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觀音山電影人,終於找到你了!

2021-02-21 觀音山

△ 周曉風 

壹壹映畫有限公司創始人 、導演

2019年,藝考報考人數再創新高。

藝考生,曾經周曉風也是貼著這樣的標籤。

背著畫板,拿著畫筆,給了自己一個期許。

從美術生到電影工作者,生活的泥沼,理想與現實的衝擊,看見的另一個夢境也不外乎所有。

他,只想讓自己知道,真實地活著,更快樂。

2009年,動漫企業猶如雨後春筍在廈門遍地發芽,動漫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周曉風畢業之後趕上這個最好的時代,做編劇、畫場景,一年之後轉行,成為了大家口中熟悉的周導。

「因為喜歡,嘗試著拍自己寫的作品。」

「喜歡」是周曉風做為影視人之後的一句口頭禪。經過了無數次的打擂升級,這幾年,他因為拍片走遍了大江南北。「人生很短,世界很大」在周曉風的影像世界中,每一幀都是對藝術的熱愛,記錄生活,不會停止。

周導:「09年畢業,在動漫公司呆了一年就轉行做影視。其實動畫跟影視,某種意義上是一樣的,它們都是視聽語言,只是說製作的方式不一樣」

周導:「我是從服務客戶開始,然後用大量的實踐去學習,去練習,現在雖然是在影視公司拍商業廣告,將來慢慢地會往電影方面發展。」

周導:「喜歡這個行業,所以進入這個行業。」

周導:「我經常跟同事說,影視這行業,如果你不喜歡,或者說你不喜歡影視,只是想通過影視發大財,幾乎不可能。所以首先要喜歡這個行業,因為它是一個有創造性的行業,它不是日復一日做一些相同的事情,它始終是有一種挑戰性在裡面。不同的服務商,服務的客戶也不一樣,比如你是做房地產,你要去了解房地產,接著你去做物流,你要去了解物流這個行業,這些行業都有很大的挑戰性,但是回到開頭說的,如果有一天你發大財了,還必須得拍電影,得有電影夢。」


《鷺島之光》、《大廈之門》在廈門會晤時火了一把,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壹壹映畫,周曉風也需要更大的空間來接納合作者和客戶。談判,閒聊,觀影,看海景,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的寫字樓便是他心中的首選。

周導:「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習繪畫,以前都是憑著興趣斷斷續續去學畫,因為不愛上課,學習也不好,高二的時候我爸跟我說你畢業之後要不要去當兵?或者說你畢業之後要不要做當廚師?我不想當廚師,就跟著老師學了美術,因為喜歡宮崎駿,填自願時毫不猶豫選擇了動漫專業。」

周導:「2014年的時候正是動漫行業發展的高峰期,非常的忙碌,然後有朋友和我討論一個案子,主要是拍內蒙古的一個微電影,當時我正在動漫公司上班,看到這個案子後我非常激動,於是辭職去內蒙古拍微電影。拍完這部之後就不想回公司上班,於是成立了一家公司。這個公司當時只有兩三個人,以前是在上李的民房,後來搬到明發海景苑小區。」

周導:「越來越多的客戶來我們公司談案子,我們的公司不夠商務,就想著換一個場所,至少商務正規一點,選了幾個場地最後確認在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這邊,談方案,閒聊,觀影,看海景,都是首選。」

周導:「搬到觀音山後,公司的業績也蒸蒸日上,如今觀音山已是我們的福地。」

周導:「廈門是個展會城市,是旅遊城市,精緻的、乾淨的,環境非常的好,所以很多電影,在廈門拍攝。觀音山是一個很好的取景點,我們也經常在觀音山取景,作為CBD,它是一個標籤性很強的場景。」


當所有的燈光與如潮的掌聲湧向周曉風時,他依然保持著剛創業時的心態,閒時看他喜歡的電影和紀錄片,有空就出去走走記錄生活,看看外面風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創業不易,所以要一個更好的心態讓創業路上多一份執著。」


周導:「前段時間又重溫了卓別林的默劇。作為電影人之後,看電影就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以前看電影是因為喜歡,後來做這行業之後看電影會比較辛苦,因為職業的需求,有一些慣性,以至於你看片子時你會去想,想著這個鏡頭語言,這個為什麼要這樣拍呢?這部電影為什麼要有一個懸念放在這個地方?人物的表演為什麼是用這樣的一個表現形式?所以現在有空閒的時間,我就會把之前的電影重新看一遍,重回那個過程,不去想那些東西,享受電影。」

周導:「去年我們去過很多地方,廣州、四川、雲南、馬來西亞,紐西蘭和日本。我比較喜歡在路上,拍東西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外面不一樣的風景,心情是放鬆的,只有在這樣的心態下,才能夠拍出一些純粹的作品。」

