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過諸多古裝劇之後,大家毫無意外的發現,除了當下飽受爭議的清宮劇之外,原來電視劇史上最容易引起話題熱度的朝代,就是——唐朝。
大唐天下,在百姓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追求享樂的時代,以胖為美似乎不是一種流行趨勢,而是當下百姓的生活狀態。
大家都吃的好了於是胖了,乾脆細腰柳葉彎眉櫻桃口的審美,餃子要吃燙燙的,媳婦要娶胖胖的!
《大明宮詞》就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手法,使得我們能夠在了解那些一知半解的歷史之時,更加透徹的看到了「武則天」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母女之情。
周迅飾演的青春年少,和陳紅飾演的成熟韻美,不相上下。
少時看《大明宮詞》只覺得周迅飾演的活潑可愛的太平如此這般的迷戀薛紹,成親之後轉眼變得成熟端莊太過奇怪,如今才懂得,那時候的周迅年少,不足以演繹出在知曉自己是第三者插足薛紹和慧娘的震驚與絕望。
我甚至還能看到小太平在掀開薛紹戴在臉上的面具的時候,眼裡出現的星星,可是成親當晚,在太平於洞房花燭枯坐到天明,見到了一夜未歸,又歇斯底裡的為自己失去、委屈了的愛妻慧娘抱不平薛紹的時候,突然懂得,那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一夜成熟,變成了「陳紅」才理所應當。
或許說《大明宮詞》中的肺腑之言,逐個拎出來,足以成就一部「莎士比亞」太言過其實,可我仍舊覺得,它其中的每一段感情,都是曾經深情交付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發自肺腑,深情又濃烈。
縱觀太平公主的一生,涉足她生命的有三個男人:
薛紹在沒有遇見太平之前是幸福的,他曾經擁有過「長相守」的愛妻,二人山盟海誓,舉案齊眉,原本該白首到老,最終卻因為太平公主的一見鍾情永遠失去了。
薛家不敢叫太平知道慧娘的存在,只能委屈了她,將她所有的痕跡抹去。
作為臣子,與髮妻分離的薛紹甚至不敢對太平公主這個罪魁禍首做什麼,只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方式拒絕她的靠近。
然而慧娘的離世,嗷嗷待哺的孩子,家族的榮耀,來自與李治與武則天的壓力叫他獨自存活的每一天都痛苦萬分。
他曾經想過殺掉太平,最後卻因為太平的善良停手。
作為天后武則天唯一的存活的女兒,太平公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的下嫁是薛家舉族的榮耀,所有人都羨慕著薛紹,覺得他何其有幸能夠得到公主的垂青。
太平嫁過來之後,對待公公婆婆恭恭敬敬,沒有半點架子,對待薛紹更是滿心滿眼全是歡喜,她真的把自己當做薛家的兒媳婦,想要與她的少年郎長相廝守。
可誰又能懂得薛紹的痛苦與悲涼,自己曾經「海誓山盟,長相廝守」的髮妻因太平而死,他不但不能手刃太平,最後還在與太平的相處中無法抑制的愛上了她。
那個時候的趙文瑄真的非常認真傳神的演繹了薛紹的痛苦與無奈,所以我們看到薛紹的時候,一直覺得他形象倔強卻又透著一股子抑鬱,他的溫文爾雅與柔情萬千全部給了慧娘,可太平的出現又讓他將自己險些置於不仁不義之中,最後他因為接受不了愛上了太平公主這個事實,覺得自己無顏苟活,而選擇自盡的時候,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甚至有時候覺得薛紹此人重情重義,對待慧娘的時候情深一片,矢志不渝,最後慧娘逝去,他愛上太平公主之時,又沒法接受這樣惡劣的自己,他的自盡,才是他口中對於「愛情」最高的定義。
也正是因為如此,太平公主終其一生,都沒有放下過薛紹,所以後來在遇見與薛紹長的一模一樣的張易之的時候,她才一股腦的陷了進去……
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在太平失去薛紹多年後,她遇到了出自武家,卻被武三思等人排擠,欺負的武攸嗣。
這個人身上沒有半點薛紹的影子,太平公主與她的成婚應該可以算作是一場意外。
武則天當政期間,武家崛起,李家沒落,那個時候的太平能在朝堂上有地位,全然靠著支持武則天的上位,獲得她的信任,才得保全自身。
只是那個時候的武三思對其咄咄逼人,一味求取太平,使得厭惡武三思的太平在遇到憨憨的武攸嗣的時候,一方面為他解圍,一方面又把他當做了擋箭牌,一個拒絕武三思的籌碼!
