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尚涉「牛排摻鴨」又被指重組牛排,食藥監:重組肉合法

2021-01-17 澎湃新聞
品尚食品工廠。

此前被指牛排裡摻鴨肉的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還未等到長沙市食藥監的復檢結果,又被指牛排涉嫌合成。

12月19日晚,湖南電視臺《經視大調查》微信發文稱,記者經過實地調查,在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垃圾桶發現粘合添加劑,原料清單標識有「肉末」,公司員工更是「現身說法」怎麼拼接牛肉。

在媒體報導後,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遊忠風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承認,

牛排加工的過程是先整塊切牛排,一些無法整塊切割但相對完整的肉,會重組成調理牛肉。

12月20日,上海市松江市場監管局赴品尚工廠調查,

暫未發現其他肉源,但的確有少部分牛排產品為重組。

對於重組牛肉的做法,上海食藥監表示,此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重組牛肉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尚需普及,而重組牛肉如何標註,尚需規範。

據上海食藥監官方微博消息,12月21日上午,市食安辦約談松江市場監管局負責人。據該局介紹,經執法檢查和抽檢,未發現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在牛肉產品中添加鴨肉成分。

但檢查發現,該企業存在產品標籤不規範、食品添加劑管理不嚴等問題。

市食安辦責成松江市場監管局按「四個最嚴」的要求徹查該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品尚公司重組的西冷牛排。

品尚:不會用肉末加工牛排

2016年12月2日,湖南知名餐企長沙金牛角王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被曝光牛肉檢出鴨肉成分,而供貨方為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監管部門展開調查,沒有查到鴨肉成分,也解封了工廠。但事發後,該工廠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12月19日,湖南電視臺《經視大調查》微信發文稱,記者經過實地調查,在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垃圾桶裡,發現粘合添加劑穀氨醯胺轉氨酶包裝袋。同時,還找到大量「原料/成品交接清單」,這些原始單據中記錄了大量的牛肉末、碎牛肉等內容。

此後,湖南臺記者採訪到工廠兩名員工,其中一人表示工廠像灌香腸一樣灌碎肉,冷凍後切成牛排狀。另一人則「現身說法」,說牛排可以摻鴨肉,甚至可以灌水做牛排。

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遊忠風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次被指牛排摻鴨肉之後,雖然上海監管部門公布了調查結果,沒有查到鴨肉成分,也解封了工廠。但是這段時間以來,沒有公司願意跟他們合作,工廠一直處於停工狀態。這幾天一直在等待長沙市食藥監的複查結果。

12月19日的報導,讓遊忠風覺得「更加有嘴說不清」。他表示,19日報導中提及的原料/成品交接清單,其實是車間交接到倉庫的單據,「

恰恰是車間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肉末,並不是買進肉末原料用於加工牛排。

「實際上這些肉末不會進入品尚公司的牛肉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而是作為邊角料銷售給寵物養殖和銷售商,根本不可能流入牛排市場。」遊忠風介紹,其工廠的牛排加工過程,是先把大片的牛肉分割成十來斤重的牛肉,加調料和部分食品添加劑進行醃製,「規整」成方便切割為圓形牛排的圓柱狀肉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碎肉末,就是作為寵物食料出售的。送至湖南金牛角王的牛排,基本都是按照這種方法生產的。

此外,在品尚工廠,澎湃新聞記者遇到了報導中「現身說法」的品尚員工小曾。今年19歲的小曾入廠4個月,負責鋸片。他回憶說,幾天前下班在門口碰到一個人,說自己從蘇州來,想付錢給小曾向他學習怎麼做牛排。隨後,來人帶小曾見了他的另一個同伴,三人一起去了星巴克。「他們說他們要學做牛排,我不知道有攝像機。」小曾反覆說道。

品尚公司重組西冷牛排的配料表裡註明卡拉膠但未註明Tg酶。專家說無需註明tG酶。

食藥監:重組牛排合法,無安全問題

12月20日,就拼接牛排的報導,上海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再次駐場調查,該局食品生產監管科科長徐宏兵表示,目前並未從品尚食品廠牛排樣品中檢測出鴨肉成分,發現少量為重組肉。但是其符合行業內加工工藝,屬調理肉,是合法的。