周導:「金雞獎在廈門舉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廈門這座小城很像法國坎城,這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周導:「創業的時候我給自己一個計劃,沒有期望太多,就是很單純的想讓公司能夠正常運轉就行。三年過去了公司都在正常運作中,這三年我不會為發不了工資而苦惱,所以現在就希望公司能發展起來,有更好的影視作品被傳播,為客戶,也為壹壹映畫。」

周導:「無法取代的珍貴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是蘊藏在日常的細枝末節裡。電影造夢,我相信努力積攢的每一天最後會讓夢想成真。」


interview採訪

貓貓 人生 

Editor 編輯

 貓貓

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觀音山」微信平臺(微信號:gysculture)原創稿件,如需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電影《觀音山》演繹「殘酷青春」的信仰
    可以說《觀音山》是李玉的個人最佳作品,和她之前的三部電影(《今年夏天》《紅顏》《蘋果》)相比,由於攝影、剪輯、音樂等製作環節的全面提升和幫助,其成功地在導演個人表達和市場商業需求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
  • 《新電影傳奇》專訪範冰冰 解析《觀音山》
    如果看《觀音山》看得不過癮,可以看《新電影傳奇》之《觀音山》節目,聽聽李玉和範冰冰講影片的故事;如果還沒看過電影《觀音山》,可以先看一看《新電影傳奇》之《觀音山》節目,所有的「有趣、故事、」,都可以在節目裡看到。  《新電影傳奇》專訪電影《觀音山》裡三位核心女性,一位是導演李玉,一位主演範冰冰,一位主演張艾嘉。  三位女性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觀點解讀《觀音山》。
  • 範爺的《觀音山》
    「範冰冰領銜主演的電影《觀音山》,被巴塞隆納亞洲電影節,評為代表著五個中國女性獨特視角下的優秀中國電影之一,源自光影與藝術的中國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說,還真是有些《午夜巴塞隆納》的味道:有法式的浪漫情調,美式的情慾,也有西班牙電影一貫的神秘。
  • 1062電影在歌唱--《觀音山》
    《觀音山》是一部走心的電影,而且走得很沉重,這種沉重跟《唐山大地震》那樣的淚彈不一樣,它始終不給你宣洩情感的機會,沉重得令人絕望。
  • 電影《觀音山》再獲大獎 文藝片或迎來復興
    更別說電影上映後因為影片絕佳的口碑而引發的各種話題性熱議,形式一片大好。若說這只是小聰明,但電影上映時間的選擇卻是透出明智的大智慧。春節檔之後的3月正是電影上映時期的「青黃不接」,《觀音山》選擇此時上映恰好形成了獨攬大局的絕對優勢。配合前期強勢的宣傳攻勢,及兩項大獎的保駕護航,《觀音山》在電影公映後的首個周末就達到了3000萬的票房,這已經達到了之前片方預期的「成本價」。
  • 尋覓良緣,相約觀音山情侶打卡聖地——觀音山鵲橋
    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莫過於和最愛的人去看最美的風景,兩個人手牽著手走過陌生的街頭,嘗試全新的事物。新年馬上到了,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狗糧」即將襲來,這對於單身汪來說肯定是一個暴擊,目前,觀音山最新姻緣景點——鵲橋正式上線啦。
  • 廣東東莞觀音山景區,因為一幅對聯徹底讓觀音山火了
    觀音山景區位於東莞樟木頭鎮的東南部,是一座國家4A級景區,因為觀音山景點為佛教文化與旅遊景點於一體的景區,所以每天都是吸引很多人的到來,特別是在節假日的時候,觀音山景區也是人滿為患的。對於這一座東莞有著民營第一家的4A級景區,相信在東莞的朋友並不陌生。
  • 《觀音山》:「脫胎換骨」的範冰冰
    《觀音山》劇照《觀音山》的導演李玉是拍紀錄片出身,所以她後來轉型拍劇情片,影片整體是現實主義的,包括她和範冰冰第一次合作的《蘋果》。到了這部《觀音山》,李玉實際上開始向安東尼奧尼的影像傾斜,她開始更加關心個體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世界。她鏡頭裡面的人是絕對的主體,而人所在的空間變成了一種附庸和單純的背景板。
  • 《觀音山》導演:做觀眾喜歡又能通過審查的電影
    《國際先驅導報》:電影中有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也有直接表達劇中人物對生死的看法,這裡面有你自己想傳達的生死觀嗎?  李玉:是我跟張艾嘉共同對生死的看法。尤其是她跟和尚的那段對話,我對張艾嘉的要求就是,你要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死觀去帶動這場談話。就是你必須說通自己,你才能找到這個角色的走向。拍攝《觀音山》時沒有固定的臺詞,都是方向性的。
  • 《觀音山》製片人談「退出」:一切聽電影局的
