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小S和蔡康永的節目《康熙來了》和主持人逗笑,普及了個小常識:「熊貓是世上除人之外,唯一會叫春的動物。」
今天,陝西有全球唯一圈養棕色大熊貓,有種群密度最大棲息地,有最珍稀野生大熊貓,四川熊貓更像熊,陝西熊貓更像可愛的貓…
然而,埋頭吃竹子是陝西大熊貓,叫春的卻是四川大熊貓?
四川叫響了!無論到哪提起熊貓就是四川,熊貓產業、品牌上,陝西徹底輸給鄰居四川,連底褲都不剩。6歲小孩在成西高鐵開通後喊:「能去成都看熊貓了。」
最近一件事戳到「熊貓粉」G點,陝西要建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大手筆加持能讓陝西大熊貓叫出來?這篇近5千字文中,我們詳盡解讀為啥「四川大熊貓」能成為人所共知的IP,而不是陝西大熊貓。
◎ 作者 l 子衿 編輯 l 拓跋睿
「林黛玉」和「薛寶釵」之爭
一直以來,人們似乎只知道四川有大熊貓。說起四川的特色,也繞不開大熊貓。但實際上,陝西大熊貓的地位足以和四川平起平坐。
先科普一下:中國有兩種大熊貓,四川大熊貓和陝西秦嶺大熊貓,不同的亞種。四川大熊貓,頭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而陝西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
佛坪作家白忠德形容,「前者是嬌小的林黛玉,後者是富態的薛寶釵。」從成年人成熟的審美來看,你是不更喜歡「微胖」的那一位!
和四川的大熊貓相比,位於秦嶺的陝西大熊貓更為原始,且具有獨立的進化歷史,虎頭虎腦,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陝西還有世界唯一的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在佛坪自然保護區——「國寶中的國寶」。
▲世界唯一的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左上)和他的女朋友在做運動。
第4次全國大熊貓調查顯示,陝西境內大熊貓野外種群為345隻,增幅、密度均居全國之首。
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在陝西,最珍稀的野生大熊貓在陝西,「國寶中的美人」在陝西,「國寶中的國寶」也在陝西!這麼多的「最」都在陝西,又有神秘的棲息地秦嶺加持,似乎完全可以打敗四川,坐上國內熊貓文旅產業的第一把交椅。
可事實是,陝西沒爭到前列,反而被四川遠遠地甩在身後,悲催的是,在產業、品牌上,二者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四川向來比陝西會整活兒,連帶著大熊貓都成精了。四川大熊貓,常年混跡人群,各種「花活兒」無師自通,叫人上頭;相比之下,陝西大熊貓就像還沒開竅的「生瓜蛋子」,不主動,不挑逗,不負責。
陝西在熊貓的運營上,似乎也是如此。
四川大熊貓,請來了美國總統夫人
我們再看看,四川是怎麼做的。四川把大熊貓這張「牌」打得有多6先不說,在一開始關於熊貓的研究上,陝西就慢了半拍。
中國對大熊貓整體研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四川是最早發現大熊貓的地方,佔了先機。再加上當時發生的幾件事情,四川大熊貓在全國率先打響了知名度。
1983年,一則新聞登上了媒體頭條。四川臥龍熊貓保護區發生了一個怪異現象——竹子開花了。
這本來不是什麼大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之下,成了熊貓受難、食物減少的信號。一夜之間,全世界都行動起來「幫助四川大熊貓」。官方撥來百萬救援款,成立救援隊;小朋友也砸了儲蓄罐,拿錢給大熊貓,希望「它們可以住在美麗的幼兒園裡。」
連當時的美國總統夫人也驚動了,發動美國兒童參與「一分錢救熊貓」活動,最後親自飛到北京,將籌得的1.3萬美元捐給大熊貓。
這下,四川大熊貓名揚海外了,更深化了「四川有大熊貓」的認知。
四川人很聰明,從這場救援開始,四川建立了人工飼養基地,人工繁殖技術日漸成熟,飼養規模一路擴大,為之後大熊貓「走花路」打下了基礎。
當全國人民都為四川大熊貓操心時,陝西還沒開始研究大熊貓。
