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7年前,中國最早的故事片《難夫難妻》上映

2020-10-03 風兒輕輕吹0



在107年前,中國最早的故事片《難夫難妻》上映。

19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部電影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新新舞臺放映,引起強烈反響。此前中國電影,已有10多年的歷史,但只是沒有情節的動作和戲曲片段。《難夫難妻》以買賣婚姻習俗為題材,描述了從媒人撮合開始直到把互不相識的一對男女送入洞房的整個過程,因而又名《洞房花燭》。全片共長4本,由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張石川聯合導演,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成立於1909年的亞細亞影戲公司由美國人依什爾主持,是中國最早的電影公司。曾經在香港和上海拍攝電影。1912年開始由張石川、鄭正秋等組織新的新民公司承包,《難夫難妻》是承包後的第一部作品。9月29日同時放映的還有該公司拍攝的一部新聞紀錄短片《上海戰爭》,如實記錄了「二次革命」時上海圍攻製造局和攻佔吳淞炮臺等情景。



影片中七個主要人物圍繞「結親」一事進行活動,構成了一個頗為完整的、饒有趣味的故事。它明顯地區別於在此之前拍攝的《定軍山》等戲曲短片,也有別於外國人在中國攝製的《西太后》等短紀錄片。但《難夫難妻》也存在著早期影片明顯的幼稚性和簡單化。如影片演員都是來自新劇舞臺,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完全是誇張的,導演技術也極其幼稚。據導演之一張石川後來回憶拍《難夫難妻》時說:「我和正秋所擔任的工作,商量下來,是由他指揮演員的表情動作,由我指揮攝影機位置的變化。——這工作,現在最沒有常識的人也知道叫做導演,但那時卻還無所謂『導演』的名目。我還記得,好像一直到後來辦明星電影學校的時候,《電影雜誌》編者顧肯夫君將「director」一字翻譯了過來,中國電影界才有了導演這一名稱。」(按:「導演」一詞,實為陸潔所譯。)又說:「導演的技巧是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攝影機的地位擺好了,就吩咐演員在鏡頭前面做戲,各種的表情和動作,連續不斷地表演下去,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膠片拍完為止(當時還沒發明四百尺和一千尺的膠片暗盒)。鏡頭的地位是永不變動的,永遠是一個遠景……倘使片子拍完了而動作表情還沒有告一段落,那麼,續拍的時候,也就依照這種動作繼續拍下去。」由此可見當時拍戲的幼稚和缺乏經驗。



1、劇情介紹

編輯王府一家從京城北平回鄉不久。王府老爺在京城做官時,與一同僚關係甚好,兩家夫人同時懷孕,互相指腹為婚。果然一家生男,一家生女。故王家千金從小訂婚。長大以後,對方少爺是個紈絝子弟,結夥嫖賭,不思上進。王府聞風,後悔莫及。王小姐死也不肯下嫁如此郎君。此時適逢滿清皇帝退位,不少官員辭職返鄉,王府乘機返回原籍,小姐也退了這樁婚事。回鄉後,王小姐已過佳齡,急於找婆家。聽說劉家是大戶,也急找媒婆。媒婆收了王家厚禮,雖然小姐年齡大些,隱瞞幾歲,劉家也不知情。媒婆陪伴王家眾人去劉家「相親」,雙方對彼此的門戶都很滿意,不久成婚。婚禮之日,十分隆重,王府的「十裡紅妝」,使多少年輕姑娘傻了眼。熱鬧而又繁瑣的結婚儀式,使新郎新娘暈頭轉向,王小姐在蒙頭的紅巾裡看不見場面,但從聽到的熱鬧的喧笑聲中知道排場很大,但也隱隱感到身旁的新郎腳步不穩,有點忐忑不安。好不容易進入新房,遵照母親的教導,做好親朋鬧新房的思想準備。好奇怪,新房裡很寧靜。等了不知多長時間,新郎才掀了新娘的紅面巾。新娘見到了新郎,只見新郎面目清秀,但無血色,骨瘦如柴。新娘這才知道,自己的夫君已經病入膏肓,悲哀的淚水止不住地流淌。

