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擁軍裡的故事(二)

2021-02-27 濱海視窗

在擁軍裡,最令人難忘的是1976年的大地震。地震的震中是唐山,京津地區震感強烈,塘沽在震後損失慘重。

地震前夜,我愛不釋手地讀著「手抄本」的小說,因為明天要把它傳給排隊的下一個人。家裡只有爸媽、我、弟弟、小紅妹。小說緊張的劇情和外面燥熱沉悶的空氣令我久久不能入睡,直到凌晨1點才看完。

屋外陽臺可以聽到刷刷下小雨的聲音,我從陽臺看到天空變成少見的暗粉紅色。躺在床上,剛要睡著,就到一陣「咕隆、咕隆……」聲由遠而近傳來,就像重載的大貨車從窗下駛過一樣,緊接著樓房產生了顫動和搖擺。只聽媽媽一聲大喊:「小秀,地震了!」我立刻從床上竄起來,一邊穿著外衣,一邊踩著過道倒在地上的兩輛自行車衝到爸媽屋裡,只聽媽說:「先把紅紅弄樓下去。」我拿起一條毛巾被裹在小紅妹身上,順手拿起一把小椅子,抱著小紅妹衝下樓,我是樓裡第一個跑出來的的人。在樓門口外四五米的地方,讓小紅妹坐在小椅子上不要動,一邊喊著「地震嘍,快出來!」一邊快速返身上樓。混亂中,我看到對門鄰居在往外跑,回身想往屋裡去穿衣服,不料和出來的人撞個滿懷,血當時就從頭上流下來,我急忙從口袋裡掏出那條有黃山圖案的手絹給她捂上,有人還給她身上圍了個單子……一切發生在一瞬間,家裡傳來媽媽的呼叫:「小剛,快幫你爸下樓。」我和媽、弟費勁地在爸爸「別管我了」的叫喊聲中把他攙到樓下。所幸大震已經結束,小紅妹坐在樓前一動不動,現在想想,當時沒有防震的意識,地震時人在建築物旁是最危險的,隨時有被倒塌物體砸中的可能,應當到空曠地帶避險。

當時在樓東側有幾個直徑1.5米左右的空芯水泥管(是施工用於地下穿線纜的),我把爸媽和弟、妹安置在一節管道內,就算旁邊的樓塌了,在裡面也是暫時安全的。這時又開始餘震,我看了看窩在水泥管裡的全家人,跟媽媽說:「我得到單位去看看。」「快去吧,注意安全。」關鍵時刻還是媽最懂我。

我首先想到我家前面樓住的同事,看到同事全家安全下樓,於是,我跑步向塘沽人民影院奔去。其實我那時已調到塘沽文化局工作,可我有感情,最擔心的還是影院,那可是老建築。

沿途的慘狀讓人刻骨銘心,一路上,街上站滿衣冠不整的人,大家不分男女老少擠成一團,仿佛那樣才安全。驚恐的眼神、低聲的抽泣、流血的肢體、呼喚親人的聲音、局部倒塌的土房、裂開縫隙的馬路,救護車、軍車、大卡車鳴笛疾馳,車上拉滿了受傷的人和搶險的解放軍戰士……有人喊「八一大樓塌了」,「塘沽醫院都進不去人了」……

我穿著涼鞋機械麻木地跑著,當我跑到人民影院時,看到電影院外部沒有大面積的倒塌。文化局的辦公地點在影院旁邊新華書店的樓上,樓表面出現了裂痕;其他文化娛樂場所雖沒有倒塌,但後來經過專業鑑定,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地震的影響,而人民影院接到了內部嚴重損毀,整體建築「拆除」的通知書。

原塘沽區文化局搬到展覽館前大院的空地上辦公,臨時支了幾個帳篷,裡邊簡單擺上辦公桌椅和文件櫃。我當時任局文化科的副科長,及時把看到的下屬文化單位的震後情況上報局黨總支。按照局裡的安排,我們開始對震後文化系統的建築及人員情況開始摸底,並和同事們一起組建了文化系統抗震救災文藝宣傳隊。我知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應以人民的利益為重。雖然展覽館離我家只有「一步之遙」,但震後工作繁重,因此我吃住都在展覽館大院棚子裡,一連幾天沒有回家。後來才知道,局領導到我家去看望,當時全家暫時窩在下半部用磚墊平的水泥管子裡,爸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沒提任何要求。我很是感激,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工作中去,後來被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記得那時有很長一段時間,隨著電力通訊恢復,人們知道了唐山大地震慘裝,政府提醒居民要防餘震,要在房屋鑑定安全後再回去居住,人們像得了震後恐懼症,有家不敢回,有樓不敢上,紛紛在房前屋後搭起了抗震棚。我家在水泥管居住了一段時間後,我媽怕爸受風后加重病情,就利用樓下建築堆放的磚和水泥,自己動手壘了一個簡易地震棚,把家裡的床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拿到地震棚,就地壘起一個土灶,燒廢木頭煮飯過日子。