而在品尚食品廠提供的西冷牛排樣品中,記者看到,配料表裡寫著卡拉膠,但是湖南記者提及的穀氨醯胺轉氨酶,並未有標註。

上海肉製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鬱麟駒介紹,

穀氨醯胺轉氨酶即TG酶,它也是一種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因為本身就是可以被消化的蛋白質。

不僅用於拼接牛排,這種添加劑在製作魚丸、肉餅、火腿、紅腸時都會使用到。同時,

因為這種酶在調理的過程中本身被消化了,也不用標註在配料表。

而品尚食品配料表中出現的卡拉膠,也是重組牛排常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起保水作用,對照國家《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它可以被廣泛使用。

品尚公司發給經銷商的最新公函。

上海市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巢強國表示,國家標準嚴謹地列出了有關食品添加劑使用法則的三張表,簡單概括起來就是,

卡拉膠可以用在調理肉(即配料表裡有鹽、醬油等成分)中,而不可以用在生鮮肉裡

巢強國稱,其實拼接牛排也好、羊排也好,專業的叫法叫做「重組肉」,本身不違法;國家對其原料、加工、包裝和儲運等環節,有嚴格的要求,包括不得檢出致病菌,因此正規廠家的產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但如果商家在標籤上標註是整塊牛排,則屬於虛假宣傳。

品尚工廠裡的絞肉機、灌腸機。

業內人士:重組牛肉標籤需規範

12月20日,在一家生鮮電商平臺,澎湃新聞記者隨意點擊了幾種「西冷牛排」的產品說明,在配料表中大多標有卡拉膠。但名稱上幾乎都叫「西冷牛排」,並沒有一家註明是「調理肉」、「重組肉」或「拼接肉」。此後,澎湃新聞記者隨機採訪5名消費者,沒有一人表示購物時會看配料表,並且均表示,「牛排不就是從牛身上切下來的整塊的肉嗎?」「從來不知道牛排可以是小塊的牛肉拼起來的。」

上海肉製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鬱麟駒稱,牛排和豬排不同,並不是牛身上規定的部位,西冷、牛柳等,確實都能加工牛排。而市場上的牛排,一種是原切的,一種就是調理的,「這不是秘密,而是正常的加工工藝。但是這一工藝的宣傳普及確實很少。所以才導致消費者誤解。大家不用談添加劑就色變。事實上,原切牛排的口味未必比調理牛排好。」

但畢竟重組肉跟「原裝肉」不同,普通消費者該怎樣區分?

