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歌劇《血色湘江》亮相大劇院 導演陳蔚要求學紅軍演紅軍像紅軍

2020-12-28 青瞳視角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11月10日和11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廣西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演出的歌劇去年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首演,經過修改後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該劇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在湘江戰役中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當堅定豪邁的「紅旗,紅旗」合唱歌聲不斷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響起的時候,許多現場觀眾被紅軍將士英勇頑強的精神所感動得淚流滿面。一位觀眾對記者說:「看完這部戲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堅定信仰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能激勵我們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提醒我們不忘這些革命先烈。」

在創作中得到滋養

由陳蔚擔任總導演、錢曉天編劇、張巍作曲、劉科棟擔任視覺總監和舞美設計的歌劇《血色湘江》,是一部極有難度的作品。而在國家大劇院的呈現中,該劇通過對紅軍師長陳湘和國民黨軍師長、同時又是他黃埔同窗的黃復生之間複雜情感,以及最後陳湘為了信仰斷腸取義的描寫;通過呈現紅軍與以鳳鳴為代表的瑤族山寨村民的深厚情誼;通過女紅軍朱大姐臨盆大出血後為不拖累紅軍前進而飲彈自盡的描寫;通過對政委犧牲前請求戰士們「活下去」保存革命火種的描寫,真實地再現紅軍將士在艱難困苦時堅信革命理想英勇頑強的精神。總導演陳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個戲是為紀念湘江戰役85周年創作的,我們幾次到戰爭的發生地桂北地區採風,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創作。作為我個人和主創團隊,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了滋養,我們將受益終身。我們全體演職人員就是本著學紅軍、演紅軍、像紅軍的精神走到了今天,走到了國家大劇院。讓英烈們在舞臺上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用現代的、符合年輕人審美的藝術手段將紅色的文化和藝術手段相結合,讓年輕人能聽進去,看進去,並且能重溫那段歷史,記住這些英烈們,我個人是非常珍惜者次機會的,我的團隊也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據陳蔚介紹,這部戲在一度創作階段,主創人員就幾次深入桂北湘江採風,他們走了紅軍戰士走過的路,拜祭紅軍將士墓地,在墓碑上尋找創作靈感,站在江邊看著滔滔的江水感受紅軍戰士當年的艱苦卓絕,這些給了他們極大的營養和創作源泉。編劇錢曉天說:「我們的戲以紅三十四師的師長陳樹湘斷腸取義的故事為原型,創作遇到的困難是如何把宏觀的史實放到微觀的歌劇舞臺,第二個難點是劇中故事情節與事實虛和實的關係,後來我們確立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大事不虛』就是劇中出現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原型。因為無法展現戰役的宏觀,所以我們用以點帶面的形式用紅軍的典型形象來折射湘江戰役各個戰場上的犧牲的紅軍戰士,劇中高強度地反覆出現紅旗,在我心目中紅旗就是紅軍。」

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血色湘江》中,人物的塑造是一大看點,尤其是男一號陳湘和反派一號黃復興的塑造。兩個人物一個是男中音,一個是男低音,從音域的角度並不容易出彩,但是,歌唱家高鵬和田浩把這兩個人物演繹得栩栩如生。特別是最後一場陳湘斷腸取義一段,兩個人的感情糾結和陳湘的大力凜然表現出恢弘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動容。陳湘的扮演者高鵬告訴記者:「我從沒有演過軍人,也沒有當過兵。我過去是兩百多斤的胖子,拍這個戲減了36斤,是陳相和紅軍的精神在打動著我。我們剛到廣西去排練,看到廣西演藝集團所有的演員去軍訓,拔軍姿,我也參與其中,這種感動還是很深刻的。我在臺上會非常投入地去接近實際生活中的陳湘,我想給觀眾傳達的就是我們紅軍、解放軍無數的先烈用鮮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更希望我們年輕一代要牢記。「

著名歌唱家呂薇扮演的瑤家女鳳鳴,與她之前扮演的所有角色都不同,一個彪悍潑辣的瑤寨辣妹後來被紅軍的精神所感動,主動收養了紅軍戰士留下的孩子,唱出感人的《瑤家的搖籃曲》。呂薇說:「這個人物非常有色彩,前半場是『打』,也有瑤族舞蹈,後半場是煽情。通過採風我了解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性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這個瑤家女是非常豪放的,也是敢愛敢恨的。導演給我安排設計的手段展現了一些我自己能力上的儲備,因為開始出來的時候有舞蹈,陳導對我很了解,所以非常大膽,讓我塑造一個跟我原來不一樣的人物。我通過採風也知道少數民族當時對紅軍的情感是非常樸素真摯的,這種情感一直延續下來,這是紅軍精神的傳承。」

