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的壯烈人生

2021-01-10 黨史頻道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這就是後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長徵一開始,紅五軍團便作為全軍的後衛,而紅五軍團的第三十四師則又奉命作為軍團的後衛,不但擔任掩護全軍團的任務,而且還特別要為兩個龐大的中央縱隊殿後。

紅三十四師是由閩西地方紅色武裝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師長陳樹湘1905年1月30日出生在湖南長沙福臨鎮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9歲就給地主放牛、割草當童工。1914年,因家鄉遭大旱,顆粒無收,無法生存,全家人外出逃荒,流落到長沙小吳門外陳家壠,父子租地種菜,為貧苦菜農。

1919年,年方14歲的小菜農陳樹湘就踴躍參加由毛澤東所創立的新民學會發動的長沙反日愛國運動。1921年前後,毛澤東、楊開慧從事建黨活動,居住在長沙清水塘,陳樹湘因常去清水塘挑水、送菜,因而結識了毛澤東、何叔衡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家,在他們的影響下而萌發了投身革命的思想。1922年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7月,經滕代遠、周以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26年7月,同長沙近郊一批農民協會骨幹一道積極協助北伐軍攻打長沙的戰鬥,奪取潰兵步槍10餘支,組建了一支農民自衛武裝。

1927年,「馬日事變」後,長沙一片白色恐怖,陳樹湘潛至武昌葉挺部新兵營當兵,後調任國民政府警衛團第四連排長。同年9月,隨部在江西修水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並隨起義部隊上井岡山。

紅四軍成立後,陳樹湘歷任紅四軍三十一團七連連長、特務連連長、特務營黨代表和二縱隊四支隊政委等職,參加井岡山根據地歷次反「圍剿」戰鬥和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陳樹湘先後任紅軍(長)汀連(城)獨立團團長,福建省軍區獨立第七師、獨立第九師師長,紅十九軍五十四師師長。後紅十九軍縮編成紅三十四師,他由師長「降」為一0一團團長,但他沒有任何怨言。

1933年7月,在寧化與清流交界的泉上一役中,陳樹湘率部在霧閣地區設伏,全殲敵援兵一個團。接著,在配合紅四師攻佔清流縣城的那一戰中,又擊潰敵一個增援團。

1934年3月,戰功卓著的陳樹湘被任命為紅三十四師師長。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陳樹湘指揮全師在泰寧一線多次擊退了3萬餘眾國民黨軍的進攻,完成了牽制敵軍的重任。在泰寧與建寧交界的梅河口防禦戰中,率部連續作戰7天6夜,大量殲滅敵軍,阻滯了敵軍的攻勢,後又奉命接連在建寧、石城、興國等地阻擊敵軍。

1934年10月6日,陳樹湘奉命率紅三十四師撤至興國縣城以南二十裡處設防,不久遵照中革軍委指示,隨紅五軍團接替紅一軍團的防務,繼續阻擊向南推進的敵人。10月9日,即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的前一天,紅三十四師遵照中革軍委命令,秘密向於都開進,在鯉魚壩設防,掩護中央機關兩個縱隊和紅軍主力軍團從瑞金、興國向長徵集結地域於都開進。

