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賴聲川自編自導的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新版發布會在保利劇院隆重舉行。當天,賴聲川攜劇中的兩位演員:著名主持人、歌手戴軍以及曾在大陸版《如夢之夢》、《絕不付帳》中有過合作的青年演員閆楠到場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旅行感悟。賴聲川表示,相比2011年首演版,此次對其中一半的內容做了調整與更新,加入了他這幾年來新的感悟,更保持了他的相聲劇「與時俱進」的步伐。
今年也是賴聲川首部相聲劇《那一夜,誰來說相聲》首演的第三十周年,在這一年重拍其經典的相聲劇,想必賴聲川也有一份紀念的心意。那麼現在,就請跟隨平臺君的腳步來回顧賴聲川與表演工作坊的相聲劇在這三十年裡的發展歷程,感受臺灣相聲的別樣魅力~
1985&1993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那一夜,賴聲川讓臺灣相聲絕處逢生
一切都要從1985年的那個晚上說起,或者,再往前倒一些,從1984年11月賴聲川創立表演工作坊說起。彼時的賴聲川,剛完成了他的戲劇首部作品《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據說這部戲當年在臺北耕莘文教院大禮堂上演時,現場只有100多名觀眾。而那時的臺灣的戲劇事業一片荒蕪,戲劇演出貧乏、舞臺劇團稀少,也很少有人會有看戲的習慣。
賴聲川一直很喜歡相聲。在接受採訪時,他回憶起1983年他從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戲劇藝術歸來,走進一家熟悉的音像店,卻遍尋不著一盤相音效卡帶。他去問老闆,老闆還是當年的那個老闆,卻已經忘記相聲為何物。臺灣相聲幾年之間迅速的沒落讓賴聲川很吃驚,於是做一部相聲劇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萌生了。
1985年3月1日,表演工作坊的首部作品,賴聲川採用中國傳統的曲藝相聲和舞臺劇相結合的手法創作的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上演,一炮而紅。那年臺灣人口只有2000萬,該劇的磁帶卻賣出了100萬盒,還不算盜版。很多人說這是臺灣將近20年來最有名的一個戲,比《暗戀桃花源》還有名。劇中兩個惡俗的夜總會主持人,因找不到相聲大師而冒充大師講起了相聲。彼時都是首度登臺的兩位臺灣表演大師李立群與李國修,用劇中的五段相聲展現了不同時代的相聲。這本是賴聲川寫給臺灣相聲的最好祭文,然而那一夜,臺灣相聲因這篇祭文絕處逢生。
後來,這部相聲劇還曾於1993年由李立群搭檔臺灣相聲大師馮翊綱再度上演,觀眾依然火爆,反響依然強烈。這正是這部劃時代的相聲劇的魅力所在。
1989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辛辣的政治諷刺,完美的金寶李立群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上演之後,越來越多的臺灣觀眾開始關注臺灣相聲,他們希望每年都能看到新的作品,那時的賴聲川卻很「節制」,「一定要有靈感再做,物以稀為貴」。在沉寂四年後,《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問世了。這部相聲劇又一次獲得了粉絲們的熱捧,在臺灣演出後,還應邀赴新加坡、香港、洛杉磯、舊金山、紐約等地演出,在每一個地方都引起了廣泛的迴響與討論。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的故事依然發生在上一部中的那個如同夜總會的華都西餐廳,大師再一次的缺席使得主持人與隨便抓上來的大師徒弟強行撐起了場面。劇中充斥了大陸與臺灣之間因隔閡而發生的故事與誤會,而其中對許多政治問題深入骨髓辛辣的諷刺更令人拍手叫絕。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提到他在新加坡看過這個戲以後,興奮地跑到後臺,並說「這個戲未來的高潮一定是在北京上演」,而賴聲川本人也表示,這部作品是在一種原始爆發力的狀態中苦弄出來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再次創造了臺灣相聲唱片業的奇蹟,而它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奠定了相聲在臺灣可以活下來的基礎。
在演員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名字——金士傑。彼時的他,早已辦起了當年備受矚目的蘭陵劇坊,並憑藉《暗戀桃花源》中的江濱柳一角大紅大紫,而在本劇中,他搭檔同樣參與《暗戀桃花源》演出的李立群,二人爐火純青的表演功力也在本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1
《臺灣怪譚》
李立群的獨角戲實驗
《臺灣怪譚》不是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它是賴聲川與李立群的一次大膽嘗試。除了獨角戲的形式外,賴聲川在這部劇中還大膽融入了對口相聲、說書、對口相聲、KTV、舞臺劇表演的風格,以李立群一人之力,描繪出了彼時臺灣的怪象亂象。這是一個經常散神、岔題的說書人說的一個關於一個人格分裂的人的故事,從立法院說到KTV,從KTV又說到環保,看似凌亂沒有主線,實則反應出我們生活的瑣碎無章。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香港攝影師杜可風擔當了本劇的影像拍攝。李立群在表演時,需要一邊滔滔不絕一邊精準配合這些影像表演。正因為劇中展現的爆表表演功力,這部作品的錄像帶,也和前面提到的兩部相聲劇一樣,迅速成為了當時的白金唱片。