一個是公主,一個是憨厚老實默默無聞不討人喜歡的窮小子,所以洞房花燭夜當初發生在太平公主身上的事情在武攸嗣身上重演。
武攸嗣的卑微討好在太平這裡一文不值,這種情況就好像當初在薛紹面前的太平一樣,一片赤心,卻不如那人一個眼神。
不過當年的太平比起武攸嗣幸福太多,哪怕她沒有得到薛紹的愛,她依舊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太平公主。
而武攸嗣,除了多一個駙馬的身份,地位與從前沒有半分區別,甚至還要收到更加低劣的懲罰,剃光頭學狗爬也只是少數,言語之上的侮辱讓武攸嗣飽受煎熬。
在這種情況下,武攸嗣似乎急需一個解脫,需要釋放自己,於是在侍女的有意操控下,醉酒後的他色令智昏,不但寫下了大逆不道的話,還背叛了太平。
這是醉酒醒來之後的武攸嗣沒法面對的,他深深愛著她,卻不能得到她半點垂青,如今的背叛使得他對未來所有美好嚮往全部化為泡沫。
他沒辦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他選擇了與薛紹同樣的結局,自盡。
幸運的是,在他離世前,太平終於將目光放在了他身上,那一刻,他滿足了。
武攸嗣離世多年後,春在戲班裡看到了與薛紹長的一模一樣的張易之。
這個男人聰敏的可怕,他在知道自己有一張薛紹的臉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要如何以此為餌,得到自己前半生不曾擁有過的榮華富貴。
他很懂得討女人關心,所有太平公主在見到他,被他安穩,給予溫暖之後,就不可自拔的陷了進去。
就連皇帝武則天,也對張易之另眼相看。
只是張易之起與薛紹,也終於薛紹。
在太平公主意識到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的狼子野心,在發現他並不是她的薛紹的時候能夠大徹大悟痛下殺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張易之的那張酷似薛紹的臉,更是因為薛紹用他的生命,證實了他的愛情,這是滿腹陰謀算計的張易之不能比的。
這也是薛紹能夠在太平公主心中永垂不朽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倘若他一邊愛著慧娘,抱著她的誓言痛苦,後邊沒多久就愛上了太平公主,見異思遷,那絕對不會在太平公主心中,甚至是生命中留下如此濃重的色彩。
也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太平公主沒有完完整整的得到過薛紹,所以他的存在是太平公主一生的執念,這種執念在張易之出現之後,得到了確切的體現。
倘若當時的編劇有現在的「覺悟」,定會轉瞬以太平公主為主角,讓張易之以替身的身份,與其來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
將太平公主與薛紹的愛情化作「白月光」一般的存在,而張易之,才是其中主角,最後與太平公主完美大結局,也算兩全其美,圓了觀眾們的夢。
可若當如此發展,以張易之風流成性、見異思遷、陰狠毒辣的性子來看,他德不配位,是配不上太平公主的。
所以太平公主可以孤獨終老,卻不需要一個犄角旮旯裡鑽出來的、滿腹陰謀與算計的伴侶。
太平公主手刃張易之是政治需要,也是人生必須。
而薛紹——他依舊是當初那個無可挑剔的獨一無二!
這裡是 原創所有!感激閱讀至此,期待你的關注!乀(ˉεˉ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