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女子:蕭紅的坎坷,宋清如的嘆惋,張兆和的惆悵,林徽因的缺憾

2021-03-01 唐詩宋詞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作者:彎彎,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民國的好多女子,論才情,腹有詩書;論姿色,靈氣四溢;論愛情,惹人豔羨;論作品,經典流傳……

然而細數下來,人生十全十美者,又有幾個?

本篇帶大家一起去了解蕭紅的坎坷,宋清如的嘆惋,張兆和的惆悵,林徽因的缺憾。

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太過紅顏薄命,她的人生也過於複雜。

苦難一直是她命運的主題,也是她文字的基調。

她確有才華,那本《呼蘭河傳》,寫盡寂寞和冰涼,寫盡城裡的生生死死。除了祖父和她之間有點溫情外,讓人感受到的全是悲愴和悽冷。

書中的文字充斥著太多的冰涼、絕望、灰暗和死寂,讀之仿佛不能自由地呼吸。

所謂的人性、愛、溫暖幾乎在這部作品裡是絕跡的,我們會禁不住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能寫出世間那種窒息般的壓抑,還能將寒意寫得那般透徹入骨。

蕭紅寫道:「那個年代,把字印在紙上,紙頁翻動,震撼的是整代人。」

事實上,她不止震撼到世人,她還徹底火了。《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的問世,累積出她文學創作的佳績。

有人說讀懂蕭紅,就讀懂了民國的愛與哀愁。

她出生在一個有「重男輕女」思想的舊式地主家庭,童年陰影造成的傷痛,在她的骨子裡根深蒂固。

唯獨祖父像一抹亮光,照進她的生命,溫暖她的童年。

祖父是第一個教她識字讀書的人,她跟著祖父學古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讀完,祖父還給她講解。

高小畢業,她也是在祖父的支持下,於1927年考入哈爾濱東省特別區第一女子中學讀書,接觸進步思想。

後來,祖父病故,再沒有人護著她了,她對那個家也再沒有半點留戀。

父親斷了她的經濟來源,還給她定下包辦婚姻,將她許配給汪恩甲。富家公子,惡習繞身,讓蕭紅深深厭惡。

1930年,蕭紅為反抗包辦婚姻,毅然決然地逃出家門,去北平投奔她的表兄,已有妻室的陸哲舜。

她與陸振舜婚外同居,好景不長,兩人捉襟見肘,表兄迫於家庭壓力,妥協返回家中。兩人情愛終結。

在動蕩的時局下,蕭紅又一路逃跑,幾次反覆。無家可歸活不下去時,她不得不求助於包辦婚姻中的未婚夫。他們住進了哈爾濱一家叫「東興順」的旅店。

她懷了孕,欠旅館好多錢,汪恩甲卻不堪重負,找藉口一去不返。

她這隻掙脫樊籠的小鳥,只是在自由的上空稍作盤旋,就又降落到不幸的懷抱裡。

走投無路的她向「國際協報」投信求救,這時蕭軍出現了,出現在她最落魄無望的時候。

這場相遇似乎對兩人而言,更像一場久別的重逢。她愛上了這個救她於水火的熱心腸青年,開始與蕭軍相戀,眉梢眼角都流露著歡喜。

他們生活窘迫,經常出入當鋪,四處借貸。蕭紅在貧民醫院裡生下的女嬰,只得送人。

蕭軍與她共患難,也給了她滿滿的愛意與呵護,更重要的是,還發現她文學創作的才華。

後來蕭紅文學創作成功,經濟條件也得到改善,他們的衝突卻日益劇烈。

蕭軍移情他人,還有著嚴重的封建夫權思想。他們之間走到了因緣已盡的地步。

1937年9月,蕭紅又認識了端木蕻良。兩人日久生情,還舉行了婚禮。

諷刺的是,命運再一次戲弄了蕭紅,端木也沒能成為蕭紅情感上的救命稻草。

他們的婚姻談不上幸福,蕭紅在最需要丈夫的時候,端木都不曾陪伴在側。

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蕭紅顛簸到了香港。長期的流離失所,逼仄的生存現實,加上缺錢治療,她的肺結核愈加嚴重。

