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繪出一抹「檢察藍」
——記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龍慧
初冬時節,三師五十一團九連群眾文化娛樂廣場依舊歡歌笑語,廣場周圍一排排房屋在陽光照射下格外醒目,幾名老人在廣場上鍛鍊身體……雖已回到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原工作單位,但連隊裡的那些人、那些事,龍慧還是會常常想起。
龍慧是兵團檢察系統幹部,2018年1月,她主動請纓參加「訪惠聚」駐連工作,擔任兵團檢察院駐五十一團九連「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連隊黨支部第一書記。今年10月,龍慧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成為兵團唯一獲此獎項的扶貧幹部,用實際行動在脫貧攻堅路上繪出一抹「檢察藍」。
兩年多來,龍慧帶著工作隊和連隊黨支部拔「窮根」、摘「窮帽」,通過抓基層組織建設,制定「一人一策」脫貧措施,成立勞務公司、打造集體經濟產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民生扶貧,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讓九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年底,九連全面實現脫貧。
夯基礎聚人心,做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
五十一團曾是兵團深度貧困團場,九連是集體所有制連隊,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收入較低。
駐連後,龍慧決定以黨建為抓手,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任務。她發動群眾從全團推薦有責任心、敢擔當的年輕人上崗,連隊「兩委」成員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
在工作中,龍慧堅持缺什麼、補什麼,對連隊「兩委」成員手把手「傳幫帶」,規範「四議兩公開」程序,修訂完善連規民約,以制度建設確保黨的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她注重把優秀中青年作為考察培養對象。同時,工作隊還要求隊員力爭每人考察培養3名入黨積極分子,一對一、點對點培養發展黨員,為基層黨組織不斷輸入新鮮血液。駐連以來,連隊黨支部收到入黨申請書87份,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0人,發展黨員6人。
2018年以來,九連連續兩年被評為團場「先進黨支部」,連隊黨支部和群眾的心越貼越近,群眾對連隊「兩委」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用真心換真情,作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當初你們送的扶貧羊,現在都產下羊羔了,我們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了。」11月19日,滿臉笑容的五十一團九連群眾早爾古·吐孫在電話裡向龍慧表達著感謝。
今年5月,龍慧結束「訪惠聚」駐連工作,回到原單位,但她和早爾古·吐孫一家仍保持著聯繫。
早爾古·吐孫的丈夫常年臥病在床,兒子在家待業,女兒在上初中,家裡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生計難以維持。
2018年,工作隊通過全面摸排了解情況,將早爾古·吐孫一家列為精準扶貧對象。龍慧想辦法幫早爾古·吐孫的兒子找到了工作,幫早爾古·吐孫申請到了一份公益保潔工作。2019年,早爾古·吐孫一家搬入新房,家庭年人均收入也達到2萬餘元,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九連群眾司比奴兒·艾山是新疆農業大學學生,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困難。2018年8月的一天,龍慧走訪時,司比奴兒·艾山向她求助,希望工作隊能給予一些幫助。當時,江門市檢察院來看望工作隊,問及有何困難時,龍慧說:「工作隊沒有困難,可是我們連隊的孩子有困難……」
沒過多久,一筆3.5萬元的資助困難家庭大學生的專項資金到位了,司比奴兒·艾山如願領到了1萬元助學金,連隊的其他4名大學生也分別領了3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助學金。
龍慧還聯繫雲南雲天化農資有限公司出資10萬元為連隊援建農家書屋,改變了連隊群眾沒有文化活動陣地的局面。
「群眾就是我的家人,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入駐九連以來,龍慧始終把解決群眾的困難擺在第一位,用實際行動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一人一策」,當好脫貧攻堅「主心骨」
針對貧困戶中老弱病殘較多的情況,龍慧和連隊黨支部綜合分析連隊經濟結構、生產特點和貧困戶個人情況後,確定「就業為主、養殖為輔、社保兜底」的脫貧工作原則,制定「一人一策」脫貧措施,形成「一戶多措」增收途徑,確保了2019年全面實現脫貧。
為激發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龍慧安排在每周一連隊升國旗儀式上選派「脫貧之星」現身說法,以身邊事帶動身邊人,營造良好的致富增收氛圍。她還組織貧困戶召開座談會,幫助群眾消除懶惰思想,督促穩定就業,目前,九連基本實現一戶一就業。同時,龍慧還督促連隊黨支部認真落實扶貧政策,對於確實無法就業或養殖的孤寡老人等,做好幫扶和補助。
九連農業種植結構單一,土地利用率低。針對這一現狀,龍慧和工作隊鼓勵連隊群眾調整種植結構,種植果樹,套種萬壽菊,有效提高了種植效益。今年,九連萬壽菊試驗田可實現戶均增收1.43萬元。
龍慧說:「連隊職工群眾要脫貧,最需要的就是產業,沒有產業支撐,脫貧就不牢靠。」
2018年3月底,在龍慧和工作隊的幫助下,老黨員阿不都熱依木·買買提註冊的五十一團首家勞務公司正式掛牌。龍慧前後5次到巴楚縣與當地相關部門對接,了解情況,勞務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輸出勞務422人次,人均增收9076元。2019年8月,經龍慧聯繫的新疆冠農股份公司決定出資購買連隊待產能繁母羊,助力群眾增收。工作隊還出資作為集體經濟入股,幫助連隊成立了久玖專業養殖合作社。
龍慧的手機裡一直保存著自己製作的電子音樂相冊,都是她在九連時的難忘瞬間。「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我在連隊工作的點點滴滴,看到這些讓我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同時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龍慧說。(兵團日報記者 秦俊偉 實習生 吳龍芳)
來源:兵團日報
編輯:張宇帆
責任編輯:夏振忠 劉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