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彭sir。
這個公眾號叫「彭sir的腦放時間」,但是彭sir本人卻從來沒有在公眾號裡開腦放寫文,說起來也有點過意不去。這個一方面是彭 sir本人和趙姐姐、z壕這些大佬比起來差遠了,沒有什麼設備能寫。另一方面,本人剛出國,什麼設備也沒帶過來,就更沒什麼能寫的了。
這個文章系列叫我主要是因為我想寫的不是一個當下熱門的耳機,而是一個有一定歷史的耳機了。當然,這個耳機也不像kk、r10那樣歷史這麼悠久,但是也是一款2010年前後上市的老型號了。
這個耳機型號是舒爾SRH840。
接下來介紹一下背景。入燒較早的的燒友們估計早就知道舒爾的這段黑歷史了。這段背景介紹寫給還不知道的朋友們。這段背景介紹又長又沒圖片,看著比較無聊,不想看的直接下拉到分割線啊~
那個時候傳統耳機品牌還沒有像現在這樣追求外觀,大部分hifi耳機還是醜大黑粗,本小弟大概也是那個時候接觸hifi耳機的。
而大概也正值那個時候,專業市場也發生了改變。隨著音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依賴於錄音棚。很多有音樂夢想的人只需要一臺Mac、一些業餘設備,就能創造出音樂。個人音樂工作室的興起,讓很多曾經的專業耳機不再符合要求——比如DT 880 PRO、K702這些耳機因為太難驅動,插在MacBook上肯定是悲劇。
於是乎很多易於驅動的定位專業市場的耳機誕生了,比如鐵三角的M系列(代表作M50x?)。然後舒爾SRH系列也是。
鐵三角M系列的成功不用多說了。這貨在國內的保有量就不小,到國外就更多了,時至今日,基本上街上能看到的耳機除了bose、逼測之類的就是鐵三角M50x。
當時舒爾想必也是想把SRH系列推向消費市場的。因為當時我在耳機店裡就看到了SRH440、840、940的樣機。
那個時候傳統耳機廠商還沒想著做好外觀迎合大眾,連森海的momentum也是2013年前後出的吧。當時想要既好推、能出街,又要聲音好的話,這類產品可以說是首選。
那為什麼火起來的只有M50以及後來的M50x,沒有SRH840/SRH940呢。
說營銷,那鐵三角的實力確實很強。鐵三角很早就進入國內市場,國內很多小白森海沒聽過卻知道鐵三角,覺得鐵三角就是音質的象徵。
但是舒爾也不是吃素的啊。舒爾是一個在專業領域很有話語權的牌子,更幾乎壟斷了專業麥克風市場。很多小白新入燒也就是通過舒爾SE535這些型號(彭sir很窮,肯定不能用這麼好的塞子入燒了)。
當時SRH840和940其實頗有要火起來的趨勢。最後害死這個系列的,就是品控。斷梁這個問題,想必大家多少都有聽過。這裡恭喜舒爾創造了耳機最大規模斷梁問題。這個系列銷量其實不低的,討論也挺火熱。只不過沒多久,SRH系列的斷梁問題就開始爆發。再後來,10個帖子裡有8個是討論斷梁的、討論頭梁修復DIY的。
而且舒爾的處理也是頗有大廠風範啊,直接給你擺明了說這是人為損壞,不給修(後來貌似鬆口了,記不清了)。
所以說斷梁大廠啊,你們別說是AKG,舒爾才是始祖啊!而且AKG後來的處理也比較得當,統一換新,工藝改進後還在微博上說「要是再斷梁主頁君直播吃耳機」。但是大規模斷梁過的耳機沒一個好下場。SRH系列現在幾乎是無人問津。AKG K267也是個好耳機,但是現在結局也不好。
我當時也是去試聽了SRH840/940的,而且也非常喜歡,但是彭 sir當時作為衝眾生太窮了,根本買不起當時標價2000塊的SRH840。
~~~~~~~~~~~~~~~分割線~~~~~~~~~~~~~~~~
那我為什麼突然提到這個耳機了呢?
