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灰色」是何意?不愧是「華為女皇」,孫亞芳說的最明白

2021-01-09 老方說

「……我們要有灰色的觀念,在變革中不要走極端,有些事情是需要變革,但是任何極端的變革,都會對原有的積累產生破壞,適得其反。」

十五年前,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會議上指出,在華為的變革時期中,管理幹部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須接受變革的事實,學會變革的方法。同時,要有灰色的觀念。

心理承受力和方法都很好理解,但這個「灰色」是什麼意思呢?

對此,作為「最懂任正非的人」,華為前董事長,「華為女皇」孫亞芳說的最明白。

1

「我們在組織改革,以及幹部設置上,也要注意灰色,要有彈性。不要走極端,不要一味的追求低潮時期的合理化,而高潮到來時,望洋興嘆,成了一個葉公好龍的案例。」

孫亞芳在任正非講完後,給華為管理幹部進一步解釋了任正非的思想和意見。她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合理的彈性,以免不適應3G時代的浪湧,以及不能收、放有序。我們既反對教條主義,也反對經驗主義。」

所以,任正非所說的這個「灰色」其實就是彈性的意思,是不要走極端,要注意平衡。

而孫亞芳更進一步說明了任正非曾提到過的「葉公好龍」,加深了華為管理層的印象。作為曾給任正非做過很長時間「心理醫生」的人,孫亞芳對任正非的理解確實是非一般人可及。

2

1996年,任正非在華為管理改革工作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兩個不要「葉公好龍」:一是在大好形勢面前不要「葉公好龍」;二是在個人發展和改革面前不要「葉公好龍」。

