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明代的那條絲綢之路

2022-01-09 佟言之語一遼河口文化


               《大清廣輿圖》上的的「國際通道」
  在清代,有本著名地圖集,即《增訂廣輿記》。該地圖集原名《廣輿記》,為明人陸應暘編纂。到了清代,經著名學者蔡方炳增補修訂後,其內容較《廣輿記》更加完備、準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成書,全書地圖皆列於卷首第一冊。共18幅。是一部以圖記名之的古代中國地圖集,同時也是研究明、清地圖史的重要版本。在晚明至清末地圖發展史中,處於承上啟下的位置。這本地圖集曾深受乾隆皇帝喜愛,並被大清政府所重視。
  這位蔡方炳(1626年-1709年),字九霞,號息關,是江蘇崑山人,為明代山西巡撫蔡懋德之子,是一代廉吏于成龍(曾任江南江西總督)的門生。為人剛正不阿,又多才多藝,在文學、書法、地理、歷史等方面多有建樹,尤其喜愛鑽研地理學。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文苑傳》,《清詩記事》等。
  《增訂廣輿記》後傳入日本,深受日本學者喜愛。後日本學者根據原圖冊繪製成《大清廣輿圖》,於公元1785年(乾隆五十年)由日本青黎閣崇文堂出版,廣為流傳,成為很多國家研究中國的重要資料。


  這張地圖畢竟是200多年前出版的。所以根本找不到盤錦境內的盤山、田莊臺等老地名。而且連整個東北的老地名都不多。不過,「高平」一名(今盤山縣高升街道)卻赫然在列。尤其是地圖上還有個山海關關口的圖案,然後又畫了一條路直通朝鮮,把「高平」連接得非常緊湊。高平西還標有「三岔河」,河中畫有「舟橋」的圖案。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盤錦地理位置在東北的重要性。
  這條路實際就是創建於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遼東驛路(遼東包括遼寧及吉林部分地區),沿遼東驛路一路逶迤的還有遼東邊牆。遼東邊牆即遼東長城,從明正統七年(1442年)起開始修築,目的抵禦蒙古、女真等北方民族鐵騎的侵擾,臆想阻斷風聲鶴唳。遼東驛路是以遼東都指揮使司治所遼陽為中心的外向輻射,有遼南路、遼北路、遼東路、遼西路四條,盤錦是屬遼西路。遼東驛路連接著北京和朝鮮,堪稱「國際通道」。

                       色彩斑斕的「古絲綢之路」
  高平是遼東的軍事、交通要衝,同時也是盤錦人氣較旺的地方,是盤錦的心臟部位。因此大明政府在這裡設有沿遼東邊牆修築的駐軍城堡——鎮武堡。鎮武堡為廣寧衛(今北鎮)所轄,其堡城為方形,以磚修築。有東、西、南三座門。堡城的南北牆和東西牆長度均為450米,牆厚3米,高約2米,城內還住有大批邊民。成為盤錦最早的城鎮雛形。鎮武堡所領蓮子湖大臺等邊墩(烽火臺)15座。

  堡城內還建有高平驛,即驛站。其功能一是傳遞政令、飛報軍情、運送貢賦、轉運軍需及生活物質;二是為過往的中朝使臣,官員,公差提供住宿和儀仗迎送服務。驛站備有舟船、車轎、馬驢騾,其中有驛馬30匹,驛夫百人以上。驛夫多由贖罪的囚犯和窮苦邊民充任。驛站設在驛城中,而驛城坐落於鎮武堡內,為「城中城」。
  對於高平驛的情況,朝鮮文獻中多有記載。如朝鮮官員崔溥(曾任朝鮮弘文館五品副校理)在1488年到中國返回後(經過了盤錦境內的高平驛、沙嶺驛)所著的《漂海錄》一書,對驛站性質有所描述:山海關以東,又築長牆,置堡子以防野人。驛、遞皆有城,與防禦所一般。《皇華日記》也記載,朝鮮使團於萬曆27年(1599年)9月進京之時,曾在24日、25日兩天住於高平驛,同時投宿的還有瀋陽遊擊(從三品武官)帶領的兵馬。

