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御井烹香的《制霸好萊塢》定義為爽文其實有些粗暴。
曾寫過《庶女生存手冊》《嫡女成長實錄》《豪門重生手記》三部「宅鬥」系列的御井烹香,想寫的從來都不僅僅是「爽文」而已。
在御井烹香的筆下,宅鬥可以拋棄標準的人設面具,令每一次劇情衝突都有理有據,劇情的推進,幾乎全部依靠時代背景內可能存在的矛盾,而不是作者強加於人物的設定。
《庶女生存手冊》中楊琪掙扎求存,性格與「完美女主角」相距甚遠,劇情走向充滿爭議,至今仍有讀者質疑女主角楊棋的行為及作者的「三觀」,但作品尚未脫離「宅鬥」招牌,只可說將「宅鬥」的手段方式寫到淋漓盡致,無可再寫。
而《嫡女成長實錄》則切換了視角,從作者行文中,已很明顯能感受到作者不想重複自己的心路歷程,因此《嫡女成長實錄》除宅鬥外,開始敘述大量的政鬥與商鬥。
至《豪門重生手記》時,打著「宅鬥」名號的作者已開始逐漸捨棄「宅鬥」,將更多的重點放在國家與蒼生的命運上。
當許多讀者充滿抱怨地討論御井烹香對筆下人物懷有惡意、男女主角的感情路線不夠符合「言情」慣例時,御井烹香也許早已將「言情」類的劇情線放在了追求之外。
幾乎不「宮鬥」的「宮鬥文」《貴妃起居注》在討論大時代下的人物命運;披著「言情」與「心理學」外衣的《只因暮色難尋》在討論過錯與救贖在人生中存在的可能性;與作者早期的《再夢紅樓》、《皇后別鬧了》等「黑歷史」相比,御井烹香的文筆逐漸流暢,行文架構更為成熟,觀念的傳達也更為明確。
改變了許多的御井烹香唯有一點不曾改變——不同性格的女主角,永遠在對外傳達著追求卓越、永不屈服的信念。
《制霸好萊塢》正是其中最明顯的一部。
一、拋棄後宮與外掛當提到《制霸好萊塢》時,往往沒法避開三個標籤,女頻,美娛(與華人娛樂圈相區別),女主文。而這三個標籤幾乎成了許多人不願嘗試《制霸好萊塢》的重要因素。
有太多貼著美娛標籤的小說習慣於令主角在文中大殺四方,魅力無限,將讀者耳熟能詳的適齡明星盡數納入主角「後宮」,似乎主角如果不與人氣偶像、奧斯卡影帝(影后)有戀愛關係,就不算做是「美娛文」
。其實這一類作品不過是延伸了「瑪麗蘇文」中「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套路,而將「後宮團」的成員安上知名明星的名字,不僅能夠討好大部分只求休閒的讀者,也能令文章減少本土與西方的距離感。
但這種手法卻也一度拉低了美娛文的質量。
當許多美娛文的評論下充斥著「嫖影帝」、「嫖影后」的字眼,繼而上升到因為虛構劇情對真實人物進行攻擊時,美娛文開始從「小白」休閒文的特質逐漸轉而低俗,實在令讀者遺憾。
而華娛文的狀況也並不令人樂觀。
大量的華娛文不僅像美娛文一樣充斥著對國內明星任意「意淫」,同時還出現了大量由於對其他行業認知不準確所產生的「笑話」。
在一些作者的筆下,每一個主角都可以隨便在金融行業稱王稱霸,利用極少的投資便獲得百萬倍的收益,同時不考慮任何實際的行業執行規則,只一味讓主角「拳打百老匯」、「腳踩好萊塢」,之後再延續美娛文的套路,使主角在開掛開向宇宙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作為作品而言,很難說此類小說是「崩壞」的,因為它可以從頭到尾都維持同一種水準,無論是「注水」、「開掛」、「低俗」,它都始終在迎合著它所針對的受眾,但這一類作品卻因為上述限制,完全無法和優秀搭上邊。
而那些完全不涉及現實娛樂圈的美娛文、華娛文,在閱讀時又總令讀者產生虛無感,不僅質疑情節的立足處,也質疑此類小說的「真實性」。儘管小說在一定程度上的虛構可能對讀者更友好,但如果上升到「真實性」,難免令讀者無法完全投入小說情節,產生「出戲感」。
《制霸好萊塢》恰到好處地處理了這些問題。
原本易和大部分讀者產生距離感的西方背景,被主角以中國人陳貞魂穿輕易遮過,表面上完全屬於「金髮碧眼兒」的女主角珍妮弗·傑佛森,在處理問題上擁有完全的中國習慣與視角,當這種設定與遍布全文的西方價值觀相碰撞時,《制霸好萊塢》已不僅僅是普通的娛樂圈文,而是藉由女主角珍妮弗·傑佛森的經歷,呈現娛樂圈從演員、經紀人、製片、導演、服化道、投資者至歌劇、舞臺劇、電視劇、音樂劇、電影的方方面面。