1942年1月22日,31歲的蕭紅,在貧病交加中悄然與這世間的一切苦難告別。

縱觀她短暫的一生,動蕩不安,遍歷疾苦,卻得不到善終。

她在情愛上屢屢犯錯,太依附愛情,換來一次次遍體鱗傷。這是性格使然,還是造化弄人。

▲朱生豪與宋清如

宋清如的一生,可謂是寂寂蕭蕭葉。

宋清如與朱生豪是在大學中認識的。1932年,入讀之江大學的她聽說了「之江才子」朱生豪。

宋清如沒有料到,才子對她一見傾心。他說:「不須耳鬢常廝伴,一笑低頭意已傾」。從此,兩人開始書信的戀愛時光。

因為內心溢滿熾熱濃烈的愛意,曾經的木訥書生朱生豪變成了最會說情話的男子。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覺。」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


「我願意捨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

1933年由胡山源介紹,朱生豪進入上海世界書局任職,編纂《英漢四用辭典》。

離別前夕,他輾轉反側,寫下了傷感之語:「夢已散,手空揚,尚言離別是尋常。誰知詠罷河梁後,刻骨相思始自傷。」

從此,兩人聚少離多,九年中基本上都是通過書信進行來往和維繫感情。

風雨飄搖的年代,宋清如也四處輾轉,1941年底,她從四川到上海,跟朱生豪重逢。

1942年,他們在上海舉行極簡單的婚禮,一代詞宗夏承燾給他們的結婚題詞是「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婚後,宋清如為了讓朱生豪能潛心翻譯莎士比亞劇集,她一個人擔起了現實生活裡的柴米油鹽。

她甘願換下旗袍系上圍裙,為君做「灶下婢」,全力支持丈夫譯莎。

然而天妒英才,兩人好不容易步入婚姻的殿堂,卻只換來短短兩年的相守相伴。

因長期的顛沛流離,生活清苦,朱生豪又夜以繼日地伏案工作,對本就羸弱的身體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1944年冬,朱生豪病重離世。

他留下五部半的莎劇沒有翻譯,也留下了宋清如和當時還沒有滿一歲的兒子。

丈夫的早逝,對宋清如是致命的打擊,悲痛萬分的她一瞬間真想追隨丈夫而去,可痛定思痛,她選擇了堅強,要替他活下來。

她是有才華的,她的詩曾被施蟄存譽為「如瓊枝照眼」,有人堅信當初她如果繼續寫下去,不會比冰心差。

所以,她有能力繼續完成丈夫沒有完成的翻譯工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宋清如的思量和守望,是半個世紀。

她至深的憂傷在於,曾擁有世上最摯愛的夫君,本該與之攜手從滿頭青絲走到白髮蒼蒼,可殘酷的生活卻留下她一人。

▲沈從文和張兆和

張兆和是民國赫赫有名的「張家四姐妹」中的老三,四姐妹個個容貌秀麗,才華卓絕。

眾所周知。張兆和與沈從文的愛情故事是民國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追求她的人能排成長隊,情書紛飛,她不當回事,連拆開看都不看。

然而,有一個頑固愛著她的痴情男子,就是老師沈從文。張兆和一開始就很乾脆地拒絕了沈從文的示愛。

可青春明媚的女子,自從走上沈從文的心頭,他就沒想過放棄。

執著如沈從文,一追求就長達三四年,他讓愛借著一封封情書叩擊著張兆和的心扉。

他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月老不負有情人。當年這個潦倒的書生硬是憑著一股韌勁,義無反顧,如痴如狂,換來了一個可貴的「允」字。

這個胡適口中的天才,這個鄉下人,終於忘情地啜飲到愛情的甜酒。

世人眼中的才子佳人走到了一起,張兆和也成了沈從文創作上的得力助手。

然而,短暫的甜蜜生活過後,曾幾何時,這杯甜酒竟變了味。

他們共處一個屋簷下的風雨別人又怎會看到?

兩人背景出身的差異,性格上的不和,日益增多的矛盾,都掩藏在看似平靜幸福的生活背後。

沈從文的婚外戀,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像一條溝壑橫亙在兩人中間。

沈從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人,他情感豐富,心思細膩,全身都沸騰著浪漫的情愫。他還喜歡收藏古董,附庸風雅,花錢沒有分寸。

張兆和是個現實主義者,她認為真實的生活是要落實到柴米油鹽的俗務中去的,認為丈夫不切實際,不懂居家過日子。

任何狂熱的激情退去,剩下的都會是平淡中的瑣碎。沒有浪花激揚,只有細水長流。

愛情自然可以轟轟烈烈,婚姻再用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長久的磨礪,讓他們二人精神世界漸漸疏離,互相的不懂得,讓婚姻的圍城破了城門。

沈從文的移情別戀,徹底打擊了張兆和的自尊。她是沈從文寫了多少情書,跋涉了多遠的路,才追到的妻子,如今看那情書,真叫人黯然神傷。

後來,兩人和解,但破鏡縱能重圓,也難遮裂痕,受過傷的心怎能回到當初?

