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②然;皆竹樓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鶴氅③,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選自《黃岡竹樓記》)
註:①椽:(chuán)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②丁丁(zhēng):形容棋子敲擊棋盤時發出的清脆悠遠之聲 ③氅:(chǎng)用鳥類的羽毛縫製成的外衣
6.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4分)
(1)念無與為樂者: (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以其價廉而工省: (4)宜鼓琴: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遠吞山光,不可具狀。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B.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C.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9.記承天寺夜遊和黃岡竹樓記兩篇文章都是作者謫居之時寫下的散文,他們的情感抒發有何異同之處?請結合文章簡析。(5分)
答案:(16分)
6.(4分)
(1)考慮,想到 (2)只是 (3)因為 (4)彈奏
7.(4分)
(1)庭院中的月光好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1分),原來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啊(1分)。
(2)那遼闊綿遠的景象(1分),實在無法一一(詳細)描述出來。(1分)
8.C
9.(5分)
相同點:甲乙兩文都書寫了謫居之樂,展現一份悠閒怡然的情致(1分)
不同點:①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知音共賞的慰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1分),從文中「欣然起行」「相與步於中庭」「但少閒人如吾兩人」字裡行間都能看出(1分);
②黃岡竹樓記則表達了恬淡的生活情趣和閒適的幽居心態(1分),從文中「夏宜急雨」「冬宜密雪」「消遣世慮」「謫居之勝」等字裡行間看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