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為何毅然轉行 投身三農領域?

2020-12-19 神農造物九天玄女

人到中年為何毅然選擇轉行,投身三農領域?

其實,這個話題是:人到中年的再次定位問題。

首先,說,人到中年,說明我們已經不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從人生閱歷和事業都有了一定基礎;其次,再次定位,說明在生命長河的中間階段,我們中年人開始思考自己還有哪些職業困惑,或者是心有不甘,總有再次想衝鋒一把的事業決心?最後,就是解決每個人的精神領域和情懷的問題。

那麼像我們這個歲數(奔四或者是35-45歲)階段,如何給自己定好位呢?

所謂此階段定位,說到底,個人理解,其實就是一個選擇與放棄的問題。學會選擇需要敏銳的眼光和清晰的認識,學會放棄則需要徹悟的智慧和割捨的勇氣。善於選擇、勇於放棄,就能清除幹擾,為自己的定位找到正確的方向。

其中有一點很重要,也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特別審慎的一點是:一定要把職業定位放在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位置。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在社會上的生存地位。所以,職業定位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前途。但是,許多人選擇職業被太多的隨意性和偶然因素所左右,並讓不適合自己發揮潛能的職業和職位束縛一生。而以明確的職業定位開始職業生涯,等於走上了成功人生的順風路。

還有就是要做到高點定位與低點起步相結合。所謂高點定位,也就是在為自己定位時把位置可適當調高,這樣可以增強自信,提高生存層次。但是不要走向極端,以致好高騖遠,要在充分了解自身、了解現實的基礎上,做到低點起步。

最後,不要走向自我定位的誤區。很多人給自己定位時,常以賺多少錢、做多大官作為標準,為此他們苦苦鑽營、疲於奔命。為金錢患得患失,為權力鈎心鬥角,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事業上的定位固然不可缺少,但不應是生活的全部,在給自己的事業定位之前,首先要給自己的生活狀態也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人到四十,個人對事業定位和生活定位尤為有了更深的理解。兩者有著必然的關係,卻也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狀態。能否平衡好,也是需要每個人做出智慧取捨。無論事業成就有多牛,回歸質樸的一種生活狀態是多麼的重要和坦然。

超出事業之外,探索精神領域的一種渴望和訴求,就是你到底想活成什麼樣子?也是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思考的一個命題。

其實不僅以上這幾點,人生的諸多方面都需要從定位起步,定位準確了,生存之路就少了些質疑和迷茫。

當我們有了明確定位後,就要按照定位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對於沒有行動力、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來說,多么正確的定位都於事無補。定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一起點而已。

我從一個金融行業,轉型進入三農產業領域,在很多人看來這一步走得略顯倉促,都覺得我不可思議,都這個歲數了,原來工作也相對穩定,在目前就業形勢不是很樂觀的情形下依然放棄那些去做三農?或者更爽快地上來就劈頭蓋臉:「都奔四的歲數了,還敢裸辭」 ?的確,在金融行業這麼多年,拿著一份穩定收入,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但也可以旱澇保收,衣裳尚可。用我閨蜜的話說「一個中年婦女了,好容易努力打拼到單位的中層管理,又徹底都不要了,折騰啥啊」?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當人基本需求滿足後,就會不安於現狀」 。這話好像說的就是我,我就是這樣的一性格,總想不斷挑戰自己的潛力。但我知道我並不是盲目樂觀的看好自己,也並非用「英雄」似的姿勢去挑戰。舉個慄子:如果有一件事情很有發展潛力,但是未知困難也不小,更要付出很多全新的學習和努力,我一般會選擇去徵服。

大家有個普遍認識,似乎玩網際網路的都是年輕人,搞金融的都是精英階層,做農業的就是汗流浹背、田間地頭?

