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舊書店掠影

2021-02-08 做書

大飛一點半從機場下來,沒有回家,帶著行李直奔書店。小四眼在三點到達,我們在等胖子,最後決定不等了,火車站碰頭。寫好了休息通告,貼在門上,打車去車站。


小四眼先去退了之前買好的明天出發的車票,大飛在排隊買票,可是最近的一班火車要在晚上九點出發,周末了,坐車的人太多。於是,我們決定去坐長途汽車,運氣好的話,8點就能到達蘇州,現在才5點多呢。


從南廣場鑽入長長的地下通道,穿過洶湧的人潮,來到北廣場,出口處叫賣發票的吆喝聲像蛙鳴一樣聒噪。隨後我們又遇到了黑車司機的招徠,價格太貴,作罷,還有黃牛說可以帶我們上高鐵,每人50元,上車後再自行補票。


我們買到了7點25分出發的汽車票,時間尚早,就去旁邊的M記地下一層坐了會兒。這裡的人少,我們佔據了一條長桌,分坐兩旁,像開會一樣討論這次的蘇州之行。W和胖子在拿小四眼開涮,可把他急壞了。


一個小時後,在候車廳裡急壞的人是我。馬上就要開始檢票,可車票不見了。我不過是上了一趟洗手間而已。包裡,沒有,兜裡,沒有,原地找,沒有,去洗手間找,沒有。回到他們中間,責怪聲連連,幾張車票都看不牢,胖子背上包作勢要回家,W說出去打黑車吧,車費你來承擔。但是大飛露出了壞笑,果然,車票在他那裡,原來是剛才趁我不注意,W從我襯衣口袋裡順走了。


長途汽車開了一個半小時,想在車上休息會,又貪戀窗外的景象,雖然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但靠坐在椅子上,行人、植物、汽車、建築、廣告牌,擦著夜幕飛馳而過,想像著久違的蘇州,心情是愉悅的。


9點到達蘇州,公交車,沒有找到直達的。一輛黑車,加上司機,塞了六個人,是位女司機,下班出來賺點外快,還很健談。到山塘街後,我們撥開蘆葦一樣撥開舉著自拍杆拍照的遊客,走到老戲臺旁李彪先生的琴川書屋。




清藝閣的蔣傑老師也在,並不是第一次走過這條街,但之前沒有注意到這家書店。因為店門是和主街道垂直,悄然避開了洶湧的人群,書店在橘黃色燈光的映照下,有一份寧靜。和兩位老師打過招呼,眾人徑直走向書架。我剛找到了一本九十年代初出版的《海子、駱一禾作品集》,他們就喊著要吃晚飯了。臨結帳,李先生說第一次打交道,書就送我了,推脫一番,恭敬不如從命了。


蔣老師帶我們去附近一條夜市街吃飯,飯菜是佐料,他們講的舊書軼聞倒成了主食。那些關於文學山房江澄波老先生、松雪齋葛老師、蘇州二蔣等人的書事,讓人又產生了舊書業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的錯覺。興奮之餘,久未沾酒的我,也跟著喝起了酒,為往事乾杯。


次日,大飛7點醒來,出去吃了早點,用手機查好地圖,發現旅店離蘇州古舊書店僅有兩站路,便回來叫我們起床。在旅店對面的觀振興麵館喝好了粥,我們徒步出發去書店。雖然僅有兩站路,但在陽光下走起來也很累人,尤其是對胖子而言。拖拖拉拉,來到書店時,已近十點,書店已經點燈,透過玻璃櫥窗,可以看到工作人員在裡面做開店前的準備,書店要到10點半才營業。


經過交涉,告知無法提前開門,就只好在門口等,旁邊的文物商店倒是開了,進去逛一圈,好像都是新作的工藝品,胖子說有位老闆跟他推銷一整個博古架的紫砂壺,連壺帶架全部搬走只要人民幣1500元!這麼合算,當然沒有買了,回到街上,有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叫賣報紙,買了一份。