張兆和在1995年8月的《後記》中思及往事:「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而此時沈從文早已離世幾年。一代才子,曾經對張兆和痴愛不渝,兩人確實也相伴終生,然而細數二三,碎落滿地的都是惆悵。

林徽因,長相與氣質疊加,名字與才藝貼合。

她的外貌恬靜清麗,氣質如幽蘭般淡雅,她有著建築家的眼睛和詩人的心靈。

林徽因是三個著名的愛情故事的女主角。

她16歲時,在倫敦初識徐志摩。從此,他們常在一起談詩歌、談理想、談人生。

康河蕩漾的柔波,見證了他們的相依,劍橋學院蔥鬱的小徑,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愛來得猝不及防,但對方畢竟是有婦之夫。睿智而不失理性的林徽因,深思再三,毅然不辭而別返回北京,結束這段沒有未來的愛戀。

她在父母的牽線下結識了梁思成,相比浪漫多情的詩人徐志摩,不善言辭的大建築師梁思成更值得託付終身。

一如那句:每個美好的女子都應有個梁思成與她相伴。

夫妻二人後來輾轉大半個中國,數年風餐露宿,只為考察古建築。

對於梁林的這種「黃金組合」,一位作家曾用建築術語這樣來形容:「梁思成是堅實的基礎和梁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簷,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

他們育有一女一子,在艱苦的逃亡生涯中,林徽因每天都會給孩子朗誦古詩,讀「劍外忽傳收薊北」、「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詩句。

不過,再完美的神仙眷侶,生活也不會一如既往地風平浪靜。

他們感情路上也有磕磕絆絆,中間還發生過林徽因同時愛上金嶽霖的插曲。

金嶽霖的確仰慕一身詩意的林徽因,最終這場婚姻危機在金嶽霖的灑脫,林徽因的坦誠,梁思成的大度下巧妙化解。

梁林重新做回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傳奇女子林徽因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事業獲美滿,感情惹人羨,縱使這樣的女子也少不了缺憾。

缺憾就是她肺病纏身,在當時這種病還沒有特效藥。

她依然帶病奔走,與丈夫一起進行野外古建考察,堅持著複雜繁重的古建測繪工作,力爭把測繪工作做得紮實、細緻。

抗戰爆發後,夫妻二人帶著五歲的梁從誡和八歲的梁再冰,在槍林彈雨中四處輾轉流亡,長達九年。曾跋涉到昆明,也曾又舉家遷往四川宜賓李莊古鎮。

林徽因在病榻上完成許多工作,包括那本由梁思成總負責的《中國建築史》,她參與撰寫工作,承擔了書稿的校閱和補充。

她經過戰亂流離,雙側肺部和一側腎均被結核菌嚴重感染,多少個夜晚,她都飽受著病痛的折磨。

早上總要咳上很大一陣,等到喘息稍定才能見人。

疾病如影隨行,病毒時刻肆虐,將她摧殘得既憔悴又消瘦。

1947年,林徽因做了一側腎切除手術。1955年,年僅51歲的她離開了人世。這樣一位美麗且富有才情的女子,竟並不長壽。

病魔剝奪了她美好的一切,她無法與相愛的丈夫廝守到老,也無法看到兒女往後的人生,更無法潛心撲在她為之奮鬥的建築事業上。

她得到了上天太多的眷顧,卻唯獨少了一個健康的身體。

-作者-

彎彎,喜愛詩詞,痴情民國,願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現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後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回復喔)。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相關焦點

