心裡大概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想當初,兒子秦武王駕崩,她身為太后佔盡優勢尚且敗北,如今時過兩年,對手從容布陣,有恃無恐之際勝算能有幾何?

所謂「皆不得良死」云云,只是殘酷清洗的委婉表達。

無論如何,到了昭王二年(公元前305),對於宣太后來說,敵對勢力已全部被清除。秦昭王安於其位,實際政權掌握在宣太后,魏冉和樗裡疾手裡。

兩年後,樗裡疾去世。政權進一步落入宣太后和魏冉手中,而且大權在握近40年。

自此,宣太后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握有實權的女人,說是戰國時代的武則天和慈禧也不為過。

費如此多的筆墨追溯了宣太后的歷史,你可能會問,宣太后儘管煊赫,跟華陽夫人又有何關係?

這就牽扯到了宣太后的親族。

宣太后有兩位弟弟,一是異父弟魏冉,一是親弟弟羋戎;另外還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嬴則當了秦昭王,另有嬴市和嬴悝兩子。

在掌控政權之後,魏冉身兼將相,最有能力也最為顯赫。羋戎則被封為華陽君,兩個兒子分別被封為涇陽君和高陵君。

在昭王時代,地位無出四人之右者,時人稱為「四貴」,是貨真價實的四人幫。

昭王在位的56年中,前36年,魏冉四度為相,一直沒有脫離政治中心。他還啟用提拔了後來的戰神白起,可謂風頭無兩。

但飄風不終朝,花無百日紅。

昭王36年(BC371),策士範雎入秦說秦王,極言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

《戰國策》記載範睢的話說:今太后使者分裂諸侯,而符布天下,操大國之勢,強徵兵,伐諸侯。戰勝攻取,利盡歸於陶(魏冉);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境內之利,分移華陽(羋戎)。古之所謂危主滅國之道,必從此起。三貴竭國以自安,然則令何得從王出,權何得毋分,是我王果處三分之一也。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的記載更是直接,範雎對秦昭王說:「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

總之,宣太后的權勢之隆路人皆知。範雎的意思是,現在你秦昭王雖然名為秦王,但大權、財富都在太后家族手裡,現在你應該把大權收回,做個名副其實的秦王。

範睢一席話,驚醒夢中人。於是秦王感悟,免魏冉相國之位,開始有意識收攏王權。

至此,以宣太后為首的家族勢力盛極而衰,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幾十年盤根錯節的勢力網,紛繁細密,非一時所能盡去。何況宣太后此時還在世,餘威猶在,秦昭王也不敢對母親逼迫太甚。因此,即便在昭王下令弟弟涇陽君出關就封之時,他的兩位舅舅魏冉和華陽君羋戎依然在帝都鹹陽中悠然生活。

從名稱上考察,我們要說的這位華陽夫人當是出於華陽君羋戎嫡系。而從年齡上看,華陽夫人該是華陽君的孫女,因此又是秦昭王的外甥女,安國君的表妹。

我們不知華陽夫人何時嫁給表哥安國君,但這場婚姻出於宣太后的安排應該沒有異議。

因為考察前幾代秦王,其皇后大都和太后同出一國。換句話說,秦王的皇后,主要是由太后來指派,多半都是太后的娘家人。靠著與君王聯姻來保持政權握在家族手中,是幾千年來鐵打的政治定律。

昭王四十二年(BC265),國勢蒸蒸日上的秦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先是華陽夫人的丈夫安國君被立為太子。而到了這年十月,掌握秦朝幾十年大權的宣太后駕崩了。

一生榮耀的宣太后在彌留之際給自己的家族做了最後的貢獻,把安國君推上了太子之位。

至此,楚系勢力失去了最大靠山宣太后,叔爺爺魏冉和祖父華陽君羋戎都已年老,華陽夫人則成了年輕一輩楚系勢力代言人。然而,家族勢力的幾十年沉澱畢竟在那裡,華陽夫人仍然是不可小覷的人物。

寫到現在,我們終於理解了呂不韋的那句「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有據,洞徹時局的肺腑之言。

