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為何毅然選擇轉行,投身三農領域?
其實,這個話題是:人到中年的再次定位問題。
首先,說,人到中年,說明我們已經不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從人生閱歷和事業都有了一定基礎;其次,再次定位,說明在生命長河的中間階段,我們中年人開始思考自己還有哪些職業困惑,或者是心有不甘,總有再次想衝鋒一把的事業決心?最後,就是解決每個人的精神領域和情懷的問題。
那麼像我們這個歲數(奔四或者是35-45歲)階段,如何給自己定好位呢?
所謂此階段定位,說到底,個人理解,其實就是一個選擇與放棄的問題。學會選擇需要敏銳的眼光和清晰的認識,學會放棄則需要徹悟的智慧和割捨的勇氣。善於選擇、勇於放棄,就能清除幹擾,為自己的定位找到正確的方向。
其中有一點很重要,也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特別審慎的一點是:一定要把職業定位放在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位置。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在社會上的生存地位。所以,職業定位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前途。但是,許多人選擇職業被太多的隨意性和偶然因素所左右,並讓不適合自己發揮潛能的職業和職位束縛一生。而以明確的職業定位開始職業生涯,等於走上了成功人生的順風路。
還有就是要做到高點定位與低點起步相結合。所謂高點定位,也就是在為自己定位時把位置可適當調高,這樣可以增強自信,提高生存層次。但是不要走向極端,以致好高騖遠,要在充分了解自身、了解現實的基礎上,做到低點起步。
最後,不要走向自我定位的誤區。很多人給自己定位時,常以賺多少錢、做多大官作為標準,為此他們苦苦鑽營、疲於奔命。為金錢患得患失,為權力鈎心鬥角,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事業上的定位固然不可缺少,但不應是生活的全部,在給自己的事業定位之前,首先要給自己的生活狀態也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人到四十,個人對事業定位和生活定位尤為有了更深的理解。兩者有著必然的關係,卻也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狀態。能否平衡好,也是需要每個人做出智慧取捨。無論事業成就有多牛,回歸質樸的一種生活狀態是多麼的重要和坦然。
超出事業之外,探索精神領域的一種渴望和訴求,就是你到底想活成什麼樣子?也是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思考的一個命題。
其實不僅以上這幾點,人生的諸多方面都需要從定位起步,定位準確了,生存之路就少了些質疑和迷茫。
當我們有了明確定位後,就要按照定位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對於沒有行動力、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來說,多么正確的定位都於事無補。定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一起點而已。
我從一個金融行業,轉型進入三農產業領域,在很多人看來這一步走得略顯倉促,都覺得我不可思議,都這個歲數了,原來工作也相對穩定,在目前就業形勢不是很樂觀的情形下依然放棄那些去做三農?或者更爽快地上來就劈頭蓋臉:「都奔四的歲數了,還敢裸辭」 ?的確,在金融行業這麼多年,拿著一份穩定收入,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但也可以旱澇保收,衣裳尚可。用我閨蜜的話說「一個中年婦女了,好容易努力打拼到單位的中層管理,又徹底都不要了,折騰啥啊」?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當人基本需求滿足後,就會不安於現狀」 。這話好像說的就是我,我就是這樣的一性格,總想不斷挑戰自己的潛力。但我知道我並不是盲目樂觀的看好自己,也並非用「英雄」似的姿勢去挑戰。舉個慄子:如果有一件事情很有發展潛力,但是未知困難也不小,更要付出很多全新的學習和努力,我一般會選擇去徵服。
大家有個普遍認識,似乎玩網際網路的都是年輕人,搞金融的都是精英階層,做農業的就是汗流浹背、田間地頭?
我選擇三農這個領域,並不是從此以後就拿著鋤頭去田間地頭種地。這裡再次聲明,也是為了讓關心我的親人和朋友們看到這篇文章後,真的放心哈,我真的沒去種地。大家要知道未來農業模式和傳統農業模式不再相同。將來你會看到,有很多專家和高校畢業知識青年投身在這個領域。國家教育及就業結構已經相應的做出很多重點人才規劃和布局了,以後在三農領域行動的人也許是社會最fashion的群體。真的,我能預想到,一幫有知識、有認知、有商業模式,有情懷的人群是怎麼引領社會潮流。我們許多老祖宗的東西會被他們玩出世界潮流也不一定呢?
我一直比較建議,大家儘量多地了解一下國家的整體政策結構和當前國際國內外環境下的中國市場發展戰略。特別是剛剛出臺的十四五規劃,關於農業和生態板塊,大家一定多關心一下。你會發現目前在農業領域具備豐富的創業資源,也就是掙錢的途徑。對於我們40歲左右的中年人,事業到了一定瓶頸,手裡小有一點資產,但又總覺得資產無法盤活,或者是說心裡一直有個創業夢或是投資的夢,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可以在哪些方面謀求發展呢?不妨真的考慮一下三農產業方面。
我上次發稿中跟大家聊過,整體來看,三農還面臨著很多問題。
我們國家農業、農村、農民還處於各個行業的最底層,當前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的水平還比較低,生產效率不高。正是因為有問題,也就意味著機會也存在。
其次,農村人口基數那麼龐大,大約是6-7億左右,這個龐大數據如何盤活?
還有,農業種植+養殖相結合的生態一體發展方面待提升的空間也非常大。
最後,就是關於土地金融政策的出臺方面、生態農場和鄉村旅遊方面等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消費趨勢值得重點研究和考慮,就是我們對於食品安全和健康越來越重視了,我們這一代開始有了更加清醒的認知。我國趨於當時那個階段的發展現狀,為了增產等因素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問題。從土地源到產品源;從種植農民到消費用戶;還有從國家綠水青山的長遠發展看,我們真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因此從各個角度來說,在中國雖然做三農非常難,但是我們恰恰看到了這個領域可深度發展的許多機會。那麼多商業巨頭大佬們在農業領域布局,一定是看好這個巨大發展的市場和基數。就看大家用什麼樣的產業模式或者是閉環完整的商業模式來撬動它。
未來,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我預判場景化會發展加速,供給方式也越來越依賴於數位技術,體現在客戶獲取、數據分析、精準營銷、風險管控、金融服務全流程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個人為何選擇進軍三農,看似從金融領域跳出,然而又沒有跳出,而是垂直根深在了一個領域—三農產業的金融市場。
給廣大朋友們聊這麼多,只想用我本人的實例給大家提供點可判斷的素材吧,也希望大家無論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裡,都能審慎、智慧地做出屬於你的重要選擇。下次有時間,希望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一下關於三農領域的數據和金融方面,以及網際網路平臺和金融為何如此相愛等方面的話題。
本人的榮幸和感恩!在自媒體平臺上,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塊自留地,本意就想寫寫自己的故事,馳騁一下真實的自己;沒想到得到了那麼多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還有給予建設性的提攜意見和幫助,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幸運,真誠地感謝未曾謀面的朋友們;也十分感謝自媒體平臺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和機會,這是人生的福祉。
真誠祝福大家生活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