1997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
經典依舊,新生代登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相聲劇逐漸成為了表演工作坊的品牌。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再度上演的四年之後,第三部相聲劇《又一夜,他們說相聲》應運而生。依循前兩部作品的模式,本劇的故事依然發生在華都西餐廳中,大師又一次缺席了。只不過,這次的主角除了兩位主持人,還有一位補習班的老師以及一位似真似假的思想玄學大師,而這次探討的主題,則換成了中國思想究竟是否還存在。
在本劇中我們更欣喜地看到,一批臺灣新生代演員在本劇中成功脫穎而出,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出演二位主持人的,是後來成為表演工作坊中流砥柱的著名表演藝術家趙自強,與在93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就有精彩演出、日後蜚聲海內外的相聲瓦舍創始人之一馮翊綱。而首度登臺、在劇中出演補習班老師的卜學亮,後來則成為了著名的集主持、歌唱、表演為一身的全方位藝人。
2000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表演工作坊用相聲劇邁向新紀元
在20世紀的末尾,表演工作坊不負眾望,再度推出了他們的第四部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在世紀之交,將舞臺搬到了相聲的發源地——北京,穿梭一百年的時光,探討百年來語言文化的分類和轉變。之前曾出演表演工作坊相聲劇的金士傑與趙自強此番回歸,搭檔表演工作坊的優秀演員李建常與「綜藝界大哥大」倪敏然共同出演。
本劇未演先轟動,應觀眾要求,一再加演,欲罷不能。後赴北京、上海巡迴演出,當地的相聲界、劇場界及傳媒反應盛況空前,票房更是大獲全勝。隨後,它獲邀參與中央電視臺除夕夜「春節聯歡晚會」於臨近新年鐘聲時的黃金時段演出精華片段《誰怕貝勒爺》,創下二十年來首次有臺灣表演團體登臺亮相的新紀錄。而後,賴聲川與陳建斌、徐崢等人合作推出了大陸版的《千禧夜,我們說相聲》,2002年於北劇場上映,同樣一票難求。
2005&2007
《這一夜,Women說相聲》
女性說相聲,再次顛覆傳統
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首演20年之際,一部《這一夜,Women說相聲》在繼承表演工作坊相聲劇的傳統同時,又顛覆了只有男性說相聲的傳統,,轉從女性觀點出發,深入探討為何自古女人就不說相聲的奇特現象。整部劇的演出分六段,包括單口、對口和群口相聲,每一段各有主題,內容有女人話題、生活、女人內心世界等。賴聲川此番請到了三位當代最優秀的女演員——「臺灣綜藝女丑界的開山始祖」方芳及曾出演多部表演工作坊話劇作品的蕭艾、鄧程惠出演本劇的2005年版,而在2007年的大陸版,則還有臺灣主持小天后阿雅及曾出演《戀愛的犀牛》、《臭蟲》等劇的楊婷加盟。
該劇再一次引發了熱潮,在各地巡演的門票均被搶購一空。媒體評價該劇是一部「生動展現今日女性魅力、權力和影響力的作品」,而著名影星劉嘉玲看完本劇後,也激動地表示,「如果說現在還有什麼角色是我想演的,那就是想在賴聲川的舞臺劇裡演任何一個角色」。
2011&2015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
臺灣相聲,進軍大陸
又是一個四年過去,在2008年與臺灣知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合力打造的《寶島一村》獲得了空前反響之後,賴聲川繼續了他的相聲劇創作,這次他與我們分享的,是他在旅行中的感悟與哲學思考。在這部全新的《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中,王偉忠再次擔綱創意顧問,而演員陣容,則有馮翊綱搭檔金鐘影帝、「國光幫」屈中恆聯袂出演。在劇中,二人飾演兩位旅行達人,因各自擁有不同的旅行經驗,於是以說、學、逗、唱展開一場對 「極致」 旅行經驗的比較與激辯,觀眾透過演出不但感覺置身世界各地,也將對生命有不同的省思及定義。與以往不同的是,《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的首演被設在了北京的保利劇院,也由此開啟了它的大陸巡迴之旅,讓更多的大陸人得以欣賞到了賴聲川的優秀相聲劇。
而採取全新陣容的大陸版,又會有怎樣的而精彩呢?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系Dr.Ray原創,轉載請註明】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
導演/編劇:賴聲川
主演:戴軍、閆楠
2015年11月7日、8日 北京@保利劇院
票價:1000(580×2)/880/680/580/380/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