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電影《指環王:王者歸來》中見到了這位剛鐸的最後一任攝政宰相,電影中他顯得偏執和多疑,絲毫沒有王者氣概,甚至要帶著自己的兒子投火自盡。但是德內梭爾在早期完全不是這樣的人,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墜入了瘋狂的深淵呢?
德內梭爾出生於第三紀元2930年,年輕的時候十分高大英武,作為時任宰相埃克塞理安二世的第一個兒子,從小就被當成攝政宰相的繼承人來培養(攝政宰相的職位是世襲制),他驕傲、睿智、富有遠見,見過的人都形容他有「王者之氣」。
青年德內梭爾
德內梭爾並不甘心簡單地繼承父業終老一生,雖然攝政宰相擁有相當於國王的權力,但是在處理內部事務上,特別是與王國內其他貴族打交道的時候往往顯得底氣不足;再加上非王室血統的出生,與中土世界其他種族之間的外交場合也經常受到不一樣的待遇。這讓驕傲的德內梭爾決心將自己胡林家族在統續的問題上扶正,畢竟宰相家族已經在王國內執政近千年,而且在他看來,傳說中的王室血脈早已斷絕,剛鐸現在的情況相當於故意瘸了一條腿,的確是時候改弦更張了,只有在統續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後國家才能步入正軌。
壯年德內梭爾
但是要做到談何容易,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奧斯吉力亞斯的問題。剛鐸的首都和她周邊地區實在是個奇葩之地,我們看張地圖就知道了。
早期的剛鐸首都一直設在奧斯吉力亞斯,這是一座橫跨安度因河的城市,東西方向分別是米那斯伊希爾和米那斯提利斯這兩座姐妹城市,米那斯伊希爾緊靠著的就是魔多的陰影山脈(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首都的位置是另一個話題了)。這樣的地理格局就註定了每次東方的勢力一旦崛起,米那斯伊希爾就首當其衝受到攻擊,而米那斯伊希爾一旦失守,首都奧斯吉力亞斯就必定告急。
米那斯伊希爾
米那斯提利斯
第二紀元末,米那斯伊希爾被第一次攻陷,魔多的軍隊從那裡出發沒有多少裡格就能直逼奧斯吉力亞斯城下。
米那斯伊希爾陷落
好在當時阿納瑞安拼死抵抗,堅守了5年,才在精靈和北方阿爾諾王國的幫助下解圍。那時的剛鐸其實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離魔多實在太近了,近到了可以互相扇巴掌的程度。但他們是努曼諾爾人呀,驕傲的他們怎麼可能才建國100多年就遷都,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自己約的*,再醜也得*完。於是剛鐸的統治者們只好忍著,這一忍就是千年之久。
到了第三紀元1500年左右,剛鐸自己內部發生了親族內戰,首都奧斯吉力亞斯被篡奪者燒毀,再加上其後的大瘟疫,使得國家的實力急轉直下。其後隨著安格瑪巫王的回歸,魔多的實力再次膨脹起來,米那斯伊希爾又一次被攻破,剛鐸意識到奧斯吉力亞斯已經失去了她的戰略意義,且不適合繼續作為王國首都,只好放下面子遷都「白城」米那斯提利斯。
「白城」米那斯提利斯
在隨後的時間裡,由於失去了東邊米那斯伊希爾的緩衝,奧斯吉力亞斯頻繁地遭到獸人部隊的騷擾,到最後城市東岸的城防已經完全被放棄,剛鐸的守軍只有能力守住西岸的城市了。
奧斯吉力亞斯城市圖
《指環王》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波洛米爾和法拉米爾一同在奧斯吉力亞斯的城牆上慶祝勝利,實際上這裡所謂的勝利只是守住了東岸獸人的一次進攻,而且是真正地戰到了最後一兵一卒,在他們摧毀河上的橋梁阻止獸人軍隊推進時,除了這兩兄弟之外還能提劍的只剩下兩名士兵了。可以看出同他們的父親一樣,這兩兄弟也是做夢都想要收復這座剛鐸從前的都城。
由於奧斯吉力亞斯存放著至高王埃蘭迪爾和他子孫的王座,以及其他象徵著王室統續的古物都沒有辦法隨著遷都一起搬走,所以在其後的歲月裡,剛鐸的人民一直信奉自己王室的正統在奧斯吉力亞斯。所以德內梭爾想要改弦更張首先就要拿回整座奧斯吉力亞斯,但是以當時剛鐸的國力根本無法做到,於是他只能等待機會。
奧斯吉力亞斯
在自己的父親埃克塞理安二世死後,德內梭爾二世正式繼任攝政宰相,當時他已經54歲,不過對於一個努曼諾爾貴族來說這個年齡正當壯年。在那段時間裡,他最愛的妻子芬杜伊拉絲也相繼為他誕下兩個男孩,不得不說那時的德內梭爾二世真的是意氣風發、壯志凌雲。繼任宰相後,他的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不僅緩和了王國內部各大貴族之間的紛爭,還與中土其他種族的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國家在他治下逐漸從過去的陰霾中走出,開始展現出蓬勃的實力。但是他知道這樣還不夠,因為此時魔多的實力也在逐年增長,德內梭爾能感覺到索倫正在回歸到中土世界,並積聚實力。於是他想到了真知晶石(Palantíri)。