十點半,書店開門,進去後頓覺失落。一樓是新書區和休閒區,書架多被叢書佔據,種類少,光是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叢書就佔了半面大牆。不過供人休息的桌子上有個小告示,如果需要,書店可以提供免費的白開水,算是一個人性化的設計。二樓是書法繪畫文房用品,三樓有舊書,但僅有四個架子,聽店員說舊書業務尚在試驗期,還沒正式開始,看來是我們來的時間不對。想起幾年來這還能淘到一些特價書,再想想《藏書家》第一輯裡止水先生的《姑蘇書緣》,真是讓人眼紅又心酸。


只好出門乘車前往天柱山房。在手機地圖推薦的最佳路線的指引下,我們在北寺塔下車,走到位於平江路的天柱山房,還是用了半個小時。胖子在不停地抱怨路線查詢者小四眼,我們在旁邊打趣,吃著路邊老嫗兜售的本地龍眼。




天柱山房所在的平江路亦是人頭攢動,街上儘是花花綠綠的青年男女在各家小店遊竄。也是因此,店內陳放有一鬥櫥的平價連環畫,十元一本,供人獵奇或追憶童年,頗為暢銷。另有三個書櫥,擺放紅寶書、線裝書、碑帖、老照片等文獻,同時也經營字畫、文玩、老家具等物什。通往閣樓的梯子下面有一頂老花轎,乍一看,還以為是座神龕,精緻華貴。雕欄玉砌應猶在,不知當年坐過此轎的女子是怎樣的風華。





店主李品德先生臉上熱忱的笑容衝淡了西裝革履帶來的嚴肅感,因常年訪書海外,平時書店交由其母親和太太打理。聽聞前陣子剛以30餘萬價格售出一批古籍,難怪眼下店裡書籍所剩不多。W買了幾套碑帖,我買了本民國時期的《交通大學校友錄》,幫朋友帶了本倪海曙的《蘇州話詩經》,小四眼買了一枚閒章,大飛和胖子呢,沒有收穫。




樓梯通往的閣樓是李先生的辦公區兼庫房,書桌上的電腦屏幕顯示著某外國書店的網站,有一個書架放著他的工具書,多為吳地文獻資料。地上壘著幾個老樟木箱子,錯落有致。他向我們展示了前陣子收來的字畫和香,末了還送了一份香給W。


李先生要留我們吃午飯,還是告辭了,去往附近的鈕家巷。但我們又走錯了路,拐進了菉葭巷,快到臨頓路才發覺,於是繞了個大彎,先到了原本應該是最後才去的文學山房。




江澄波老先生駐店,同時有一位中年男子在幫襯。空間略小,疑似是用書架隔出了一個小庫房,有一個架子的吳地文獻,一面牆的線裝書。眾人各挑了些文史書,數小四眼最多,選了近十本崑曲相關書籍,江老先生算帳是打算盤,比較少見了。




逛文學山房多少有點兒「朝聖」的味道,雖然是老店新開,甚至聽說過一些非議,但還是心存尊敬。和老先生無甚交流,我們去了同一條街上的另外兩家舊書店。




十方書屋,孔網名店知我不足舊書店實體店,以經營民國書和晚清以來古籍為主。店主蔣劉生先生敦實微胖,笑起來有著精明的自信。每周到上海淘貨,打過交道。常年在孔網有拍賣,胖子是常客,聽說最近也建了個微信群,打算試水微拍。




我們到店裡時,蔣先生和其太太正在收拾書桌,可以看出剛才是在給書拍照,旁邊的射燈還在發著光芒。十方書屋的空間比文學山房要大出不少,中間放著兩個玻璃櫃,兩面牆擺滿了宜家的白色書架,其中有兩個架子的民國書、兩個架子的線裝古籍。書架裡的民國書全部套上塑封袋。因為民國書的書脊大多保存不佳,想確認書名,還需得依次抽出書來查看。線裝書多為民國石印本,套裝書佔大比例,看標籤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也就沒有去翻動。


在這裡,胖子如魚得水,把書架翻了個透,花費三千元買了六冊民國書。大飛也有收穫,買了兩本民國畫集,《西厓裝飾畫集》和《窗花:民間剪紙藝術》。我什麼也沒買到,去隔壁蔣傑老師的清藝閣玩了。




