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11月10日和11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廣西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演出的歌劇去年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首演,經過修改後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該劇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在湘江戰役中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當堅定豪邁的「紅旗,紅旗」合唱歌聲不斷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響起的時候,許多現場觀眾被紅軍將士英勇頑強的精神所感動得淚流滿面。一位觀眾對記者說:「看完這部戲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堅定信仰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能激勵我們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提醒我們不忘這些革命先烈。」
在創作中得到滋養
由陳蔚擔任總導演、錢曉天編劇、張巍作曲、劉科棟擔任視覺總監和舞美設計的歌劇《血色湘江》,是一部極有難度的作品。而在國家大劇院的呈現中,該劇通過對紅軍師長陳湘和國民黨軍師長、同時又是他黃埔同窗的黃復生之間複雜情感,以及最後陳湘為了信仰斷腸取義的描寫;通過呈現紅軍與以鳳鳴為代表的瑤族山寨村民的深厚情誼;通過女紅軍朱大姐臨盆大出血後為不拖累紅軍前進而飲彈自盡的描寫;通過對政委犧牲前請求戰士們「活下去」保存革命火種的描寫,真實地再現紅軍將士在艱難困苦時堅信革命理想英勇頑強的精神。總導演陳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個戲是為紀念湘江戰役85周年創作的,我們幾次到戰爭的發生地桂北地區採風,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創作。作為我個人和主創團隊,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了滋養,我們將受益終身。我們全體演職人員就是本著學紅軍、演紅軍、像紅軍的精神走到了今天,走到了國家大劇院。讓英烈們在舞臺上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用現代的、符合年輕人審美的藝術手段將紅色的文化和藝術手段相結合,讓年輕人能聽進去,看進去,並且能重溫那段歷史,記住這些英烈們,我個人是非常珍惜者次機會的,我的團隊也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據陳蔚介紹,這部戲在一度創作階段,主創人員就幾次深入桂北湘江採風,他們走了紅軍戰士走過的路,拜祭紅軍將士墓地,在墓碑上尋找創作靈感,站在江邊看著滔滔的江水感受紅軍戰士當年的艱苦卓絕,這些給了他們極大的營養和創作源泉。編劇錢曉天說:「我們的戲以紅三十四師的師長陳樹湘斷腸取義的故事為原型,創作遇到的困難是如何把宏觀的史實放到微觀的歌劇舞臺,第二個難點是劇中故事情節與事實虛和實的關係,後來我們確立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大事不虛』就是劇中出現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原型。因為無法展現戰役的宏觀,所以我們用以點帶面的形式用紅軍的典型形象來折射湘江戰役各個戰場上的犧牲的紅軍戰士,劇中高強度地反覆出現紅旗,在我心目中紅旗就是紅軍。」
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血色湘江》中,人物的塑造是一大看點,尤其是男一號陳湘和反派一號黃復興的塑造。兩個人物一個是男中音,一個是男低音,從音域的角度並不容易出彩,但是,歌唱家高鵬和田浩把這兩個人物演繹得栩栩如生。特別是最後一場陳湘斷腸取義一段,兩個人的感情糾結和陳湘的大力凜然表現出恢弘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動容。陳湘的扮演者高鵬告訴記者:「我從沒有演過軍人,也沒有當過兵。我過去是兩百多斤的胖子,拍這個戲減了36斤,是陳相和紅軍的精神在打動著我。我們剛到廣西去排練,看到廣西演藝集團所有的演員去軍訓,拔軍姿,我也參與其中,這種感動還是很深刻的。我在臺上會非常投入地去接近實際生活中的陳湘,我想給觀眾傳達的就是我們紅軍、解放軍無數的先烈用鮮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更希望我們年輕一代要牢記。「
著名歌唱家呂薇扮演的瑤家女鳳鳴,與她之前扮演的所有角色都不同,一個彪悍潑辣的瑤寨辣妹後來被紅軍的精神所感動,主動收養了紅軍戰士留下的孩子,唱出感人的《瑤家的搖籃曲》。呂薇說:「這個人物非常有色彩,前半場是『打』,也有瑤族舞蹈,後半場是煽情。通過採風我了解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性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這個瑤家女是非常豪放的,也是敢愛敢恨的。導演給我安排設計的手段展現了一些我自己能力上的儲備,因為開始出來的時候有舞蹈,陳導對我很了解,所以非常大膽,讓我塑造一個跟我原來不一樣的人物。我通過採風也知道少數民族當時對紅軍的情感是非常樸素真摯的,這種情感一直延續下來,這是紅軍精神的傳承。」
為繼續演下去培養人才
在11月10日的演出中,廣西演藝集團的演員王良扮演戰士程林,而11月11日的演出中,他扮演了陳湘。在11月11日的演出中,主要角色全部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演員出演,這也是劇組為了讓這部作品將來能夠在廣西大地繼續演出打下的基礎。陳蔚告訴記者:「我們每到一個地區製作一部戲都希望能夠讓這部戲生根,能夠越走越遠。我自己本身又是做教師的,所以我們在拍戲中會同時排練一組當地的演員,我會講課,我們的主要演員手把手地把對角色的理解教給他們。我們第二場完全由廣西演員演出,在排練前我也提出要求,每個演員只有達到演出的標準和能夠賣票演出的標準才能登臺。而我們這些年輕演員確實做到了。只有這樣,我們這個戲才能繼續演下去。」
王良告訴記者:「能夠參加這次《血色湘江》的排演對於我是一個挑戰,在陳導和導演團隊的帶領和幫助下,我能夠完成這個角色,是一次不一樣的體驗。這個戲演的是紅軍,我們從採風到去部隊體驗生活,再到一招一式的排練,我切身感受到紅軍精神的傳承。我覺的我應該肩負這樣的責任,我會以最好的狀態演繹這一段令我們刻骨銘心的歷史,演繹那些為了信仰流血犧牲的將士,把他們的精神傳達給觀眾,也讓這個戲能繼續走下去。」
文/特約記者 倫兵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