相關焦點

  • 華陽夫人是誰?她和宣太后羋月有什麼關係?
    華陽夫人雖然也很有名氣,但是她在歷史書上的出現也不過只是一瞥,所以很遺憾,小編只能從與她有關係的男人那裡了解她的事跡。華陽夫人於公元前296年出生,她是楚國貴族,秦孝文王的王后,姓羋。她的生活經歷經常與同樣出生在楚國的宣太后聯繫在一起,宣太后也是羋姓,歷史上叫做羋八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羋月。
  • 歷史上華陽夫人結局和電視劇大不相同,是怎樣一個奇特的女人呢?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作為劇中女主角之一,華陽夫人的形象無疑是爭議最大的,她在秦莊襄王病危之際,試圖發動政變,以將自己心儀的王子成長史扶上王位,結果落得一個「雞飛蛋打」的下場,在冷宮裡度過了她的餘生。事實上,華陽夫人在歷史上確實有她的人物,但是結局和電視劇大不相同。
  • 華陽夫人:秦國最後的楚王室勢力
    華陽夫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宣太后羋月(公元前?--公元前265年)的侄孫女,羋戎的親孫女。(宣天后羋月和幼年秦昭襄王 劇照 )秦國楚國聯姻開始於秦穆公和楚國的楚成王,兩位加上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歷史上稱之為春秋五霸。楚成王在公元前614年去世,秦穆公在公元前621年去世。
  • 歷史上真實的華陽夫人,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
    秦朝統一天下都說是奮六世之餘烈,但這其中不得不提到兩個女人,一個是羋月(宣太后),她的最大功績是兩點,第一就是生了一個偉大的兒子秦昭襄王,一個就是把長壽基因帶到秦國。第二個就是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羋姓,熊氏,楚國貴族,她是秦孝文王嬴柱的王后。在秦孝文王去世後,被尊為華陽太后,在秦始皇十七年去世,後與秦孝文王合葬壽陵。
  • 華陽夫人和呂不韋是什麼關係?
    例如秦國早些年的宰相範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逃犯,逃到秦國之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三寸不爛之舌,一步步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再例如秦國的著名丞相李斯,更是通過自己的一篇文章成為了秦國頂天立地的重要人物,所以今天我們還要介紹一個和春秋戰國秦國歷史密不可分的人物,他便是呂不韋。
  • 歷史上真實的華陽夫人,沒有發動政變也沒有被幽禁,受秦始皇厚待
    其實,華陽夫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結局卻跟電視劇大相逕庭。那麼,歷史上的華陽夫人是個怎樣的奇女子?她最終的結局如何?由於秦朝滅亡後宮廷檔案皆被項羽焚毀,因此從華陽夫人被尊為太后到去世的20餘年的時間裡,關於其活動的記載闕如,在史書當中留下大段的空白,從而為小說、影視提供了臆想的空間,《大秦賦》中華陽夫人發動政變一說,即由此而來。但是按照常理來分析,華陽夫人根本沒有發動政變、改易儲君的必要,因為這樣做純屬「畫蛇添足」。
  • 《大秦賦》:趙姬和華陽夫人的段位,區別何止霄壤!
    秦王嬴政終於加冠禮終於順利完成了,看到華陽夫人不由自由微微上揚的嘴角,看到趙姬歇斯底裡的表情和忍不住的淚水,趙姬的政治生涯徹底結束了,回想曾經的苦盡甘來、一時的顯赫得意,大概真的是大起大落的大夢一場。趙姬和華陽夫人的博弈,真的印證了一句話,看誰能笑到最後。趙姬的姓名已不可考,趙姬只說明她是一位來自趙國的女子。
  • 華陽夫人不育無子,為何深受寵愛,實則她背景大的嚇人
    秦昭襄王時期,宣太后當政,為了維繫楚籍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所以給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安排了這個婚事。這時候華陽夫人就起到了關鍵作用,她利用其羋氏家族的影響力,用兩年時間硬是將懦弱的安國君推上了太子之位。安國君、華陽夫人奈何華陽夫人身體有點問題,不能生育,但她有賴於羋氏家族的支持,一直深得安國君寵幸,並且還對她言聽計從。
  • 歷史上真實的華陽夫人,秦王繼位的操控者,能量遠超趙姬和呂不韋
    加點秦始皇和呂不韋之間的戲份倒也無可厚非,畢竟秦始皇的確曾經管呂不韋叫做仲父,但導演給華陽夫人安排的什麼兵變的戲碼,則是完全說不通了。  可能在導演心裡,華陽夫人什麼的,畢竟都是小角色,隨便編排點什麼也無所謂,但歷史上真實的華陽夫人,其作用和地位,遠超我們的想像。
  • 通過《大秦賦》來還原戰國時期最真實的華陽夫人