在這些複雜且深入的流程背後,作者想要描述的也不僅僅是「娛樂圈的人應該如何生活」,而是一個為了生存不得不在娛樂圈奮鬥的人,在普通的生存追求之外,還會擁有哪些可能。
這一點令《制霸好萊塢》完全摒棄了普通娛樂圈文中那些主角與知名明星糾纏不完的感情戲路,從默默無聞,卻不得不向「制霸好萊塢」這個目的努力的女主角在故事中近乎瘋狂地工作著,作者賦予主角的金手指成為主角給自己加鍾練習的重要工具,在故事中忙著訓練、忙著拍戲、忙著和經紀人爭奪話語權、忙著從衝突走向合作、忙著挑選劇本、忙著參加典禮、忙著學習成為一個優良的製片、忙著與公關合作打造新型的輿論工具,女主角所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都有理可循,而真正獲得成績的那些收穫卻是她完全依靠自己,遠離「金手指」所帶來的成果。
尤其到了劇情後半部分,「金手指」已逐漸失去了效用,主角多次面臨著使用「金手指」不如不用的境況。而作者為穿越者所帶來的一點點「前瞻性」也將隨著劇情進展逐漸失去效力,女主角一直不停地鍛鍊自身能力,直到能夠與自身地位相匹配,而在事實上,她能有後來的成就,也完全歸功於她自身,而非作者早早設定的「金手指」。
二、追求優秀與卓越貫穿《制霸好萊塢》的核心概念便是「追求卓越」。
當女主角接到「制霸好萊塢」這一簡單指示時,她除了明白只有「制霸好萊塢」才能回到現實生活外,對「制霸」這一標準毫無概念,她必須不停地爭奪更多話語權,完成優秀的作品,無論是能夠大量盈利的商業片,能夠證明演技的藝術片,能夠獲取獎項的奧系片,她一個都沒法放棄;同時,她必須跳出演員的身份限制與思維限制,以製片公司的股東考慮影片的挑選方式、宣傳方式、發行方式,考慮旗下工作人員的甄選與提拔,考慮與老牌的公司進行合作與博弈。
而在女主角逐漸「制霸好萊塢」的過程中,讀者根據作者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一部電影從劇本大綱至上映完成後的整個過程。作者尤其擅長用極為生動的語言描述影片的拍攝過程,用充滿細節的畫面呈現「演技」這個詞語在作品中的作用。
同時,作者也十分擅長用富有感染力的表達方式描述各類「原創作品」,即便是不了解西方娛樂圈、不關注外國影片的讀者,也很容易受到作者的影響,希望能夠了解文中提到的作品,以及期盼作者創作的「原創劇本」真正存在。
而作者御井烹香實則也是一位一直追求卓越的作者。
上文已經提到過,在御井烹香的「宅鬥」三部曲中,她的視野逐漸開闊,關注點由一家內部的恩怨情仇轉為朝堂與商業的諸多爭鬥,再由一朝的勝敗興衰轉而討論一國乃至天下的黎民蒼生。
這種轉變對於作者自身而言,是不斷追求卓越,突破自身安全區域的過程,但對於讀者而言,這一過程往往未必友好。宅鬥題材與政鬥題材所針對的讀者群體原本就不能完全重合,較為友好的讀者尚能評論作者「寫宅鬥大材小用」,但厭惡此類轉變的讀者則毫不猶豫地寫下了「壓抑」、「噁心」、「三觀不正」、「作者故意作踐角色」等評語。
之所以在題目中提到《制霸好萊塢》可能是女頻最好看的爽文,正是因為《制霸好萊塢》在拋棄了「後宮」、「外掛」這兩個幾乎存在於所有「爽文」題材中的因素外,仍然能夠用行文節奏感、情節曲折性以及角色核心精神令讀者感覺到閱讀樂趣。
在《制霸好萊塢》中,作者較為巧妙地融合了自身對作品的追求以及讀者的興趣點,在這部豆瓣評分達到8.8的小說中,並不存在太多極受讀者追捧的言情套路:女主角的感情線並不是從一而終的,私生活也不能說完全不存在爭議,同時區別於大部分娛樂圈文,在《制霸好萊塢》中,包括「合約戀情」在內的四條感情線裡,男性角色全部為原創人物,御井烹香儘可能避免了在感情線對現實明星人物的牽扯。
甚至可以說,感情線在整篇作品中,僅僅起到了調劑作用,「愛情」並不是女主角的人生主題,也不是《制霸好萊塢》的重要內容。
女主角的人生重點正是不停「追求卓越」,在實現「制霸好萊塢」這一人生目標的路途上不停前行。
這也是作者御井烹香在行文中所流露出的個人氣質。
三、不為討喜而存在的主角在小說與影視劇作品中,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男主角是由女主角來愛的,男配角是由讀者(觀眾)來愛的。