一戶姓劉的富貴人家要娶親,遂找來媒婆幫忙物色人選。而且今年是個吉祥年,若是在今年內完婚,必能大富大貴、平安康泰。

況且劉家公子不僅相貌堂堂,還是一個讀書人。媒婆不敢怠慢這樁委託,忙不迭地就尋找起合適的人選來。

王家小姐和家人最近剛從京城搬來,她本來是有指腹為婚的婚約在身,但誰料對方長大後吃喝嫖賭無惡不作。

王家小姐誓死不嫁,王父最後辭官退婚,告老還鄉,這才解決了婚約的問題。可這一來二去,王家小姐被拖了幾年。這年齡大了,嫁人就更不好辦了。王家從上打下都急著給小姐物色夫婿。



《難夫難妻》劇照

經由媒婆在中間牽橋搭線,兩家人一看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很快就定下了這門婚事。不過王家隱瞞下了小姐的真實年齡。

結婚當天,王家的「十裡紅妝」震驚鄉裡。舉行儀式時,王家小姐看到新郎的腳步有些不穩,心中忐忑。拜完天地後,王家小姐在洞房等待到深夜,也無人前來鬧洞房。

直到新郎挑開了新娘的蓋頭後,新娘才看到面前的人,雖是眉清目秀,臉上卻無半點血色,已是病入膏肓之象。看著這幕,王家小姐悲傷的淚水潸潸而下。



《難夫難妻》劇照

2、歷史意義

《難夫難妻》有著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中國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嘗試是由1913年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開始的是由中國第一代影人張石川和鄭正秋第一次合作拍攝。

《難夫難妻》電影票

《難夫難妻》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整個電影講述了一個有血有肉、首尾俱全的故事,所以被稱為故事片。這部影片情節簡單,片長很短,總共只拍攝了4本膠片,放映40餘分鐘。故事的主要情節都靠打出字幕來說明。

但影片主題聯繫著所有人的切身問題--婚姻,《難夫難妻》鋒芒直指封建婚姻制度電影揭露和批判由於舊式封建婚姻的毒害,致使當時的青年男女無法真正得到幸福的悲劇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部影片,會發現這部電影真的沒有什麼可看性。雖然有「導演」這個職位,但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突出「導演」的重要性。按張石川自己的說法:「導演技巧是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攝影機的地位擺好了,就吩咐演員在鏡頭前面做戲,各種的表演和動作,連續不斷地表演下去,直到200百尺一盒的膠片拍完為止。」



《難夫難妻》工作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難夫難妻》幾乎是在採用記錄式的方法再進行拍攝。但是,這個過程卻預示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講故事方式開始在中國發端。

從此以後,鄭正秋、張石川也開始了他們的編導生涯,中國不少早期電影作品都出自他倆之手。於是給這兩位中國電影藝術的先驅冠以「中國電影的拓荒者」的稱號,這是歷史對他倆一生的電影藝術成就所給予的最充分的肯定。

說到鄭正秋,鄭正秋是中國電影創作的奠基者,生活在清末民初,是一位有進步傾向的知識分子,對清王朝和反動軍閥的不滿,以及對社會腐朽的揭露,充分反映在他的作品當中。



鄭正秋照片

鄭正秋的一貫主張就是:「戲劇者,社會教育之實驗場也」;「優伶者,社會教育之良導師也;可以左右風俗,可以左右民情。「而電影《難夫難妻》的主題,正是鄭正秋「教化社會」的創作思想發展到具體實踐的一個標誌。再聯繫到之後「影戲」的發展,可見鄭正秋是一直秉持著自己「用電影改造社會」的理念。

電影《難夫難妻》的主題思想,擴大了人們對電影功能的認識,在它誕生之前的風景紀錄片也好、京劇藝術片也好,都被製片商視作盈利工具,被觀眾視作消遺娛樂的商品。《難夫難妻》的出現,啟發了人們去主動了解電影與社會、電影與現實生活的關係。



1913年拍攝的短片《難夫難妻》是「新劇」片,即演員們在舞臺上表演,一架靜止的攝影機對著他們拍攝。這部「我國攝製故事片的開端」早已失傳,今天只能通過文字資料來了解,從劇情來看,似是一部滑稽喜劇。

