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最擁擠的旺角,人們聚集到西洋菜街,把這裡變成人聲鼎沸的歡樂海洋。無關年齡,也無關性別,所有人縱情歌唱和舞蹈,直到夜深。然而由於噪音擾民等問題,2018年8月,政府決定「殺街」,在最後的夜晚來臨前,我們記錄下了街上所有動人的瞬間。
文/田野
講到香港旺角,你會想到什麼?購物勝地,地道美食,還是王家衛的《旺角卡門》或《古惑仔》系列之《洪興十三妹》?
事實上,旺角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平方公裡約有13萬人。這裡最著名的一條街叫「菜街」,全名西洋菜街,因以前是種西洋菜的田地而得名。「菜街」又是人口稠密的旺角,最擁擠的一條街道。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公共空間極為缺乏,尤其是像旺角這樣的區域。一項數據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香港市區人均休憩用地面積為2.7平方米,而旺角僅有0.6平米不到。如何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空間,始終是政府的一大難題。
2000年起,為緩解旺角地區人流密集、人車相爭的問題,政府在菜街設立「旺角行人專用區」計劃——每逢周末及公共假期,行人區禁止車輛通行。車輛禁行,加上原本街道兩旁商鋪眾多,遊人如織,漸漸地,這裡聚集了許多不同的街頭表演者。
街頭表演者集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和遊人駐足觀看,菜街逐漸發展成為香港街頭表演最多的街區之一,甚至不少市民養成了定期去菜街看演出的習慣。
菜街有位「小龍女」,是紅到發紫的街頭歌手。她一出場,聽眾立刻圍了裡三層外三層,有時甚至上百多人擠在不到10米的行車道上。路人拍攝的她的演出視頻,傳上YouTube也都有近二三十萬觀看,在快手,「小龍女」更是擁有超過百萬的粉絲。
「小龍女」本名龍婷,從遼寧瀋陽來到香港。龍婷皮膚白,留一頭利落短髮,身形瘦高,常穿一身長裙,「他們叫我小龍,我還是一個女的,變成小龍女,在旺角唱歌就變成旺角小龍女。」
2017年,她受到常駐菜街的「旺角羅文歌舞團」邀請演出,起初試唱了兩首歌,並未引起很大反響。但人稱「旺角羅文」的歌舞團團長梁志源,憑著自己在菜街唱歌打拼多年的經驗,推薦一些更適合菜街聽眾的經典金曲給她唱,鄧麗君的歌居多。
久而久之,「小龍女」成為了菜街上最火的街頭歌手。
「旺角小龍女」龍婷
「小龍女」的走紅,也讓「旺角羅文歌舞團」成為菜街最受歡迎的表演團隊之一。
「有名自然就有利,有利就自然能生存下去」,在團長梁志源看來,菜街給了他很多東西,也讓很多人認識了「旺角羅文」。而這一切,都源於2012年某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跑到菜街跟人一起唱了首羅文的《小李飛刀》。
菜街的觀眾整體年齡偏大,多數超過40歲,甚至很多都退休了,所以每次出攤,梁志源都特別選定一系列金曲給歌舞團的歌手唱。龍婷儘管不算金曲愛好者,但也很明白金曲對菜街粉絲的意義,這是他們的回憶。
「他們聽到我的歌,應該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我覺得他們很多時候會想到以前年輕時候沒有做到,或者是遺憾的那些事的感覺。」
「旺角羅文」梁志源
談到歌舞團的生意,梁志源很清楚粉絲們通常生活穩定,支持喜愛歌手的能力會高一些,「他們為小龍女就每天聚集在這裡,聚集得越來越多,就變成了現在的局面,塞在那裡,都不能走動。」
菜街像一片海,海納百川,但也魚龍混雜。有看相的,有幫人紋身、畫畫、照相的,有雜技表演的,玩花式足球的也有,唱歌也有,就連商販和各類民間團體都趁勢加入其中,人聲鼎沸,最後沸騰到出事了。
街頭表演的噪音在十幾年間愈演愈烈,因為在菜街的周邊仍然有不少住宅,許多住戶不堪其擾,紛紛向相關政府部門投訴。
據港媒報導,僅2017年,警方、環保署及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就收到多達1236宗噪音有關投訴。而去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90%的住戶表示支持終止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的建議。
2018年5月24日,一項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動議在香港油尖旺區議會通過。菜街正式進入「殺街」倒計時。8月4日,香港特區政府終止了18年歷史的旺角行人專用區。「旺角羅文」「小龍女」這些街頭藝人們在菜街的表演就此終止。
對於旺角,對於菜街來說,「殺街」過後,千千闕歌不再;對於那些街頭表演者,對於歌迷們來說,何去何從也未可知。或許就像陳慧嫻歌中所唱,「來日縱是千千晚星,都比不起這宵美麗」,比不起「殺街」前那個最後的夜晚美麗。
製作團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