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比輸贏重要,袁紹就是這樣的漢子

2021-03-05 最愛歷史

袁紹向來是個讓人惋惜的人物。他擁有一手好牌,卻頻頻出錯打得稀巴爛。傳統史觀認為,這是個剛愎自用、有勇無謀的傢伙,最出名的案例,就是他在官渡之戰中的爛指揮導致全盤皆輸。

然而翻開史書、還原真相,袁紹真的是一個如《三國演義》所寫的一樣、傻逼無用的傢伙嗎?

今天,最愛君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袁紹,他的悲劇人生,以及生前身後事。

  

貴族出身的袁紹,家族五世忠義

應該說,在漢末的群雄和各路軍閥中,袁紹是出身最為高貴的,他的祖上連續四代人位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儘管家族「勢傾天下」(語出陳壽《三國志》),但袁紹的家族五代人,卻一直以公義、廉正、博愛、禮節下士聞名,在整個東漢朝廷享有美名。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和注釋者裴松之,引用同時代人的評價,說袁紹的家族是「為天下所歸」的名門望族,因此在漢末,即使是像權臣梁冀這樣的奸臣,也非常敬重袁紹的祖先和家族。應該說,這是袁紹起家的超級政治資本。

袁紹雖然出身超級名門,但袁紹在家中的地位並不高貴,因為他只是個「庶出」的小老婆所生的兒子。根據現有的史料可知,袁紹的父親袁逢(也是位列「三公」的權臣)生有兩個兒子,其中袁術是嫡出的正牌兒子,而袁紹則很可能是奴婢所生的兒子。在後來的軍閥混戰中,袁術曾很生氣地說,天下的名仕怎麼回事,不來投靠我,卻偏偏去支持袁紹這麼個「奴家子」

由此可見,袁紹儘管出身高貴,但在看重嫡出的古代,在家中的地位並不尊崇。袁紹是依靠著個人本領、才識和威望,逐漸走上歷史舞臺的。

袁紹剛出生沒多久,他的父親袁逢就死了,但袁紹生得英雄偉岸、英俊瀟灑,他的叔父袁傀(也位列三公,是東漢的太傅)很喜歡他。袁紹也不辜負叔父們的期望,20歲的時候就出任「濮陽長」,做官的時候也有「清名」,廉潔守正,為當時所稱道。

袁紹有孝心。母親去世後,袁紹為母親守孝3年;3年後,袁紹又為他剛出生不久就去世的父親,繼續守孝三年。袁紹前後一共在父母墳墓旁「結廬」守孝6年,對於一個出生於貴族家庭的公族子弟來說,這種孝心,假如不是出自孝心和真心本意,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袁紹也曾是曹操敬重的老大哥

袁紹還禮節下士,所以士多附之,在後來擊敗袁紹的曹操,年少的時候也跟袁紹關係很好。曹操出身大宦官家庭,他的假爺爺曹騰是東漢的大宦官,父親曹嵩官至太尉(相當於國防部長),按理說,宦官勢力跟朝臣勢力是勢同水火的,但曹操敬重袁紹的為人,是把袁紹當成兄長和名士來看待的,後來在袁紹成為東漢高級軍官後,曹操還曾經在他手下做過下級軍官,後來還跟隨袁紹一起共同討伐董卓。

在漢末群雄中,袁紹起先是最有勢力的,他兼併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相當於控制了現在的整個河北省一帶地區,號稱「帶甲百萬、谷支十年」,實力雄厚,而相反作為家中「嫡長子」的袁術卻人才零落,像喪家犬一樣到處東奔西跑,應該說,漢朝末年的人才和群眾,眼睛也是雪亮的,「人擇明主而事,鳥擇良木而棲」,品德高尚、勇略過人,使得袁紹身邊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追隨者。 

東漢末年,宦官勢力猖獗,與外戚、朝臣的鬥爭也越發白熱化,到了漢末,大將軍何進掌權,何進想要誅滅宦官,當時宦官聽到消息後都假裝向何進示弱,表示「唯何大將軍處置」,但暗地裡卻密謀先下手為強。