  

  1500年朝鮮李荇出使中國,他曾在詩作中對高平有所描述:「觸熱過沙嶺,白汗甚翻漿。高平抵盤山(即盤山驛,位置在盤蛇驛村,舊時為盤山縣轄,建國初期劃歸給北鎮縣),極目平茫茫……」。
  衛戍和驛遞設施在在遼東驛路的設置和完善,對鞏固大明政體,維護國家統一,抵禦侵略,穩定邊民的生產生活都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它還對中朝交往與貿易起到了促進作用,因為遼東驛路是朝鮮進京的陸路唯一通道。

  

  高平也隨著遼東驛路的發展,變得熱鬧起來。首先是在明代以前,在以漁獵、遊牧民族為人口主體的遼東以至於整個東北的社會經濟是「民以獵為業,農作次之」,墾殖形式的農業生產不是主流。明代,大明政府為解決遼東駐軍在俸糧衣著方面的「供費浩繁,冒涉險阻」之難,在遼東實行屯田制,以「寓兵於農」的政策, 實現了駐軍的糧草自給。大明政府還鼓勵商人在邊境募民開荒種地,並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使這片沿海沃土、亙古荒原人口迅速增長。逐漸成為百舸待發、魚米飄香、鷗翔鷺舞、雲蒸霞蔚的多彩之地了。
  再有就是朝鮮使臣每年數次進京朝貢或辦事都經於此。朝貢以逢年過節為主。貢品中有海冬青(鷹)、良馬、豹皮、狐皮、高麗參、高麗紙、海參等朝鮮特產。此外,還有送給皇室的「才人」。有明眸皓齒、氣質賢淑的少女,能歌善舞、聲音甜美的的舞女,心靈手巧、伸手不凡的「執饌婢」(女廚子),身材高挑、性情溫順的侍女。當時的中國在朝鮮國王的眼裡是風俗淳厚,氣象繁華,地大物博,富庶強大的宗主國,尤其是朝鮮人對大明的京師——北京,更是充滿著玫瑰色的幻想。可這些被送到北京的女人,雖將攀權附貴,享受榮華,但畢竟是背井離鄉、客居他國之旅,仍然心存不快,不過,為了兩國和睦,為了向天朝示好,只得極力表現出和顏悅色的一面。她們身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隨著滿載著色彩斑斕的貢品的使團隊伍走入遼東驛路,走入高平,儼然成為當地的別樣景致,令軍民眼界大開。

  

  當然,大明曆代皇帝也很講究,他們對朝鮮秉持「厚往薄來,重賞回賜」的原則。對朝鮮國王以冠服、絲綢、珊瑚、旒珠、金飾、錦緞、紵絲、紗羅等進行回賜。而對進貢的使臣,也多賞以金條、絲綢、絹綢。 
  質地輕柔,色彩綺麗,高雅華貴的絲綢和絹綢(古代絹綢可以泛指絲綢)也由此在朝鮮逐漸受到推崇,成為追求時尚的標誌之一。

  