10月18日,陳樹湘奉命率部移師於都,掩護中央兩個縱隊和中央紅軍主力渡過長徵第一河——於都河。此後,陳樹湘率全師作為後衛部隊開始參加長徵。

1934年10月23日,陳樹湘率紅三十四師在安息和古阪反擊尾追的粵軍第一軍,保證了中央兩個縱隊和紅軍其他部隊順利地通過信豐河,突破了敵軍第一道封鎖線。

11月25日,中革軍委發布了搶渡湘江的戰鬥命令。26日,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謀長劉伯承,在道縣仙子腳單獨召集正在瀟水西岸葫蘆巖至岑口渡一線阻止敵軍過瀟水的紅三十四師團以上幹部緊急會議。董振堂表情嚴峻地說:「同志們,蔣介石在得知我軍有強渡湘江,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意圖後,任命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調集劉建緒、薛嶽、周渾元、李雲傑、李韞珩五路中央軍,又重金收買廣西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和廣東的陳濟棠,加上湘軍,共26個師30萬人馬在瀟水至湘江這個盆地上,布下一個袋形陣地,形成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在湘江以東地區,徹底消滅我軍!我軍現在正處在敵人的袋形陣地之中,危在旦夕。」接下來,董振堂嚴肅地宣讀了中革軍委的命令,命令要求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留在原地「堅決阻止尾追之敵」,以掩護行動緩慢並且走了彎路的第八軍團,同時擔任整個中央紅軍的後衛,掩護主力紅軍和中央機關兩個縱隊安全渡過湘江。中革軍委的命令還特別指出:「萬一被敵截斷,返回湘南發展遊擊戰爭」。最後,董振堂號召:「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為了黨和紅軍,希望紅三十四師全體指戰員要堅決完成中革軍委賦予的光榮任務」。

在董振堂講完話後,劉伯承先親切地拍拍陳樹湘的肩膀,充滿深情地叮囑道:「你們既要完成這一偉大而又光榮的任務,又要做好萬一被敵截斷後孤軍作戰的準備!」劉伯承說完,陳樹湘帶領全師與會幹部莊嚴宣誓:「請軍團首長轉告朱總司令、周總政委,三十四師堅決完成軍委交給的任務,為軍團爭光!」此時此刻,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的命運已成定局:在整個湘江東岸的敵情日益嚴重的時刻,中央紅軍數萬人的後衛掩護任務便落在了這個師的身上。

散會後,陳樹湘在路上就給各團布置了戰鬥任務。然後就率領全師在延壽、嶺秀一帶抗擊湘粵兩敵的追兵,掩護大部隊從道縣與江華間安全渡過瀟水。

在紅五軍團主力離開道縣西進後,陳樹湘命令一0 0團先行一步,向灌縣方向急行軍,去接替紅三軍團六師在那裡的阻擊陣地,以便讓紅六師去追趕紅三軍團主力部隊。然後,陳樹湘帶領一0一團和師部機關在前,師政委程翠霖帶領一0二團跟隨,在掩護紅八軍團西進後,便前往文市鎮和水車一帶建立阻擊陣地,以阻止敵軍追兵。

11月28日,天氣異常陰冷。陳樹湘指揮紅三十四師在湘江東岸、廣西水車一帶山上剛建立起阻擊陣地,敵人就潮水般地尾隨而至。中央軍周渾元部更是紅三十四師的老對手,早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就吃過陳樹湘的敗仗。這次,他認為紅軍已兵敗如山倒,決心一洗往日的恥辱,好在蔣介石面前邀功請賞。陳樹湘面對氣勢洶洶的頑敵,毫無懼色。他鎮定自若地指揮紅三十四師官兵沉著應戰,奮力抵抗,打退了周渾元部及大批其他敵人的一次又一次衝鋒。

11月29日,紅三十四師在中央縱隊後面的文市以東地區,繼續與追擊的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展開了戰鬥。

掩護紅軍強渡湘江的戰鬥打得十分艱苦和殘酷,當渡江戰役打響後,陳樹湘先率部與尾追之敵中央軍李雲傑部及地方保安隊頻頻交火,一路激戰。後來,敵軍從四面八方趕來,空中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面上南有桂敵夏威部,東有李雲傑部,北有中央軍薛嶽、周渾元、羅卓英部,面對十幾倍於己的敵人和即將展開的殊死戰鬥,陳樹湘與政委程翠霖、參謀長王光道、政治部主任蔡中等師領導鎮定自若,指揮全體指戰員從三面死死頂住敵人,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他們就這樣前後鏖戰4天5夜,終於為中央兩個縱隊及紅軍最後一支部隊——紅八軍團順利渡過湘江贏得了時間。