媽媽真了不起!和所有塘沽人一樣,沒有被地震嚇倒,在政府統一安排下,塘沽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很快得到了恢復,緩解了人們焦慮的情緒。媽媽還樂觀地在地震棚旁開墾了一小片荒地,種了向日葵、花生和芝麻,小有收穫,蠻有打「持久戰」的勁頭。

家裡可愛的小貓「咪咪」,在地震後膽子明顯大了,不知從哪逮來兩隻鴿子,作為給全家壓驚的「禮物」。至今我十分懷念那時流行的「抗震餅」,小小的餅雖然只有純麵粉的餅香,但那「勁道有嚼頭」的感覺令人回味。

在擁軍裡,我家度過了人員變動較大、較艱難的時期,媽媽成了家裡的頂梁柱。我哥下鄉回老家,後選調到工廠、上大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山東省翻譯公司選中,多次擔任國家級與省級商貿談判的首席翻譯,一直生活在外地;我大妹到塘沽郊區插隊落戶,後選調到工廠;我弟到廈門當了一名海軍戰士,復員後到公安系統工作;小紅妹最後在爸媽都住在塘沽醫院老幹部病房的情況下,努力學習,考上了塘沽一中和南開大學,畢業後在開發區外資企業任管理人員;我先後在塘沽人民影院、文化局、電影公司和塘沽戲院工作,同時我們小兩口抽時間與家人一起共同擔負起照顧爸的責任。

現在的塘沽,早已沒有擁軍裡這個街道名稱,有些塘沽人甚至從來不知道曾經有個擁軍裡。我家在擁軍裡住了16年,擁軍裡記錄了爸媽兩位老革命軍人為國家無私奉獻、無條件響應國家號召、不搞特權、有困難時也不給組織上添麻煩的點點滴滴,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在這裡,我們給老爸養老送終,按照媽媽的要求,我莊重地給爸爸寫下凝聚全家人思念的悼詞。

