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天下都說是奮六世之餘烈,但這其中不得不提到兩個女人,一個是羋月(宣太后),她的最大功績是兩點,第一就是生了一個偉大的兒子秦昭襄王,一個就是把長壽基因帶到秦國。第二個就是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羋姓,熊氏,楚國貴族,她是秦孝文王嬴柱的王后。在秦孝文王去世後,被尊為華陽太后,在秦始皇十七年去世,後與秦孝文王合葬壽陵。嬴柱當太子的時候就十分寵愛她。從歷史上來看,華陽夫人間接地促成了秦始皇的登基。
從宣太后以後,秦楚基本上就數代聯姻了,楚國公主「稱霸」秦朝後宮,歷代秦王的身上都留有楚國的血脈。就連秦始皇也有三分之一的楚王血脈。對於華陽夫人最大的遺憾來說,她自己不生養,這對一個後宮女子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如果華陽夫人生兒子的話,太子肯定還是楚國一脈,是無論如何輪不到趙國血統一系的。但即便如此,華陽夫人依舊能夠得到秦孝文王的榮寵。可見華陽夫人能力和本事,以色侍君,焉能持久。可見華陽夫人絕不是胸大無腦之輩,其政治頭腦不亞於宣太后。遠勝於她的兒媳婦趙姬。華陽夫人最大長處就在於識時務,懂得分析利弊,能夠長久得寵於秦孝文王,絕對是一個有心計的女子。
自己沒孩子,通過扶持最沒有政治勢力秦異人登基,從而實現自己的「垂簾聽政」的意圖。絕對不亞於宣太后。仔細看看華陽夫人的一生實際上挺不幸的。老公公在位時間太長,又是一代雄主,自己丈夫隨時都有掛掉的危險。結果,自己的老公在位三日後,離奇去世。自己的「兒子」秦莊襄王在位三年駕崩。華陽夫人從太子妃,到王后,太后。最後到太王太后,每死亡一個和她至親的男人,她的地位變升一級。但內心痛苦大大概也只有華陽夫人自己知道,歷史上關於華陽夫人政績記載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華陽夫人在輔佐秦莊襄王和早期的秦始皇肯定有著巨大的功勳。在秦始皇早期讓秦國不斷發展壯大,與呂不韋合作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不可忽視的基礎。可以用有膽識,有謀略來形容。
對於秦始皇來說,他早期一輩子最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呂不韋,一個就是華陽夫人,秦始皇能夠繼位,有著華陽夫人的幫助,當時成蛟於秦始皇二人中,華陽太后、呂不韋、以及嬴政的母親趙姬這些重量級人物都堅定支持嬴政繼承王位,因為只有嬴政的王位穩定了,他們的地位才能穩定。秦始皇登基以後,他有兩奶奶,嫡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親媽趙太后。趙姬根本沒有任何政治力量,華陽太后背後是楚國,親祖母夏太后背後是韓國。秦國的大權,其實都攥在華陽太后的手裡。應該說,華陽夫人是用心輔佐這個孫子的,而親奶奶卻不待見這個孫子,因為親祖母夏太后支持成蛟繼位。就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從13歲少年熬到了21歲親政。
這時候,親祖母夏太后死了,成蛟造反被殺(出逃),5年後(秦王嬴政15年),得嬴政嫡祖母華陽太后薨逝。又過了3年,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在去世,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三位太后,結局最好的無疑是華陽夫人,為何華陽夫人結局最好就,原因在於華陽夫人知道進退,明事理,大秦始皇一登基,華陽就看出了這個大孫子絕非凡人。但華陽夫人也給秦始皇找了一個楚國的皇后。希望以此保障母國 安全,但華陽夫人還是小看了這個孫子,在她去世後九年,公元前221年,六合一統,她的孫子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