為繼續演下去培養人才

在11月10日的演出中,廣西演藝集團的演員王良扮演戰士程林,而11月11日的演出中,他扮演了陳湘。在11月11日的演出中,主要角色全部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演員出演,這也是劇組為了讓這部作品將來能夠在廣西大地繼續演出打下的基礎。陳蔚告訴記者:「我們每到一個地區製作一部戲都希望能夠讓這部戲生根,能夠越走越遠。我自己本身又是做教師的,所以我們在拍戲中會同時排練一組當地的演員,我會講課,我們的主要演員手把手地把對角色的理解教給他們。我們第二場完全由廣西演員演出,在排練前我也提出要求,每個演員只有達到演出的標準和能夠賣票演出的標準才能登臺。而我們這些年輕演員確實做到了。只有這樣,我們這個戲才能繼續演下去。」

王良告訴記者:「能夠參加這次《血色湘江》的排演對於我是一個挑戰,在陳導和導演團隊的帶領和幫助下,我能夠完成這個角色,是一次不一樣的體驗。這個戲演的是紅軍,我們從採風到去部隊體驗生活,再到一招一式的排練,我切身感受到紅軍精神的傳承。我覺的我應該肩負這樣的責任,我會以最好的狀態演繹這一段令我們刻骨銘心的歷史,演繹那些為了信仰流血犧牲的將士,把他們的精神傳達給觀眾,也讓這個戲能繼續走下去。」

