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對於愛情,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

2021-02-06 臺灣電影

愛情是很複雜的,裡面有很多微妙的東西,連當事人都不容易搞清楚。

談論愛情這個主題,我常要很小心,因為我自己對於愛情有不同的角度和形式,也比較不會從世俗的層面去考量,但我想大部分的讀者,還是比較接受世俗的觀念,譬如說到了某個年齡就要結婚,結婚是要昭告諸親友,得到法律的保障,婚後雙方都不可以有外遇,這就是愛情最圓滿最順利的結局。

我不是說這樣不好,也不是要鼓勵任何一個人去學習沙特和西蒙波娃,事實上他們是在做一種實驗,實驗人性有沒有可能不要靠法律的保障,靠人真正內在的吸引力去維持關係。譬如說兩個人願意住在一起,不是因為法律,也不是道德的約束,而是因為愛。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是存在主義大師沙特的非傳統伴侶


但他們的愛是很複雜的。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法國社會裡有名的哲學家,所以社交圈很廣,他們各自有很多同性的、異性的朋友,當然也會碰到被其他人吸引的時候。


譬如說沙特去美國開會時,就曾經碰到同樣也是很有才華的人互相吸引,這時候他可能就忘了在家的西蒙波娃。同樣的,當沙特不在家的時候,西蒙波娃也會因為召開文學會議,遇到吸引她的男人。


沙特和西蒙波娃有個共同的約定,任何事情絕不隱瞞,所以如果真的發生了外遇,他們就會告訴對方。他們兩個不斷的在實驗,如果聽到對方外遇,會不會忌妒?會不會很傷心?會不會憤怒?怎麼樣通過這些忌妒、憤怒、傷心,然後更確定彼此的選擇。


◎西蒙波娃和沙特


愛情的選擇常常是兩難的,愛誰多愛誰少,那個比重很輕微。


我的意思是,不可能有全部愛或全部不愛這麼絕對的事。如果不是兩難就沒什麼好談的了,如果我全部愛這個人或全部不愛這個人,結局很簡單,大家都知道應該怎麼做,又何必要吵架?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緋聞案,一個男子身邊有三個女性,或是一個女性周旋在兩個男人之間,我想,他們之間都不是全愛或全部不愛的問題,也不是因為愛了這個人,就不愛那個人。


愛情是很複雜的,裡面有很多微妙的東西,連當事人都不容易搞清楚,只有從一個非常寬容的角度,你才能夠了解到在這樣的事件當中,每一個人是如何在努力調整自己,使自己進步,增加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比重。


◎兩人相互認定對方為終生伴侶,但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婚姻關係


沙特和西蒙波娃都已經過世了,他們一直到老死都住在一起,所以被歌頌成為二十世紀偉大的愛情。可是我不知道,如果他們繼續活下去,會不會發生某些意外?會不會遇到一個人,讓他們決定放棄對方?


這種愛情的形式是讓自己每一天都在面臨挑戰,當然很艱難,所以我不鼓勵任何一個人去學他們,但同時我也要提醒,千萬不要認為婚姻那一張紙就有用。


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婚姻可不可能繼續保有愛的持續性?因為我看到一些朋友本來很愛讀書、很上進、很在意自己形象,結了婚之後卻開始發胖…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字去形容,我的意思是婚姻好像讓兩個人開始自我放棄了。


◎有一次沙特戀上了一名女生使波娃心生不滿,此後沙特曾表示願意和波娃結婚,但被波娃拒絕


我真的覺得,當你開始每天睡覺十二個小時,不上進、不讀書,然後發胖、不在意自己的衣著時,你就是不愛對方了。因為你已經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吸引對方,不怕對方覺得你是不好的。


我相信我可以跟一個人在一起二十年,他都是新鮮的、迷人的,而且我也會自然而然的覺得,在他面前我不可以太差,我不會讓自己發胖,讓自己講話言不及義。我想如果因為跟一個人結婚而變得庸俗,或是對方變得庸俗,我真的會覺得厭煩。