1896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次年便有人攜電影來上海放映,此後絡繹不絕,在茶園戲院放映。1908年虹口影戲院曇花一現之後,西人經營的維多利亞、夏令配克影戲院等相繼出現,歐美影片源源不斷而來。中國電影史上雖有關於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京劇《定軍山》的傳說,但是公認中國人真正開始拍電影則是1913年。美國亞細亞影戲公司的依什爾、薩弗等人在上海與張蝕川(即張石川)、鄭正秋合作,把文明戲舞臺演出拍成影片,並於9月29日在新新舞臺首映。開映前兩天《申報》上刊出大幅廣告,映出的影片有《上海戰爭》《難夫難妻》《三賊案》《風流和尚》《橫衝直撞》與《賭徒裝死》等五六部短片。正如廣告聲稱:「開演從來未有之中國影戲」,「此中國演劇攝入片中,洵為海上破天荒第一次也。」的確,第一回有了「中國影戲」,轟動一時自不消說。

除了《上海戰爭》是再現「二次革命」中「攻打製造局」的紀錄片,《難夫難妻》等都是「新劇」片,即一邊演員們在舞臺上表演,一邊由一架靜止的攝影機對著他們拍攝下來,方式原始,演員也缺乏訓練,但是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由鄭正秋編劇與張石川現場指導的《難夫難妻》,講了一對青年男女如何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被送入洞房的故事,這與其他幾部表現滑稽片段的影片很不一樣,因此1962年出版的程季華、李少白和邢祖文編寫的《中國電影發展史》,稱該片為「我國攝製故事片的開端」,確定了它的「經典」地位。

近十餘年電影學界「重寫電影史」以來,由於《難夫難妻》在電影史上的重要性,學者們對它作了大量研究與討論,從報刊、雜誌與歷史檔案等追溯原始資料,竭力還原歷史真相,涉及影片內容與思想意義、鄭正秋與張石川的電影觀念及實踐、亞細亞影戲公司的拍攝實踐與運作方式以及反思《中國電影發展史》的「經典化」論述等方面,豐富了我們對中國早期電影形成的歷史認知。

《難夫難妻》是怎樣一部片子,講什麼,是首要問題。影片早已失傳,只能通過文字資料來了解。有關資料埋藏在浩如煙海的報紙期刊等出版物之中,學者們經過不斷探索而有所發現,遂重睹《難夫難妻》的真相。最早是《中國電影發展史》對它的內容作了描述:「影片是以鄭正秋的家鄉潮州的封建買賣婚姻習俗為題材的。故事『從媒人的撮合起,經過種種繁文縟節,直到把互不相識的一對男女送入洞房為止』。」這一情節敘述是依據刊登在1956年10月《中國電影》創刊號上的錢化佛《亞細亞影戲公司的成立始末》一文,文中對它揭露「封建買賣婚姻習俗」作了充分肯定,認為《難夫難妻》的拍攝值得「珍視」,在內容上「通過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買賣婚姻下的不幸,以諷嘲的筆觸抨擊了封建婚姻制度下的不合理」,「它接觸了社會現實生活的內容,提出了社會的主題。這在普遍把電影當做賺錢的工具和消遣的玩意的當時,是可貴的」,當然作為「故事片的開端」,更有理由確定其「經典」地位。

據錢化佛自述,鄭正秋、張石川與亞細亞公司合作拍片,他是演員之一,因此他的回憶有可靠性,但歷時既久,記憶難免有模糊之處。2004年張偉在《〈難夫難妻〉究竟拍了些什麼?》一文中指出,錢化佛的口述很不全面(《前塵影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頁1—3),因為他在1914年7月出版的《新劇雜誌》中發現一篇對《難夫難妻》的劇情介紹,作者為「瘦月」,文章敘述:

中國結婚之手續頗繁,腐敗亦已極矣。此戲系甲乙兩富紳,結朱陳之好。花燭之夕,賀者盈門。婚禮訖,送入洞房。禮人傳袋,偶一不慎,夫妻交僕。既婚後半年,新郎以賭錢遇翻戲大負,夫婦因之起釁,搗毀物件,並各傷頭足。僕人報告甲乙二翁,於是合家齊至,在途拉拉扯扯,頗有可觀。及抵新房,左右圍坐,新郎新娘,其時惡感已息,彼此賠禮,其事遂寢。(瘦月《中國最新活動影戲段落史·難夫難妻》,《新劇雜誌》第2期,頁4-5)

如錢化佛所說,影片講一對青年男女的新婚以及被送入洞房的情節,對於結婚的繁文縟禮有諷嘲意味。但按照瘦月的敘述,整個過程不複雜,在「送入洞房」之後有很多戲,錢僅記得開頭部分,把半年之後發生的故事都漏了。從「夫妻交僕」「起釁」以及「拉拉扯扯」的情節來看,頗多搞笑動作場面,很有看頭。