我選擇三農這個領域,並不是從此以後就拿著鋤頭去田間地頭種地。這裡再次聲明,也是為了讓關心我的親人和朋友們看到這篇文章後,真的放心哈,我真的沒去種地。大家要知道未來農業模式和傳統農業模式不再相同。將來你會看到,有很多專家和高校畢業知識青年投身在這個領域。國家教育及就業結構已經相應的做出很多重點人才規劃和布局了,以後在三農領域行動的人也許是社會最fashion的群體。真的,我能預想到,一幫有知識、有認知、有商業模式,有情懷的人群是怎麼引領社會潮流。我們許多老祖宗的東西會被他們玩出世界潮流也不一定呢?

我一直比較建議,大家儘量多地了解一下國家的整體政策結構和當前國際國內外環境下的中國市場發展戰略。特別是剛剛出臺的十四五規劃,關於農業和生態板塊,大家一定多關心一下。你會發現目前在農業領域具備豐富的創業資源,也就是掙錢的途徑。對於我們40歲左右的中年人,事業到了一定瓶頸,手裡小有一點資產,但又總覺得資產無法盤活,或者是說心裡一直有個創業夢或是投資的夢,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可以在哪些方面謀求發展呢?不妨真的考慮一下三農產業方面。

我上次發稿中跟大家聊過,整體來看,三農還面臨著很多問題。

我們國家農業、農村、農民還處於各個行業的最底層,當前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的水平還比較低,生產效率不高。正是因為有問題,也就意味著機會也存在。

其次,農村人口基數那麼龐大,大約是6-7億左右,這個龐大數據如何盤活?

還有,農業種植+養殖相結合的生態一體發展方面待提升的空間也非常大。

最後,就是關於土地金融政策的出臺方面、生態農場和鄉村旅遊方面等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消費趨勢值得重點研究和考慮,就是我們對於食品安全和健康越來越重視了,我們這一代開始有了更加清醒的認知。我國趨於當時那個階段的發展現狀,為了增產等因素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問題。從土地源到產品源;從種植農民到消費用戶;還有從國家綠水青山的長遠發展看,我們真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因此從各個角度來說,在中國雖然做三農非常難,但是我們恰恰看到了這個領域可深度發展的許多機會。那麼多商業巨頭大佬們在農業領域布局,一定是看好這個巨大發展的市場和基數。就看大家用什麼樣的產業模式或者是閉環完整的商業模式來撬動它。

未來,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我預判場景化會發展加速,供給方式也越來越依賴於數位技術,體現在客戶獲取、數據分析、精準營銷、風險管控、金融服務全流程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個人為何選擇進軍三農,看似從金融領域跳出,然而又沒有跳出,而是垂直根深在了一個領域—三農產業的金融市場。

給廣大朋友們聊這麼多,只想用我本人的實例給大家提供點可判斷的素材吧,也希望大家無論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裡,都能審慎、智慧地做出屬於你的重要選擇。下次有時間,希望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一下關於三農領域的數據和金融方面,以及網際網路平臺和金融為何如此相愛等方面的話題。

本人的榮幸和感恩!在自媒體平臺上,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塊自留地,本意就想寫寫自己的故事,馳騁一下真實的自己;沒想到得到了那麼多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還有給予建設性的提攜意見和幫助,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幸運,真誠地感謝未曾謀面的朋友們;也十分感謝自媒體平臺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和機會,這是人生的福祉。

真誠祝福大家生活開心!