  • 【人物】 民國女子宋清如
    與她同年出生的有蕭紅,比她稍早的有孟小冬、丁玲、林徽因、陸小曼等人,晚於她的有蘇青、張愛玲、孫多慈等,這些民國女子大都心路坎坷,老照片中的形象是素色旗袍,布鞋,髮式乾淨,表情嫻雅。她們是舊時代的新女性,能斷文識字,有遠大抱負,但她們只是女性,暗夜中行走的人,無一例外都有一顆隱忍、豐沛之心。
  • 民國書信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
    民國時期的書信,尤其令人動容。一封封書信的背後,是一個個閃光的民國故事,而這些故事背後閃動著的人性的光輝和智慧等等,無一例外地都將啟示後世!比如: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了的。——《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從今往後,你不要到我的後院來了,請你自重。——《周作人寫給哥哥魯迅的絕交信》請吞下這苦酒。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世間積累的聲名與財富。——《弘一法師出家前寫給日本妻子》我很頑固地愛著你。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很多地方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最當最好年紀的人。——《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意映卿卿如唔。這是一封絕筆信。
  • 民國女子的愛恨情仇:103穆麗娟(戴望舒夫人)、104葉霞翟(胡宗南夫人)
    民國是20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當中非常特別的一段,亂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們演繹了無數愛情故事,至今讓人們唏噓不一已。都說民國出才子,要我說民國更出佳人,尤其是那些穿著旗袍,搖曳在浮光掠影的滾滾紅塵之中的時代新女性。她們活在那個遠去的民國,愛恨已經作了塵埃。這一個個留在紙上的名字,都曾是一個個活色生香的傳奇故事。遇見她們,才知這世間的優雅竟是如此。比如周旋。
  • 王福基 / 先生宋清如
    兩人都是民國一輩的文化先人。稱朱生豪為先生,當無疑義,但他畢竟青年早逝,未至晚景;而稱宋清如為先生,是要有資格的。民國時期因文而名的女性鳳毛麟角,能被稱為先生的更少。像林徽因,才貌雙全,但未見稱她為先生。蕭紅與楊絳,前者生於一九一一年六月一日(農曆辛亥五月初五),後者生於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七日(農曆辛亥六月二十二),與宋清如是同齡人。
  • 民國女子的愛恨情仇:107毛彥文(吳宓的單相思)、108蘇雪林(婚姻悲劇)
    民國是20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當中非常特別的一段,亂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們演繹了無數愛情故事,至今讓人們唏噓不一已。都說民國出才子,要我說民國更出佳人,尤其是那些穿著旗袍,搖曳在浮光掠影的滾滾紅塵之中的時代新女性。她們活在那個遠去的民國,愛恨已經作了塵埃。這一個個留在紙上的名字,都曾是一個個活色生香的傳奇故事。遇見她們,才知這世間的優雅竟是如此。比如周旋。
  • 民國最浪漫的10封情書:好的愛情一定要很甜
    就像民國的情書那樣,他們會大聲地把喜歡你說出來,會很明確地表達思念,讓你在一段愛情裡充滿安全感。民國最浪漫的10封情書:好的愛情都很甜1、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 朱生豪·宋清如|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以下這個發生在民國文人眷侶之間充滿詩意的故事,讓你在夜晚細細品味「從前慢」的愛情溫度。一直以來,對民國有一種莫名的情愫,無比矛盾的存在著:喜歡它思想開放,文化繁榮;悲傷它戰火紛飛,顛沛流離。新文學史上的四大情書經典,大家定不會陌生:魯迅致許廣平的《兩地書》、徐志摩致陸小曼的《愛眉札記》、沈從文致張兆和的《湘竹書簡》和朱湘致劉霓君的《海外寄霓君》。夜深人靜的夜,讀一段這樣的文字,感君心之繾綣。
  • 宋清如與朱生豪:再沒有什麼能把他們分開
    當時間過去,容顏更改,凡人的軀體歸於永恆的寂靜,我們或許可以試著打探那一代女人如何通過黑暗、星空、暴風雨來尋找自我,在漫長的一生中面帶微笑,悠遠篤定,從而擁有與我們不同的魂靈。  宋清如生於1911年。
  • 她們是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是民國時期的26位才女