然而至今尚未引起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鄭正秋專為「新世界」遊戲場開業兩周年寫了《雙周紀念之新世界》一文,發表在1917年8月16日的《新世界》遊戲場報上。文中第一篇題為《中國影戲》,談到當初亞細亞公司來滬託張石川邀請他一起拍片,第一本即《難夫難妻》,全文如下:

中國影戲發生之時期,實在於新劇中興之前。當時有三數洋商,自美國請到拍影戲之好手(林區)。初僅拍內地風景,後方託張君約予同辦戲劇事。開首第一本,即系《難夫難妻》。雖非大部戲,宗旨亦在改良家庭。連日新世界之遊客,對於此項影片甚表歡迎。看到燈下新嫁娘,深夜待夫歸處,亦各未免有情。看到新郎君嫖院,各幫閒抬轎處(碰和。三人勾串計贏一人錢者,謂之抬轎。),又各若有所感觸,見偷牌換牌後,和出之一副大牌,計中風一碰,白板一碰,發財四隻,一筒兩隻,東風三隻,議論大起。竟有一番多少,兩番多少,三番多少,四番多少,五番多少,為之屈指計算者。看到夫妻相罵相打,郎傷女足,反氣惱為憐愛;女傷郎頭,亦反氣惱為憐愛。相吵鬧者反而為相溫存體貼處,更各大為之動。看到雙方父母,為子女各興問罪之師,狹路相逢,打成一片。及至子女房中,一場禍事,早已燭滅香消,帶累局外人,亦各為之難為情。咄嗟之間,言歸於好處,尤各若有領悟。由是觀之,影戲之力,不在小也。以後當力謀中國影戲之發達矣。(正秋《雙周紀念之新世界·中國影戲》,《新世界》,第2版)


鄭正秋自述《難夫難妻》,《新世界》(1917)

鄭正秋現身說法,其史料價值自不待言。所敘內容與瘦月的影片介紹基本一致,也點出「宗旨亦在改良家庭」的勸懲主題,但不像說明書的寫法,對於男女兩家從定親到送入洞房的繁文縟節一概不提,也沒有「夫妻交僕」的橋段。所謂「連日新世界之遊客,對於此項影片甚表歡迎」,意謂《難夫難妻》在新世界遊戲場放映,得到觀眾的喜愛。接著說「看到燈下新嫁娘,深夜待夫歸處,亦各未免有情」,這應當發生在半年之後,丈夫深夜不歸,新娘獨守空閨的情景。然後「看到新郎君嫖院,各幫閒抬轎處」,原來新郎出入妓院,這一點頗重要,在瘦月的介紹裡沒提到,因此可明白夫妻相打,不光因為賭牌輸錢。

文中對「抬轎」和「翻戲」的描寫,讓人看到圍桌打牌眾聲嘈雜的畫面,看到各人怎麼「偷牌換牌」、怎麼「感觸」,仿佛一個個特寫鏡頭展示打牌細節與人物表情,如「和出之一副大牌,計中風一碰,白板一碰,發財四隻,一筒兩隻,東風三隻,議論大起」,對於桌上和局的牌面花色都看得一清二楚。其實當初拍攝《難夫難妻》及其他短片時,攝影機面對舞臺有一定距離,將臺上表演實錄下來,對於桌上牌面不可能看得那麼清楚。因此鄭正秋似乎是根據他的劇本在作一種想像的描繪,或可能是有字幕加以說明的。不過原始影片早已失傳,我們也只能付諸猜想了。

鄭正秋自置於觀眾角度,對情節的敘說帶有感情色彩,更具鏡頭感,看似隨興碎片,卻關照觀眾心理,同時摻和了自己的編劇與現場指導拍攝的經驗,遂造成一種在場觀影分享的效果。所謂「夫妻相罵相打」乃至親家「狹路相逢,打成一片」,顯然影片以打鬧為主,但是正如前面「新嫁娘深夜待夫歸處,亦各未免有情」,各人打牌「又各若有所感觸」,以及夫妻相打傷頭傷足之後,各自「反氣惱為憐愛」,卻不乏溫情,可見鄭氏編劇的用心,並非一味打鬧,也在表現人情之常,乃至兩家大打出手,怒氣衝衝趕到洞房,卻發現夫妻倆已「言歸於好」,正如俗話「皇帝不急急太監」,當然給觀眾帶來驚喜。