千萬不要讓婚姻變成戀愛的句點,它應該是可以延續的。



很多人會說,好像古代的相親比較好,因為結婚那天就是戀愛的開始,彼此是互相吸引的。而我們現在的戀愛形式,是戀愛談到快膩了,就說結婚吧,然後就真的走進墳墓,把愛情葬送了,最後維繫兩人關係的常常是孩子。


對於女性而言,至少孩子還有很大的吸引力,她可以把對孩子的愛取代了對丈夫的愛。可是那個男子就很寂寞了。有時候我會很同情這些男子,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孩子替代了,而且女性對孩子的愛是很強的,有一些女性甚至是完全在孩子的愛裡得到滿足,根本不在意丈夫會不會回來。


愛情的問題真的很複雜,如果要下一個結論,我想,真正的愛是智慧。


一張法律見證、雙方蓋了章的婚約是一種限制,兩個人一起發誓說海枯石爛也是一種限制,但是這兩種限制都不是真正的限制,因為在現實中,有人背叛了婚約,有人背叛了誓言。



真正能限制愛情的方法,就是徹底拿掉限制,讓對方海闊天空。


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量,你的愛,你的才華,你的寬容,都是讓對方離不開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讓他出去,他都不想跑,這真的需要智慧。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西蒙波娃

我今天不只是在講男性與女性的關係,父母對子女也是如此。我聽到很多爸爸媽媽說:「為什麼我的孩子老是不回家?」我不敢告訴他,他的孩子常常打電話給我,要到我家來。


我想在這裡面是有問題的,他為什麼不回家?因為他回家只會受到限制,他是不被了解、不能溝通的,他在家裡感到痛苦,所以逃掉了。如果不能改善這個部分,讓家對孩子產生吸引力,那他永遠都不想回家。


◎西蒙波娃與沙特的名字,始終連在一起,死後他們合葬蒙帕拿斯墓園,並肩相依,像還活著那樣死去

我常常覺得,愛應該給對方海闊天空的自由,然後讓他願意回來、喜歡回來。你要把愛人當做鴿子,每天放他出去飛,等著他回來,絕對不是當做狗,在脖子上加項圈、加繩子,時時刻刻拉在手上,怕他跑掉。


而愛情的本體是自己,自己永遠不應該放棄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進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來,別人會離開你嗎?


不會的,趕都趕不走的。


※ 文章來源:《生活十講》作者/蔣勳

推薦閱讀

我是你的眼

最長情的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

這位臺灣老爺爺94歲還在秀恩愛,你們誰比得了?