對此,上海食藥監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巢強國表示,

目前可行的辦法,是引導消費者購物時看配料表。

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監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業內專家等,也將進一步探討標籤規範問題。業內專家建議:不管是整塊牛肉還是拼接牛肉,商家都應該讓產品信息公開透明。畢竟卡拉膠無害,拼接肉價格也便宜,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種選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獨家曝光金牛角王「鴨牛排」,董事長道歉,供貨商倉庫竟又發現貓膩!
    報導播出後,得到了廣泛關注,今天下午,針對我們報導提到的問題,金牛角王做出回應,對旗下所有門店的在售牛排、庫存牛排全部下架,所有門店停止銷售牛排。與此同時長沙市食藥監部門也介入此事調查。 「上海品尙」稱不知原因 對於牛排中檢測出鴨肉成分,供貨商上海品尚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並不知道原因,表示願意接受執法部門的抽檢調查。
  • 行業資訊 「牛排」「卡拉膠牛排」「重組肉」到底是什麼「鬼」?
    另一種牛肉愛走「平民路線」,那就是「重組肉」,如果你酷愛吃某著名快餐店裡的麥樂雞、上校雞塊,哈哈,那你已經是「重組肉」的「忠實粉絲」了。「重組肉」是牛肉碎與「膠水」的結合,常用的「膠水」有卡拉膠、TG酶、海藻酸鈉等等,這些都是國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劑,跟你家的「502膠水」絕對不是一回事哦!  生產「重組肉」不僅可以降低成分、提高畜肉利用率,它的質地與「原切肉」相比,也更加均勻、細緻,「重組肉」還能增加產品的一致性,這是深受食品生產商青睞的重要理由。
  • 「金牛角王」餐廳被曝用廉價鴨肉當牛排,董事長霍全林公開致歉……
    「金牛角王」牛排由「上海品尙」直供,聲稱只經「整形」而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陳經理拿出一塊牛排在簡單解凍之後,讓記者辨別。雖然陳經理口口聲聲表示,自己經銷的上海品尙牛排都是整塊牛肉,可是隨便拿出一塊牛排,都不難發現其拼湊的痕跡!
  • 「金牛角王」餐廳被曝用廉價鴨肉當牛排,董事長霍全林通過政法頻道公開致歉……
    具有多年西餐經驗的左師傅表示,記者在金牛角王購買的這塊牛排,不像是純牛肉。而在牛排加工行業,還流行著一種「重組牛排」。說到牛排的來源,金牛角王的店員表示,牛排都是廚房自己做的,然而記者發現,金牛角王的牛排其實都是由「上海品尙食品公司」統一配送的。隨後,記者撥通了牛排外包裝上的聯繫電話,可電話那頭卻是空號。
  • 臺灣夜市上的高級牛排,號稱從來不用重組肉,味道卻不如人意
    說到牛排大家估計都不陌生,牛排雖然是一種西方人的美食,但是在最近幾年這種牛排也沒有了那麼嚴格的要求,製作手法也逐漸的街頭化。
  • 牛肉市場的角逐:重組牛肉佔比高達75%?
    在現代食品工業技術發展的今天,重組牛肉早已經成為一大趨勢。重組肉的出現降低了吃肉的成本,給了消費者另一種選擇。而近日,各地有相關報導不良商家將各類劣質碎肉利用工業技術製作成為重組牛肉,使消費者對重組牛肉產生了一定的不信任。這些肉由於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香精和添加劑,而使口味上面與原切牛肉並無多大區別。
  • 調理牛排、醃製牛排、靜醃牛排、整切牛排、原切牛排的區別
    1、調理合成(也叫調理牛排、醃製牛排、秘制牛排、黑椒牛排)藉助牛肉的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調理牛排,藉助重組技術將碎肉重組、二次成型,冷凍後出售。是標準圓形。某款調理合成牛排配料表關於調理牛排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種認為牛排就是指原切牛排,調理牛排都是添加劑,視添加劑為洪水猛獸,完全瞧不上;一種認為調理牛排價格低廉(最低五六元一片牛排
  • 知名餐廳「金牛角王」竟把廉價鴨肉當牛排
    「金牛角王」牛排由「上海品尙」直供,聲稱只經「整形」說到牛排的來源,金牛角王的店員表示,牛排都是廚房自己做的,然而記者發現,金牛角王的牛排其實都是由「上海品尙食品公司」統一配送的。隨後,記者撥通了牛排外包裝上的聯繫電話,可電話那頭卻是空號。
  • 牛排選購終極指南
    >這幾個類別裡,日本和牛(近期已解禁,可合法進口)及「國產牛」價格最高,品質也最好。Strap on),中餐裡的牛柳也是指這個部位。藉助重組技術將其重組、二次成型,冷凍後直接出售或經預熱處理後銷售的調理肉製品(如重組牛排),不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還可以豐富肉製品的產品種類。並提示消費者要注意: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查看產品標籤來區分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原切牛排標籤裡只有「牛肉」,如果標籤中有配料表,出現其他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的,則為重組牛排。