1934年12月1日下午,在中央兩個縱隊全部渡過湘江之後,紅三十四師脫離五軍團建制,直接歸中革軍委指揮。

陳樹湘指揮的紅三十四師勝利地完成了後衛任務,受到了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的高度讚揚,但他們為此也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和巨大的代價,全師原有的6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陳樹湘接到中革軍委最後一道命令是:「立即向湘江渡口轉移,並且迅速渡江」。 但是,紅三十四師的阻擊陣地距離湘江渡口至少還有75公裡以上的路程,且通往湘江渡口的所有道路都已被敵人完全封鎖。紅三十四師已被敵人截斷在湘江東岸,無法渡江追趕主力。

國民黨軍很快就發現了這支孤立無援的紅軍部隊,於是,各路大軍立即從各個方向向紅三十四師合圍而來,紅三十四師處在了敵人四面包圍中。

12月1日,夜幕降臨的時候,陳樹湘指揮紅三十四師開始突圍。紅軍官兵與迎面撲來的國民黨軍激戰整整三個小時,師長陳樹湘在令人喘不過氣的硝煙中向全師宣布了兩條決定:一、尋找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圍出去,到湘南發展遊擊戰爭;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共和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命令把所有文件燒掉,然後率領紅三十四師向東走去。這與中央紅軍遠去的方向完全相反——紅三十四師真的要去群眾基礎較好的湘南打遊擊了。戰鬥持續到深夜,紅三十四師的部隊已被敵人切割成數塊。陳樹湘帶領的100多名官兵,在向東突圍的過程中始終無法擺脫敵人的重重圍堵。

因為總是處在後衛位置,沿途的糧食都已被前面經過的部隊籌集一空,三十四師已斷糧多日,但飢餓難耐的官兵們依舊要時刻處在戰鬥狀態中。險惡的敵情令他們沒有精力去尋找可以充飢的東西,也沒有時間坐下來哪怕打片刻的盹。桂北秋雨連綿,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紅三十四師官兵身上的單衣都已破爛不堪。

12月2日,陳樹湘率部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寶蓋山,欲從鳳凰嘴強行徒涉湘江。這是能爭取渡江的唯一機會了,不料,又遭到敵四十三、四十四兩師猛烈阻擊。在敵一次次炮火猛攻下,陣地彈片嘯叫,血肉橫飛,鮮血和泥灰凝固在一起,使整個山頭變成了紫褐色。非但沒有能打退敵人奪得徒涉點,反而使部隊傷亡100多人。特別是師政委程翠霖、政治部主任蔡中和兩位團長在這次戰鬥中相繼陣亡。剩下的七八百人,又被敵人衝散了。陳樹湘果斷決定,退進都龐嶺,暫時立足,等待時機。他命令一0 0團掩護,他和參謀長王光道分別率一0一、一0二兩團拼死衝殺,這才突出了重圍。

12月9日,紅三十四師餘部200多人,輾轉到達都龐嶺道縣境內的空樹巖村,在村裡進行短暫的休整。第二天,大批民團像瘋狗似的從灌陽方向追來。陳樹湘為保存實力,避開敵人,沿都龐嶺山麓向南退卻。在道縣清水塘鎮小坪村附近,遭到道縣保安團團長唐季侯部的截擊。經過半日激戰,將敵人打退後,沿江華、江永、道縣三縣邊界繼續前進。

12月12日早晨,陳樹湘率餘部經江永的上江墟,道縣的田廣洞、立福洞,到達江華橋頭鋪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陳樹湘見渡口霧氣騰騰,死一般寂靜,根據多年積累的作戰經驗,他判斷此處可能有敵軍設伏。於是,他命令部隊作好戰鬥準備,搶渡牯子江。當渡船行到河心時,果不其然,埋伏在對岸的江華民團突然向渡船開槍了。陳樹湘命令一個班用機槍還擊,他則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站在船頭上指揮部隊快速搶渡。江華民團頭子發現陳樹湘是紅軍指揮員後,命令一個槍手瞄準了陳樹湘,一槍打下來擊中陳樹湘的腹部。陳樹湘忍著劇痛,堅持指揮部隊搶渡。過江後終於支撐不住一頭栽倒,戰士們用擔架抬著他在飛蝗般的子彈中奔跑。流血不止、臉色慘白的陳樹湘躺在擔架上指示戰士由江華界牌向道縣四馬橋方向退卻。

