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以「母嬰數位化徵途:蟄伏、蓄勢、爆發」為主題,2020中國母嬰前沿(CMIF)大會在上海中星鉑爾曼酒店隆重召開。主辦方母嬰前沿邀請渠道嬰雄、品牌大咖、上遊工廠等專業人士,網紅店主、KOL達人、社交電商等實戰專家,以及投資機構、行業專家等共同探討母嬰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媽媽去哪兒李曉星
母嬰店倒閉潮:淘汰2/3是必然
李曉星女士表示,接下來2-3年,實體母嬰將變成「沙漏型」,巨頭連鎖一騎絕塵,他們過早的進行了IT生態的布局,所以他們接得住消費者的新需求變化;而尾部門店靠KOL,靠服務半徑可以用網際網路工具去觸達消費者,所以他們可能會把3-5公裡擴大到30-50公裡;而腰部連鎖,仍還認為自己手握重兵,以為可以靠數量來打天下,但實際上這種在現在已經玩不轉了。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母嬰門店的淘汰率將超過三分之二,這是一個大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對於李曉星女士提出的「2/3母嬰門店將淘汰」的說法,結合疫情後的行業情況,大會現場有母嬰企業人士認為保守,「淘汰2/3有點樂觀。我們第一季度實體部分幾乎沒有收入,現在的銷售也只是恢復了去年同期的65%」。
同時,從今年大會上多名行業人士的發言來看,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的行業現狀尤為不容樂觀。母嬰前沿創始人包亞婷指出,全國按照30萬+門店來算,75%的母嬰店上半年出現了銷量下滑。在疫情期,線上交易佔比達到80%,也就是說,大家的交易已經不是去店裡購買,而是通過微信、社群、朋友圈。另外短視頻、直播還有商城小程序也成為了母嬰店常用銷售渠道。
在此背景下,未來母嬰門店如何突圍?
李曉星女士認為,從業者要轉變觀念,學習掌握新生代消費者更習慣的消費方式和選品邏輯,也可以從外部賦能平臺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合作者,從外腦、外援中汲取新能量。
她還表示,從業者還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工具經營門店,從而擊穿3公裡輻射範圍極限,提升門店經營管理效率,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提升門店人效乃至客流等。
在未來,沒有線上線下區分這一說法,只有無界營銷,母嬰實體必須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的運維體系;通過線上工具的成熟運用,社交裂變的快速運用,通過專業服務能力的提升,通過消費者的數據跟蹤來實現無界營銷。數位化是母嬰行業的發展方向。
媽媽去哪兒,6年來一直致力於助力母嬰實體實現無界營銷。
媽媽去哪兒專注大健康新零售,多維空間賦能品牌。創立於2014年,起步於主婦消費新零售,是業內唯一一家擁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先後引進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和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兩大國企股東。完成4次股權融資,並已啟動上市培育,計劃2022年完成IPO。
2019年,媽媽去哪兒累計研發23支網際網路及大數據應用工具,從加工到零售的全程信息流實現IT化管理。為線下實體母嬰門店提供的服務包括四個層面:供應鏈集採、商學院培訓、數百個IT工具、業態升級改造。其中為母嬰門店研發的碼店營銷工具,僅拼團功能就曾助力浙江一家母嬰店3天售出單品1497件,5小時拓客291人。
母嬰前沿創始人包亞婷指出,「未來,行業從業者需要深耕會員私域流量,實現精準化運營。數位化轉型一定是圍繞著會員經濟和單客經濟實現的,要了解消費者喜好進行精準營銷,包括為顧客提供個性化產品服務,為門店優化商品組合」。實體母嬰應摒棄經驗主義,抓住新機遇,蓄勢爆發,才能破局重塑,邁向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