  此時,中朝貿易也隨之風聲水起,遼東驛路上運送中朝貨物的馬車絡繹不絕。這其中朝鮮輸入到中國的商品有馬匹、紙張、皮貨、山珍、大米、海產品等。而中國輸出的商品有絲綢、緞子、棉布、陶瓷、茶葉、樂器、書籍、藥材等。
  還有,由於遼東「屯田制」的施行和升溫,需要開墾的荒地增多,而缺乏牲口也成為現實難題。所以,以物易物,以物換耕牛又成為熱門貿易。那時按照大明政府的換算方式,朝鮮每頭牛可兌換被泛稱為絲綢的中國絹綢一匹、布四匹。所以大明政府禮部、工部將絹綢不斷地運往遼東驛路給付牛價。就這樣,朝鮮的耕牛源源不斷地被趕到遼東驛路,被趕到高平,對遼東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
            血霧瀰漫的希望之路
  可到了明晚期,由於大明政府吏治腐敗、黨爭猖獗,已經是民怨沸騰,千瘡百孔、病入膏肓了。而對遠離中央集權地區的遼東更是鞭長莫及。在盤錦地區,以邊牆和軍堡所構成的社會體系,社會矛盾已經日益尖銳複雜。首先是蒙古、女真等北方民族對此的覬覦,進而無休止的殺戮、襲擾。他們不但攻城掠地。而且是人畜、財物、糧食,幾乎凡是有價值的東西無所不搶。大明駐軍由於存在守軍分散,協同作戰能力差,野戰經驗少,軍心渙散,戰線長又首尾不能兼顧等原因,早已內亂不斷,矛盾重重了。邊民也賦稅嚴重,災荒連年,生活困苦,性命難保。因悲觀、絕望而導致的軍民逃亡現象已經司空見慣。遼東籠罩在一片血霧之中。
  大明政府也對驍勇強悍的北方少數民族鐵騎傷透了腦筋,失盡了顏面。除以夜以繼日地修補邊牆軍堡等國防工程,並向駐軍公布了擒獲和斬獲敵人重賞外,再無計可施。 

  對於蒙古、女真的屢番侵犯。大明駐軍的將領們出於安全考慮,對於往返於這條古絲綢之路的政府官員、朝鮮使臣只好硬著頭皮悉心迎送、護衛。至於百姓安危,則是睜隻眼閉隻眼。
  雖然明軍在邊戰中對呈虎狼之勢的蒙古、女真鐵騎常常望風披靡,屢吃敗仗。不過,遼東駐軍將領良莠不齊,忠勇之士亦有之,也鮮有勝仗。如發生在這條路上的「鎮武大捷」,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遼東總兵董一元「生擒犯境的蒙古部莽吉喚氣,斬首獲級至五百四十有奇」之役。這讓大明王朝多少挽回點面子,萬曆皇帝還特遣大臣「祭告郊廟」,修建記功碑。「鎮武大捷」對屢次犯境的北方少數民族鐵騎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現在盤山縣得勝鎮所立的得勝碑就是為紀念「鎮武大捷」所立。得勝舊為高平屬地。
  對此,當時經此的朝鮮使臣也在朝鮮漢文文獻中多有記載。並把得勝碑見聞載入其中。如朝鮮使臣趙翊在《皇華日記》中記載:高平「驛西十裡許,築磚作屋,豎碑記功。蓋在甲午冬,董總兵一元擊韃賊成功之地。」

    

   李民成《壬寅朝天錄》(萬曆3O年)記載:從高平驛出發,「行過董一元『徵胡大捷碑』。」
     蘇光震《朝天日錄》記載:「腰站『大虜就殲碑』,即甲午年西平遊擊曹駙殲虜處。」
  鄭士信《梅聰先生朝天錄》(萬曆38年)對此記載最為詳備。「行到盤山驛鋪,人物器具不及沙嶺高平矣。碑在半程,立二大碑,皆構屋以庇之,乃是董一元甲午年殲韃子處,至乙未年二月所建碑也。董時以廣寧總兵殲虜立功,而《路程記》以曹駙捷虜為言,不知何所據也。其時曹以遊擊戰捷參功也。碑陰列書諸將姓名甚多,而大半以釘剜滅之,豈軍卒惡之而如此耶,或雲劉鋌忌之剜滅雲,恐不然也。權克秀陪書狀入見兩碑,來傳如此。」
  甲午為萬曆二十二年(1594),乙未為萬曆二十三年,碑亭有兩座,建立l 5年後,此碑已經遭破壞。