    華陽夫人由實力派女演員鄔君梅所扮演,她成功出演過《末代皇帝》、《宋家皇朝》、《蝸居》、《如懿傳》等數十部作品。在劇中,華陽夫人的形象極其複雜和矛盾,前期積極扶持嬴異人(子楚)上位,後期又屢屢與嬴政作對,甚至不惜發動宮廷政變擁立王子成蟜登基,結果事敗被秦王嬴政幽禁餘生。
  • 華陽夫人是怎麼縮短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的?
    宣太后表侄孫女華陽夫人,如何縮短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 歷史上真實的華陽夫人,是大秦賦中那樣的人設嗎?結果不盡然
    電視劇中的華陽夫人和嬴政關係不是很好,而且可以說是敵對狀態。但是華陽夫人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確切存在的。那麼歷史上的她是個怎樣的人物呢?華陽夫人,羋姓熊氏,本名不詳,出身於楚國貴族之家,跟宣太后羋氏似乎有親緣關係。關於她此前的經歷雖然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不管是歷史還是劇中,華陽夫人深得嬴柱的寵愛是真的。只是雖然受寵多年,但是始終未生下一男半女。
  • 《大秦賦》看秦楚聯姻,先有羋月後有華陽夫人
    一個是羋月,她將楚人血統融入秦國,所以秦惠文王以後的秦王都含有一定的楚人血統,而含楚人血統最多的自然是惠文王和羋月的兒子秦昭王,可就是這個秦昭王逼死了楚懷王。另一個楚人就是華陽夫人,她全權主導了嬴異人的繼位,如此才有了嬴政繼位,才有了嬴政滅楚。可以說兩個嫁出去的楚女坑起楚國來比誰都狠。
  • 大秦賦華陽夫人結局是什麼劇透 華陽夫人最後成太后了嗎
    《大秦賦》中高冷強勢的華陽夫人一出場就吸粉無數,自帶氣場,不怒自威,她心機深沉,步步為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夫君和愛子,因此華陽夫人結局自然備受大家關注,下面帶來介紹。  大秦賦華陽夫人結局是什麼?  華陽夫人的結局是得以在秦宮中安享晚年。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國,華陽夫人也是這一年逝世的,去世後與秦孝文王合葬壽陵。
  • 大秦賦華陽夫人為什麼沒有孩子 華陽夫人是如何領養子楚的
    華陽夫人原為楚國貴族,嫁與安國君後,深得安國君的信任和寵愛。她是安國君後宮妃嬪中地位最高的,畢竟有母家撐腰,可是華陽夫人卻有一個無法排解的遺憾,就是肚皮不爭氣,生不出孩子。  在古代女人不能生育實在是一大悲劇,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再受寵的女人總有色衰愛弛的時候,到時如果沒有兒子傍身,恐怕就無人問津了。
  • 大秦賦華陽夫人結局是好是壞 大秦賦華陽夫人是誰演的
    華陽夫人這個角色是由鄔君梅飾演的,妥妥的演技派,歷史上對此人物著墨不多,但實際上她的生平也很坎坷。  據悉,華陽夫人得以在秦宮中安享晚年。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國,華陽夫人也是這一年逝世的,去世後與秦孝文王合葬壽陵。華陽夫人是秦孝文王的王后,曾是楚國貴族之女。
  • 《大秦賦》:華陽夫人的大局觀
    生死一線,從趙國逃回秦國,在呂不韋的策劃下,打通華陽夫人弟弟陽泉君的關節,贏異人穿著楚服唱著楚歌去拜見華陽夫人。若華陽夫人肯認贏異人為子,贏異人就能成為嫡子。 華陽夫人是太子安國君最寵愛的女人。 果然,這張感情牌打的好——華陽夫人是楚國人,眼看楚服耳聽楚歌,十分感動分外親切,當下便給贏異人改了名字,叫子楚,認了兒子。 安國君贏柱和贏子楚都屬於溫和型的男人,一個作為丈夫,一個作為兒子,都在華陽夫人面前有點不敢喘氣的感覺。
  • 《大秦賦》中秦異人的兩大優勢之一——華陽夫人,正是呂不韋手筆
    現在一部講述秦朝歷史的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當中,該片場景宏大、製作精良、情節跌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大秦賦》的開頭,呂不韋幫助在趙國做人質的秦異人逃出邯鄲,勸說秦異人回到秦國爭奪嫡子之位。呂不韋指出秦異人的一個巨大優勢就是華陽夫人的支持,而這個優勢也正是呂不韋的手筆。
  • 《大秦賦》趙姬與婆婆華陽夫人:一個名揚天下,一個臭名昭著
    娘家實力的比拼華陽夫人是楚國貴族,也是著名的宣太后羋八子的表侄孫女。出生豪門,從小就受到高等教育,結交的也是達官貴族,就算嫁的不是安國君,未來夫婿也會是王公貴族。也就是說她的出生就註定了她的一生不可能平凡。而趙姬則是呂不韋送給嬴異人的「寵物」,地位和青樓女子相差不大。
  • 《皓鑭傳》華陽夫人,為什麼一定要讓王孫異人,迎娶羋絲蘿?
    《皓鑭傳》中的華陽夫人,是一個看起來嬌滴滴的婦人,實際上是一個懂得運籌帷幄的人,將太子玩弄於股掌之間。為了金錢和利益,她接受呂不韋的建議,收了在趙國為質子的王孫異人為嗣子。王孫異人回到秦國之後,也是對華陽夫人言聽計從,從不做逾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