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的朋友相比,我的閱讀行為通常帶有很嚴重的滯後性,總喜歡往後拖沓。阿紫,我的朋友,他已經吹了《制霸好萊塢》一年多了,最近他說服了緋萌萌和大明姐姐來看這本書,獲得了一致好評,緋萌萌甚至第一次看還入神到一晚上沒睡。在這樣的狀況下,我終於對這本書燃起了好奇心,於是決定自己去看看。
於是花了一個星期的功夫,讀完了這本美娛文,可以說是深感震撼啊,所以這便寫一篇書評來推薦給大家。
我為什麼會遲遲不願意把這本書加入書架呢?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是一本美娛文(就是以美國娛樂圈為背景的小說)。想到美娛文,想到娛樂圈文,我們的一般印象是怎樣的呢?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種文就是和明星談戀愛,是只有幼稚的追星族才會寫的,是低幼粉絲群體自娛自樂的把戲。簡而言之,這種類型的核心爽點是褻瀆現實,自然很難讓人瞧得起。
也正是因為這種刻板印象,我才猶猶豫豫,始終不願讀這部小說。而且我還有另一層疑慮,如果這本書沒有陷入褻玩現實人物的陷阱,作者能把這本書從粉絲同人文拔高到都市背景職業文的品位上,那還有可能駛入另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軌道上,落入另一個窠臼,那就是金手指開掛。畢竟「制霸好萊塢」這個名字聽上去可太遜了,無腦爽文預定啊。
等我真的開始讀的時候,一看開頭,心裡咯噔一下,完了,開局重生自帶金手指,而且金手指設定和人物聯繫也不緊密,空降「制霸好萊塢」的動機——這書有點危險啊,怕不是要開爽了……老實說我看完之後給我的另一個朋友推薦,她就折在了這個開頭上,確實,這個劇情這個展開,俗得過分了。
但我當時是堅持下來了的,為什麼呢,一方面是有其他朋友的保證,這書整體上很不錯,另一方面我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了其嚴肅的特質。
它會花一些功夫去科普一些關於演藝工作和演藝圈的知識,用來給初期的劇情提供足夠的背景支撐。有這些看似枯燥的知識性內容壓住陣腳,其開頭的氣質就顯然不是那種迷醉在自身欲望的爽文能比擬的了,而帶有了「我在認真寫」的態度。
比如開頭的攝影知識科普……即使在專業人士眼裡只能給出「錯漏百出」評價,
但依然能忽悠一般讀者呢
而對於金手指的使用來說,除了天降動機的情節值得詬病之外,其作弊器的設計並不那麼過分囂張,主角對於金手指的態度也很正,是真的尊重自己的工作,用作弊器去磨練自己的技藝,甚至對開掛會有所愧疚。
所以呢,我終歸還是堅持看下去了,而本書並沒有虧欠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它真的值得我去稱讚,它真的改變了我對這個類型的刻板印象(或者,就是偏見)。一般的美娛文是公開褻瀆現實來獲得爽感,也就是,一種自褻給讀者看的惡臭行為,但這本書則尊重現實,這就讓本文的審美超脫於其同儕,把整個類型拔高到了某種現實主義的高度。
作者在章後公開表明主角「不會和現實人物談戀愛」,這樣就直接堵死了往粉絲同人文寫的歧路。而和主角有私人情感關係的人物,都是原創人物,有演員、有導演、有經紀人,其性格和職業,其和主角珍妮的感情經歷,皆為原創而富有張力,這就讓本書在情感生活這條線上旗幟鮮明地選擇了一條正路。
作者詳細地寫出了主角珍妮的職業追求,寫她對金手指的使用和心態,寫她培養自己在演員、製片和公司運營方面能力的提升,這就堵死了用作弊謀求廉價爽感的歧路。貫穿著整本書職業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即使脫離了金手指,主角自己能不能有取得成功的能力」,這種危機感和對自身能力提高的追求始終隱現在主角珍妮的職業道路上,這就讓本書在職業生活這條線上旗幟鮮明地選擇了一條正路。
所以本書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現實主義傳奇了——要讓我說,這個思路上不會比《平凡的世界》在格調上有差別,即使不如路遙在現實材料上下的苦工,但創作思路卻儼然能與之齊平。
同樣都是以現實的娛樂圈作為素材,人家就能在整體創作思路上出類拔萃,把整個類型的格調往上提一截,就憑這個類型意義,我覺得就能狠狠吹一波。
我個人不是那麼喜歡優缺點都很顯著的小說作品,這些作品或許有閃爍的亮點,但通常都有難以掩飾的短板,這種又愛又恨的感覺著實不好推薦給別人。我個人更偏好那種各方面水平很均衡,沒有明顯的缺點,即使有時會因為缺乏亮點而顯得有些平庸,但總比看到某方面崩盤於是恨得牙痒痒要好。