  

  大明政府苦心經營的遼東,哭著喊著修出的遼東邊牆,最終未能抵擋住後金的千秋霸業,在1622年發生的西平堡戰役後(在鎮武堡東,也是軍事要衝,在今盤山縣沙嶺鎮的位置),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下的後金鐵騎又連克遼西40多座城池,遼東全線告急。短短十幾年後,大明的江山就全線崩盤(大清1636年建國,1644年入關),遼東驛路四野哀歌。
  在清代,大清王朝對朝鮮進貢有所減免,遼東驛路的中朝貿易仍在延續。但到清末,日本對中朝發動的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確認朝鮮「獨立」,兩國的宗藩關係從此結束。遼東驛路的中朝貿易也飄然落幕。

  現在,這條曾經繁華而壯美的「古絲綢之路」,已在歷史的視線中模糊起來,只剩下那滄桑的驛路遺址還靜默地存留在那裡,好像在向人們講述著她的傳奇。

註:

1、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作者。

2、歡迎關注盤錦地域文化的各界朋友交流,請按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

相關焦點

  • 讀盤錦|盤錦和溝海鐵路
    就在遼河油田即將進入大規模開採之際,一條鐵路斜刺地穿越盤錦,如強勁弓背上拉直的弓弦,為盤錦加快工業化步伐起到了決定性的助推作用,同時,也把盤錦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定位在這個弓弦之上,這條路就是特殊的戰備路——溝海鐵路。
  • 盤錦產業聚集效應凸顯
    依託沿海臨港優勢,以龍頭項目帶動整體發展盤錦產業聚集效應凸顯海風凜冽,巨輪穿梭,鐵臂揮舞……冬日的盤錦港,到處都是繁忙的景象。盤錦市發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盤錦港擁有16條貨櫃直航航線、23條外貿航線,成為「遼滿歐」「遼蒙歐」「遼海歐」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重要節點。依託濱海臨港優勢,盤錦產業聚集效應凸顯。隨著盤錦港榮興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配套設施工程項目、拓寬型深水航道工程項目的全面啟動,集聚效應更加強勁。
  • 【珍藏】盤錦民謠,喚回兒時滿滿的回憶……
    盤錦最接地氣的本土微媒——不一樣的視角,展現不一樣的盤錦!定期推送盤錦資訊,同城交友,吃喝玩樂,商家優惠等優質內容。盤錦近代和現代的的民謠不少,有很多還是這座城市所獨有的。這兩句民謠既證明了盤錦魚米之鄉的地位,又說明了魚的好吃部位。而「九月圓臍十月尖」,則反映出人們吃雌雄河蟹的最佳季節。這三句民謠暗示了盤錦人吃水產品是極其講究的。2水文化民謠「九河下梢,十年九澇」。盤錦境內河流多達22條,歷史上因缺乏治理,水災一直困擾著盤錦人,在清代嘉慶3年至光緒20年,就發生7次大洪水,1960年也發生過大洪水。
  • 田莊臺古鎮:來自遼河平原上的歷史文明古鎮,盤錦文明的發祥地
    盤錦:田莊臺「崇興寺」田莊臺崇興寺: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明隆慶、萬曆年間的佛教寺院,推測距今至少已有450年歷史,是盤錦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中國明代,萬裡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向東蜿蜒直至鴨綠江邊,構成一道堅固的軍事防線。據說,在今天的遼寧大地上,那些以「臺」命名的地方,都是古時候長城烽火臺的所在地,古鎮田莊臺踞守在遼河右岸,西望營口,東連錦州,南面渤海,成為控制敵船由海上入侵內河的要津。因此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934年),便在田莊臺鎮西三公裡處修建了烽火臺,並駐有重兵把守。
