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平和又比較悠閒的時候,偶爾會找一些老片來看。這些片子有的是聞名已久,有的是在文章裡無意間發現,有的是因某一個事件而被提起。
比如前段時間看過的《卡桑德拉大橋》就屬於後者,疫情當道的日子裡,人們會想要用類似的內容來評說當下。
今天想要說的這個片子也是後者,只是事情過去已經有些日子了,大概人們對此已經開始淡忘。不過事情曾經發生過,傷害也已經永遠留下,而對此的警醒應該始終都在。
我想要說的這部電影叫做《煤氣燈下》,是英格麗·褒曼在1944年主演的一部影片。
我想要重新提起的這個事件發生在去年的10月9日,一名大學女生服藥,結束了她年輕的生命。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北大女生自殺事件」現在已經成為了百度百科的一個詞條,簡單地記錄了事件的始末、處置、以及這件事所造成的社會影響。
2019年10月9日,北大法學院女生包麗(化名)在北京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救治後被宣布「腦死亡」。事件的背後,是她的男朋友牟林翰曾經對她使用過大量侮辱性的語言,並提出各種對其身體造成傷害的要求。
包麗嘗試過提出分手,但在牟林翰的威脅下,始終沒能結束他們之間的關係。
事件的發生已經不能拯救包麗了,但這件事引發了輿論對親密關係中精神控制、PUA(對異性誘騙洗腦)、字母圈等問題的關注和探討。
這類問題並不是新出現的社會現象,而是存在已久。程度輕微一些的,比如情感勒索,有時候甚至是以一種不自覺的狀態存在於人們的生活當中。生而為人,沒有誰能夠遺世獨立,完全存在於自己的空間當中。
在不可避免地與人接觸過程中,要把握怎樣的度,才能夠不傷害到別人;要擁有怎樣正確的自我認知和強大的自我,才能夠保護好自己?說起來好像很簡單,這卻都是需要生命來承受的重量。
七十多年前的預言
《煤氣燈下》拍攝至今,已經有76年的時間了。
英格麗·褒曼扮演的少女寶拉繼承了姑母的大額遺產,她與青年安東偶遇,並很快墜入愛河。婚後,安東從一些小事開始,試圖影響寶拉對自己的判斷,讓她以為自己開始健忘,慢慢出現了幻覺,並且精神狀態陷入極其不穩定的狀態。
安東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霸佔寶拉所繼承的遺產。
雖然目的不同,安東和牟林翰的行為何其相似。兩者都是通過通過對女生精神上的折磨,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
影片中的寶拉是幸運的,年輕的偵探伯林及時出現,戳穿了安東的騙局,將寶拉從無盡的自我懷疑、自我折磨中拯救出來,讓她可以重新找回自我。
現實生活中的包麗就沒那麼幸運了,對她而言,已經沒有了未來。這樣看來,《煤氣燈下》似乎在七十多年前就已經預言了這類事件的發生,而我們直到現在,也有很多人沒有學會要怎麼愛自己、要怎麼保護好自己。
愛自己,沒那麼難,自信也是
我們願意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沒有誰可以取代,也不應該因為什麼短處而自卑和苦惱。可這種話總是說起來容易,人生活在社會中,難免會去比較、去計較。一個人就算有再多的長處,也會有技不如人的地方也會有過行差步錯的過往。
我們因為這些就要否定自己的一切嗎。我們就要因為這些而永遠覺得低人一等嗎?當然,很多事需要面對,可面對不是用同樣的事反覆自我傷害。與缺點和過錯和平共處,正視所有的一切,這可能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吧。
這些事說起來容易,真正想要做到的話,卻並不簡單。想要做到這些,我們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至於如何讓自己強大起來,好像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簡單的說,就是足夠的知識儲備、適當的處事能力、正確的自我認知,以及愛自己,相信自己。
歸根到底,這個事件、以及《煤氣燈下》讓我想要說的是,女孩子要保護好自己,這應該是個永久的話題。
雖然現在的社會我們喜歡叫嚷著男女平等,故意或者無意的標榜著女權,但同時我們也要承認,生理結構上的差別決定了一些特性上的不同。有些傷害一旦發生,帶來的會是不可逆的影響和傷害。
想要得到愛,首先得做到自愛和自信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