在這裡,我們簇擁在爸媽的膝下一天天長大成人,直到戀愛、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擁軍裡就是我們心中的泰山,感謝擁軍裡,感謝爸媽把我們培養成對國家有用的人。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市雙擁模範區、天津市愛國擁軍模範單位...
    根據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關於評選天津市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的通知》要求,現對天津市擬命名表彰為天津市雙擁模範區、天津市愛國擁軍模範單位、天津市擁政愛民模範單位、天津市愛國擁軍模範、天津市擁政愛民模範候選對象名單公示如下:  一、擬命名為天津市雙擁模範區候選對象名單(16個)  濱海新區、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
  • 一個塘沽人眼裡的包子
    狗不理最初在塘沽文化館對面開有分號,個人感覺口味並不比山東路店差。現在福州道口有一家,據說價錢太不親民,一直沒去嘗試。塘沽人最認北塘包子和於大眼包子,有說是於大眼包子公私合營以後改稱北塘包子,我沒有考證。記得北塘包子最早是在解放市場裡邊,店門斜對著早點大棚,地震後挪到解放路,正對土產公司門市部。北塘包子個不大,面發的好,豬肉三鮮,豬肉大蔥,海鮮餡的都不錯。
  •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助力 開啟擁軍惠軍新時代
    中工網訊(中工網記者甘皙)3月12日,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正德,惠軍工程專委會秘書長張文勃、執行副主任李錫元一行蒞臨蒙牛,參觀集團北京工廠、聽取集團擁軍惠軍情況介紹,雙方重點圍繞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要關愛退役軍人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 塘沽哪裡醫治龜頭炎
    塘沽哪裡醫治龜頭炎,塘沽金橋醫院男科醫生詳細介紹:常見包皮龜頭炎的併發症是什麼?常見的龜頭包皮炎併發症:  1、導致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  一些包皮龜頭炎患者本來是急性的,但是因為自己拖延著不去治療,並且反覆變成慢性龜頭炎了,以後發作的次數還會增多,就會變為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反覆的時候包皮內板炎性增厚,每次性生活結束之後皮膚上面都會出現微小裂口。
  • 珍貴塘沽老照片,那時候我們很窮 但是很快樂......
    在塘沽還有一家經營幾十年的小百貨商店,它也也面臨拆遷,馬上就要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記錄下...天津鹼廠--創建以有85年的歷史。由範旭東,侯德榜,李灼塵創建於1914年,成立〈久大〉製鹽公司,1917年建立〈永利〉鹼廠。原天津鹼廠老辦公樓,現以改做別用。天津港原國際海員俱樂部。修建於20世紀中期,改革開放以後現以大部分挪做它用了。
  • 揭開1970年代塘沽影劇院的神秘面紗
    當時,文化和教育兩個局合併為「塘沽文教局」,我分到局屬的塘沽影劇院,閨蜜分到新港俱樂部,都屬於文化系統,是事業單位,一上班就拿三十元工資。放映證塘沽影劇院是由塘沽人民影院、塘沽戲院(當時叫人民劇場)、塘沽電影管理站(後來的塘沽電影公司)、塘沽電影隊組成。
  • 助力擁軍活動,鍋圈食匯參與「愛國擁軍企業服務站」授牌儀式
    12月15日,為大力弘揚「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光榮傳統,表達對軍人無私奉獻的崇高敬意,鍋圈食匯積極參與由鄭州市雙擁工作指揮部辦公室、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鄭州市國防教育辦公室、鄭州警備區政治工作處共同舉辦的愛國擁軍活動。
  • 2020年上海市社會化擁軍優屬座談會召開 「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
    上海熱線(7月28日)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前夕,本市召開了2020年社會化擁軍優屬座談會,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數十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代表、駐滬部隊代表、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代表出席。
  • 塘沽被世界矚目了,塘沽龍蝦美食嘉年華,4月28日盛大開幕,送萬千粉絲福利!
    小編微信:G022088塘沽龍蝦美食嘉年華,4月28日盛大開幕,攜手成百上千的蝦兵蝦將空降塘沽,
  • 「你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擁軍媽媽杜月香的故事
    因為40多年如一日真情擁軍,被新疆兵團表彰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先進個人」,獲得「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獎章和「十大戈壁母親」榮譽稱號。了解她的人說,從第一次與邊防官兵接觸,杜月香由官兵們原來的「嫂子」、「杜大姐」,變成了現在的「杜阿姨」、「杜媽媽」,但支撐她擁軍的動力沒有變。
  • 凝聚民間愛國擁軍力量 - 中國國防報 - 中國軍網
    且隨記者的筆端,一起走近東莞市愛國擁軍促進會,看這裡有多少溫暖人心的擁軍故事正在發生。暖流行動,真情關愛在路上「現在還會有人寄賀卡?」在東莞市愛國擁軍促進會(以下簡稱「愛促會」),記者驚訝於他們每年「八一」建軍節和新年都會給老兵寄送賀卡,僅2017年就寄了800多張。
  • 塘沽開年大事件!解放路金街,從西側開始火了!
    趣塘沽:qtanggu      小編微信:374872213
  • 擁軍模範田金芳做客央視《向幸福出發》
    擁軍模範田金芳做客央視《向幸福出發》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徐喆)日前,應中央電視臺邀請,田金芳第二次做客央視《向幸福出發》欄目,真情講述39年尋找救命恩人的感恩故事。  田金芳,唐山大地震倖存者。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15歲的田金芳失去了雙親。
  • 《黎明前的戰鬥》由國普網擁軍頻道聯合出品
    人民新聞報北京訊:(馬鈺純報導) 2020年12月19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世傑,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周開讓,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市科協常務副主席司馬紅,北京石景山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克瑞,中共石景山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周西松,國普網運營總監王燕平等領導的見證下,在2020第二屆北京西山永定河發展論壇上,國普網擁軍頻道總監馬新存代表國普網擁軍頻道與北京香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籤訂聯合出品電影
  • 「兵媽媽」和「兵兒子」——擁軍模範周宏英的「長城」情結
    人非鋼鐵之軀,在這冰天雪地裡為國旗站哨怎麼能不冷?可不能凍壞了這些孩子們!看了北京大雪降溫的天氣預報,想到為國旗站崗的哨兵,一位「兵媽媽」從江南水鄉趕來,以母親的名義,給國旗衛士每人送了一套保暖內衣,一雙羊毛襪子。這位「兵媽媽」就是儀徵市擁軍協會會長、「擁軍模範」周宏英。
  • 連續擁軍19年 這位山東「兵媽媽」送20噸水餃給火神山
    「我當時就下定了決心,我一定要包餃子去擁軍,子弟兵才是最可愛的人,後來就成了『擁軍迷』。」朱呈鎔說,每去一處,她都會為戰士們煮上熱騰騰的水餃,給他們帶沂蒙特產,送去革命老區人對子弟兵們的關懷,時間一長,戰士們都親切地喊她「媽媽」。資料圖:朱媽媽給戰士們煮水餃。
  • 情滿沂蒙山: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為蒙陰縣老兵捐款捐物
    下午3點,在蒙陰縣汶河大酒店二樓會議室,舉行了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向蒙陰縣老兵捐贈儀式暨座談會。這一公益活動得到了民政部優撫安置局的引領和指導,得到了蒙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蒙陰縣民政局同志們的精誠幫助,並受到了蒙陰縣幹部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 情系紅門 大愛無疆——傳播消防平安文化互動展、文化擁軍藝術展明日開幕
    情系紅門 大愛無疆  ——傳播消防平安文化互動展  文化擁軍藝術展>開幕時間:2014年8月1日 9:00展覽時間:2014年8月1日-13日 10:00-17:00(免費開放)展覽內容:平安文化·消防視頻、圖文、實物、互動體驗(三樓)      文化擁軍·現代書畫、油畫、水彩畫、扇面、紫砂(二樓)展出地點
  •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走訪慰問駐沈部隊官兵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訊(記者徐微微)11月4日,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副秘書長曾勇、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國防教育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彭亞臣率隊,攜部分企業家深入駐沈某部隊進行走訪慰問
  • 2020年上海市社會化擁軍優屬座談會召開 「上海市退役軍人關愛幫扶...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到來前夕,今天下午,上海召開了2020年社會化擁軍優屬座談會,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數十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代表、駐滬部隊代表、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代表出席。副市長彭沉雷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