  • 古代的路上絲綢之路,其實有三條!除了西域,另外兩條你未必知道
    今天當我們重走絲綢之路時,我們看到的是古代留下來的遺蹟,聽到的是駝鈴悠悠,在莽莽平沙中西去東來,奏響一曲曲大漠之歌。那麼,你可曾想過,絲綢之路要西去何方呢?它最初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這西去東來的道路是何時形成的呢?更重要的是,除了我們都知道的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那條絲綢之路,實際上在古代的中西交通中,還有另外兩條「絲綢之路」你可否知道?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另外的兩條絲路。
  • 今有一帶一路,古有絲綢之路,最早的絲綢之路是張騫帶領的嗎?
    一直到西漢時期張騫帶領人們走上了絲綢之路,這時的中國才開始逐漸接觸商業文化,最早的絲綢之路早於西漢時期,這條絲綢之路被稱為了草原絲綢之路,這條路的展開是由當時牧民們努力拓展的,這是一條重要的交通之路,它的路線為當時的蒙古草原到亞洲這樣一條路線,這條草原的起始點是從中國的中原地區為起點,穿越黃河的中上遊,同時連接新疆地區。
  • CCTV-2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解密絲綢之路的財經密碼
    今天的世界,將這條古老道路稱為絲綢之路。 歷經數千年的修建,絲綢之路已經像一張網,把整個歐亞大陸的不同種族、國家,緊密編織在了這張交通網絡中。網絡暢通,文明前行的腳步富足而輕盈;交通閉塞,歷史呈現的則是貧瘠和荒涼。21世紀的今天,當東方大國提出了這條古老道路的復興計劃之後,絲路沿線的國家民眾,開始尋找自身在這張巨大道路網絡中的位置。
  • 「廣坤」、「劉能」《無發無天》,這部電影地道盤錦味兒
    ,我與盤錦結緣已經十餘年了,我有很多盤錦的朋友,非常喜歡這裡。」唐鑑軍告訴記者,這次來盤錦的北旅田園大唐文化旅遊區拍攝電影《無發無天》非常高興。盤錦擁有獨特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盤錦大米、河蟹和紅海灘都名揚在外,希望通過電影的拍攝將北旅田園大唐文化旅遊區推介給更多人,提高盤錦的知名度,讓盤錦走出全國、走向亞洲。
  • 盤錦人主演電影《花兒照相館》上線 外景全部在盤錦拍攝
    提示:點擊上方「盤錦交通」輕鬆關注這部盤錦土生土長的青年演員高雪兒主演的當代都市題材電影《花兒照相館
  • 陸上絲綢之路,穿越大海道核心區
    這一趟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圖以及簡單介紹其實之前我們來過很多次新疆,但是都跟大海道擦肩而過,所以這次我們來把大海道走一趟。其實大海道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一個從吐魯番到敦煌之間非常重要的支線。陸上絲綢之路其實是分為上中下三條線,上路就是從敦煌出發 ,經過哈密 一直到吐魯番。中路就是從敦煌穿過羅布泊,走樓蘭那條路線,南線就是從塔克拉馬乾沙漠南邊走和田那邊,漢代的時候哈密北邊那條線是歸匈奴的區域那邊經常戰亂,所以那條路時通時不透,那走樓蘭路線呢距離又會特別遠,所以說從中間穿能省一倍的距離,所以說那時候大家就開闢了這條絲綢之路。
  • 【韓妝批發,韓妝一手貨源】盤錦正品韓妝批發商,盤錦​韓妝批發市場在哪裡
    【韓妝批發,韓妝一手貨源,韓妝代購,韓妝進貨渠道,正品韓妝批發】要想找到盤錦正品韓妝批發商,知曉盤錦韓妝批發市場在哪裡
  • 影片《情定紅海灘》聚焦盤錦故事
    來源:遼寧日報遼寧日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由盤錦市委宣傳部策劃,華誠電影電視數字節目有限公司、北方聯合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尚美博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影片《情定紅海灘》將於10月23日在全國上映。《情定紅海灘》總編劇、總導演為劉全瑋。