相關焦點

  • 蔣勳:美的傳播
    蔣勳:美的傳播副刊部 張一諾他們還會燒制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沒有的大餐……    對於蔡康永來說,「漂不漂亮?」「喜不喜歡?」「好不好吃?」……這些才是整天會被問到的問題。    蔡康永說,他一直不大確定,這是不是值得慶幸的事。直到他通過自己的人生體驗與經歷,確認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都沒有什麼用」時,才覺得自己運氣真好。他說,「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
  • 當你對愛情產生懷疑時,不妨看看蔣勳的這些話
    可是,感情這種事包含了太多意難平,即使曾經那麼相愛的人,都可能會因為成長要告別。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蔣勳的愛情觀,每一次讀都會把我從執拗中拉出幾分。愛情有時候不需要拼了命的努力,而是幾分看淡的智慧。1.用一種暫時保管的心情,去面對愛情愛情真的是會消失,什麼能保障愛情呢?就像蔣勳說的,「千萬不要覺得有一紙婚約就能保障愛情,只有愛情能保障愛情。」結婚證更像是對愛情的承諾,因為愛你,想要和你在一起,我選擇結婚。
  • 蔣勳:愛情一定是專一的嗎?
    蔣勳,詩人、畫家、作家。很多喜歡蔣勳的朋友,對他的評價都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林青霞也曾評價蔣勳說:「蔣老師是我唯一的偶像,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而在我看來,蔣勳則是一個觀察生活細緻入微的人,一個對美有深切感受的人。
  • 蔣勳:沒有真正的智慧,就沒有長久的愛情
    ——蔣勳真正的愛,需要智慧文 | 蔣勳在歷史上,我們看到,李清照懷著對趙明誠的愛,兩個人一起切磋詩詞、研究金石,「金石」也變成他們兩人愛情的另一種形式了。我們也看到趙孟和管仲姬這一對中國元朝的畫家夫妻,彼此相愛,你儂我儂。管仲姬到年老時還可能保有年輕吋的美貌嗎?不可能,可是他們兩人彼此投贈的詩詞到年老時還在持續,我想,這真的是智慧。我絕對相信愛情不會隨年齡而衰老,它還是存在的,並不是因為我老了才這麼說,而是我真正相信。
  • 蔣勳:天地有大美
    是母親的言傳身教,讓蔣勳自然而然地學會在生活中嚮往美,這種美可能來自一首詩,也可能是想像一條白蛇如何變成一個女人,去尋找她愛的對象。「長大後,我在大學裡教書,我發現自己不太喜歡大學的教育。「其實人的身體裡有四季,我們也需要休息,最美好的生命應該是處於自然的狀態,有日出就有日落,有蓬勃的生長,也要休養生息。」作為生活在都市裡的知識分子,蔣勳覺得自己有時候已經忘掉分享是怎麼一回事。
  • 蔣勳:婚姻與愛情最大的不同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愛情裡,曾經有多麼快樂,現在就有多麼難過。愛的表達本來就是在一種習慣和形式當中。就像現在一夫一妻的制度被建立起來了,我們也習慣用這個制度去思考愛情,可是我們要知道,人永遠不是制度。
  • ◁蔣勳:愛情選擇常兩難
    談論愛情這個主題,我常要很小心,因為我自己對於愛情有不同的角度和形式,也比較不會從世俗的層面去考慮,但我想大部分的讀者,還是比較接受世俗的觀念,譬如說到了某個年齡就要結婚,結婚是要昭告諸親友,得到法律的保障,婚後雙方都不可以有外遇
  • 讀蔣勳《留十八分鐘給自己》有感
    蔣勳老師,是臺灣知名的畫家、美學家、詩人與作家。春節的時候,有位師兄發給我一個小視頻,四五分鐘的樣子,開頭說:「詩可以使人淨化,悲劇美可以使人淨化,人像貝殼是需要打開的」「回來做自己吧」。講話的是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很有學者氣息,聲音很美,像詩。當時我就想,這個人是誰?
  • 美學家蔣勳:當代年輕人的通病,是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夢回紅樓,聽蔣勳為你娓娓道來。就在那時,林青霞的父親病重,她夜夜失眠,香港八卦雜誌拍到她進出心理診所,大大的標題是「林青霞情緒失控,到精神科求醫…」友人為了安慰她,送她一套蔣勳的有聲書。她一聽就入迷。此後,不論多忙,每周五都要從香港飛到高雄,聽蔣勳講文學,說紅樓。聽到動情處,不覺淚流滿面。
  • 我們都怕面對自己的身體丨專訪蔣勳
    大陸很多人知道蔣勳,是讀他的《孤獨講》,聽他的《蔣勳細說紅樓夢》,或是看他的美學著作,卻少有人能見到他的畫作、書法。展覽開幕前一天,在這棟老洋樓裡見到了蔣勳,聊藝術、聊身體,聊他認為比美、比藝術更重要的課題——生命。「別人問我,你接下來還有10年,要做什麼?
  • 蔣勳:美是一種生活方式
