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子說
前天有媽媽問我說,有沒有一個帶兩個孩子外出過?
當!然!作為一個不出門會死星人,哪怕一個孩子抱一條腿,俺也是要出門滴~帶娃出門,這件看上去很美的事情。早在我成為母親之前,就一直憧憬著。
曾幾何時,我也是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徒步過峽谷江河的旅行達人,早在懷孕的時候,我就幻想著有朝一日帶著娃拉轟地在路上的感覺,但等到大寶到來之後,我才發現,一切的幻想,不過就是幻想而已。
大寶是個內向安定的人,他喜歡穩定安靜的環境,儘管在他滿月後,我就一次一次地嘗試帶他外出,但他總是用不停歇地哭鬧來表示抗議,直到快一歲,才可以安靜地坐在童車裡,跟著大人逛逛公園。我嘗試帶他出門旅行,但他不是生病,就是表現得毫無興趣,無論在怎樣的名勝古蹟,他最感興趣的,不過就是腳邊的泥巴,和路邊的小石子。
有一次,我帶著快三歲的大寶和外婆一起自駕環遊華東三省,到烏鎮的時候,天色已晚,我們坐在小橋之畔,對著潺潺流水,近處和遠處的紅燈籠隨風搖弋,烏篷船遠遠駛來,又慢慢駛去……正當我享受著這種難得的安逸與寧靜之時,大寶悠悠地說了一句:「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回家呀?」我對他打攪了這美好的氣氛而倍感光火,回了一句:「這裡不是很好嗎?幹嘛想著回家?」話音剛落,大寶「哇」的一聲哭了,大喊: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一直到四歲,大寶都不大理解出門旅行的樂趣。在妹妹出生之後,我們一家四口趁著清明假期到山中小住。田野炊煙的生活,是我與先生美好的童年記憶,但對于大寶而言,卻難以忍受,他像個祥林嫂一樣,一直反覆念叨:「這裡不符合我的要求!」我們嘗試引導他去田野小河邊玩石子,也摘給他路邊鮮紅美味的樹莓,但這並不能讓大寶開心起來,夜幕降臨,他終於鼓起勇氣問我們:
「我們是不是以後都住在這裡了?我們還能回小區嗎?」
瞬間,我恍然大悟,原來孩子一直擔心的不過就是一件事,那就是他不能再回到之前的家了!
我檢討自己,太早將孩子頻繁地帶出去,也許破壞了他的安全感;我也檢討自己,明知大寶性格內斂,卻還要頻繁地挑戰他的心理底線。家,在孩子心中是多麼原始、也多麼真實的一個概念,它就是一個固定的居所,在家,即是安全,離家,即是悲傷。
我們嘗試告訴大寶,出門旅行並不代表著搬家,也不意味著不回家,我們只是放出自己心中的小魔鬼,讓它們在大自然當中撒撒野,吸收空氣中豐富的能量。大寶聽了,似懂非懂,但那一晚,他沒有再提回家的事。
多少次,我見到那些旅行達人的帖子在朋友圈瘋狂的傳播,這些帖子介紹著達人父母們如何帶孩子玩轉全中國、如何在孩子三歲前旅行了40多個國家、如何帶孩子跑遍全世界,每次看到這樣的帖子,我都會微微一笑,如果我曾經也受過這樣的網帖的蠱惑,那如今的我,已然清醒與冷靜。
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那些帶孩子成天旅行的父母,通常足夠幸運地擁有一個同樣熱愛旅行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可能天生淡定,也可能年紀已長,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旅行的樂趣。
每個孩子都生而不同,當一個孩子熱愛出門的時候,就可能有一個孩子厭惡旅行。就像我家,相對於老大的內斂安定,老二從出月子開始,就可以和我們順利地出門玩耍,她早早地就展現出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和愛好,她以極快地速度融入到陌生的環境中,手舞足蹈,享受著出門帶給她帶來的新鮮與刺激。
同樣的經歷,也發生在我的朋友弗蘭克身上,弗蘭克和妻子是中英組合的外籍家庭,在他們的大女兒出生之後,他們也是滿世界旅行。我記得有一次與弗蘭克一家吃飯,他的妻子指著自家那個看上去有些破爛的童車說:「別看這個車破,但它可是至少十次飛越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停在艾菲爾鐵塔腳下,沾過馬丘比丘的土,坐過好望角的渡輪哦!」我們大笑起來,將這輛車笑稱為「資深童車」。
然而,可惜的是,等到弗蘭克的小女兒出生之後,這輛資深童車就幾無用武之地了,弗蘭克的小女兒很早就開始暈車,哪怕聞到一點汽油味,都可以吐得翻江倒海。不要說飛越太平洋,就算是去她爹單位一趟,都得夠嗆。
我與弗蘭克,都家有二孩,一個能出門、一個不能出門。這才明白,別人的經驗,終究是別人的,某個家庭的經歷,終究是屬於那個家庭的,單個孩子的體驗,也終究是屬於那個孩子的。你聽說的,未必然全是真實,那些羨慕別人滿世界遛娃的,可曾想過,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適合你、適合你的孩子嗎?