  • 盤錦大江戶溫泉致全市醫護工作者的邀請函
    盤錦大江戶溫泉致全市醫護工作者的邀請函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面對疫情,盤錦大江戶溫泉也與你們同在,感謝你們,為盤錦「抗疫」做出的貢獻。今天,盤錦大江戶溫泉已經復工復產,我們誠摯的邀請各位醫護工作者免費泡溫泉,向你們致敬! 對盤錦援鄂醫療隊38位醫護人員贈送溫泉年卡,全年免費泡溫泉。
  • 從不同角度分析明代涉海小說,淺談明代統治者的海洋政策
    唐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朝廷的對外政策開放,對外貿易十分繁榮。由於這種外交的空前開放政策和交通的便利,商業貿易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二、明代涉海小說中明代海洋政策的體現明代的涉海小說極大範圍的涉及到商業貿易,從商業活動的行為主體性質劃分,主要分為官方海外貿易和民間海外商業活動,這兩種商業貿易由於主體的不同也具備不同的特點,在明代中短篇小說和筆記小說中大量的存在,同時也體現了明代的海洋商業文化、政策以及名人的海洋意識和明代的士商關係等
  • 要聞| 遼寧盤錦兩級法院探索家事審判新模式
    近年來,盤錦法院(盤錦中院、各區縣法院)以修復婚姻關係、家庭親情、保障婦女兒童及老人合法權益為出發點,以柔性審判、調解優先、多元聯動、促進良俗為指導方針,開展家事審判工作改革,創新契合家事糾紛特點的審判模式,並大力建設家事審判調解中心,取得了較大成效。
  • 電影《絲綢之路》
    還有,那每年都令千萬人喪命的香菸美酒,它們不也都是合法生意嗎。所以,那些僅供人消遣的藥丸兒怎麼就見不得光了呢?對烏爾布萊特而言,這樣的區別對待其實是一種專斷。再說,管他什麼快餐、酒精、菸草還是大麻呢,難道最終對身體負責的,不還是人自己嗎?藥物真正的問題,他推測說,在於劑量大小和交易透明度的高低不好把控。
  • 盤錦麻將不如選閒逸
    盤錦地區的人們注意了,現如今地方棋牌市場火爆,閒逸遊戲致力於地方棋牌市場,現在免費為地方棋牌創業者提供開發棋牌遊戲服務,盤錦麻將不如選閒逸!  閒逸遊戲一家集研發、 運營、推廣一體化的休閒棋牌遊戲公司。公司明星產品【閒逸麻將】、【閒逸碰胡】全國總用戶達到千萬量級,推廣員數量超過3000人,安全防護達金融級別,綠色無外掛!
  • 絲綢之路是哪條路,你知道嗎
    這兩條貿易路線因運銷中國的絲織品聞名於世,被中外歷史學家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推動了東西方物質、文化的交流,對於促進中國各族人民和中國與歐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 隋唐時期,路上絲綢之路為何會衰落,而海上絲綢之路又為何興起?
    古代,中國出口貨物主要是絲綢,因此德國學者李希霍芬(FRichthofen1833-1905年)把我國西北對外進行絲綢貿易的陸路稱為「絲綢之路」。後來海路對外貿易日益發達,有人便把海上絲綢貿易航線,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 【新聞】HelloKitty主題概念餐廳入駐盤錦臺灣士林不夜城
    hello Kitty主題概念餐廳正式籤約入駐臺灣士林不夜城,hello Kitty餐廳創始人邱奕陵總裁與臺北市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媒體發言人楊品驊共同籤署了入駐合約書  盤錦市各級領導、盤錦市各大媒體、百家知名品牌商戶、士林不夜城業主等四百餘人出席會議,現場感受了由盤錦臺灣士林不夜城與Hello Kitty主題概念餐廳所呈現的完美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