鄭正秋說《難夫難妻》的「宗旨亦在改良家庭」,含有揭露「封建買賣婚姻習俗」之意,但從瘦月與鄭正秋所提供劇情來看,它頗多動作打鬥,也有嫖妓賭牌等內容,表現了當時市民日常生活百態,最後夫妻言歸於好,皆大歡喜,說是一部滑稽喜劇似更為恰當。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部自製故事片 《難夫難妻》誕生一百周年
    [導讀]1913年9月29日晚9時,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新新舞臺劇場開演。這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中國人製作的的故事片,它也揭開了中國拍攝故事電影的序幕。1913年9月29日晚9時,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新新舞臺劇場開演。這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中國人製作的的故事片,它也揭開了中國拍攝故事電影的序幕。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1895年12月28日,世界各國公認的電影時代正式在法國開啟,1896年8月,上海徐園放映外國人拍的風光紀錄片,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
  • 電影鑑賞: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長知識!
    一、中國電影初起步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中國最早的影片《定軍山》,這部影片採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攝方法,露天的戲臺子,用自然光、固定攝影機位進行記錄,影片基本上是對舞臺表演的真實記錄,《定軍山》被看做是中國電影誕生的標誌。
  • 開闢武俠、功夫兩大類型,拍出中國首部禁片,他是華語電影的先驅
    1905年的這段戲曲短片《定軍山》,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而中國電影也在此刻,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定軍山》公映之後,中國的電影市場在萌芽中逐步發展。1909年,美國商人賓傑門·布拉斯基看準了中國的電影市場契機,在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該公司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外投製片機構」。
  • 妻夫木聰成名作《五個撲水的少年》將拍中國版
    妻夫木聰成名作《五個撲水的少年》將拍中國版金羊網  作者:胡廣欣  2020-04-14 中國版將在尊重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劇情更貼合中國觀眾的認知
  • 《唐人街探案3》大年初一上映 主創們被這場戲「難住」
    由陳思誠編劇、執導的電影《唐人街探案3》即將於2021大年初一上映。不僅案件難度升級、笑果升級,第三部還有令人期待的亞洲全明星陣容,ALEXA IMAX攝影機全程拍攝的東京美景,為觀眾開年送喜。  電影《唐人街探案2》的結尾,唐仁(王寶強 飾)秦風(劉昊然 飾)這對歡喜搭檔受野田昊(妻夫木聰 飾)之邀來到東京,接下一樁價值3億日元的大案。
  • 中國電影史上這些第一你知道嗎?這些老劇照告訴你!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影片,標誌著中國電影的誕生。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中國電影發展經歷了110年的歷程,湧現出了無數傑出的電影人與作品,這樣輝煌的歷史值得我們去紀念。
  • 謝海盟揭秘《聶隱娘》:妻夫木聰的笑容啟發了侯孝賢
    除了異常「難產」,電影的關注點還包括舒淇、張震這對「銀幕cp」的四度合作;姜文妻子周韻、日本影星妻夫木聰、知名舞蹈家許芳宜等明星的加盟;如中國古典山水畫般、被外媒齊呼「美美美」的影像風格;和數量極少且還是文言文、讓一些國內媒體吐槽略難懂的對白等等。侯孝賢為什麼要拍這樣一部電影?創作幕後有什麼樣的故事?一直跟組的編劇之一謝海盟日前在接受界面獨家採訪時給出了部分答案。
  • 自然細膩 妻夫木聰
    妻夫木聰つまぶき さとしTsumabuki Satoshi日本男演員妻夫木聰拍戲時的一舉一動都充滿著感情(導演松岡錠司)不少人以為妻夫木聰是姓「妻夫」但其實他是姓「妻夫木」單名一「聰」字1999妻夫木聰和哥哥妻夫木晉也以及鈴木大輔組成樂隊「Basking Lite」進行音樂活動妻夫木聰在樂隊擔任貝斯手和主音
