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020-12-27 旗卷虎纏身

孟子)為儒家的重要著作,是記述戰國繼孔子之後最出色的儒學大師孟軻的言行以及他與時人或弟子相互問答的一部典籍。對後世在思想上、文學上均有重大影響。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論語》又有明顯的發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此書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司馬遷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參與;趙歧、朱熹、焦循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韓愈、蘇轍、晁公武等人認為是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追記,但目前學術界較認同司馬遷等人的說法。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書集中地體現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與孔子一脈相承,並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這一學說主張統治者要施仁政於民,以德服人,實行王

道,反對以力服人,實行霸道;對臣民應減輕刑罰與賦稅,發展農業生產;對百姓應施行道德教化,使他們人人能「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從而使國家長治久安。

《孟子》還具有較強的民本主義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當然,這裡並不是在說百姓的地位比國君的地位高,而是說國君在治國時,如果不照顧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難維持自己的統治。

在書中孟子還指出,國家存在的根本不在於「天時、地利」,而在於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勸誡統治者要與民同憂同樂。孟子的「仁政」學說,其哲學基礎是「性善說」。他認為人性善,把仁、義、禮、智看成是人的本性,是先天固有的,所以人就應該努力地去培養和擴展這些善的本性。這些觀點自然帶有唯心主義色彩。

孟子》非常重視教育對人的影響作用;強調人的自我教育,主張修身養性,「養吾浩然之氣」,以完善自我;他還教育人們為實現遠大奮鬥目標,要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吃苦精神。並提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標準。

孟子一方面繼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學術思想。同時,在與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激烈交鋒中,孟子維護了儒家學派的理論,也確立了自己在儒學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僅次於孔子的正宗大儒。隨著儒家地位的不斷提高,孔子被尊為「聖人」,孟子也被稱為「亞聖」。

相關焦點

  • 《孟子》10句名言,彰顯古人浩然之氣!
    點評:這句話並不是說「仁者」武功很高,誰也打不過,而是講真正有仁愛之心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在任何情況下,心中都沒有怨恨,沒有對立的人,所以說仁者無敵。四、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孟子》十大名言,助你培養浩然之氣!
    ——《孟子.盡心上》 君子在窮困不得志時,應該堅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善心;當在飛黃騰達之時,應該利用自己的道德學問,利益天下更多的人。——《孟子.滕文公下》 面對財富地位的誘惑,不會腐化墮落;歷盡貧窮潦倒的磨難,不會改變他的操守,即使用權勢暴力相威脅,也不能讓他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孟子的十大名句:道理深刻,經典至極,讀懂受益一生
    孟子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其主要思想就是:仁、義、善。今天我們來欣賞名字的經典名句。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仁慈的人愛人,有禮貌的人尊敬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仗恃武力來使人服從的,不能讓人心悅誠服,只是因為他本身實力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4、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 大丈夫孟子的5句話,一句比一句精彩
    011,推己及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022,仁義禮智《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 倡導捨生取義的孟子,提倡人應該充滿浩然正氣,決不能苟且偷生
    因此自古以來孔孟並提,孟子也獲得了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之稱,唐代的韓愈甚至提出孟子「功不在舜禹之下」。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其祖先為魯國貴族,後因家道中落,家庭貧困。孟子3歲時,父親病故,他在母親的教育下,開始讀書。據說孟子起初居住的故宅附近有一片墓地,每逢喪事活動,孟子便與鄉童模仿送葬儀式做遊戲。
  • 孟子名言名句
    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紀錄片中國之百家爭鳴:偉大的思想,永遠不會缺席在追求真理路上
    在這個聲音容易被淹沒的年代,有一個人的聲音,堅定而洪亮,那就是孟子。身為儒家的繼承者,與其它中庸迂腐的儒者不同,孟子是個表面尖銳善辯,內心溫厚純良的君子。在那個戰亂紛爭,四分五裂的年代,諸侯國忙於廝殺,自保,吞併。亂世君王,有的只是慌張和野心。
  • 日本文化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孟子思想在日本為什麼不受歡迎?
    中國明末進士、著名的博物學家、詩人謝肇淛曾在其隨筆《五雜組》中記下了這樣一段傳聞,他寫道:「倭奴之重儒之書,信佛法。凡中國經書,皆以重價購之,獨無孟子。雲,有攜其書往者,舟輒覆溺,此一奇事也。」。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蘭學家桂川中良(1744~1808)也在隨筆《桂林漫錄》中引用這一傳聞,寫道:「孟子屬忌諱之書,與日本神之御意不合。自古有傳聞,雲,如有船自唐土載該書而來,必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