因為…我最近買了這個耳機…算是和舊愛重逢了吧…
說起為什麼買這個,因為啊…我窮啊,但是又有夢想,夢想是大烏或者009,大烏和009這兩個玩意不攢個大半年是沒戲的,剛來外國這邊沒有耳機用,這大半年又不能沒有耳機,於是…我就買了這個舊愛…
首先作為一個專業耳機,這玩意的盒子肯定沒什麼特別的,也就一層瓦楞紙,幾個塑膠袋。
配件倒是送了一個受納包還有一對備用耳墊。
這貨的插頭原配是3.5mm,送了個6.35mm轉接頭。這個3.5mm還是沒有毛病的,因為這貨確實不難推,至少手機直推也不出惡聲。像有的型號,比如AKG的K712 Pro、拜亞的DT990PRO啥的,原配3.5mm就有點莫名其妙了,明明都是直推悲劇的耳機,為什麼原配是3.5mm呢…這不擺明了坑用戶嗎?
線只有電話線可能是這個產品當時沒成功的第二個原因。很多專業+家用的跨界產品都會標配2條線,一條電話線、一條直線,鐵三角M50x、AKG K712 PRO都是這樣。
外形肯定還是逃不開專業產品傻大黑粗的風格。不過SRH840上市的時候是在7、8年前,當時大家都沒這麼在乎外形。風格差不多只是做工稍微細緻點的M50x不是照樣也有一大堆人買來出街嗎。
再說說佩戴。一般專業產品佩戴都不會差,畢竟人家在錄音棚幹活一天要戴好久的。雖然不會差,不過SRH840佩戴也不算極好的那種,至少是不如大手辦系列和拜亞大耳之類的。主要問題是耳墊比較薄、耳廓容易頂到濾網。另外這個耳機對頭比較大的人也不是很友好。
最後說說這貨的聲音吧。首先只是一個千元的產品大家對聲音肯定也不會有太大的期望。不過作為一個定位專業的產品,它的聲音是很容易想像到的,就是一種中性、幾乎沒音染的聲音,也就是所謂的「監聽聲」。但是「監聽聲」也是有區別的。
和幾個主要對手比如鐵三角M50x比比,我覺得SRH840的聲音更健康點。首先SRH840的素質是明顯高於M50x的,SRH840的通透度相當不錯,解析在千元直推耳機裡也是表現拔群。M50x聲音其實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極低頻沒有適當衰減導致有點悶了,而SRH840就更自然。聲場的話,根本不是封閉式專業耳機所追求的,所以這方面就不要有太多期望了。SRH840的聲音也有一個我沒那麼喜歡的地方,那就是全頻段都偏鬆散,再加上高頻略微偏亮,聽一些曲目比如搖滾風格的,激烈片段吊鑔狂敲的時候,感覺有點控制不住,高頻有點滿天飛了,聽久了容易疲勞。這種鬆散的感覺和MrSpkeakers的那款封閉式FLOW有點像,當然,FLOW素質要高多了,而且是偏暖的聲音,非常耐聽。
鐵三角M50x直到現在還有不小熱度。淘寶上銷量最高的店每月能賣出200多支M50x。一方面說明了這種家用+專業的跨界產品還是有市場的。廣告來兩句「錄音棚的音質,高端監聽」之類的話,然後讓幾個音樂人在選秀節目戴著露露臉,就譁譁有小白來買(當然並沒否定M50這款耳機,其實M50聲音也還不錯吧)。
當時和M50一樣炙手可熱的SRH840/940到現在無人問津(實際上光說聲音的話SRH840/940要優秀多了),讓人唏噓。我覺得除了營銷、外觀方面的原因,當年那個大規模斷梁問題算是給了這個系列毀滅性的打擊。
時至今日,作為個人用戶,如果是買來聽歌的話,這類產品購買價值已經不大了。畢竟作為專業耳機,它們聲音大多非常直白(什麼?你和我說AKG K240s?好吧,聲音溫暖的這貨是個異類…),而直白的聲音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再者,現在很多便攜產品不但外觀很好,素質也不差了,比如mm400啊啥的,聲音素質還真不見得比這些錄音棚耳機低多少。
我買SRH840大概有一部分原因也只是圓了初中那個時候的夢想吧。所以這篇文章也就是一個懷舊時間。另外就是回到主題,這是個被品控害死的耳機。SRH840、AKG K267這些優秀的耳機都是因為斷梁最後無人問津,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