  •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45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中國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
  • 20世紀中國第一位女演員和21世紀港星黎姿的淵源
    1913年,誕生了中國的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與此同時,黎民偉,他和他的哥哥黎北海拍攝了另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黎民偉(黎姿爺爺)黎氏兄弟被稱為中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盧米埃爾兄弟製作並放映了全世界的第一部電影。在《莊子試妻》中,黎北海飾演的是莊子一角,黎民偉飾演的是莊子妻田氏,婢女由一個叫做嚴珊珊的女子飾演。嚴珊珊是誰呢?
  • 妻夫木聰,一個因大頭照出道的男明星
    而且這次《唐探3》能開啟,追根溯源還要得益於妻夫木聰!畢竟《唐探2》的最後如果沒有野田昊(妻夫木聰飾)的邀請,唐仁和秦風也不會來到日本開始破案冒險之旅吧早期的妻夫木聰也是個徹頭徹尾的偶像派!在別人都還灰頭土臉冒著青春痘的高中,他就已經憑藉著少見的優越濃顏成為日雜的御用模特了。
  • 早報超有料丨李雪琴跨界獻唱《風平浪靜》推廣曲 妻夫木聰開微博
    一起期待影片的上映吧!領獎臺上,她謙虛地表示,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演出的這段小戲,是她從業以來遇到最難演的,多虧了導演和對手演員張譯的幫助,才令她更好的投入到角色的所處的那個時代。曾出演《惡人》《淚光閃閃》《五個撲水的少年》以及《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著名演員妻夫木聰,正式開通微博,並發布了一則用中文向大家打招呼的視頻。視頻中他一字一句吐詞清晰,平翹舌也拿捏的準準的,真摯模樣中透露出一些可愛。
  • 2013中國[喜劇][爛滾夫鬥爛滾妻]
    爛滾夫鬥爛滾妻又名: Mr. & Mrs. Player然而他除了要應付周志玲姐妹們的輪番引誘,還要面對昔日女神何嘉欣(童菲 飾)的出現以及富家子利兆楷(劉浩龍 飾)對周志玲的追求……導演王晶主演杜汶澤 / 周秀娜 / 鄒凱光 / 彭浩翔 / 鍾採羲語言片長喜劇99分鐘上映時間2013-09-26(香港)
  • 中國電影史上的那些第一次
    中國第一部獨立拍攝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像館拍成的由京劇著名武生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中國第一家正式電影院是由西班牙人A雷瑪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戲院"。中國第一個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亞細亞影片公司。第一部電影故事短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難夫難妻》。它首映是1913年9月底。
  • 從染谷將太、妻夫木聰到小田切讓,中國電影裡的日本男神大合集
    妻夫木聰,姓「妻夫木」,單名「聰」字,是日本年輕實力派男演員的代表。2015年侯孝賢導演的 《刺客聶隱娘》 中,他飾演日本工匠磨鏡少年。該片獲第68屆坎城電影 節金棕櫚獎導演獎,而後獲得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 人物 妻夫木聰:他牽走了聶隱娘
    妻夫木聰つまぶき さとしTsumabuki Satoshi日本男演員妻夫木聰拍戲時的一舉一動都充滿著感情(導演松岡錠司)不少人以為妻夫木聰是姓「妻夫」但其實他是姓「妻夫木」單名一「聰」字1999妻夫木聰和哥哥妻夫木晉也以及鈴木大輔組成樂隊「Basking Lite」進行音樂活動妻夫木聰在樂隊擔任貝斯手和主音
  • 資訊 電影《憤怒》曝預告,妻夫木聰大膽飾演同志
    妻夫木聰預告截圖35歲日本型男妻夫木聰將首演同志!他在電影《憤怒》中將和綾野剛上演大膽同志戲!該片今公開預告,大走懸疑氣氛。令網友備感衝擊的莫過於飾演「東京篇」的妻夫木聰僅穿泳褲,在泳池參加同志派對嗨爆的一幕,大膽程度令影迷嗨翻。
  • 扒一扒唐探三中那些實力與美貌並存的演員——妻夫木聰篇
    首先是——妻夫木聰(つまぶき さとし、Tsumabuki Satoshi)。不少人以為妻夫木聰的姓是「妻夫」,其實不然,他姓「妻夫木」單名一個聰字。中國粉絲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小七」。妻夫木聰飾演的「花蝴蝶」野田昊妻夫木聰1980年12月13日出生於日本的福岡縣,如陽光般治癒的笑容是他的標配,就連陳思誠、侯孝賢等導演都是他的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