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前,馬雲只是一名名不經傳小人物,在創立之初,因為屢次碰壁,馬雲在業界並不被人看好。回想多年創業經歷,馬雲感慨良多,其在1995年的時候第一次上央視電視臺進行節目錄製,因為觀點過於前沿,當時的大部分觀眾聽得也是一頭霧水,甚至有觀眾看完之後表示,這個人長的不像好人。
馬雲自己也回憶了這件趣事,其原話是:這個人臉看上去就不像好人。對於這樣的調侃,有不少網友也跟著調侃起來:所以現在是好人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有錢人就是好人嗎?是的;現在看著也不像好人啊;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成功了怎麼都是好人;只要是人都有缺點,只是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的一面,這與好人無關,分享經濟讓一批又一批想改變有夢想的人成就了財富人生,如果你也想通過網際網路分享經濟改變自己!添加教練微信13680152718如有打擾請見諒。只是與自身有關云云。
無獨有偶,馬雲在創業之初為了拉來投資,曾拜訪過不少網際網路大佬,金山的雷軍就是其中一位,那時的雷軍意氣風發,年紀輕輕就已經是金山的CEO了,馬雲過去眉飛色舞描繪了一番阿里的願景和戰略規劃,雷軍聽完後沒有當場表示意見,只是回來後對身邊的人說了一句:這個人賊頭鼠腦的,一看就是傳銷。言下之意就是嘲諷當時的馬雲是個「大忽悠」。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現在的馬雲已經超越了雷軍,坐上了網際網路領域的頭把交椅。
不過,似乎有有一些網友對於馬雲並不是很認可:現在說還早,過幾年再看看,跟現在肯定不一樣;本來就不是好人,奸商才能發財;現在也不是什麼好人不是麼,假貨更容易到市場上了,因為阿里在杭州,導致杭州各方面生活成本增加,最終將導致杭州一片小公司死亡;別說不像好人了,簡直像外星人;好人能幹出這麼大公司等等?
雷軍接了金山之後,經常有人找他聊天談項目融資,因為金山還是有點錢的嘛。
現在做VC做天使,雷軍10年前第一波浪潮的時候就開始了好嗎。
有一次,他把一個人的項目拒了,就和周圍的人說:
「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
說的項目這麼大,怎麼看都覺得是騙子!」
「我當然拒了,我又不傻,這樣就想圈我們錢?」
義憤填膺,blabla。
大家也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被拒的人,是馬雲。
馬化騰已經發跡,雙方見面。
馬化騰:雷總,想當年,我們找你投資,可是等了好久才見你一面,最後還沒談成。
雷軍:小馬啊,以我當年忙碌的狀態(一說地位),能見你一面已經很不錯了。
2003年,金山轉型推出了第一款網遊劍俠情緣online.
彼時網易的大話西遊2已經風生水起,丁磊也問鼎了當年的中國首富。
上線前,丁磊和雷軍打賭3萬塊,認定劍俠情緣的在線人數不會超過10W.結果上線不到2周,在線人數就遠超10W.
於是雷軍打電話給丁磊:"那3萬塊錢我要現金,不要支票「
期待他問鼎首富的那一天,我相信頭條一定有人會說:耍猴耍出個首富來!
看樣子人無完人,即使再成功,也會有人在背後說你的不是或者缺點,甚至無限放大,馬雲也逃不過眾人議論與言語。各位讀者朋友如何看待馬雲的成功呢?
前些天看到AI財經社的一條微頭條,很精彩,說的是雷軍談投資理念。
我又不傻,我的錢也都是血汗錢,所以只投熟人。
很精闢,然而這並不是全篇的重點,重點在後半段,馬雲當時找投資的時候也找過雷軍,當時兩人還不熟,雷軍「覺得這人說話太激情了,跟搞傳銷的一樣,所以沒敢投。」
後來,雷軍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沒投馬雲可能是人生中最後悔的事。
雷軍真的後悔沒有投馬雲嗎?在我看來,雷軍或許根本沒有後悔。
關鍵詞,策略。
我們生存在世間,拼搏於職場,面對的都是瞬息萬變的世界,而人的本性是緊握不變。
正如有位投資者曾說過:大數據是機器的盤感,而盤感是人工的大數據——投資、職場、生存,都類似,要想在變化中求得持續生存,必須採取邏輯閉環的一整套策略。
雷軍關於投資的策略,簡單而實用——只投熟人,不碰不了解的東西。
因為「我的錢也是血汗錢」。
正因為他簡單實用的策略,才在血雨腥風的投資大潮中存活發展,沒有碰雷,沒有一敗塗地。
而有得就有失,採取穩妥策略的代價,就是無法激進快速地大幅獲益。好處呢,當然是立於不敗之地。
甘蔗沒有兩頭甜,對於這樣的取捨之道,相信在修羅場中拼殺而出的雷軍,不會不清楚。
那為什麼在訪談中還要說自己後悔呢?
你知不知道面子兩個字怎麼寫?
人人談笑「日薄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的時候,馬雲的確異軍突起,當年你不陪的事實,總要有個交代才能和平收場吧。
所以,雷軍說他後悔,妙,就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