    ——蔣勳掃碼即可購買▽美是一種生活方式文 | 蔣勳食物之美|一日三餐食物本身的美怎麼去看待,我們一天至少有三餐,每一道菜端出來,或者每一碗飯端出來,或是一碗麵,它本身,我們常常講色香味俱全。我餓了,我要吃飽,可在過程當中,我已經在做美的功課,我要鍛鍊我自己在視覺上對事物的判斷,我也要鍛鍊自己在嗅覺上的判斷,以及放到口腔以後,咀嚼它的那個味覺上的一種快樂。
  • 蔣勳|生活最高級的修養,是美而從容
    什麼是美?美是顧城說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美是林清玄說的:「人間最美是清歡」;美是林語堂說的:「優雅地老去」;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蔣勳說:美,是要用一輩子去完成的功課。
  • 和蔣勳一起追求生活裡的美
    蔣勳  湖南美術出版社  我已不記得自己聽過、讀過多少次蔣勳的文章,因為數量太多,屈指也算不過來。四季中每季都有屬於自己的美,但從整體來看,四季更迭,周而復始,才是生命最美的輪迴。所謂審美,正像這樣,是以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一種世界觀,而世界觀,就是我們人類看世界的方法。  書中第一篇的題目「天地有大美」,對全書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蔣勳沒有講山川壯美,百花爭豔,而是講古代文人的詩書畫。那麼大的世界,濃縮在幾十米的長卷上,世界變小了,還美嗎?
  • 蔣勳:不要讓婚姻變成戀愛的句點
    這裡面是有矛盾的,不只是說她震撼了舊的社會倫理價值,跟一個男人私奔,同時也包括卓文君是不是相信有所謂永恆、不朽的愛情?如果她相信的話,那她自己本身就很矛盾,因為在她遇上司馬相如之後,就背叛了與前夫的愛情。
  • 吳哥很美,蔣勳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也許,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吳哥有著不同的美。而我想說的是,蔣勳老師筆下的吳哥猶為美。《吳哥之美》的作者蔣勳老師,是臺灣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他有諸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如《蔣勳說紅樓夢》 、《孤獨六講》、《蔣勳說文學》等等。《吳哥之美》是一本遊記類散文,這本書是十幾年前蔣勳老師在吳哥旅行時,邊遊歷邊寫給愛人林懷民的信,後來整理集結出版成書的。
  • 藝宴美學 蔣勳:用美拯救社會
    我今天記得的淇浬岸站、奇巖站,是因為我記得在那個站曾經看過一個人,他的動作,他的行為,然後你覺得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是很豐富。 ____蔣勳我相信那次上課的學生,會一直記得那段話,當他揀起一片落葉時,他也會想到他自己也是一個最完美的形式,因為他存在。我在大學裡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可是,我有一個很大的矛盾,專業的美術教育等不等於美的教育,可能是第一個要問的問題。美術是一個很專業的訓練,但並不表示他家裡的家具是對的,他穿衣服能有自己的taste。西方常講品味,中國古代也常講品味,我愈來愈發現這種東西跟專業有很嚴重的斷裂。
  • 蔣勳京城談美 感嘆賈伯斯才是真正美的創造者
    應北京愛知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中信出版社邀請,臺灣美學大家蔣勳於10月8日晚在北京劇院舉行主題為「美,看不見的競爭力」的大型美學講座。此次是蔣勳在內地的首次大型演講活動,吸引了近千名觀眾親臨現場,與蔣勳老師近距離接觸,現場感受蔣勳獨有的藝術感染力。
  • 蔣勳:愛情選擇常兩難
  • 蔣勳:婚姻不能保障愛情,只有愛情能保障愛情
    其實,每一段愛情,我們都應該回過頭來問自己:我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你選擇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要震撼整個社會的道德跟法律,你應該要很清楚結局。如果不知道,糊裡糊塗的,在遭到責備時才滿懷怨悔,那我會覺得是這個人自己沒有想清楚。
  • 蔣勳:愛情的本體是自己
    如果是在我,那麼在我的生命裡面,愛情已經完成了,我所得到的歡悅、圓滿的部分,都將隨著我的一生永遠不會褪色,至於結局是什麼,我不太在意。愛的表達本來就是在一種習慣和形式當中。就像現在一夫一妻的制度被建立起來了,我們也習慣用這個制度去思考愛情,可是我們要知道,人永遠不是制度。其實,每一段愛情,我們都應該回過頭來問自己:我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