大概是因為兩人經常一起出沒,蔣傑和蔣劉生人稱蘇州二蔣。與十方書屋風格不同,清藝閣分為前後兩廳,前面放書,後廳以字畫為主。書店空間不小,書籍擺放整齊,點綴著綠植,顯得乾淨明亮,討人喜歡,很符合店主的氣質,文雅和淡定。有一些民國書,但還是以解放後出版物為主,正對我胃口。挑了「詩人隨想文叢」裡的三種,還買到一冊西藏某女詩人的散文集,遭禁多年。




蔣傑老師常去我工作的書店,比較熟悉,熱情地為我們準備了午餐。於是一伙人圍著書桌大快朵頤,也許是因為跑了大半天餓壞了,菜還沒上齊,大夥已經吃飽了,後面上來的菜,沒人動手,建議他打包,留著晚上吃。不肯答應,就自己先動手,動員大夥跟著吃起來。




在清藝閣吃好歇好,我們打車回到琴川書屋。進店,看到有一青年男子哼著小曲,得意洋洋,在店門左側書桌上用報紙認真包書,是八本一套上海古籍八十年代出版的精裝《劍南詩稿校注》,品相很好,後聽李彪先生說此書乃錢仲聯自藏本,內有N多批校,可惜沒有落款。原本打算售價XXX元,發現批校後,便翻了個跟頭。


眼看他人已淘到如此好書,只好愈發認真巡視書架。李彪先生看起來有一股樸素而又憨厚的美德,可書架卻顯得有點兒凌亂,需要耐心翻檢。我找到了李劼、朱正等人的書,胖子、大飛、W也各有所獲。


晚上,李彪在山塘河畔蓬萊閣酒樓設宴,桌上,醬方、香酥鴨、油燜茭白、香菇菜心,松子鮭魚、馬蘭香乾、銀魚蛋羹……窗外,一架遙控飛機閃著光芒翻著跟頭盤旋低飛,在遊客的歡呼聲中輕輕掠過蘇州——再見了,蘇州!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最好看的圖書故事

長按關注

微信號:ipublishing 微博:@做書

聯繫郵件:ipublishing@qq.com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各欄目內容

