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同一片汪洋大海,人只是大海上的一葉扁舟。大海永遠不可能一直風平浪靜,人生也是喜樂摻半。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受到情感、家庭、工作的困擾,當煩惱如同海潮一樣襲來,失意、迷茫、恐懼、焦慮觸動著人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們煩躁不安,甚至想要逃離人群,到陌生的地方尋求難得的清靜。殊不知,內心不安寧的人,永遠也找不到清靜之地,無論走多遠、走多久,亦是如此。
一位虔誠的年輕人,每日都在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拿到寺院裡供奉。某日,當他正把花送到佛殿上時,碰巧遇到了老禪師。老禪師見此,欣喜地說道:「施主每天都如此虔誠地以花供佛,來世定能得到福報。」年輕人聽後喜出望外,連忙說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到寺裡拜佛,覺得心靈就像洗滌過一般清淨。可一離開這裡,心裡就煩亂。我的太太是一個女強人,我則守家待業,每天生活在喧囂的城市裡。如何能夠保持一顆清淨之心呢?」老禪師笑了笑,反問年輕人:常識。那麼我問你,你家裡的花是如何保持新鮮的?」年輕人一本正經地答:「你以花獻佛,想必對花草總有些「這個很簡單,每天要換水,換水時把死梗剪掉一截。因為花梗在水裡容易腐爛,若是不剪掉,水分就難以吸收,花很快就凋謝了。」老禪師道:「保持一顆清淨之心,道理也如此。生活的環境就像是瓶子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只有不斷地淨化身心,變化氣質,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過,才能夠不斷地吸收大自然的養分。」年輕人點點頭,感激地說:「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拜訪您,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每日享受晨鐘暮鼓,在菩提梵唱中感受安寧。」老禪師笑道:「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就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人生何處不寧靜?何必等機會到寺院裡生活呢!
我們總是習慣將煩惱歸咎於外部環境,但外部環境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心。說到底,每個人都活在自己設定的一個環境中,你覺得它喧囂,它便是喧囂;你覺得它安然,它便是安然。擁有高逆商,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做到心如止水的從容,這樣你才能閱盡幸福,優雅從容地度過每一天。就像老禪師說的那樣,熱鬧場也可以作為道場,只要自己願意丟下妄念,拋開內心的雜念;如果不能摒棄妄念,即使身處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行,因為心不靜。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的確,並非外界的紛擾攪亂了心,心不安寧才是根本。名譽、地位、財富、學歷的慾念衝擊著脆弱的心靈,興奮、快樂、幸福、自豪的感受忽隱忽現,煩惱、壓抑、懊悔、自卑的情緒不時出現。面對這些幹擾,唯有提高自身的智商,讓煩躁的心寧靜下來,才能夠體悟到生活的美妙。
美國哲學家、文學家羅斯·李普曼曾經遇到過一位長者。長者讓他列出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於是他把內心嚮往的愛情、才華、權利、財富和聲望等逐一寫在了紙上,並自以為這些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事物,可謂是一份完美的答卷。誰知,長者看過後搖搖頭,說裡面少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它,你所寫的這一切都會變成可怕的痛苦,變成人生中難以承受的負擔。長者將所有的答案劃掉,然後鄭重其事地寫下了四個字:心如止水。
長者的答案讓羅斯·李普曼如夢初醒。這個世界上,擁有健康和名望的人很多,可唯有心靈的寧靜才是上帝賜予人們最後的恩典。而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未必能夠得到這份厚愛。長者的教誨,讓羅斯·李普曼一生銘記於心,也最終讓他成了一位真正的智者、牧師和心靈導師。
後來,在自己的著作中,羅斯·李普曼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訴世人:「任何財富都無法換來內心的安寧。即便沒有外在的物質,也可以讓心靈安詳、富足。只要內心是安寧的,生活再苦再累,也阻擋不了追求幸福的樂趣;一旦心靈充滿躁動和不安,擁有再多,生活也索然無味。紛繁複雜的世間,很多人也是如此,太過注重表面的物質生活,從而忽略了內心的感受。久而久之,生活變得越來越淺薄,心靈變得越來越不安。因為物質上的富足,掩蓋不了心靈的慌亂和空虛,為了掩飾。於是生活陷入了一個怪圈,很累很焦慮,卻又找不到出口。填充這種空虛的感受,他們又會拼命忙碌,試圖用更多的財富積累來。
一個女人在感情上遭受了挫折,情緒低落,日漸消沉。一日,她獨自到海邊散步,碰巧遇到了以前的一位好友,這位好友恰好是一名心理醫生。女人開始滔滔不絕地向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和悲痛,希望朋友可以幫她解脫,斬斷內心的糾結。朋友在一旁安靜沉默,好像沒有聽見她的訴說一般,因為她的眼睛一直看著遠方的大海。直到女人說得累了暫時閉口,她才自言自語地說道:「帆船遇到了滿帆的風,走得可真快呀!」那個女人望了一眼海上,見一艘帆船正乘風破浪地前進著,她沒在意,以為朋友沒有聽到她剛剛的訴說,不懂她的意思,便又一次把自己感情路上遇到的種種坎坷,以及現在的痛苦、煩惱說了一次,只是這一次的語氣比剛剛重了不少,還多了點哀怨的味道。朋友好像在聽,又好像什麼也沒聽見。她不顧身邊這個近乎發狂的女人,依舊望著海上的帆船,自顧自地念叨:「你還是想想辦法,怎麼讓一艘行走的帆船停下來吧!」說完,她就轉身離開了。
消除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惱,並不在於苦惱的本身,而在於有一顆安寧、豁達的心。唯有止息心的喧囂,才不會被外在的煩惱所困。想要徹底擺脫煩惱,在於自我意念的清靜,就像故事中那位醫生朋友說的那樣,在滿風時讓帆船停下來。生活總會有漣漪,無論生活給予我們的資源多麼匱乏,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喧譁吵鬧,只要用寧靜做心的屏障,把世界放在心外,世界奈你何?內心始終保持清淨安詳、一塵不染,這就是逆商的定力。何況,人生本就短暫,即便不夠快樂,也該學會平靜,真的沒有必要讓自己品嘗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