這本《制霸好萊塢》就是我所喜愛的後一種作品,它在文筆、敘事、劇情、人物、設定、思想這些方面,找不到特別顯著的不足,要啥有啥,各方面都頗有水準,起碼有8分的宗匠級別的水平。這種書別的不說,讀起來那叫一個舒服,閱讀體驗突出一個放心,絕不會擔心這書哪裡寫崩了什麼的。
各方面確實都有水平保證,都能看到作者用心之處,比如文筆上時而閃現的美國俚語用法,比如劇情上連綿管飽的一個個項目,比如人物上主角珍妮和切薩雷等人的人塑和人物關係,再比如對美國電影圈方方面面各個層次的介紹,甚至是中心主題上的追求卓越和斷性去情,這些都絕對有不少好說的。
但我這裡只想著重介紹其敘事技巧,那真的是穩得一筆。故事推進井然有序,各個線索條理分明,兼顧多線互相穿插,讀起來那叫一個舒服。
我們先從大處著眼,本書的敘事內容大概分成兩大塊四小塊,兩大塊是指情感生活和職業生活,四小塊是指職業生活內又分成演員、製片和公司管理,這三個和珍妮的個人情感並列為四。而整本書就是三種職業生活一項目作為事件單元交替推進,然後中間穿插滲透其情感生活,最後再用聲譽榮譽來加以整體統合。這個結構非常清楚,一看作者腦子裡絕對有數,該推進什麼紋絲不亂,最後情感職業雙線收得也很合理圓融,沒有不自然之處,這種控制力著實難得。
而具體到每一個項目中,作者也顯示了極強的掌控力和不低的敘事水平。我們用珍妮用《第五個莎莉》以演員身份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獎的事件舉例,來看看其玩的花活。
小說中的《第五個莎莉》並不真的存在呢,
是在小說的基礎上混合了《二十四個比利》的故事
首先是內外兩層故事,這是基本結構。內故事是主角珍妮參與的作品,也就是故事中的電影《第五個莎莉》,在小說中作者要花一定的筆墨來複述這部作品,外故事則是珍妮出演,參與宣傳並最終獲得奧斯卡的故事,因而形成了內外交互的雙層結構。
然後是縱向的推進,從珍妮和切薩雷瞄準了原著劇本並提出這一項目,然後劇組籌建,接下來出演,然後參與宣傳,最後驚喜捧回兩尊奧斯卡,這其中的波折和接二連三的事件都能保證次第推進,每一步交代清楚。最後因運氣捧回奧斯卡的地方更是鋪墊預期,打破預期,加以解釋,這些敘述能穩穩得交代明白。
最後是平行多線,除了珍妮的主視角跟隨敘事之外,還安排了影評人視角,觀眾(粉絲)視角等多視角來對這件事的不同階段加以敘述。和第一條結合起來更是騷得不行,把《第五個莎莉》的故事分成三段在不同的階段加以敘述,分別是主角珍妮和另一位主演克裡斯看初剪版,影評人看的提前點映,還有粉絲瓊恩等人看的午夜場首映。分成三次來介紹這部電影,還以視角人物的不同身份給予不同的評價。
這段故事當時我是看得眼花繚亂,但每一條信息都井井有條地交代清楚,不會給人以理解上的困難。對於一個敘事文學的作者來說,寫出這樣的段落足以證明自己的敘事能力。作為讀者,除了對其炫技表示心悅誠服之外,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敘事能力還只是一個方面,這樣的吹捧我能從每個角度出發各寫一段,但那樣不免有些累贅了,而我也說出了其水平最突出的地方。所以呢,就把這些其他的方面留給讀者自己來品讀好了。
不過本書絕對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本書整體上缺乏起伏。而萌萌和阿紫都對最後的部分頗有怨言,認為一直鋪墊的生活矛盾到了該爆發的時候卻以迴避的形式解決,本來和切薩雷的感情,和對家庭情感生活的渴望到了該引爆的時候,結果卻說開了和平分手,解決得波瀾不驚,這不能不讓人有些遺憾。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這本書在個人情感生活上的發展都很不能讓他們滿意。
當然,這不是說故事這麼推進不合理,相反,其情感生活的處理是非常合情合理的,絕對解釋得通,因為這是和主角的性格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還是要為這本書辯解一二。
主角珍妮的性格是怎樣的?很簡單,理性成熟,大多數時候會顯得有些缺乏感情,其核心特質就在於感情淡漠上。而作者想借這樣一個主角闡明什麼思想呢,那就是感情沒那麼重要,職業追求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給她一個合家歡的婚姻結局,或者是安排一段她和切薩雷的不可抑止的感情衝動,那反而不合理不合情。
珍妮和切薩雷的人物形象都是這種沒有太強烈情緒體驗的人物,如果讓他們愛得死去活來,那反而很違和。而且我想,這也不是作者想寫的,不符合作者想表達的人生觀,以及敘事審美。