他的意思是華為將會從小公司成長為國際性的大公司,華為所有人都要對此做好心理準備,不能平時一直期望著強大,但等真正做大以後,反而害怕了。

相關焦點

  • 「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身後的女人,是位狠角色
    時間軸拉到1987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手攥兩萬塊風雨飄搖的時候,孫亞芳還在北京的研究所裡搞技術,捧著鐵飯碗日以繼夜,希望有朝一日做出些成就來。''市場殺手''的前身,是一個醉心科技的創造者而已。那時候的她是工程師,是技術員,她所幻想中自己的未來,是科學家。而孫亞芳之所以成為如今的「華為女皇」,不過是因為一次小小的契機。
  • 「華為女皇」孫亞芳:最懂任正非的女人,狼性文化背後的狠角色
    有人說,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確,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的正確決策,但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比如與美國網絡巨頭思科的那一次交手。而幾乎每一次,都會有一個女人挺身而出,替任正非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 華為女皇孫亞芳,執掌華為十九年,成為了一個與任正非齊肩的女人
    而今有鐵娘子董明珠鐵血手段帶領格力奮力前行,華為女皇孫亞芳帶領華為一路披荊斬棘成為國民企業巨頭。這裡所說的每一個女人的所作所為都讓人為之欽佩,今天我給大家要說的就是華為女皇孫亞芳的故事,一個與任正非齊肩的女人。
  • 65歲「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真是個狠角色
    前不久,榮耀從華為剝離出去。任正非在送別會上說: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處在一個最艱難的時期。我們本來是一棵小草,這兩年的狂風暴雨沒有把我們打垮,艱難困苦的鍛鍊,過幾年也許會使我們變成一棵小鐵樹。鐵樹,終會開花的。有人說,接連面臨國外的制裁與打壓,華為真的挺難,也許今年冬天是華為最最寒冷的冬天了。
  • 65歲「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真是個狠角色!
    有人說,接連面臨國外的制裁與打壓,華為真的挺難,也許今年冬天是華為最最寒冷的冬天了。事實上,還真不是。按照任正非的想法,華為一直都在冬天裡艱難求生。這背後,是數十萬人的堅守與死磕。華為成立33年來,經歷過無數次斷臂求生。
  • 「華為女皇」孫亞芳:她是真正的實力派
    乳財傳媒出品華為女皇  孫亞芳人物編輯:牛牛製圖:彤彤監審:香君她與任正非共事20多年,對於二人長期默契的合作,業界一直有「左非右芳「之譽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工作能力強悍當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關鍵的是:孫亞芳是最懂任正非的人。44歲開始經商,白手起家,歷風雨洗禮,站上巔峰之位,但高處不勝寒,任正非的孤獨有目共睹。他業餘時間唯一的嗜好就是閱讀,幾乎沒有朋友。但誰都需要一個靈魂上更靠近、也更安全的朋友,尤其對任正非這種既有軍人粗獷、又思想細膩的人。孫亞芳就是那個朋友。
  • 孫亞芳:華為的女皇,她憑什麼成為任正非最好的知己?
    2018年「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上,華為前董事長孫亞芳領先董明珠奪冠。作為華為營銷團隊的締造者,福布斯中國這樣評價她:孫亞芳建立了華為的「狼性銷售」模式和嚴格的人力資源體系,以女性的細緻不斷精益求精,她在商場上的運籌帷幄不輸男性,奠定了華為在中國通信製造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 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
    ,大家便會想到創始人任正非,但是如果沒有這位女性,華為絕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她就是孫亞芳。 從1998年到2018年,孫亞芳執掌華為20年,被尊稱為「華為女皇」、「華為國務卿」,她是任正非的最強搭檔,最信任的人。 孫亞芳不僅在華為擁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中國商界乃至全球商界都享有盛譽。
  • 孫亞芳:一個真正懂華為的女人
    作為曾經的「華為女皇」,孫亞芳在很多關鍵時刻幫助華為轉危為安,幫助華為解決了「到哪裡去」的問題,被譽為「華為的國務卿」。孫亞芳不是華為的創始級人物,然而憑藉其出色的領導才能,她儼然從華為的救火隊長、心理醫生和形象女士一路成長,在華為內部形成「左非右芳」的局面,被任正非引之為知己。
  • 娛圈揭秘:華為董事長孫亞芳「被退休」,真的是任正非為兒子任平接班鋪路?
    在華為只有兩個人可以以總稱呼,一個是任正非,另一個是孫亞芳,她被人稱為華為女皇,在華為內部和任正非並稱為虎媽狼爸,她1999年擔任華為董事長,現在已經卸任。前幾年傳出孫亞芳是被任正非要求退休的,華為花了10億元買斷了孫亞芳的股份,目的是為兒子任平接任鋪路,不過這個消息後來被華為闢謠了,這背後到底是怎樣的故事。
  • 孫亞芳,為何只有這個女人能與任正非比肩?
    對於為何推舉孫亞芳擔任董事長,任正非說,孫亞芳的最大功績是建立了華為市場營銷體系。外界評論認為「孫亞芳口才和風度俱佳,舉止優雅,是個外交高手」。而更深層的原因則是,此時,任正非已經覺得孫亞芳是最「懂」自己的那個人,可堪大任。
  • 在華為只有孫亞芳被任正非稱呼為「總」,對其他幹部都是直呼其名
    在華為,只有孫亞芳能被任正非稱呼為「總」,而他對其他幹部都是直呼其名。在孫亞芳擔任華為董事長期間,任正非和員工座談發表講話,開場白一般是這樣的:「受董事長委託,今天和大家說幾句……」從這些事情足以看出孫亞芳在華為的地位非比尋常。
  • 任正非背後的女人,她是最「懂」任正非的人,華為會走向全世界!
    任正非背後的女人,她是最「懂」任正非的人,華為會走向全世界!華為的任正非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士,最近的華為「事件」雖然到處都在刷屏。華為依然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們會一直陪著華為競爭到底。華為任正非是一個很好的領導人,他自己也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 孫亞芳:站在任正非肩膀上的神秘貴州女人
    我通過在華為的幾年,深刻地感受到媒體炒作與低調的兩重天,也明白了華為如此低調的良苦用心,輿論張力的強大可以輕鬆地讓一個普通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讓一個力能通天的人徒呼奈何!而最可怕的是,這兩個角色往往是同一個人。還是回過頭來說孫亞芳吧。孫亞芳將是決定華為何去何從的關鍵人物之一,說華為,一定要說她。 孫亞芳,現任華為公司董事長。
  • 65歲「華為女皇」職場穿搭太講究,不輸孟晚舟
    但華為女皇很多人不太清楚,孟晚舟擅長職場穿搭,但華為女皇孫亞芳也不差,為了「拋磚引玉」,我們先了解一下孟晚舟的魅力▼LOOK1:短款外套配七分褲孟晚舟的身材絕對達不到美女的標準,但是她擅於用穿搭來改善自己的缺點,呈現出來的氣場也會更加明顯
  • 誰將是任正非的接班人?孟晚舟還是任平?華為核心成員照片有端倪
    女兒孟晚舟(任正非與前妻離婚,女兒跟母親姓)大家都比較熟悉,一畢業就進入華為從底層做起,從行政部打雜開始,前臺、打字員、會務都幹過,一步步做到了華為副董事、財務長的位置。明眼人一看應該能明白任正非就是在將孟晚舟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
  • 任正非背後的女人,打敗老乾媽,僅次董明珠!
    孫亞芳的膽識和魄力,便是最好的佐證。而華為今天的成績,不得不說與這個「女二號」有重要關係。人們一提及華為,永遠都會毫不遲疑地想到神秘、低調、脾氣火爆但被廣大企業管理者奉為楷模的精神領袖任正非。不過,在華為保持持續成長的過程中,「躲」在幕後的孫亞芳的貢獻遠遠大於她的名氣。而她的名氣,也是近幾年來在華為對外重大事務上凸顯出來的。一向低調的任正非,擅長決策指揮,不愛拋頭露面。
  • 任正非半年兩次卸任華為子公司董事,究竟意欲何為?
    作者 | 周錫冰2020年4月中旬,一條再見任正非的信息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爆朋友圈。之所以如此迅速傳播在網絡上。作為中國最具標杆意義的華為,任何一舉一動都會牽動關注者的目光,如此大動作勢必影響媒體和研究者對他的解讀。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
    有人是這樣讚美灰色:「比白色深些,比黑色淺些,比銀色暗淡,比紅色冷寂,穿插於黑白兩色之間,更有些暗抑的美,幽幽的,淡淡的,不比黑和白的純粹,卻也不似黑和白的單一,似混沌,天地初開最中間的灰,不用和白色比純潔,不用和黑色比空洞,而是有點單純,有點寂寞,有點空靈,捉摸不定的,奔跑於黑白之間,像極了人心,是常變的,善變的,卻是最像人的顏色。」
  • 創業老闆應該跟任正非學什麼,怎麼學?
    先說一下這件事的背景,當時華為在急速發展,隊伍從數十人擴張到了數千人。要知道,在1995年,華為員工規模還不到一千人,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老天,那可是1995年,人均效益約一二十萬,當年普通職工工資才三五百)。這個發展速度帶來的問題就是管理混亂,加上那個年代交通、交流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對公司的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