文/特約記者 倫兵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原創歌劇《血色湘江》亮相國家大劇院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近日在國家大劇院激情上演,這是該劇去年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首演後經過修改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在湘江戰役中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血色湘江》總導演陳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個戲是為紀念湘江戰役85周年創作的,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廣西演藝集團的領導下,幾次到戰爭的發生地桂北地區採風,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創作。
  • 歌劇《血色湘江》:再現湘江之戰 彰顯信仰之光
    粟國光/攝11月10日至11日,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廣西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演出的歌劇去年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首演,經過修改後首次亮相京城。跌宕起伏的情節、激情澎湃的音樂、肅穆凝重的舞臺氛圍,讓觀眾穿越時空,仰望86年前血染桂北大地的英烈們不屈不撓的信仰之光。
  • 歌劇《血色湘江》:再現湘江之戰 彰顯信仰之光
    粟國光/攝11月10日至11日,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廣西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演出的歌劇去年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首演,經過修改後首次亮相京城。跌宕起伏的情節、激情澎湃的音樂、肅穆凝重的舞臺氛圍,讓觀眾穿越時空,仰望86年前血染桂北大地的英烈們不屈不撓的信仰之光。
  • 一個公文包(紅軍故事)
    #唐章正原創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福建的贛南、閩西建立了中央根據地,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為保衛根據地,當地湧現出許多兄弟、父子、夫妻、叔侄踴躍報名參加紅軍的景象。一九三一年在長汀縣童坊鎮禾生村(原名禾倉坑)一位22歲的童啟揚和17歲的童旺揚親兩兄弟同時參加了紅軍。可是不久,結婚才一個月再次上戰場的童啟揚在贛南蘇區的反圍剿戰鬥中光榮犧牲了,成為共和國的一名烈士(烈士證是解放後由民政部頒發的)。
  • 【電子節目單 · 四】中央歌劇院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原創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
    ——原創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演出單位:中央歌劇院演出時間:2016年10月19日-20日 19:00演出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演出票價:100、280、380、               480、580(VIP)元
  • 四史特輯|「紅軍不怕遠徵難」
    銘記夢歸處,不忘來時路這些事情的確有些久遠,可又像昨天發生的一樣,歷歷在目。1934年10月,經黨中央會議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從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進行長徵。湘江戰役1934年10月17日,中央紅軍由雩都(今於都)南渡貢水。經過一系列英勇作戰,突破了在王母渡和新田的第一道封鎖線。然而,博古、李德等領導人一味退卻逃跑,消極避戰,繼續使紅軍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恢復了紅軍在根據地時期的運動戰方針,指揮紅軍邁開雙腿,實施大踏步地前進、大範圍地迂迴戰術。紅軍攻佔遵義,四渡赤水,佯攻貴陽,使坐鎮貴陽「督剿」的蔣介石驚惶失措,手忙腳亂。蔣介石急電滇軍「保駕」,滇軍孫渡縱隊奉命兼程趕往貴陽,這正好實現了毛澤東同志「調出滇軍就是勝利」的戰略部署。
  • 中央紅軍北上,陳昌浩反應過激,徐向前: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1935年6月,對於轉戰千裡的中央紅軍來說,他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這便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此時兩支部隊人數達到了十萬之眾,可謂聲勢浩蕩。但就在兩軍會師,即將合力打破國民黨軍圍剿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 教資筆試常考點-初中歷史《紅軍長徵》
    3.過程(1)江西瑞金出發→衝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強渡烏江→攻佔遵義(2)轉折:召開遵義會議①時間、地點:1935年1月,貴州遵義。②內容:批判了黨中央領導人在軍事上、組織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後確定軍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負責。
  • 一塊門板一雙草鞋再現紅軍長徵 「十送紅軍」唱出離別情
    在錯誤的軍事思想指揮下,處於劣勢的紅軍和優勢敵人拼起了消耗,紅軍戰士雖然浴血奮戰,但第五次反「圍剿」還是面臨失敗,中國革命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到了1934年4月至5月,廣昌、會昌、建寧等地先後失守,中央蘇區南北門戶大開。面對國民黨軍的步步緊逼,紅軍只有主動撤出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才能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重開革命新局面。
  • 紀念建軍90周年 國家大劇院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首演
    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姜正紅)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7月28日,國家大劇院歷時三年精心打造的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迎來首演。該劇由作曲家雷蕾、劇作家馮柏銘、馮必烈、指揮家張國勇、導演廖向紅領銜打造。
  • 電影《紅軍錢幣》正式開機,著名演員冬雪扮演嫣紅
    這部電影講述紅軍時期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建立工農銀行,發行紅軍錢幣,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粉碎敵特土匪破壞,多次化解金融危機,贏得鄉親百姓信任,保證紅軍長徵勝利的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塑造多位年輕的紅軍財經幹部鮮活生動、感人至深的形象;展現懸念叢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金融烽火」情節,深刻揭示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贏得廣大群眾信任,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根本保證的深刻主題。
  • 中央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的壯烈人生
    接下來,董振堂嚴肅地宣讀了中革軍委的命令,命令要求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留在原地「堅決阻止尾追之敵」,以掩護行動緩慢並且走了彎路的第八軍團,同時擔任整個中央紅軍的後衛,掩護主力紅軍和中央機關兩個縱隊安全渡過湘江。中革軍委的命令還特別指出:「萬一被敵截斷,返回湘南發展遊擊戰爭」。最後,董振堂號召:「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為了黨和紅軍,希望紅三十四師全體指戰員要堅決完成中革軍委賦予的光榮任務」。
  • 高清:追隨先輩足跡 走一段紅軍路吃一頓紅軍餐
    井岡山 人民網劉佳攝 以當年紅軍生活的「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為主要特色的農家樂有400多家,戶均年純收入達8萬多元。2004年至2013年井岡山共接待遊客4587.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21.46億元。年接待遊客人數從2004年的162.97萬人次增長至2013年的898.25萬人次,增長了5倍。
  • 《紅麥》謳歌納西族人民支援紅軍,紀念紅軍長徵過麗江八十五周年
    當年紅軍在經過雲南麗江時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電影以此為背景,圍繞紅軍傷員田雙妹被納西木老三相救後所經歷的驚險曲折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善良淳樸、大仁大義的民族氣節。影片旨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紅軍長徵過麗江八十五周年。
  • 再現彝海結盟歷史故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根據這一歷史事件,2014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和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創作了原創民族歌劇《彝紅》。自第一版公演以來,共演出近百場,觀眾近10萬人次。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彝紅》再度進京演出,為觀眾重現這段歷史故事。
  • 紅軍將士的死傷與救治
    (北京10009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建軍的起源與演變研究(1921-1937)」(17CZS058)  紅軍早期以遊擊戰見長,而遊擊往往意味著大範圍、長時間地快速行軍。部隊奔襲過程中傷兵處置是個大難題:拖帶著走,影響行軍;安置醫救,又沒有穩定的後方醫院;若遺棄不顧,則於情於理都說不通。
  • 長徵紅軍渡過湘江後,在貴州境內過個好年:殺豬宰羊、換新軍裝
    1934年11月底的湘江戰役中,長徵紅軍遭受了嚴重損失,原本8萬人的部隊僅剩3萬餘人。更要命的是,蔣介石已經洞悉了紅軍要到湘西會和賀龍紅二、六軍團的計劃,沿途的數道封鎖線已經設置完畢。為此,在毛澤東同志的建議下,紅軍轉道向西進入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準備在貴州東北部地區尋找一個立足的區域,或者說是建立一個新的革命根據地。
  • 永遠的豐碑——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音樂會(國家大劇院)
    瞿弦和、溫玉娟三月桃花心中開,選自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長徵》 印青 曲  演唱:龔爽我們終將得勝利,選自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長徵》 印青 曲  合唱: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中場休息——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 肖華 詞 晨耕、生茂、唐軻、遇秋 曲 告別  合唱: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突破封鎖線
  • 郭勳祺奉命「追剿」紅軍,劉湘囑咐:給紅軍活路,就是給自己活路!
    劉湘,1888年出生,是四川成都人。於是他想到一個計策,派川軍去和準備長徵的紅軍部隊作戰,這一招想得真美,一石二鳥。 1935年1月,他要求劉湘派出精銳部隊協助「圍剿」。但是劉湘早都看清他的意圖,表面上沒有反對,派郭勳祺帶領三個旅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