關於做書|入行指南|經驗之談|書店|設計|書單|招聘|編輯手記|文案|數字出版|出版人|沈昌文|張立憲|劉瑞琳|黃明雨|王思迅|汪家明|劉景琳|安德列·西弗林|胡曉東|姜峰|設計|原研哉|朱贏椿|聶永真|楊林青|王志弘|佐藤可士和|誠品|PAGEONE|先鋒|彼岸|方所|吳清友|錢曉華|劉蘇裡|鍾芳玲|微信運營|微博運營|運營管理|大數據|kindle|豆瓣閱讀|知乎|眾籌出版|網際網路|電商|噹噹|亞馬遜|出版研究|出版觀察|行業數據|暢銷書案例|轉行案例|吐槽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舊書店要不要救?
    他曾經繪圖一紙,標註上附近所知道的舊書店、書畫店和裝裱店的店名,當時給了蘇州江洛一先生,可惜未見刊發。現在由於年事已高,謝老對於有些字號已經記不起來,但對於文學山房、來青閣書莊、藝芸閣等還是記得很清楚。一條古玩街,可以說是蘇州商鋪密度較大的老街市,有句話說「走煞護龍街」就是此意。如今,這條大街早已更名人民路,店鋪也是紛紛升級換代,舊書店也只剩下一家國營的蘇州古舊書店。
  • 發現於東京舊書店的老地圖,帶我們重回姑蘇1930
    在東京舊書店  一張關於蘇州的地圖被發現  極其少見的立體地圖  融合歐式技法與浮世繪風格  以雄鷹鳥瞰的方式  畫下了以蘇州古城為主的長三角地脈,鐵路通達的格局  對近代以來蘇州的城市變化與周邊城市關係  是非常好的認知材料  地圖原件地圖原件
  • 開了21年的上海復旦舊書店將「關門謝客」
    民眾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民眾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市民帶著孩子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民眾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民眾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民眾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市民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市民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民眾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市民在復旦舊書店內尋找書籍。 殷立勤 攝12月24日,民眾在復旦舊書店裡尋找書籍。近日,上海復旦大學周邊的一家舊書店正面臨關門困境。
  • 上海汽車博物館聯手蘇州博物館 以「水陸出行展」重塑雙城故事
    央廣網上海7月1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今天,由上海汽車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在位於上海安亭的上海汽車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以「江南水陸出行」為切入點,聚焦四類水陸交通工具及其發展歷史,講述了人類千年來對於出行方式的追求和創新。
  • 復旦舊書店關門危機迎來轉機,店主:保留的可能性非常大
    :澎湃新聞 最近,復旦舊書店的命運,牽動著所有愛書人的心。12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位於上海楊浦區政肅路上的復旦舊書店,店主張強表示,他剛結束與五角場街道相關負責人的協商:「協商的過程非常順利,相關領導非常重視我們提出的訴求,對於書店的未來安排已有初步計劃,等待進一步確認。」
  • 舊書店特輯 早期的蘇州旅遊書還記載風月場所?
    ❷《蘇州快覽》、各時期地圖 因為收藏,他更熱愛蘇州蔣留生是南通人,如今蘇州成了他第二個家。在收藏過程中,他特別會留意與蘇州相關的古籍,比如說近期收穫的一本《蘇州快覽》。蔣留生介紹,之前有得到此書,但因為缺失封面和封底,所以他不斷搜尋,想存下一冊完整的版本。今年初,他終於如願以償,順帶還買下了《天津快覽》《武漢快覽》,壓在玻璃櫃中,不捨得給外人翻閱。
  • 視頻|開了21年的復旦舊書店將「關門謝客」?讀者:太可惜!留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復旦大學周邊,一家舊書店的命運受到關注,舊書店正面臨關門困境。他們說:舊書店也代表了城市文化中多元包容的精神。復旦舊書店店主張強近日表示,租賃合同於2020年12月31日到期。「如果在明年初的緩衝期裡,合約不再續籤,舊書店就將正式關門謝客。」他坦承,21年來,復旦舊書店的生存得益於周邊的學術氛圍,如果換地再開,可能難以存活。90後白領肖蘊格趁著休息天,特地從浦東的家過來轉轉。
  • 上海汽車博物館聯手蘇州博物館,以「水陸出行展」重塑雙城故事
    由上海汽車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日前在位於上海安亭的上海汽車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以「江南水陸出行」為切入點,聚焦四類水陸交通工具及其發展歷史,講述了人類千年來對於出行方式的追求和創新。
