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
類型:文藝
導演:許鞍華
主演: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黃秋生,秦沛
上映時間:2012年3月8日(中國內地)
獎項:201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
悲傷平緩的背景音樂響起了,勾起人們關於過往某些事某些人的回憶,不斷提醒著時光流逝,不再往返,我知道這是一部赤裸裸傷感的電影,有點緊張。
「桃姐。」
「……」
這部當年的現象級文藝片一開始,耳朵裡立刻充斥著關於現實生活的細碎聲響,像無數個細小的觸角切中人們痛感的神經。許多曾經在大陸和香港影視圈叱吒風雲的老面孔也在電影中放下最後的體面,一同來面對所有人最後的課題——死亡。
正如電影翻譯成「A Simple Life」,桃姐的一生是簡單的一生,為主人家幾代服務了60年,即將踏上歸途。如此簡單的人生,仍然被編織到主人家的關係網中,桃姐自來處來便失去了根,她不屬於這張網的任何一個結點,歸途上沒有至親之人,顯得比常人可憐。但是,桃姐的主人家一直把她當做「家人」,愛護著她,她又顯得很幸運。
桃姐中風之後住到老人院,看到了各種形態的老人,痴呆的,坐輪椅的,佝僂蹣跚的,總之,很少有正常的自理老人。這些人不管有沒有過家庭,老了都一樣,無兒女的看似可憐,有兒女的不可避免地因為贍養問題發生家庭矛盾,總之,最後埋單的都是老人。
老人院,是社會萬象的縮影,是探測人心的寶鑑,從這個的視角開掘桃姐的故事,以小見大,有的放矢。在死亡面前,無人例外,這是一個無人能改變的終極歸宿,只需要用冷靜客觀的紀錄片鏡頭展示給人看就足矣。
每當桃姐和主人羅傑共同出現在鏡頭中,她是個順從到木訥的傭人,一直用飄忽不定的眼神揣度著小主人的意思,小心翼翼地掂量著他的照顧和好意,熟悉而客氣。當鏡頭中只剩下她自己時,她是鮮活的講究的,嫌棄老人院的衛生環境,呵護著獨身的尊嚴。她這輩子就在兩種角色切換自如,恐怕是連她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宿命吧?
羅傑多次因為穿著打扮被誤認為計程車司機、空調修理工,其實他是電影監製,留過學,抬抬手就是幾十上百萬美金的合同。這樣的反差亦如他在桃姐倒下之後,自然而然地開始學習照顧桃姐,從她陪伴他到他陪伴她,不是親兒子卻比親兒子做得更多。羅傑陪她散步吃飯,收拾東西,回憶過去,桃姐幫他挑選新的工人,卻發現再也難找到一個人延續已經浸入骨髓的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無私奉獻——你不在了,就都不在了。
老人,都是歸途上的預言家。人,一旦老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最怕歸去的路上空氣突然安靜,說到底還是為了一點體面。生活真若如桃姐的離去一樣平靜無痕,像秋夜微風搖動樹葉,不覺寒意入骨悄悄飄落,亦此生之幸事。
很有趣的一點是客串演員們不但實名出演還在電影中互相打趣,他們這些人可是撐得起半個影視圈。然而,整部電影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有些單刀直入的悲情色彩,也如流水划過頑石,任它曾經奇峰利角。
想起我奶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她在大連是有小汽車接送看戲的二小姐,剛強了一輩子,忌諱賺人厭棄。暮年時有一段時間住在我家,無論我們怎麼要求,她都拒絕和我們同桌吃飯,「這個年紀的老模樣不利索,就不要拿到人前了。」
人不用像貓狗一樣頭拱地去吃東西,這是做人的唯一一點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