德內梭爾利用宰相的權力查閱了關於真知晶石的研究資料,開始動手研究王國內保存的唯一一顆真知晶石。起先他是想通過它來監視魔多在奧斯吉力亞斯東岸的軍事動向,讓自己的軍隊獲得情報上的優勢,後來漸漸熟練掌握真知晶石的他甚至開始監視魔多。
雖然使用這種神器讓他和剛鐸在對抗魔多時獲得了不小的優勢,同時讓他變得更淵博和睿智,但是索倫也同樣擁有一顆真知晶石,並且感覺到了有人使用它監視自己。於是後來德內梭爾二世再次使用晶石的時候,索倫將兩顆晶石的連接打通,試圖透過這種連接腐化德內梭爾二世,就像他對薩魯曼幹的事情一樣。但沒想到索倫的控制居然沒有奏效,其腐化的魔語被德內梭爾二世堅強的意志打敗。
雖然沒有被索倫控制,德內梭爾二世的精神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居然沒有放棄對真知晶石的使用,索倫仍舊會在他使用的過程中時不時騷擾其意志,但是都沒有奏效,其精神之強大可見一斑。
頻繁地使用真知晶石還是讓德內梭爾二世倍感壓力,身體也受到了影響,人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再加上他摯愛的妻子剛好在那時突然去世,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他的意志開始消沉起來。
德內梭爾二世開始變得多疑,他想起自己年輕時曾經有一位同他年紀相仿的人來到剛鐸,受到了他父親的賞識,並且甘道夫也對這個人讚賞有加。他懷疑這個叫做梭隆吉爾的年輕人是伊熙爾杜的後裔,甘道夫對他的培養正是要他將來繼承王位取代自己(後來證明這個梭隆吉爾的確就是阿拉貢),於是他也開始用真知晶石監視甘道夫、薩魯曼甚至阿拉貢。
在德內梭爾二世的視角中,多年以來一直是剛鐸獨自抵擋著魔多最猛烈的進攻,沒有一個種族和王國像剛鐸那樣直面著最可怕的敵人。所以他天然地認為自己的王國是整個中土抗擊邪惡的先鋒,是所有自由民的領導者。(剛鐸當時的確在正面與魔多抗衡,承受巨大的壓力)
至於那個阿拉貢,就算他真的擁有王統的合法權力,但是只要他和他的兒子們能夠領導剛鐸擊敗魔君索倫,人們是不會在意一個北方遊俠的說辭的。
「真正的王者需要直面危險,堂堂正正地與之對抗。」他一直這樣教育他的兩個兒子,畢竟他們總有一天會取代他的位置。
但是只有波洛米爾比較像他,波洛米爾從小喜歡刀劍和戰爭,看上去更具勇氣,連長得也比較像他;至於小兒子法拉米爾,雖然也是個不錯的戰士,卻性格溫柔,舉止文雅,還經常向來訪的甘道夫討教。這些原因導致德內梭爾二世更青睞自己的大兒子波洛米爾。
波洛米爾
第三紀元3018年6月,兩兄弟在奧斯吉力亞斯保衛戰的前夜都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向他們揭示了剛鐸西方正發生的重大變故,在瑞文戴爾有重要的會議召開。他們兩人向德內梭爾二世徵詢意見時,後者意識到一定有重大的事情發生,但沒有想到是至尊魔戒已經現身,並且他也不確定剛鐸是否被邀請,所以一開始他希望讓法拉米爾去,但是在波洛米爾的堅持下,只好同意自己的大兒子代表剛鐸前往瑞文戴爾。
法拉米爾
波洛米爾戰死
不過這一去便是陰陽相隔,波洛米爾戰死在帕斯嘉蘭被,他斷裂成兩半的白色號角被人送到德內梭爾二世面前。痛失愛子和繼承人的德內梭爾二世陷入了極度的憂鬱和絕望。
再加上法拉米爾向他承認抓獲了佛羅多卻又將其釋放,導致魔戒幾乎就是從自己的指縫中溜走時,德內梭爾二世更加怒不可遏,對法拉米爾說,「希望他們兩兄弟能夠互換命運,因為波洛米爾一定會以剛鐸的利益為先,將魔戒帶給他。」同時他還斥責了在場的甘道夫,稱其為愚蠢、無知的江湖術士,讓霍比特人帶著魔戒進入魔多簡直就是將其拱手送人。而獲得魔戒的索倫必將首先對剛鐸發難,遭殃的將是這裡的人民。
隨即他命令法拉米爾回到自己的崗位,去奧斯吉力亞斯加強城防,即便他已經明知獸人大軍已經在東岸集結,奧斯吉力亞斯整體陷落只是時間問題罷了。看著領命出戰的兒子離去,德內梭爾二世其實已經後悔了,但是作為最高統帥發出的命令豈能輕易收回。
法拉米爾在重傷的情況下被人救回王城,看著昏迷不醒的小兒子,這位堅強的戰士終於崩潰,他魂不守舍地再次窺探真知晶石,發現敵人正在從各個方向朝米那斯提利斯集結,魔多那邊依舊陰雲籠罩,而持戒人似乎已經被敵人囚禁,索倫重新奪取了魔戒,剛鐸沒有希望了。(小說裡沒有交待德內梭爾二世從晶石中看到的景象到底是他的幻覺還是真實的場景,不過佛羅多當時的確被囚禁在奇立斯烏苟哨塔,只是後來被山姆救出。)
奇立斯烏苟哨塔
對形勢徹底絕望的德內梭爾二世決定為自己的兒子舉行火葬然後自焚(當時他已經陷入迷幻,認為法拉米爾已經死了,儘管後者還在昏迷中喃喃自語)。不過在一位王城禁衛軍的幫助下法拉米爾被甘道夫救下,德內梭爾二世疼愛地看著自己的兒子,縱身跳入了火海。
好了,關於德內梭爾二世的故事就介紹到這裡,不知道您看了是什麼感受,至少在我看來,他的執政期間沒有太大的錯誤,索倫對他施加的影響當然是一方面,不過醉心於解決統續問題,讓剛鐸變回正常國家一直困擾著他,使這個原本堅強、睿智的人漸漸失去了理智。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對這個人物有新的認識,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