  • 顧客舉報:海口一餐廳牛排發酸!放涼之後還發臭?食藥監:確實有異味
    不過席間,大家都覺得,點的牛排,味道有些不對。消費者 王女士:我們是有15個孩子,16個大人一塊去吃的,取餐的時候就是上了牛排以後所有的牛排都是發酸的,但是服務員說他們用番茄醬還是什麼醃製過的,但是最後牛排涼了以後,就開始發臭,其他餐桌就是整個餐廳的所有客人都反映。
  • 10元一片的牛排能吃嗎?據說是膠水粘的?
    事實上他們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合成牛排(也可以叫重組、拼接牛排),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是會懷疑「組成此部分牛排的肉應該不是什麼好肉?」但事實上合成牛排的用料也是牛肉,因為牛肉在加工處理過程中的碎、散肉無法賣出好價錢,為了提高碎肉的利用率,碎、散肉被回爐重造,壓成一個規整的形狀,再切片包裝、低價售賣。當然重組牛排生產過程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可怕。
  • 除了牛排之外,肥牛卷也有可能是「合成肉」!
    躲過了「合成牛排」的摧殘,卻沒能抵禦住「重組肉卷」。你以為合成的「牛肉」只能做成牛排嗎?不,它們還可以刨薄片做牛肉卷和羊肉卷。原切肥牛卷看到網上有些文章說鑑別肥牛卷是否是原切的要看解凍後瘦肉和脂肪是否分離,我覺得這種判斷方法很不準確,因為正常的肉質肥瘦部位筋膜也會因為解凍而正常脫落,反而有些加了卡拉膠的重組肉
  • 肉團團品⑧:升級版親心整切牛排
    ❥團品⑧:親心整切牛排🔻【市場零售價格】¥239/箱🔺【肉團團購價格】¥149/箱包郵【規格】眼肉牛排120g*5片+西冷牛排120g5.真正6不添加,首創不添加大豆蛋白和澱粉,拒接「拼接肉」、「膠水肉」、「水粉牛排」!6.新鮮蔬菜汁醃製,代替傳統味精、香料。口感更加細膩嫩滑,肉香自然,綠色健康!動物蛋白和植物膳食纖維完美組合,易吸收,提高免疫力!7.順豐冷運配送,一箱10片,5片西冷,5片眼肉;無需烹飪基礎,廚房小白也能做牛排大餐!8.親心牛排攜手肉團,十一狂歡特惠!
  • 買牛排,只要包裝上有這3個字的,就是「合成」肉,再便宜也別買
    有十幾元的,有幾十元的,甚至還有上百元的,除了重量的區別,還有質量上的區別,買牛排時,只要包裝上有這3個字的,就是合成肉,便宜也別買!重組牛排又叫拼接牛排,採用一定技術手段將非整塊牛肉重新加工成一塊牛排,過程中,最重要的添加劑就是卡拉膠了
  • 去超市買牛排,結果買了合成牛肉,牛排品種這麼多怎麼分辨
    重組和原切你要分清。按照牛排的製作工藝來講,現在市面的牛排基本就兩種工藝,拼接或原切,後者不必多說,就是我們要選擇的原切牛排,無論價格高低,牠都是一塊真正意義上的牛排,而前者(拼接或重組:叫法不同)則是通過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將碎牛肉「重組「成「完整」的一塊牛肉,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是卡拉膠和TG酶,前者可以保水
  • 吃牛排這些基礎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快了解它
    作者 | 旅食在中國大多數人第一次吃牛排都是在各式各樣的西餐廳裡面,亦或是一些快餐類的西餐,例如豪客來、上島咖啡等等的平價牛排,與其說是牛排,倒不如說是合成牛肉,一份剛剛做好的牛排放到鐵盤上吱吱作響,餐盤中還配著些許的意面和一個單面煎蛋等
  • 惠·吃【酷肯曼·牛排自助餐廳】128元搶門市價312元的2大1小親子牛排自助套餐!牛排+海量菜品暢吃!
    、彩虹蝦片、南瓜餅、爆米花蒸品甜玉米、小芋艿、紫薯豬豬包玉米蒸餃、小米糕、紅棗發糕黃金糕、灌湯包、水煮花生湯品紅棗銀耳湯、酒釀圓子、冰糖雪梨八寶粥南瓜粥、小米粥、玉米排骨湯、滋補雞湯老鴨湯水果【堂食外帶】僅供堂食。【開票須知】如需開發票,請自行聯繫店家進行開票,開票類型為普通發票。有一天,青年問老禪師什麼是分子間隙?
  • 「老羅們」推薦的大希地「原肉整切」牛排到底值不值得買?
    最好笑的要屬雪梨:直播試吃大希地牛排時,剛吃第一口直接問道旁邊人(助理/品牌方工作人員)這是合成肉吧?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微博直播回放)作為王思聰前女友,果然有品味。那麼這款大希地原肉整切牛排到底是否像宣傳的一樣優秀呢?
  • 「次品肉塊+肉膠=合成牛排」輿情分析
    經過幾天的醞釀與發酵,至12月10日前後,該輿情事件迅速升溫,國內各媒體紛紛轉載,並通過變換標題等方式對其進行解讀和渲染,如《澳洲牛排竟是合成肉?「食品安全問題」不只中國有!》、《次品肉塊+肉膠=合成牛排?據說是行業潛規則…快看這些澳洲貨你買過嗎?》、《次品牛肉+肉膠=合成牛排,杭州餐飲店有沒有拼接肉?》、《市場上的牛排、大雞排,居然是用肉膠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