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曉風
壹壹映畫有限公司創始人 、導演
2019年,藝考報考人數再創新高。
藝考生,曾經周曉風也是貼著這樣的標籤。
背著畫板,拿著畫筆,給了自己一個期許。
從美術生到電影工作者,生活的泥沼,理想與現實的衝擊,看見的另一個夢境也不外乎所有。
他,只想讓自己知道,真實地活著,更快樂。
2009年,動漫企業猶如雨後春筍在廈門遍地發芽,動漫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周曉風畢業之後趕上這個最好的時代,做編劇、畫場景,一年之後轉行,成為了大家口中熟悉的周導。
「因為喜歡,嘗試著拍自己寫的作品。」
「喜歡」是周曉風做為影視人之後的一句口頭禪。經過了無數次的打擂升級,這幾年,他因為拍片走遍了大江南北。「人生很短,世界很大」在周曉風的影像世界中,每一幀都是對藝術的熱愛,記錄生活,不會停止。
周導:「09年畢業,在動漫公司呆了一年就轉行做影視。其實動畫跟影視,某種意義上是一樣的,它們都是視聽語言,只是說製作的方式不一樣」
周導:「我是從服務客戶開始,然後用大量的實踐去學習,去練習,現在雖然是在影視公司拍商業廣告,將來慢慢地會往電影方面發展。」
周導:「喜歡這個行業,所以進入這個行業。」
周導:「我經常跟同事說,影視這行業,如果你不喜歡,或者說你不喜歡影視,只是想通過影視發大財,幾乎不可能。所以首先要喜歡這個行業,因為它是一個有創造性的行業,它不是日復一日做一些相同的事情,它始終是有一種挑戰性在裡面。不同的服務商,服務的客戶也不一樣,比如你是做房地產,你要去了解房地產,接著你去做物流,你要去了解物流這個行業,這些行業都有很大的挑戰性,但是回到開頭說的,如果有一天你發大財了,還必須得拍電影,得有電影夢。」
《鷺島之光》、《大廈之門》在廈門會晤時火了一把,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壹壹映畫,周曉風也需要更大的空間來接納合作者和客戶。談判,閒聊,觀影,看海景,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的寫字樓便是他心中的首選。
周導:「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習繪畫,以前都是憑著興趣斷斷續續去學畫,因為不愛上課,學習也不好,高二的時候我爸跟我說你畢業之後要不要去當兵?或者說你畢業之後要不要做當廚師?我不想當廚師,就跟著老師學了美術,因為喜歡宮崎駿,填自願時毫不猶豫選擇了動漫專業。」
周導:「2014年的時候正是動漫行業發展的高峰期,非常的忙碌,然後有朋友和我討論一個案子,主要是拍內蒙古的一個微電影,當時我正在動漫公司上班,看到這個案子後我非常激動,於是辭職去內蒙古拍微電影。拍完這部之後就不想回公司上班,於是成立了一家公司。這個公司當時只有兩三個人,以前是在上李的民房,後來搬到明發海景苑小區。」
周導:「越來越多的客戶來我們公司談案子,我們的公司不夠商務,就想著換一個場所,至少商務正規一點,選了幾個場地最後確認在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這邊,談方案,閒聊,觀影,看海景,都是首選。」
周導:「搬到觀音山後,公司的業績也蒸蒸日上,如今觀音山已是我們的福地。」
周導:「廈門是個展會城市,是旅遊城市,精緻的、乾淨的,環境非常的好,所以很多電影,在廈門拍攝。觀音山是一個很好的取景點,我們也經常在觀音山取景,作為CBD,它是一個標籤性很強的場景。」
當所有的燈光與如潮的掌聲湧向周曉風時,他依然保持著剛創業時的心態,閒時看他喜歡的電影和紀錄片,有空就出去走走記錄生活,看看外面風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創業不易,所以要一個更好的心態讓創業路上多一份執著。」
周導:「前段時間又重溫了卓別林的默劇。作為電影人之後,看電影就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以前看電影是因為喜歡,後來做這行業之後看電影會比較辛苦,因為職業的需求,有一些慣性,以至於你看片子時你會去想,想著這個鏡頭語言,這個為什麼要這樣拍呢?這部電影為什麼要有一個懸念放在這個地方?人物的表演為什麼是用這樣的一個表現形式?所以現在有空閒的時間,我就會把之前的電影重新看一遍,重回那個過程,不去想那些東西,享受電影。」
周導:「去年我們去過很多地方,廣州、四川、雲南、馬來西亞,紐西蘭和日本。我比較喜歡在路上,拍東西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外面不一樣的風景,心情是放鬆的,只有在這樣的心態下,才能夠拍出一些純粹的作品。」
周導:「金雞獎在廈門舉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廈門這座小城很像法國坎城,這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周導:「創業的時候我給自己一個計劃,沒有期望太多,就是很單純的想讓公司能夠正常運轉就行。三年過去了公司都在正常運作中,這三年我不會為發不了工資而苦惱,所以現在就希望公司能發展起來,有更好的影視作品被傳播,為客戶,也為壹壹映畫。」
周導:「無法取代的珍貴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是蘊藏在日常的細枝末節裡。電影造夢,我相信努力積攢的每一天最後會讓夢想成真。」
interview採訪
貓貓 人生
Editor 編輯
貓貓
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觀音山」微信平臺(微信號:gysculture)原創稿件,如需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