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個月,好劇開箱解讀了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收穫了一堆「哈哈哈哈哈」(還沒有看過的同學請自覺複習【好劇開箱】6分鐘看《搖滾莫扎特》:我這一生放浪不羈愛自由!)
有人說:「太有意思了吧!想聽劇劇怎麼講法亞瑟、太陽王這兩個愛情糾葛厲害的不行的法劇!」
看來法語音樂劇對浪(gou)漫(xue)愛情的誇張渲染,實在是深入人心。今天就來跟劇劇複習一遍這些經典又精彩的法語音樂劇,拿去安利給你的集美們吧!
星幻 Starmania
「鼻祖·現象級·賽博朋克預言」
由迪瑪希演唱的S.O.S D'un Terrien en détresse(一個憂傷之人的求救),應該是大多數中國觀眾對《星幻》的初印象。這部作品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是當之無愧的「法語音樂劇」鼻祖,並開創了法劇「音樂先行」的製作風格。
《星幻》1978概念碟封面
在那個音樂劇尚未被法國觀眾廣泛認可的年代,《星幻》激發了現象級的社會熱潮,並經久不衰。除了膾炙人口的歌曲與吸睛的科幻概念,它幾乎精準預言映射了逐漸賽博朋克化的現實世界。比如,地產大亨豪奪選票當上總統,是不是好耳熟的情節
無怪乎《星幻》被認為是一部源於上個世紀、卻能永載西方現代世界史冊的政治寓言。1988年版的《星幻》還深受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的喜愛,一度作為外交手段,成為了接待重要外賓的保留節目。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
「歌好聽·耳麥大·攀巖隊選手專用舞美」
法語音樂劇自《星幻》始,再由《巴黎聖母院》的揚名開始走向海外。改編自雨果的不朽巨著,《巴黎聖母院》裡鐘樓怪人與吉普賽女郎的故事無需贅述,更令人震撼的是好聽養耳的音樂和極具張力的舞臺。
布景雖然粗獷,卻大有浪漫寫意的激情,演員一路攀爬上搖晃的大鐘看起來更是驚險又刺激,令人更加緊張投入。這種宏大奇觀的風格也從《巴黎聖母院》開始發揚光大,與法國傳統音樂劇comédie musicale的概念區別開來,被稱作spectacle musical。
這種類型的「音樂劇」重在動聽的音樂,而劇情則相當鬆散、乃至幾乎沒有,更強調把歌曲在華麗的舞臺上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現出來。相比百老匯或西區的「傳統」,就透露著那麼一絲法國特有的自由奔放、叛逆實驗氣質。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éo et Juliette
「自古紅藍出CP誠不我欺」
引發法語音樂劇第三次轟動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又是一個來自文學巨擘的經典愛情故事。在劇情為觀眾所熟知的情況下,《羅密歐與朱麗葉》延續了恢宏豪華的舞台風格,場景奢靡,服飾精美,歌曲洗腦充滿現代感,被贊稱「代表了未來50年的音樂劇流行趨勢」。
「法羅朱」的舞臺是真的辨識度極高:紅紅藍藍摻點紫,一看就是在搞CP(?)男女主角自家的兩大陣營以紅藍兩色區分開來,紅藍燈光的融合也渲染著浪漫唯美的氛圍。「法羅朱」還設計了一個新角色:貫穿全劇的死神。死神姐姐一襲白裙,對比鮮明,縈繞在主角身邊起舞,以預示對方死亡的來臨。
同時,一脈相承的不僅只有華麗的舞美,還有擋臉的大耳麥。或者這也是自由叛逆氣質的體現之處吧。「你想方設法隱藏耳麥?我偏不。」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夢幻童話·一股清流」
從這部作品的問世來看,法國人,確實逆反。在恢弘大氣、濃墨重彩、狗血愛情的劇目盛行之時,《小王子》偏不按套路來,以清新淡雅的純真感、一股清流橫空出世。
當然,這也跟《小王子》本身天真浪漫、似真似幻的童話內核有關。這也證明法語音樂劇並沒有一味追求震撼的氣勢,而是不斷探索不同題材的各異風格。
把它搬上舞臺的理查·科西安特,在創作輕靈夢幻的《小王子》之前,他的作品竟然是磅礴大氣的《巴黎聖母院》,實在令人直呼大佬內行。
太陽王 Le Roi Soleil
「凡爾賽·狗血愛情·主要看臉」
說到法國,自然不能不提那位能說出「朕即法蘭西」的真·凡爾賽之主·法蘭西科學院與喜劇院的締造者·巴黎奢侈品之都地位的奠基人·傑出的芭蕾舞藝術家·高跟鞋的發明者,路易·迪厄多內·波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王·路易十四」。
凡爾賽的人設就要搭配凡爾賽的場景,音樂劇《太陽王》在舞美服化上傾盡心血,力求還原奢華旖麗的皇室王族。而就劇情來看,熱衷狗血的法國人還是非常浮誇地展現了風流倜儻的路易十四那數不盡的愛情韻事:初戀美好卻愛而不得、大權在握為所欲為、情人一個接一個……
雖然但是,《太陽王》堪稱法劇巔峰的頂級舞美、那能打十個的主角顏值還有法式特色的洗腦劇中曲,還是值得一看的哈。
搖滾莫扎特Mozart, L'opéra Rock
「比較費眼線的一部劇」
法扎還用講?打開《好劇開箱》看就完了!
6分鐘帶你看這部劇,走近這位在歷史上專注於古典樂、實則在音樂劇中愛好泡妞打啵(?)的搖滾巨星的恣意人生。
1789:巴士底獄的戀人
「激燃·羅曼史不行·更適合打雞血」
好的,又是一部講述發生在動蕩大時代下的浪漫愛情的作品。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主角在機緣巧合下相遇,一見鍾情,羅曼史就此展開,然而羅曼史並不重要
和《搖滾莫扎特》、《太陽王》一樣,《1789》也走的是搖滾音樂路線,歌曲激昂熱烈,令人上頭,非常適合在昏昏欲睡的時候聽一聽來打雞血。崇尚自由的人們,在革命前夜發出怒吼的聲音,聽著就有種從心底燃起的熱血之感。
劇劇曾分享過這部劇裡的一首歌Je veux le monde,講的就是其中爭取自由的女性聲音:「來吧姑娘們,我想要這個世界,讓我們夢想世界,得到世界。」
搖滾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
「貧窮·PPT舞美·樂隊上臺來蹦迪」
改編自文學經典、大時代背景、纏綿悱惻的愛情、搖滾音樂曲風,《搖滾紅與黑》可謂是要素齊聚,當然,舞美除外。
以舞美著稱的法語音樂劇,這一次碰上了貧窮的劇組。《搖滾紅與黑》的舞臺上幾乎沒有實際布景,而是通過LED屏幕完成各個場景的切換。當然,多媒體的全新運用也有點讓人眼前一亮,只是舞臺小、演員少、幾乎沒有群舞諸多情況,確實有那麼點「預算不足」的味道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搖滾樂隊被搬到垂直於舞臺的上方,將表演空間上下割裂,很是搶鏡,但也頗有搖滾蹦迪現場的feel。
篇幅有限,劇劇就講到這裡
還有更多法語音樂劇寶藏有待挖掘
歡迎留言分享你心目中的TOP1給大家
今天也是賣安利吃安利的快樂一日哦!
*文中配圖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