    帶著歲月滄桑感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中女子或端莊而坐或娉娉而立,穿一身合身的旗袍,盡顯身材曼妙,或顧盼生姿、或神採飛揚、或眼神憂鬱、或性情平和。一個個女子宛如畫裡走出一般,在我的眼前上演人生的愛恨離愁。她們是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是民國時期的26位才女。
  • 電影《黃金時代》:消費完林徽因、張愛玲,輪到蕭紅了
    作者 唐山@豆瓣編輯關小奇按:因電影《黃金時代》,蕭紅熱捲土重來。撇開電影藝術不談,讓我們只看作家本身:命運坎坷,情路艱辛,與蕭軍的糾葛,與魯迅的關係……蕭紅顛沛流離的一生裡,還是留下了不容忽視的作品。一起讀讀《呼蘭河傳》吧。因《黃金時代》,「蕭紅熱」果然又來了。
  • 沈從文追求民國「張家四姐妹」的老三,一場持久單相思的情書轟炸
    民國年間,除了我們熟知的「宋氏三姐妹」外,還有著名的安徽合肥的「張家四姐妹」,她們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張家四姐妹」出身名門望族,其祖父張樹聲是著名的淮軍將領,在淮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李鴻章,曾任兩廣和直隸總督。父親張冀牖,是民國年間開明的教育家,於1921年變賣部分家產,在蘇州獨資興辦樂益女中。
  • 為什麼林徽因註定會成為民國時期的傾城才女?
    #民國時期,恰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轉變的時期,那個時期湧現了眾多的傳奇人物,至今仍讓世人津津樂道。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想必在每個人心中對林徽因也有不同的解讀。於我心裡,她只是一位民國女子,縱有傾城之姿,到底柔軟多情。她看似清醒明透,波瀾不驚,又可知,其內心的山水,從來無人能懂。」01 江南水鄉走來的詩意少女能夠成為才女,必定與其成長的環境和家世背景分不開的。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孩,大字不識,也沒見過幾天世面,在那個年代也就是隨波逐流的命運,哪還有選擇命運的權利?
  • 民國大師談戀愛,「膩歪愛稱」甜到中毒!
    民國時的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和宋清如給彼此起暱稱的腦洞可以繞地球三圈。朱生豪短暫的一生中給宋清如寫了540多封信!送給宋清如的愛稱連起來更是可以繞地球三圈。因為宋清如的年齡比朱生豪大一點,他便叫她小姐姐。震驚!如今風靡網絡的「小姐姐」竟然在民國就已經出現了!
  • 雲中遙寄錦書來:民國才子佳人藏在情書裡的愛恨情仇
    情書在民國大興,在那個不流行鑽戒、玫瑰的時代,一封封書信承載著一顆顆赤誠之心。即使是那些錚錚鐵骨的革命者,也有著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告白。」胡適看到了張堅決態度後,知道沒戲,就委婉勸沈:「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情到深處,沈從文已經難以自拔,正如他自己所說:「愛情使男人變成傻子的同時,也變成了奴隸。不過,有幸碰到讓你甘心做奴隸的女人,你也就不枉來這人間走一遭。」
  • 民國愛情故事|宋清如和朱生豪的莎翁之戀
    宋清如年輕時宋清如,詩人、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生於1911年,與著名女作家蕭紅同年,比林徽因小6歲。出身地主家庭,家境殷實,幼年接受私塾啟蒙,從小的夢想就是讀書,她為了讀書不斷與家裡抗爭,甚至放話不要嫁妝。
  • 民國女子的花樣年華
    民國我認為是中國歷史最特別的一段,也是最豐富,最精彩的一段歷史,我們首先來看看相比以往的亂世它不同的幾個地方。一:它不是男人的亂世,比如三國時期,雖也有貂蟬,蔡文姬等女性人物,但更多是點綴作用,主要角色還是各類男性角色的舞臺。春秋戰國也是如此,但民國不同,民國處於一個封閉向開放過度的階段,其中女性權利也被逐漸開放了,所以民國時期的女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民國才女蕭紅:與張愛玲齊名,被魯迅盛讚,一生漂泊尋愛
    如果說起民國的四大才女,不知道大家是否都能把他們的名字講出來,分別由張愛玲、蕭紅、呂碧城、石評梅,這四位可以說是當時的絕代佳人,之所以會有這種稱號,除了他們的美貌之外,最重要的的是他們的才華。在這種壓迫的情況下,最後表哥還是選擇了拋棄蕭紅,而蕭紅在生活面前也不得不低頭,也回到家中。回家之後卻應得的是父親的巴掌和禁閉,好在姑姑對蕭紅還有一絲的憐憫之情,在半夜裡,把蕭紅放走了。從那以後,蕭紅就開始自己這一生顛沛流離的生活。
  • 《南渡北歸》作者嶽南傾情推薦:民國最後的精神貴族.
    朱自清與陳竹隱 胡適與江冬秀 熊希齡與毛彥文 趙元任與楊步偉 沈從文與張兆和 錢鍾書與楊絳 蔡鍔與小鳳仙 楊憲益與戴乃迭 歲月的煙塵,命運的遷徙,愛情的悲歡,折射一個時代的風流。這是民國的姿態,是東方的味道。  一往情深深幾許? 或低語微嘆,或熱烈思慕,或櫛風沐雨,或執手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