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一開場,就展示了中年男子徐伊萬和妻子張璐搖搖欲墜的婚姻生活,接下來更是通過母親對徐伊萬的飲食管理、身材指責、生活幹涉,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式中年男子和母親的衝突。
電影一開始,張璐就質問徐伊萬:【你看,這就是我們兩之間的問題,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統觀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裡面多次發問、質疑對方,而質疑本身就把對方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設想你會對一個站在你對裡面的人好言好語嗎?如果說大家對張璐這段話聽過就略過的話,徐伊萬在面對母親的時候,同樣用了這樣的句式:
【你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裏面,住著一個幻想的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兒子。】
這兩個幾乎相同語氣和態度的質問,發生的場景都是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夫妻、母子。而與這個截然相反的是,徐伊萬在遇到陌生人娜塔莎的態度,他表現的有禮貌,善於傾聽,甚至善解人意。當然他的態度是所以發生轉變,不排除娜塔莎人美身材好,在這個顏之即正義的時代,徐伊萬的態度發生轉變也無可厚非。但大家可以留意下,他在試圖換包廂的時候,對陌生的態度:客氣、禮貌。
為什麼同一個人,在面對親近的人時,他可以吼道:【我受夠了跟你待在這個包廂裡面,我受夠了你的教導,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而在陌生人失戀的時候,他好言相勸,甚至把酒言歡。
為什麼越是對親近的人,我們越沒耐心,態度差。不是因為親人身上沒有優點,而是我們習慣了他們對我們的好,我們覺得他們對我們好是【應該的】;而人天生對痛苦的記憶遠勝於快樂。親近的人和我們朝夕相處,久而久之,家人的「缺點」在我們心中引發的不快,就會勝過家人的「優點」給我們的感動。
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比對親人更好?
1、很可能是因為,和陌生人在一起時,可以隨意表現自己。電影中,徐伊萬對母親一再隱瞞的真相,在面對娜塔莎時,卻輕易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因為我們對於陌生人沒有要求,或者要求很低,所以處理事情能過則過;而對于越親密的人,我們的要求越高,容忍度越低,會希望對方全然的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滿足自己的精神依託。
2、每個人都渴望接受並給予愛,希望被欣賞和尊重。而最容易收穫尊重的方法,就是首先尊重他人,向他人表達善意。我們對陌生人表達善意或對他們更好,是希望他們能夠以同等的態度對待我們。
那麼,怎麼做才能對親人更有耐心呢?
1. 換位思考,當發生矛盾的時候,站在親人的角度,思考如果生活中沒有了親人會怎樣?親人並非像我們想像的冥頑不靈,只不過我們始終站在自己的角度,沒有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產生了隔閡,在他們表達的時候,可以試著不要急於爭辯,試著多傾聽他們。
2. 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和家人交流、溝通。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地看到並欣賞親人身上好的一面。
3. 中國人常有【親不間疏,先不僭後】的思想,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導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反而優先照顧他們的情緒和感受,而忽略了親近的人。而在實際的生活中,親近的人也是需要我們的愛的,他們也是需要被關愛和被呵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