  • 動輒砸百萬搶書 大陸遊客「救了」臺灣舊書店
    動輒砸百萬搶書 大陸遊客「救了」臺灣舊書店     茉莉二手書店碰過「把蔣介石的書統統包起來」的大陸豪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4月1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陸客赴臺不只狂掃精品,二手書近來也成為採購熱門標的,救了不少原本生意清淡的舊書店。
  • 尋訪香港舊書店
    香港的舊書店是我愛上逛舊書店的緣起,一直想寫一寫。這次趁著在香港無事可做的一個月,乾脆再次探訪了一遍之前去過的舊書店。
  • 復旦舊書店所在街道:建築存隱患須改造,其間將幫助書店過渡
    復旦舊書店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上海政肅路55號,復旦舊書店或將閉店。復旦舊書店藏在菜市場二樓的角樓裡,是復旦學子、新老讀者20多年的舊友。12月24日上午10時許,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了復旦舊書店。記者看到,狹小的復旦舊書店內略有些擁擠吵鬧,七八名讀者正在店內選購書籍,街道和消防的工作人員正在店內檢查安全設施。
  • 神秘的舊書店
    這部小說的成功,首先在於題材出眾,選擇了舊書店這樣為人熟知又略有距離感、神秘感的舞臺。三上從小愛讀書,出生於小說背景所在地的鎌倉,小時候家附近就是東日本著名的連鎖書店有鄰堂。長大後曾在舊書店、二手唱片店工作過幾年。當然,作為日常推理,關鍵還是謎題的設置與情節的鋪排。  三上寫作速度很快,自稱寫小說本身不難,難的是如何閱讀、整理資料,再將它們變成小說可用的橋段。
  • 在臺灣一定要去這家舊書店
    來自金門的蔡家於80年代開始經營僅有三坪大小的店面,當時蔡謨利先生將以往7-11便利超商的工作經驗移轉至書店,門面書櫃整理得井然有序、窗明几淨,一掃舊書店昏暗雜亂的印象,並開先例辦理會員卡制度,舉辦年終特賣會之類的促銷活動。後來與妻子戴莉珍二人延續經營,因狹小的店面實在無法施展更長遠的理想,終於2002年,在公館地區成立第一家「茉莉」分店,書店名取自二人名字中「謨」與「莉」諧音而來。
  • 他為你尋遍了全世界的舊書店,拿去直接收藏吧【HIGH閱讀】
    百老匯大道八十街的Westsider Books是家歷史悠久的舊書店。店雖然小,但高達兩層樓的整面牆都是書櫃。米勒書店就是在整片濃綠的風景中,建築物整個被α波包圍的夢幻舊書店。幾百家舊書店聚集在巴桑公園旁的地區,書店老闆們手上拿著葡萄酒,輕鬆閒散的模樣,真的很有氣氛。這裡幾乎都是文學和歷史的書,但仔細找,也可以找到便宜的童書或攝影集、藝術類書籍。
  • 【書店】在臺灣一定要去這家舊書店
    戴女士為了打造心中理想的經營模式,一開始店面實體就著重裝潢擺設,潔淨舒適,設有座位販售咖啡、並開先例地設置廁所,開啟了舊書店的全新樣貌,博得「舊書店裡的誠品」稱號。就個人的經驗而言,我在開始逛書店不久後,舊書店已呈現接近一般書店樣貌,不再是昔日的髒亂誨暗,所以相對比較沒有切身之感,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戴女士常年持續將書店營收部分作為公益捐款,這是她的經營理念之一,目前捐款的方式有:選書網拍所得的部分捐款,歲末清書募書,讓大家可以一同參與捐款活動,還有年度珍品拍賣所得的全額捐出,款項交由弱勢團體。
  • 開了20年的復旦舊書店牽動讀者心,店主張強:擺地攤時沒想過有今天
    在復旦舊書店所在政肅路一帶新的規劃方案作出前,書店預計還能繼續維持經營。同時,街道方面的表態讓他相信,未來被保留的「可能性比較大」。 江蘇鹽城人張強經營的復旦舊書店成立於2000年5月,現有經營面積67平方米,經營範圍涵蓋文、史、哲、社科等各門類二手圖書,藏書近8萬冊,年銷售量逾5萬餘冊。
  • 【書店】香港神州舊書店:十三入行,樂觀現況(上)
    關於該書店的情況,黃曉南所著《香港舊書店地圖》一書有著如下一些形容詞:「在香港舊書業江湖,『神州舊書』有幾個『最』字——面積最大、藏書最多、經營最具規模、招牌最響噹噹等;即使放眼華文書壇,亦屬數一數二之重鎮。而神州創辦人歐陽文利先生,也是香港最資深、備受同業及書迷尊崇的一位舊書店老闆。」
  • 常常騎著單車穿街走巷去找尋那些逐漸消亡的舊書店
    作者 | 鞦韆架下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人間有味是清歡# 夏天常常在傍晚時分騎著單車穿街走巷去找尋那些逐漸消亡的舊書店。前幾日去一家夏天常去的舊書店,遇到了夏天逛書店時天天遇到的一位老爺子和他的老伴,我心裡莫名有一種舒適的親切,這麼久重逢仍在這舊書店裡。我說您二老好啊,這麼冷的天還堅持每天來呀。老爺子笑笑。老奶奶說他喉嚨動了手術,不能開口說話。閒談中老爺子似乎是大學退休教授。
  • 『一周掠影』
    『一周掠影』 2020-12-21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FACET掠影互動藝術裝置
    由Wonderlas團隊一手打造的互動藝術裝置「FACET掠影」正式在此次設計周活動中首次亮相。在2019年上海設計周展覽開始前的三個月,Wonderlabs團隊就開始為參展展項忙碌起來,根據設計周主旨,進行多番思考和修改,最終確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