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
結束「生產100萬條內褲只掙10萬元」的代工之痛
鄭波:從代工廠到「IP開發」 爭的就是「定價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鄭波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
視頻製作:周冠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0月21日,中國國際品牌授權展覽會上,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單位一起發布了他們未來的「跨界」合作計劃——敦煌博物館與紅紡文化宣布未來將一起把「敦煌文化」包裝成海內外青年朋友們喜聞樂見的「產品」,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走進現實。
「這兩年,好多專家學者都在討論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具體怎麼走,我想還是要依靠商業力量。」紅紡文化董事長鄭波從2008年承接北京奧運會福娃系列文創產品開發開始,就在琢磨中國文化為什麼不容易「往外走」的問題。十幾年下來,他把核心聚焦在了「IP開發」(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上。
鄭波的團隊最近做了一個課題,對上海的蘇州河進行文化溯源。「研發小組先把問題研究清楚,再去做設計、推廣。」鄭波說,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恐怕最後還得靠企業發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鄭波所帶領的紅紡文化此前已憑藉大嘴猴、Pancoat(盼酷)等IP產品的開發,在國內掀起一股「潮牌熱」。
代工廠老闆的「痛」:100萬條內褲只掙10萬元
一件大嘴猴的兒童衛衣售價大約568元,成人風衣售價大約798元,一款網紅保溫杯售價268元……與這些動輒數百元的品牌產品相比,紅紡文化21年前的「生意」可以用「悲壯」來形容。
1999年,鄭波在山東青島開辦了紅紡製衣廠。這個服裝加工小廠,每年負責給全世界各種品牌的衣服做代加工生產。它最大的訂單,來自法國某大型超市。
「生產100萬條超市自有品牌的內褲,每條掙1毛錢,總共能掙10萬元。」鄭波說,當時做這一單生意,要全廠工人加班加點拼命幹3個月,才能完成,「我心裡其實很不舒服。山東是文化大省,但我們沒有自己的品牌,代工廠每天埋頭給日韓牌子做加工,產品質量再好,自己沒有定價權也是白搭。」
鄭波可能是最早一撥想要爭奪「定價權」的代工廠老闆。他從青島開始,然後覆蓋山東省,再到中國東北部地區,一家一家地開設「紅紡服裝」的品牌店,想要在茫茫服裝品牌中找到自己的「定價」。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第一次讓這個代工廠老闆看到了什麼叫做「IP」、什麼是「智慧財產權」。五個福娃給他上了一堂課。
紅紡服裝在2005年拿到了福娃服飾的獨家保密生產權,金、木、水、火、土5個奧運娃娃的形象標誌等設計圖稿和奧運五環圖案一起給到了鄭波。奧組委與紅紡籤約的每一份合同,都有幾十頁紙那麼多,他還參加了奧組委舉辦的授權培訓班,第一次聽說「特許經營、特許加盟、特許授權」這樣的新詞兒。
有一次,紅紡設計的福娃T恤上,把奧運五環中的「紅環」顏色做了一些調整。鄭波立刻被奧組委抓去談話,「他們說,給你這個色,就是這個色,不能動。這是人家的智慧財產權」。那天,鄭波真正感受了「智慧財產權」的厲害。
一件福娃圓領T恤賣98元,一件福娃有領T恤賣298元……鄭波大致算過,一件帶品牌的服裝溢價是成本價的四五倍,「看上去我只是付費買了幾張圖而已,但我有品牌了,我有了真正的定價權」。
把一個「IP」當自己的孩子來養
2000年年初那會兒,社會上對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尚不明晰。那時,看電影可以下載免費的資源,聽歌也不用付費,幾乎沒有人會「為內容付費」。但鄭波卻付費了。他先後從海外買回了大嘴猴Paul Frank、Pancoat(盼酷)等IP的授權,拿回家來自己進行產品研發和推廣。
「說是拿了授權,聽上去很好聽。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圖庫,和一份份授權協議書。」鄭波當時幹的事兒,不被家人和朋友所理解——花了好幾百萬元還借了錢,買了一堆圖庫、商標圖案回來,腦子是不是不好使?
不僅如此,「腦子壞了」的鄭波還要給紅紡服裝的用工團隊進行「大換血」。把一個個薪水低、幹活賣力的流水線操作工人,換成年薪要求高、擅長做設計、做市場、做品牌推廣的年輕人。
很多人說,鄭波這是在「找死」。但鄭波卻饒有興致地回復別人:「我寧可找死,也絕不等死。」他再也不想做沒有品牌、沒有定價權、沒有生命力的代工廠生意了。
一個鮮明的標誌是——過去,紅紡服裝的員工以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為主;現在,紅紡文化的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歲左右。他們把辦公室布置得像一個遊樂場,各種手辦、玩具、創意產品鋪滿了整個辦公室。
公司越來越「年輕」,這家公司所服務的對象也越來越年輕。2010年,紅紡文化拿到大嘴猴Paul Frank授權的第三年,公司的銷售額過億元,利潤越來越可觀。而為「大嘴猴」埋單的,都是80後、90後甚至00後青少年。
從最開始商場不給櫃檯,到後來商場專設「潮牌區」給大嘴猴,紅紡文化在打造IP的道路上越走越順。「突然感覺,身邊的年輕人都喜歡穿潮牌了。我買的大嘴猴、Pancoat剛好就是所謂的潮牌。」鄭波在2015年時購買了大嘴猴全品類的中國市場獨佔權,他的公司也因為具有「巨大的IP價值」受到投資人的青睞,「誰會投資一家代工廠?但很多人會投資一個擁有很多IP授權的文化公司」。
每籤一個IP,鄭波都會把這個IP「當孩子養」。他給這個IP設計最潮的造型,把它變成服裝、日用品、食品、遊戲、床品甚至動漫電影、親子酒店、遊樂場。
90後、00後對「中國」二字有了驕傲
最近兩年,經驗豐富的鄭波敏銳地察覺到,未來購買IP授權的方向可能要變了——從到國外收購中國青年人喜歡的IP,變為在中國國內收購青年人喜歡的IP。
「根據我們市場部的調研,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當代青年,對『中國』這兩個字有了更多的驕傲。他們願意展示自己的中國人身份,也願意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形象埋單。」鄭波看到,以傳統文化作品西遊記為底色的動畫大電影票房實現超越,以故宮為創意源泉的故宮系列文創產品、化妝品在網上大賣,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銷量節節攀升。
「過去,中國青年喜歡大嘴猴、辛普森一家、小黃鴨等外來形象;未來的中國青年可能會喜歡故宮、敦煌、華為、孫悟空等本土形象。」鄭波說。
每一年,鄭波都要帶著紅紡團隊去美國拉斯維加斯授權展上「見世面」,看看有什麼受中國青年歡迎的IP可以買回來打造產品。但明年,鄭波打算帶著與敦煌博物館一起研發的「中國特色產品」去美國,「展示我們自己的文化」。
給鄭波帶去信心的,還有中國越來越優質的「保護智慧財產權」營商大環境。
「2009-2015年,被侵權事件累得夠嗆。」鄭波說,大嘴猴品牌被侵權最誇張的那會兒,流動小推車會在品牌專賣店門口售賣「打折假貨」。一件正品賣100元,一件假貨只要20元,「我們一年銷售額約20億元,假貨銷量也差不多這個數」。
近兩年,隨著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鄭波明顯感覺到「維權更高效、獲賠數額更大」。紅紡的法務部每年處理上百起侵權案子,幾乎都能獲得法院支持,「下一步,我們團隊會在中國文化走出去上發力,選準IP,進行再創作、再孵化,用商業力量建立中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