我記得我曾經跟一位二孩媽媽一起帶孩子去動物園,她的大兒子要去看老虎的時候,小兒子吵著看金魚,大兒子餵熊的時候,小兒子嘗試要翻過欄杆以身飼熊,大兒子玩遊戲入迷的時候,小兒子的睡點卻到了,大兒子抱著她的左腿不肯走,小兒子躺在右腿邊,哭鬧不已……
等這位媽媽終於扛著睡著的小兒子,牽著悶悶不樂的大兒子走出動物園的時候,我在她身後哭笑不得——一人帶兩娃,這是如何艱難!
等到我一人帶兩娃的時候,我沒有多少選擇,隨著老大年齡增長,他對出門玩耍和旅行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先生的工作很忙,家裡又沒有什麼多餘的人手,我必須學會一拖二出行,這也成為了一項生活的必修課。我特別汲取那位媽媽的教訓,找到一條合適的「一拖二」之路。
首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人特點和生活規律!
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
就像前文所述,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需求各異。兩個孩子出門,一定要儘量滿足兩個孩子的需求,否則,一旦有人不滿,那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
有次,我要去香港給老二打十三價肺炎疫苗,正好趕上老大放暑假,於是我就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香港。對老二來講,出門即是快樂,但對於老大來說,他一直不喜歡香港的擁擠和人多,於是我選擇了港九直通車出行,老大對小火車情有獨鍾,一聽說要坐火車,高興得兩眼放光!在路上,我專程為他準備了高鐵的mini模型,他坐著火車,玩著模型,乖乖地一路坐到底,絲毫沒有搗亂。
我隨身帶著背帶和推車,到了目的地,老大感到疲勞的時候,我就讓他坐推車,把老二背在身上,老二不一會兒就在溫暖的背帶裡睡著,老大在推車裡繼續玩他的小火車,不一會兒也睡著了。
出外的過程中,我會把選擇吃飯的權利交給老大,如果老大選擇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我也會欣然接受,因為在旅程中,我們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一切以孩子開心為主。縱然平時不允許吃垃圾食品,但旅行中的「特殊待遇」卻可以成為孩子心中一種特別的盼頭,也正因為有盼頭,孩子在旅程當中的配合度會大大提升。
等到回程的時候,老大和老二都會擁有新的玩具,這些都不是什麼昂貴的玩意,可能只是便利店的一個便利貼(老二撕著玩),或者一包小小的非油炸蝦條(老大吃著爽),但正是這些小小的收穫,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了一份美好的旅途記憶。
尋找合適的目的地
很多媽媽在說到一拖二出行的時候,最大的擔心會是安全問題。萬一來個人搶走一個,那該如何是好!
確實,一拖二出行絕對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要提前準備兩個孩子出門的物品,也要預先選擇目的地。
有一次,廣州兒童樂園剛新張不久,我帶兩個孩子去玩,進去轉了一圈,我趕緊離開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樂園的出口很多,中間又有很多可供孩子跑動的遊樂設施,如果我放任大寶去玩,最可能的結果,就是一雙眼睛看不過來兩個,剛剛盯住老二,老大可能就跑得不見蹤影,看住老大,老二可能就不知道去哪裡了。
我們悻悻地離開,又去了位於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場的淘氣堡,這裡是一個密封的空間,孩子進出都有工作人員把守,但新的問題來了,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邊,越多孩子玩耍,疾病流行的機率就越大。所以當我看到淘氣堡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我還是帶著孩子離開了。我寧肯他們在一塊草坪上奔跑,也不願他們待在一堆人工玩具當中,呼吸著汙濁的空氣。
再後來,我發現五星級酒店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在國外,不少高級酒店為住客提供嬰兒以及幼兒的看管服務,儘管不少酒店在中國入鄉隨俗,提供的看管服務名存實亡,但五星級酒店仍然不失為帶孩子的好地方。
在酒店帶孩子有著天然的優勢,人少、設施人性化、化妝間可以哺乳、員工熱情周到,等等。比如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就是我很喜歡的目的地,酒店有一個城中罕見的大草坪,還有專門的兒童妙妙屋,提供了大量供孩子遊樂的設施。有一次,老大在玩耍時摔倒,磨破了一點皮,還得到了酒店工作人員的及時幫助,領到了可愛的卡通創可貼。
最重要的是,高級酒店的環境相對封閉,安全問題也就無需太大擔心。以香格裡拉酒店為例,草坪四周都是封閉圍牆,不用擔心孩子跑出去。
這是去年我們參加的復活節尋蛋活動,老大非常喜歡,老二當時還小,不過今年就可以也參加尋蛋了。今年的活動劇透一下,有戶外BBQ,還有美猴王秀、互動魔術、樂隊現場演奏,還有讓孩子手札風箏、手繪彩蛋的豐富活動!3月27日,要約後臺回我。(派對詳情及門票價格文章末尾點「閱讀原文」)
安利一下食物,有適合小朋友的披薩、意粉、魚蛋等,有大人喜愛的魚蛋粉、烤肉串,還有老少鹹宜的爆米花、蛋撻、雪糕、糖果,以及新鮮水果杯等。上午11:30就開放的戶外音樂會活動一站式解決了午飯及午後親子好去處。
帶娃出行的必備攻略
必備驚喜包
積極準備,娃要用的東西提前一晚收好,記得一定準備一個驚喜包!裡邊有零食有玩具,每逢哭鬧,驚喜包都能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擅用交通工具
如果要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的話,務必錯開高峰期,高峰期被擠的不僅是你的娃,還有你出門的心情!