相關焦點

  • 中年轉行,你,準備好了嗎?
    IT領域已經做了10年,自感中年危機,想轉行換個新領域,希望老師能給些建議。轉了行,怕有風險;不轉行,又賺不到錢,讓許多職場人陷入了兩難境地,於是,許多人都問相同的問題:我該不該轉行?麥可思數據統計:大學生就業3年內轉行的比例高達87%,職場中年因面臨著諸多因素,轉行的需求則更高。至於該不該轉行?這是一個既簡單又不好回答的問題。說它簡單,是人這一生可以選擇多種行業和多種職業,是基於一個人個性中不同的優勢潛能所決定的。
  • 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
    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特別是當前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複雜局面,穩住農業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至關重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堅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
  • 人到中年不得已,TVB金牌綠葉老演員的辛酸轉行"搵食"記
    人生總有高低潮,面對到來的中年危機的不得已,你會怎麼樣?選擇退縮?還是迎難而上?最近,香港ViuTV搞了一檔真人秀綜藝節目《中佬唔易做》,全集12集已經更新結束,講述了6位到中年不得已甚至有幾個已經在失業狀態的前TVB金牌綠葉演員,在節目中進行了轉行挑戰——做一名社會很普通的&34;。是不是給人一種&34;的感覺?
  • 人到中年不得已,TVB金牌綠葉老演員的辛酸轉行「搵食」記
    人生總有高低潮,面對到來的中年危機的不得已,你會怎麼樣?選擇退縮?還是迎難而上?最近,香港ViuTV搞了一檔真人秀綜藝節目《中佬唔易做》,全集12集已經更新結束,講述了6位到中年不得已甚至有幾個已經在失業狀態的前TVB金牌綠葉演員,在節目中進行了轉行挑戰——做一名社會很普通的「打工仔」。是不是給人一種「披荊斬棘的哥哥」的感覺?
  • 加快推進十一個 「三農」重點領域「補短板」
    經濟日報北京7月10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 農業農村部黨組研究部署當前「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12月4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當前「三農」領域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立足政治高度、運用歷史思維、守牢安全底線來看待和抓好「三農」工作,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到全力以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上,體現到全部上下真抓、真管、真練、真幹的勁頭上來,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努力推動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落實見效。
  • 農村中年婦女「巧婦九妹」粉絲420萬,年入幾百萬,2人很重要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中年婦女「巧婦九妹」粉絲420萬,年入幾百萬,2人很重要。來自廣西靈山的農村中年婦女「巧婦九妹」創作者,也是三農自媒體領域較早成名的人了,她拍攝了不少當地的風土人文,自然風光,特產美食等視頻,由此火爆了網絡,成為了成功的三農自媒體人,至今已經擁有粉絲420多萬,堪稱三農自媒體領域大咖級的人物。
  • PPmoney赴雲浮調研三農項目 為鄉村振興添柴加火
    「在和何琳教授商討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高校的性質,她能有效對接到一些有需求的鄉村資源,而我們企業方則可以利用這些渠道,通過科技金融手段實現精準助農,為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服務不好的中小農戶,解決生產資金和銷售渠道的困難。通過校企雙方的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萬惠三農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說。
  • 奔波在「三農」一線的人保小夥兒
    人保財險大連莊河支公司立刻組建起一支40餘人的查勘理賠隊伍,分成20組,分別趕往各個村鎮。莊河市長嶺營銷服務部經理劉德柱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當劉德柱趕到受災最重的橫道河村某農戶家時,眼前的一幕讓他驚訝又心疼:院子裡仿佛成了河道,滿牆的爛泥,家電、家具、糧食或被水衝走,或泡在了水裡……面對此景,劉德柱立刻查勘、盤點、拍照、定損,很快就釐清了受災損失的情況。
  • 補「三農」領域短板 特別在四個方面重點下功夫
    -03-19 10:52:00   來源:   主持人:  剛才您反覆地提到了一個短板的這個問題,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也是在「三農我們省「三農」領域還有哪些必須要儘快補上的短板?  張鳳春:  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落後是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直觀的體現。