12月14日,當紅三十四師餘部來到道縣四馬橋附近的禾田村時,遭到道縣保安團一個營的攔截。當陳樹湘最後一次集合陣地上的戰士清點人數時,僅剩的一個連長向他報告說:「我們現在還有53人,15名輕傷員,7名重傷員。槍枝有餘,然而子彈只有103發……」陳樹湘聽到這些,沉默思索了半天沒有吱聲。這位連長又說:「師長,趁現在還有一點兵力,我們掩護您突圍吧。」戰士們齊聲喊道:「師長,哪怕只剩下一個人,我們也要保護首長衝出去。」陳樹湘回答道:「同志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師長、連長、戰士之分了,我們全是戰士,我們要並肩戰鬥,寧死不做俘虜!」說完,他又昏迷過去了。

激烈的槍聲,驚醒了昏迷中的陳樹湘,他強忍巨痛,在兩個戰士的扶持下,指揮戰鬥。在打退道縣保安團那個營的進攻後,陳樹湘再次昏迷。戰士們看著師長痛苦的神情,心中如油煎、刀絞般的難受。突然,一個戰士大吼一聲:「跟敵人拼了,為師長報仇!」說完,拿起槍就要往山上衝,其他戰士也積極響應。陳樹湘被一陣喧譁聲驚醒,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後,便拼盡全力大喊:「回來,不準蠻幹!」戰士們聽到師長的命令,趕緊圍在師長身邊。淚水掛在戰士們的腮邊,但誰也沒有哭出聲來。陳樹湘在戰士們的幫助下,坐了起來,環視著身邊這些可愛的戰士,吃力地說:「怎麼能跟敵人拼了呢?同志們啊,我們是毛主席親自創建的隊伍,是為窮苦大眾打天下的。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五次反『圍剿』那樣艱苦的環境,我們都不怕,難道會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嗎?」陳樹湘舔了舔乾裂的嘴唇,語重心長地說:「敵人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我們,恨不得我們跟他們拼,我們怎麼能上敵人的圈套呢?看來,原路退回已不可能了,大家作好準備,衝出去,到前面牛欄洞匯合。然後,到九嶷山區打遊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陳樹湘說到這裡,伸出慘白而冰涼的手,與參謀長王光道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良久,師長對參謀長說:「老王,你是老同志、老黨員,我把這支隊伍交給你,你一定要將他們帶出去!」王參謀長哽咽著說:「師長,我們一起走!」陳樹湘勉強地笑笑,說:「環境這麼惡劣,我這個樣子,能衝出去嗎?你帶部隊突圍,我掩護。衝出去一個就是為革命保存了一份力量!」

部隊且戰且走,來到銀坑寨,再次被緊追的道縣保安團那個營給黏住。陳樹湘用綁腿帶死死地紮緊傷口,毅然決然地掙扎著站起來,端起一挺機槍,帶著兩個警衛員和機修員佔領銀坑寨附近的洪都廟。

敵人進攻開始了。這時已不僅是那一個營的保安團部隊了,而是江華、道縣、寧遠三縣的保安團。敵人從四面蜂擁而上,狂叫著撲向洪都廟。陳樹湘他們幾個人依據洪都廟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其他同志突圍。機修員犧牲了,陳樹湘知道,事態已到了極端嚴重的地步了。為了不拖累大家,他再三掙扎著要從擔架上下來,戰士們說什麼也不同意。最後他幾乎帶著懇求的口吻說:「我的好戰友,你們抬著我能衝出敵人的封鎖線嗎?現在重要的是保存革命力量,你們都是革命的火種,要想盡一切辦法衝出去!」可戰士們怎麼會丟下自己的師長不管呢,仍「強迫」他躺在擔架上,抬著就走。不一會兒,抬擔架的兩個戰士也中彈倒地,陳樹湘從擔架上滾下來,另外兩個戰士又趕來扶他,被他一掌推開,嚴厲地命令道:「不要管我,趕快撤退!」他的槍聲吸引了敵人的火力,那幾個戰友脫險了,可他卻沒能衝出去。