    南都訊 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於前晚正式開幕,昨日,壓軸主競賽單元角逐的華語片《觀音山》於全球首映禮前,為迎接在最後時刻趕上相關活動的女主角張艾嘉(在線看影視作品),專門以全陣容舉行發布會。前晚,中影集團副總裁江平率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媒體關心《觀音山》劇組對此事的回應。
  • 姑蘇敘事:觀音山往事
    蘇州人有句老話,叫「觀音山轎子人抬人」。這裡的抬,一語雙關,指抬舉的意思,是說人在社會上,要互相敬重,不可相互拆臺損人,如對別人提供了幫助,別人也會給以回報。那麼,觀音山又怎麼和轎子有了關係呢?觀音山(支硎山)從北向南三峰並列排開,其南峰與天平山相連,此山的特點是一山多寺,有中峰寺、南峰寺、北峰寺、觀音寺和各種小寺院。一座山有這麼多佛寺,可能在蘇州也是少的吧。
  • 觀音山上觀山水
    觀音山上觀山水,望月臺前望臺灣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就在今年的年初,我就聽說了東莞觀音山徵聯一事,倒不是被七十萬賞金吸引住了,而是被這幅對聯的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由於難度較大,而多年沒有下聯一事吸引住了。
  • 《觀音山》:「千萬別說我們是文藝片」
    《觀音山》的製片人方勵把流行的古裝商業大片比作穿金戴銀,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花了錢。「商業,也可以各式各樣的,不要都是武打片好不好?」於是,有了張艾嘉、範冰冰主演的《觀音山》。電影首映後,觀眾反映兩極化,對批評意見中的「太文藝了」,方勵回應:「追求一點質感就叫文藝?」
  • 【電影】《觀音山》範冰冰鮮血滿面銷魂激吻
    這部片子的成功讓大眾將目光重新放回到藝術電影上,一時間掀起了文藝片繁榮新風潮。 在東京國際電影節首映4個月後,文藝氣息濃厚的《觀音山》在2011年3月這個小片成群的淡季,儼然作為一部有關暴力青春的商業片佔據了很多人的目光。
  • 東莞觀音山:美景觸動激情湧
    東莞觀音山作為廣東嶺南區域的佛教名山與文化名山,作為迎合當今時代發展建設和新時代文學創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她有責任有義務為廣大作家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學創作環境與溝通交流的平臺。以此向這個偉大的時代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向當今中國文學領域傳遞一個和諧美好的聲音。這便是東莞觀音山寄希望於森林與文化的高度融合,也是力邀中外作家們走進東莞觀音山採風、聚談的初衷。
  • 電影《觀音山》昨日上映 觀眾稱沒看懂
    原定於3月4日上映的《觀音山》提前一天在3日與觀眾見面,大多觀眾觀影后認為電影充滿了反叛、迷茫,也有觀眾大呼沒看懂。《觀音山》上映時,影院內的觀眾反應可謂相當戲劇化。記者從影院了解到,該片開場前售票情況相當理想,但放映時,不少觀眾卻先後進入夢鄉,也有部分觀眾默默離開了影院。
  • 《觀音山》:範冰冰最好的作品?
    《觀音山》或許是範冰冰最好的電影作品。《觀音山》展現了「誰的青春不迷茫」。電影描述了一群邊緣人物,和他們的青春。一個是遠離家庭紛爭,在酒吧駐唱,性格狠烈的女孩南風;一個是因母親去世對父親懷恨在心的丁波;一個是受人欺負,體形肥大的肥皂。三個年輕人,二男一女,就構成了他們迷茫的青春。
  • 《觀音山》重金打造大瀑布 創華語電影之首
    日前,由李玉導演,全金馬陣容打磨的《觀音山》高調定於今年3月全國上映。據悉,為了拍出最美的觀音山,在導演的「無理要求」下,片方投資重金買斷高山電站水源改道,在一線天的懸崖峭壁上硬砸出了高達數百米的人工大瀑布,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李玉解析《觀音山》表達主旨 否認影片很假很裝
    「對生命的感悟」  對於大多數文藝片來說,電影的敘事功能往往要讓位於情緒或者是主體的表達,這也讓不少普通觀眾對文藝片抱有「看不懂」的成見。《觀音山》的故事主線雖然很清晰,但是略顯散亂的故事主線以及開放式的結局,都讓人不禁懷有一個疑問: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
  • 電影《觀音山》散論
    李玉新片《觀音山》,是一部關於失去的電影。全片流溢著文藝的氣息,瀰漫盤桓,讓觀影者心弦撩撥,餘音繞梁,經久不散。命運的鐵軌無盡延伸,火車噴著火,載來一波又一波人,又載走一波又一波人,這滾滾人潮裡,幾個都有所失去的人,相與遇於陸,演繹了一出有關於失去,有關於孤獨的戲劇。丁波失去了母親。南風和肥皂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常老師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女孩失去了男朋友和自己的一條腿。觀音寺的和尚失去了師父。丁波的父親失去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