在許多讀者的意識中,男女主角首先代表了作者的「三觀」,因此大部分創作者會選擇塑造較為完美的主角,至少是在行為上能夠得到讀者認同、喜愛的主角。
於是出現了大量被貼上「傻白甜」、「聖母」、「萬能」標籤的女主角,創作者不停根據讀者的反饋更換著思路,但始終都沒有改變這一認知:主角可能是讀者在閱讀時的自我投射(尤其是第一人稱小說),同時可能被讀者認為是創作者的自我意識投射。
因為性別認知存在差異,男性角色也是如此,女作者筆下的男性角色無論是主角或是配角,很少能逃出「溫柔深情」、「霸道冷酷」、「邪魅狂狷」、「腹黑沉默」這些標籤,正如男作者筆下的女性角色也很少能逃出「靈動可愛」、「溫柔善良」、「刁蠻任性」、「高貴典雅」這一類標籤。
近年來,包括御井烹香在內的許多創作者,開始創作不夠討喜的主角。主角開始與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擁有缺點怪癖,有些缺點已不是過去武俠小說中「不拘小節」類的缺點,而是令讀者頗有一些不愉快的性格缺陷。
當作品中因為這些缺陷出現衝突情節時,讀者與劇情中的其他人物一起承受著來自主角性格缺陷的煩惱不快。
這種特殊的切入方式是一把雙刃劍,有耐心且容忍度較高的讀者願意接受這些缺陷,並將一部分興趣轉移至主角如何克服、如何改變,但休閒類的讀者卻常常難以接受這類寫法。
以御井烹香的作品為例,至今仍然有讀者攻擊《庶女生存手冊》、《嫡女成長實錄》、《豪門重生手記》中女主角「填房」、「移情別戀」、「心機深沉」等情節,並有一部分讀者藉此論證作者「三觀不正」,《豈因暮色難尋》的女主角曾在幼年時出於自保誘惑了一場「自殺」,《時尚大撕》亦被許多讀者攻擊女主角「矯情」、「私生活混亂」(儘管女主角從頭到尾只有男主角一位性伴侶)。
《制霸好萊塢》中女主角在奮鬥路途中,出於對自身形象的管理、吸引人氣、洗白出身等因素,人為塑造出過許多人設,而「人設何時崩塌」也是始終貫徹《制霸好萊塢》的一條暗線,本文之所以能夠擁有毫不爛尾的結局大爆發,正是將這條「人設崩塌」的暗線一步一步鋪陳到結尾,牽一髮而動全身,將所有讀者在此前認為的無關支線、伏筆徹底串起,解決了從故事開頭便存在的隱患。
性格不完美的女主角在人生道路上逐漸拋棄了每一個人設,並在結尾時不得不將一個完全真實的自己徹底暴露在「鐵桿粉絲」眼中,但作者御井烹香卻在結尾前基本完成了對女主角真實性格的完整塑造,反而通過「人設崩塌」的劇情模式完善了女主角的真實人設,令故事幾乎沒有破綻。
一部作品究竟應該注重作者內心世界的表達,還是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這幾乎是所有創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優秀的作品能夠通過出色的筆力、較高的視角將二者融為一體,但大多數靠創作「吃飯」的創作者卻常常需要在二者中做出選擇。
《間客》的作者貓膩曾坦言《間客》中「私貨」較多,有許多自身對社會的思考與認知,但這一類寫法可能不會再次出現在其他作品中。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當作者開始引導讀者進行深一步思考時,出於休閒目的的讀者反而會厭惡作者的「私貨」,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讀者也很難會出於樂趣繼續閱讀這類題材。而當網絡小說的數量越來越多,讀者群體亦日趨龐大時,內在的分化也不可避免。
不得不承認,許多人對網絡小說的認知仍然停留在「種馬」、「無腦」、「消遣」等印象上,如果將「深度」、「思考」等詞語與網絡小說放在一起,許多讀者可能會覺得違和。如果說網絡小說本身的目的是令讀者休閒放鬆,那麼追求深度,令讀者在閱讀時亦覺察到緊繃感與壓力,似乎與這一目的相悖。
但當網絡小說被貼上標籤,在許多討論中變成被討伐、奚落甚至抵制的對象時,又有誰能夠完全否認它們內容中可能存在的,消遣之外的深度呢?
(歡迎關注公眾號「尋隙」:xunxi2016。從武俠翻閱到劇作,從史冊翻閱到專著。字裡行間,尋隙而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