由於失血過多,陳樹湘再次昏迷過去。朦朧中不知過了多久,他漸漸甦醒過來,禁不住打了個冷顫,因為他知道自己已成了敵人的俘虜了。

敵人為抓到一名紅軍官長而欣喜若狂。在四馬橋坐鎮指揮的道縣保安團一營營長何湘,命令將陳樹湘抬到一爿布鋪裡,為他找醫送飯,企圖從陳樹湘口中得到紅軍的情報。陳樹湘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地拒醫絕食,堅持和敵人面對面鬥爭。何湘無奈,只好於1934年12月18日拂曉,將陳樹湘放在擔架上,由他本人親自監督抬往道縣縣城。上午8時,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附近將軍塘時,躺在擔架上的陳樹湘從昏迷中醒來後乘敵不備,咬緊牙關,忍著巨痛,用手從傷口伸入腹內,摳出腸子,使盡全力,大吼一聲,絞斷了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實踐了他「為蘇維埃共和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豪邁的錚錚誓言!

兇殘的敵人割下來他的頭顱,先在當地示眾,同時殺害了他的警衛員。當地百姓為其壯舉所感動,在夜裡悄悄地將陳樹湘沒有頭的遺體和他的警衛員一道掩埋在瀟水河畔,成了當地無人不曉的雙墳。

後來敵人在查明了陳樹湘的真實身份後,為了邀功請賞,便將他的頭顱裝在一個竹篾簍裡,送到長沙何鍵的剿匪司令部。何鍵命人將陳樹湘的頭掛在長沙小吳門外中山路口的石燈柱上示眾數日。

紅三十四師指戰員幾乎都死在沙場,只有極少數幾個人衝出重圍。英雄的紅三十四師戰功至偉,悲壯之烈,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陳樹湘無子嗣,妻子陳東江早亡。現在陳氏一門已沒有任何親屬,連旁系親屬也沒有了。陳樹湘烈士紀念館裡陳列的烈士塑像,那是他的戰友韓偉將軍,請雕塑美術家按照他的指點創作出來的。

韓偉將軍湖北黃陂縣人,與陳樹湘相識於秋收起義。當時二人同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三營九連,陳任二排長,韓任三排長。在後來三灣改編、井岡山鬥爭,以及轉戰贛南和閩西,建立中央蘇區和歷次反「圍剿」鬥爭中,兩人始終並肩戰鬥。他們曾在一個營分任兩個連長,也曾在一個師分任兩個團長,還曾在紅十九軍分任兩個師長。長徵前夕,紅十九軍縮編為紅三十四師,後來由陳樹湘任紅三十四師師長,韓偉任該師一0 0團團長。建國後,韓偉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開國中將,於1992年去世。韓偉將軍在晚年無時無刻不在懷念他的生死戰友陳樹湘。