在整部書的情感線上,都滲透著作者的審美。淡淡的懊悔和憂傷,這才是作者想寫的。所以在開頭主角和選片導演西蒙的感情無疾而終,莉莉安拒絕切薩雷的求婚,珍妮和喬什的感情更多是同事,珍妮和克裡斯的感情結束於克裡斯的爆發,還有後面的切薩雷和母親的關係,反覆出現的母題就是愛無能。
而且這還不是完全的無情,在這些情感生活中,誰也不能說作者沒寫出互相吸引的曖昧和互相陪伴的關心,但這些情愫並不濃烈。於是這些愛無能患者平靜地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品位著些許的懊悔和憂傷,但也清晰地認識到這些也不過只是一些淡淡的情愫,放棄它們是絕對合情合理的。
所以,寫了這麼多情情愛愛,作者想表達的卻是「情感不那麼重要」。
這就是本書的特立獨行之處了,它在言情佔據主流的女頻,卻在寫某種意義上的「反言情」。其風格既不是濃烈的激情,也不是凌冽的悲情,而是清淡的甜中帶點清淡的苦,其魅力在於反覆咀嚼還纏繞在舌根處的苦澀。
我是特別喜歡這種風格的,覺得寫到了心坎裡去了。我是覺得後半部書對這種憂愁把握得非常準的,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情感不重要,追求卓越才重要」的這個人生態度,這個主題,也是很充分的。
但這只是個人審美,我想大部分人是get不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的,這樣才會覺得主角的選擇是一種迴避和放棄;或者是感受到了,但沒法從這種和平分手的情節中獲得喜悅,覺得這樣不免有些太淡漠太無情了;又或者是即使理解了作者,理解了其核心思想,也不認同人應該是這樣的——這樣來說,這本書的後半段其實是不討人喜歡的,有爭議實屬正常。
脫歐算不上是一種和平分手,不過,圖文無關
但說清楚這點,也並不代表萌萌和阿紫他們沒看到這本書的問題。「文似看山不喜平」這句老話還是沒錯的,這本書整體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平了,缺乏起伏,導致看起來太累,吸引力不夠。讓人能接著看下去的理由很多時候只是順水推舟的發展,而沒有足夠抓人的波瀾。
在職業生活這條線上,主角在三方面的一次次結構相似的成功,讓人看得有些膩味了,要不是中間貫穿著「發展能力拋棄金手指」的線索,確實很難再接著讀下去。而在情感生活這條線上,主角經歷了15年的時間,卻沒有什麼人格上的變化,其人物弧光很平,雖然說是維持了性格的一致性,但從前到後都是一以貫之的理性成熟,也確實是不夠抓人。
而唯一有波瀾的地方就在於stalker線了,狂熱的跟蹤者,神秘的警告,克制自身道德的買兇殺人,到這條線結尾的劫持事件,這才稱得上是情節抓人嘛。
而其他的各個方面其實都有相類似的問題,劇情上是波瀾不足,重視平穩推進而缺少轉折和起伏,而人物上則是設計得過分簡單而不夠立體多面,設定上深度不足,只能用於解釋劇情而不能承載更深的整體思考,這些統統都指向一個感受「淺嘗輒止」。
是的,它在每個方面都有用心地設計,每個方面都完成得很到位,但終於給人一種深度不足,複雜度不夠的感受——除了敘述技巧上,敘述手法是本書唯一複雜多變給人驚喜的方面——每個方面都很不錯,但每個方面也就那樣。
在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是對卓越的追求,但是作者本身創作這本書卻沒有讓讀者看到她對卓越的追求。
它是成熟的,但也是平庸的。
雖然這種平庸是一種高水平的平庸。
我們必須首先將其放在類型中去評價,其一本書就為其所在的美娛文娛樂文開創了前路和範式,將這一類型這一題材的潛能開掘出來,一洗其褻瀆現實的鄙俗,賦予其不俗的格調,。因而本書是當之無愧的文類經典,絕對稱得上是這一類型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
而當我們審視這本書本身各方面的水平時,我們也絕對足以放心地加以稱讚,無論是文筆還是劇情,是設定還是思想,其在各方面均有可取之處,尤其是在敘述技巧上更是隱隱有大師水準,奉獻了不少精彩的段落,其有條不紊地推進更是顯示了驚人的掌控力。
但是其主題的選擇不太能迎合大多數人的觀念,淡漠的人設也給一般人的理解加大了難度,太過無情,這是本書略有爭議的地方。但不正是因為此,主角才有獨特的魅力嗎,這本書才具有獨特的反言情的審美氣質嗎?
槍城推薦打分:8.2
打分者:玄玖爺
覆核者:緋夜前奏、阿紫、不明喵
另,由於個人審美強行要求提一下分上8,實際上大家還是認同7.9這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