  • 服務三農服務民生
    服務三農服務民生 2021-01-13 13:30:01 來源 : 財訊界 農業保險是我國第一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專門發文予以支持的險種,承擔著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的重要歷史使命。
  • 用激勵與情懷襄助「三農」金融
    其中,涉及「三農」的金融工作備受關注,尤其是會議確定了六項工作任務:一要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二要加大涉農資金投放;三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四要加大對發展現代農業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五要培育農村金融市場;六要加大政策支持。    會議要求,所有涉農金融機構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脫農、多惠農。
  • 央視《三農群英匯》欄目組到鶴峯縣拍攝土家姑娘的創業故事
    雲上恩施報導(鶴峰通聯記者 尹麗子)12月19日至25日,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三農群英匯》 欄目組一行到鶴峯縣,拍攝2020年度鄉村振興人物榜入圍人物許群群。拍攝現場欄目組一行先後到鶴峯縣燕子鎮朝陽村、石龍洞村、油坪村等地拍攝。
  • 人到中年,找工作被年齡所限,考慮轉行,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是目前中年人轉行再就業,比較好的就業選擇。起碼不像保險公司需要做保險,底薪也比保險公司高很多。這種中介公司比較多,完全可以找一個離家近的公司上班。4.保安和物業家政人員目前很多中老年人都想做保安,因為比較輕鬆,工作簡單。所以保安的工作沒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可能還不好找。
  • 臺灣歌后幼年遭養父虐待,險些被賣掉還債,現72歲投身公益療傷
    如今72歲的張琪再度出現在大眾視線,一身紅色珊瑚外套加上碎花髮帶,精神狀態好到完全不像一個72歲的老太太,面對鏡頭更是毫不害羞的咧嘴大笑,看著十分開心。張琪從2010年開始就開始投身公益事業,當時她是通過朋友的介紹去往了位於臺灣的一個兒童之家,看到那些家庭遭受重大變故,受到虐待的兒童及少年,她回想起了自己幼時的遭遇,主動請纓成為兒童之家的終身志願者和助養發起人。
  • 《我是餘歡水》:人到中年雖一地雞毛,毅然需要自己說了算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故事的主線,去感受人到中年時的諸多困苦,以及如何才能在身處「中年危機」時依然「自己說了算」。所以,人到中年如果遭遇「一地雞毛的亂」,一定及時提醒自己「要改變」。一幢舊房屋在裝修前,先要破壞原有的裝飾,露出底色,才能重新改造、重新設計、舊貌換新顏。房屋如此,人亦如此。如果你的人生已經亂到無法忍受,除了改變別無他途。而只要敢於改變,並隨著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就一定能擺脫「一地雞毛」的亂象,收穫重新規劃的人生。
  • 她32歲獲德國獎金1270萬,仍未被金錢打動,毅然回國效力
    導言 國家培養出的人才,常常選擇到國外去鍍金,且大概離一去不回,忘記了祖國對他們的辛勤培養。 當然也有很多像錢學森一樣的愛國之士,無論身在何處,始終眷戀祖國,並且學成之後毅然投身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種精神令人敬仰。
  • 人過四十轉行再難,也別從事這3種工作,收入走低,難混出頭
    人過四十轉行再難,也別從事這3種工作,收入走低,難混出頭現在有很多人到了四十歲之後,工作就會陷入比較大的危機當中去,因為他的身體素質已經開始下降,不再能夠像年輕的時候一樣長期進行高強度的工作。但即使到了中年,自己的能力有所下降,可能找不到比原來更好的職業,轉行也十分困難,但也不能太隨便地找一份工作,比如以下這3種工作,最好不要去從事,因為這些工作的收入會不斷走低,最後很難混出頭來。
  • 56歲香港男演員當飯店雜工:人到中年,最大的恐懼是一事無成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的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得以深沉。——宗白華6月初,香港ViuTV(娛視)做了一檔真人秀節目——《中佬唔易做》。由於轉播的原因,扒姐直到近兩天才看到完整版。說實話,看完之後,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 藝體女神戴菲菲,退役原因竟是如此,轉行當演員,曾合作潘長江
    我國體壇有諸多亮眼的美女選手,她們的實力出眾,外表更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藝術體操隊伍更是人才輩出,總也被圈內稱作是美女的高產地。曾也培養出張豆豆,周捷等有著超高人氣的明星選手。 後期她在藝術體操領域獲得了諸多可喜的成就,但是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正處於事業高峰期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