韓偉將軍的兒子韓京京和兒媳張微微,遵照父親的臨終囑咐,於2013年6月14日由北京專程來到湖南道縣瀟水河畔陳樹湘師長殉難地祭拜先烈的英靈。

相關焦點

  • 29歲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為了不成為敵人的俘虜,絞斷腸子犧牲
    傳奇人物陳樹湘的一生,就是這樣一個典型。1934年,紅軍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並開啟了為後人傳頌的長徵路。當年11月中旬,紅軍進入湘南地區,蔣介石企圖利用湘江一舉殲滅紅軍。年僅29歲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奉命負責紅軍轉移。在被敵人圍困、截堵在湘江東岸時,由於我軍與敵軍力量懸殊,儘管紅軍奮力挺進,與敵軍進行殊死搏鬥,但還是在槍彈雨林下,犧牲了不少戰士。
  • 網絡祭英烈,清明思忠魂——祭奠「斷腸明志」師長陳樹湘,道縣今年...
    為響應省裡的號召,今年清明節,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利用網絡新技術、採用全新的方式祭奠英烈陳樹湘。陳樹湘,生於1905年初,湖南長沙福臨鎮人。1934年,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拼死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撤離後,遭到敵軍圍堵,當撤退到永州道縣突圍時,腹部中彈不幸被捕。
  • 夏志遠《連線紅土地》重溫《絕命後衛師》烈士陳樹湘革命事跡
    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中,有一位值得我們永遠記住的名字:陳樹湘。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在接連突破敵人在贛粵湘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紅軍於11月初進入湘南,拉開了強渡湘江的序幕。
  • 中央紅軍長徵時,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55年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
    1933年9月,老蔣調集10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發起第五次「圍剿」,儘管廣大紅軍將士英勇奮戰,但由於李德和博古的錯誤指揮,紅軍不僅沒能打退敵人的進攻,還遭受了嚴重的損失。1934年10月10日,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軍委直屬隊共8.6萬餘人,從江西省瑞金和古城等地出發,開始長徵。
  • ...丨深度丨楊之英:從湘籍烈士陳樹湘「斷腸銘志」談踐行初心的意義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對抗國民黨百萬追兵的圍追堵截,奉命率三十四師六千多紅軍掩護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渡江。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他的部隊銳減到了不足千人。而湘江戰役也是紅軍歷史上打得最為慘烈的一戰,紅軍長徵開始之時是8萬6千多人,最終順利渡過湘江的只有三萬多人。這場慘烈的戰鬥,在當地留下的傳說是「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魚」。
  • 講好陳樹湘故事 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道縣分會場開幕
    9月25日,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道縣分會場活動在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開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紅色主題活動歌頌革命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本次節會以「斷腸明志絕對忠誠」為主題。 永州市委副書記、永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朱洪武宣布活動開幕。開幕式由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賀輝主持。
  • 夏志遠《絕命後衛師》首播 紅軍精神紀念長徵勝利
    夏志遠在劇中飾演一位紅軍小戰士「賴嬌嬌」,特殊的家庭環境和時代背景,讓大家對這位小紅軍的期待值滿滿。今年正值長徵勝利八十周年,該劇以紅軍英雄部隊「紅三十四師」的壯烈事跡為素材,對紅軍精神、長徵精神進行了深入挖掘和個性表達。在以往的螢屏劇中,以八路軍、新四軍等紅色題材的電視劇可謂層出不窮,而以反映「紅三十四師」為素材的影視作品卻鮮有耳聞。
  • 紅軍有14個師改編為八路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其中,陝北紅軍被改編為第八路軍,下轄115、120、129師,全軍共4.5萬人。 原來紅軍的編制是方面軍——軍/軍團——師——團,改編為八路軍後編制演變為師——旅——團。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我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紅二師師長也很出名,即三楊之一的楊得志。
  • 原創歌劇《血色湘江》亮相大劇院 導演陳蔚要求學紅軍演紅軍像紅軍
    該劇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在湘江戰役中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當堅定豪邁的「紅旗,紅旗」合唱歌聲不斷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響起的時候,許多現場觀眾被紅軍將士英勇頑強的精神所感動得淚流滿面。
  • 他是少有的師級少將,授銜時任公安警衛師師長,一輩子搞保衛工作
    1955年的大授銜時,想要得到少將軍銜通常至少得是軍級幹部,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師級幹部被授予少將軍銜,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紹的劉輝山,當時他是中央公安警衛師師長。劉輝山在參加紅軍之後就表現出了過人的身手,所以就被編入了紅4軍特務營,後來還當過林帥的警衛排長和副連長,基本上他的軍事生涯可以說是和保衛工作劃等號。劉輝山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經歷,曾讓聶榮臻都大呼奇特。那是在1934年11月的湘江戰役中,紅一軍團遭到了國民黨部隊的突襲,聶榮臻就命令劉輝山下山去給劉亞樓通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