不同於四川圈養的熊貓,陝西大熊貓主要生活在秦嶺一帶,深山環境惡劣,連研究都很艱苦,更別提飼養參觀。當時的研究員,冬天為了保住臉上油脂不敢洗臉,有愛美的女孩兒天天洗,結果臉上長滿了凍瘡——這是先天PK不過四川的條件。
圈養和野生,使得之後川陝的熊貓產業走向了不同方向。但差距越來越大,這個鍋,野生大熊貓不背,更多的時候後期的運作沒趕上。
四川喊出的「熊貓之鄉」
四川對外宣稱他們是「熊貓之鄉」,似乎熊貓就是四川的特產。確實,四川很會造勢。
除了有成都大熊貓繁殖基地、臥龍大熊貓繁育中心等熊貓棲息地,熊貓元素遍布街頭,成功融入日常生活。你不認「熊貓之鄉」不行,四川到處是熊貓的符號,說道多了,自己就信了。
成都最牛掰的商城IFS為慶祝開業,就設立一隻大熊貓雕塑,面向建築混凝土,屁股向外——夠拉風、夠可愛。
這隻大熊貓雕塑,本來在IFS結束之後就要運回美國,但人們太喜歡它了,最終雕塑被留下,成為成都知名的商業地標和打卡聖地,誰來了都想和熊貓屁股拍個照。
成都有關於大熊貓的巡展、影展、紀錄片、宣傳片,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成都有一個網絡文學獎,叫金熊貓獎。成都還將投資200億,建造一座677米的世界第3高樓,就叫熊貓大廈。成都地鐵10號線,有一列專門設計為熊貓專列,車身裝飾有熊貓圖案,可愛喜人。
《功夫熊貓》前兩部在全球熱賣,第三部要開拍,四川人趕緊聯繫——「你來我們四川青城山來拍,因為我們是熊貓的故鄉。」
對內不斷造勢增強認同感,對外,四川則卯足了勁兒搞宣傳,把「熊貓」提升到城市名片的高度上。
提到宣傳,不能不提pandapia和iPanda兩個團隊。這是兩支是四川專門宣傳科普熊貓的團隊,是宣傳的中堅力量,也是主要的「粉絲收割機」。
iPanda熊貓頻道,微博粉絲超千萬。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抖音粉絲378萬,在微博B站抖音「多地開花」,以飼養員與熊貓的互動和熊貓日常生活視頻為賣點,事業搞得風生水起。
最值得一提的是iPanda——作為從屬於央視網的新媒體產品,iPanda在2013年8月就已經上線,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24小時多路直播大熊貓的平臺。
以年輕用戶為目標群體,背靠社交平臺,以內容為著力點,結合當下熱門新梗和熊貓的「憨憨」形象進行輸出營銷,四川把大熊貓這個IP玩到了年輕人的心坎上。
但你以為這些宣傳都是近幾年才搞起來的?實際上四川早有謀劃。
川軍:「氣氛組」預備!
城市IP整個東西是要運作的!2008年,成都和知名廣告公司奧美達成合作,以「熊貓」為成都主打形象,用3年時間叫響「熊貓故鄉」這個名頭,並不遺餘力舉辦各種熊貓主題宣傳活動,藉助央視等媒體的力量,在全國颳風造勢。
國內轟轟烈烈造名片的時候,風也刮到了國外。
2011年,以「典型中國,熊貓故鄉」為題的成都城市形象宣傳片亮相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電子屏。時長僅有30秒,但四川見縫插針,在寬窄巷子、武侯祠等景點一一插入大熊貓走向全球的元素,怒刷一波存在感。
據說在奧美之前,2003年成都市政府就已經與其他營銷機構合作,開始思考打造城市文化這件事情了。不管能不能成事,氣勢上先鋪開,得給自個兒提氣。請網紅、會互動、玩營銷,「川軍氣氛組」的架勢拉得夠開。
再看陝西。
陝西也有熊貓繁育中心,不過下設兩個基地:一個在秦嶺樓觀臺,還有一個是陝西佛坪。但若要問哪裡可以看到大熊貓,不少陝西本地人都不知道,遑論外人。
最基本的分發渠道——大眾點評,陝西也沒守住。在大眾點評搜「陝西大熊貓」,最先跳進來的是關於成都的內容(我都哭了!)推薦的景點也是成都在前,關於佛坪熊貓谷旅遊區的內容少之又少,真的少之又少。
宣傳營銷上,陝西就像老鼠遇到貓,不在一個量級,被玩死都不知道。
四川大熊貓,申請北京奧運會吉祥物
發展產業,光扯旗吶喊不夠。四川在產業規劃上早,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平均每天接待遊客約9萬;2019年春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共接待遊客47.6142萬人次,生意火爆,儼然一副網紅景區的架勢。
這一切,都有賴於背後的東家——四川市政府的叫賣實幹。