自駕車出行的話,安全座椅真的很重要!它不僅可以提高娃的安全係數,也會大大地節省你看娃的麻煩。重要的是,兩個娃都坐安全座椅的話,一拖二出行就大有可能了!(回復「安全」可看)
不能自駕車出行,專車是一個一拖二出行的替代選擇。
選擇合適的目的地
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擁擠,擁擠不僅威脅人身安全,還會加大疾病傳染的風險,一個娃生病已經令人頭大,況且你家還有兩個!
主題樂園和海島都是帶娃旅行的較為理想的目的地,許多主題樂園會有輔助育兒的設置,比如育嬰室、休息站、看管服務等,出門前先預習下攻略。
巧搭配出行工具
帶6歲以下的兩娃出行,背帶和推車都可以有。背帶適用於三歲以下的幼兒,推車大小皆宜。
選擇輕便的、單手可摺疊的推車,它可以讓你騰出一隻手來拉住孩子。
選擇質量好、價格貴的背帶,一分錢一分貨,貴的背帶有多好用,你用過就知道了。最重要的是,背帶是哄睡神器,小寶寶背在身上就睡了,再也不用擔心鬧覺了!
照顧每個人的需求
要照顧每個人的需求,比如大孩子喜歡玩什麼,小孩子什麼時候睡覺,還有爸爸喜歡玩什麼,媽媽喜歡玩什麼。只有當所有人的需求都被滿足時,出門在外才可能成為一種享受!
以孩子的生物鐘為基礎來安排行程,切忌不要趕路,慢——往往是帶娃旅行成功的關鍵!
出門在外不要太省
窮家富路,出門在外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尤其事關舒適度的錢,比如酒店的選擇,比如交通工具的選擇。記住:
帶娃出門,最重要的不是發朋友圈,而是舒服開心!
[關於本號及作者]
臺前是嚴肅的新聞人,臺後是逗比的二孩媽。現主持廣東新聞廣播《二孩媽媽必修課》。主持中國第一個大型二孩家庭調查,倡議建立「中國二孩日」,關注改善生養二孩的社會環境。以傳播科學育兒及現代多子女養育理念為己任。溫暖,理性,有用。[了解更多]
|特色內容|
回復「二孩日」,可了解二孩日及二孩家庭必備要素。
回復「必修課」,可了解二胎媽媽養育實例。
回復「回顧」,可觀看二胎主題漫畫連載。
|二孩準備|
回復「備孕」,可了解二胎備孕常識。
回復「懷孕」,可了解二胎懷孕與頭胎的不同。
回復「避孕」,可了解沒有準備好懷孕前的避孕措施。
回復」年齡」,可了解間隔多久要二孩合適?
回復「性別」,說說生男生女的事兒。
回復「省錢」,可了解二胎省錢秘籍。
回復「辛苦」,了解二胎家庭的心酸之處。
|二孩進行時|
回復「平衡」,可了解如何平衡兩寶的關係。
回復「手足」,了解手足相處之道。
回復「爸爸」,可了解爸爸這種神奇的生物。
回復「婚姻」,說說婚姻與育兒。
回復「父母」,可探討父母長輩在育兒中的作用和衝突。
|二胎知多d|
回復「安全」,可了解兒童安全的必備常識。
回復「規則」,了解如何為熊孩子制定規則。
回復「看病」, 了解兩個孩子鍛鍊出來的看病指南。
回復「旅行」,了解如何帶兩個熊孩子出遊的正確姿勢。
參與香格裡拉復活節尋蛋派對
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