☛1998年,《四川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將成都、都江堰、臥龍等旅遊環繞確定為大熊貓自然生態旅遊精品環繞。
☛2006年,四川省組織編制了《四川大熊貓生態旅遊專項總體規劃》、《四川大熊貓生態旅遊營銷總體規劃》……對整體大熊貓產業發展進一步規劃。
一系列方案指導下,四川迅速盤活了大熊貓相關產業和經濟,尤其近兩年動作頻繁。
☛2019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閉幕式上,籤約了25個涉及大熊貓科普、文創與研學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的項目,金額達280億。
☛2020年,成都的步子又大跨一步:計劃建設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目標2035年接待遊客2130萬人次,打造世界旅遊「新地標」、文化創意「新標杆」。
不光旅遊,衍生的文創項目也在啟動。
☛2019年,由四川知名熊貓文創品牌牽頭,大熊貓文創企業組建的大熊貓文創專業委員會,與創意設計、動漫、新媒體、專業高校、產品開發等多個單位合作,試圖在文創賽道上開闢新「戰場」。
其中有一個小故事,可以一窺四川政府的行動力和信心。當年敲定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時候,四川政府上報過大熊貓「申吉」。吉祥物可是奧運會最賺錢的衍生物,專家保守估計創收近20億元,吉祥物帶來的文化和社會效益更不可估量。當時四川對此志在必得。「在申吉的過程中,我們並不把大熊貓當作一種動物,而是當作一種文化來宣傳。」四川某官員這樣講。儘管韓美林的5個福娃搶走了大熊貓的位置(其中一個福娃用了大熊貓元素),但四川省政府的行動力、決心、眼光和自信,可見一斑。四川當時卯足了勁兒推「大熊貓」這個IP,在品牌推廣、規劃旅遊專線、吉祥物開發等做的努力,後來也都在其他傳播上用到了。當然,陝西也並非沒有相關產業,但是未免起步太遲,發育遲緩。對手賽程過半,這廂才從起點出發。「中國熊貓第一縣」是四川哪裡?很慚愧,是陝西的佛坪。2020年7月,佛坪熊貓小鎮揭牌。佛坪森林覆蓋率高達90.3%,全縣41.19%的面積被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境內野生大熊貓自然分布密度為全國第一。比起「熊貓之鄉」,「中國熊貓第一縣」的title貨真價實。只可惜,名頭叫了多少年,只有回音在秦嶺裡打轉兒。其實城市品牌的宣傳有點像賭博,有時候不在於你有什麼,而在於別人知道你有什麼。今年陝西要舉辦全運會,關于吉祥物的設計當時吵翻了天。從最終的結果看,「秦嶺四寶」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秦嶺裡面最有名單的動物一個都不少。但也有一種觀點:全都放等於不放,沒有突出重點,沒有記憶點,還不如只放大熊貓,正好宣傳宣傳,畢竟四寶裡大熊貓最受歡迎。據說,2017年西成高鐵通車時,陝西有單位製作了一批紀念品,自然是宣傳兵馬俑、大雁塔等陝西特色元素。有人建議,要不要加上佛坪的大熊貓,畢竟當時已經小有名氣。所以,並非陝西的大熊貓低「熊」一等。事在人為,陝西整個省的發展觀念,相關負責人的理念、敏銳度和文化自信,都被對手全方位吊打,畏手畏腳,連對壘的勇氣都沒有,何談競爭?還有一個小插曲:四川電視臺曾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熊貓·野性回歸》,這部片子還在國際紀錄片節上獲得了大獎。但當初四川攝製組拍攝時,沒有去就近的四川臥龍,而是轉身來到了陝西的秦嶺。你看,這麼好的資源,自己不行動,有的是積極主動會玩的人。在《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建設合作意向》籤署活動現場,合作雙方是這樣說的:「按照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目標,建設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打造秦嶺大熊貓IP,弘揚秦嶺大熊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