在此危急關頭,袁紹是非常有遠見的。袁紹馬上向何進建議,此前朝臣試圖誅滅宦官不成,反而被他們集體屠戮,如果不趁著有利時機清除宦官集團,恐怕朝廷將再次大亂,袁紹多次建議,但何進始終不聽,最終被宦官中常侍段珪等人,騙入洛陽皇宮中殺害。

這是東漢天下大亂的開始。在此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袁紹迅速領兵攻進皇宮,並斬殺宦官2000多人,長期危害整個東漢朝廷的宦官勢力至此才被剿滅一空,使得整個東漢文官集團轉危為安。

  

袁紹在危難關頭,剿滅宦官集團

應該說,袁紹的這次平亂意義非同凡響,即使是領軍人物已經被殺,但沉著勇毅的袁紹仍然堅持不懈,最終穩定了朝政大局。如果沒有後來的董卓之亂,漢末的朝政或許在此後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軍閥董卓乘虛而入、進入洛陽,由此開啟了漢末的亂世紛爭。

董卓進入洛陽後,袁紹逃到冀州,整個袁氏家族也被董卓滅族誅殺,對此,當時整個東漢朝野上下,是非常同情袁氏家族的。在當時的時人看來,袁紹家族五世忠義,而袁紹為了誅滅宦官集團、對抗軍閥,卻導致被滅族,這是何等慘痛的遭遇。 


因此在後來各路軍閥集合討伐董卓的隊伍中,袁紹被推為「盟主」,這也不是隨便就能當的,如果沒有被天下所歸心、認同的超級品德、家世背景和實力,是當不起這個盟主的。

討董聯軍分裂後,各路軍閥開始各自攻伐、爭搶地盤。而在當時爭戰北方的兩大英豪中,袁紹和曹操是最有典型性的代表。

  

漢末軍閥割據混戰,袁紹也曾想統一北方

袁紹在起家時,以冀州為根據地,相繼攻下了幽州、并州、青州,在與公孫瓚爭戰時,袁紹有一次身邊僅有100多步兵,卻不料猝然遭遇公孫瓚一支2000多人的精銳騎兵部隊。

當時袁紹被重重圍住,身邊的箭如雨水般密集飛下,情勢萬分緊急,手下想要拉著他躲入一處空牆躲避,袁紹卻將頭盔重重摔倒在地,怒吼著說,「大丈夫應該迎敵戰死,哪裡能躲藏逃生?」於是跟手下一起奮勇突圍,剛好援兵也及時趕到,勇悍的袁紹最終成功脫險。

袁紹有英雄本色,並且不失冷靜。在攻破公孫瓚後,一次袁紹正與賓客和將領們一起聚會,突然傳來消息,說大後方城池被佔,叛軍多達數萬人,聚會中有不少人大驚失色,很多人擔心家人安危,紛紛流下眼淚。

當時袁紹的家屬也被叛軍所劫持,但袁紹聽說後卻從容鎮靜,安撫部下、穩定軍心,最終指揮平定叛亂。所幸的是,叛軍中有人知道袁紹忠義,因此並未加害他的親屬。

由於戰略膽識過人,並且冷靜從容,加上出身優越、禮賢下士,因此沒過多久,袁紹就統一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成為當時整個北方最為強大的實力派,與此同時,他與曹操的矛盾也開始日益凸顯。 


與袁紹相比,曹操無疑在戰略、戰術素養方面明顯棋高一著。就在曹操迎漢獻帝之前,袁紹的謀士就紛紛獻策,要袁紹迎接漢獻帝以挾天子令諸侯,但袁紹卻擔心皇帝不好伺候而錯失良機;並且袁紹在攻下河北等地後,便將幾個兒子四處分封派駐,這也為日後袁紹死後,他的兒子們爭權廝殺埋下了定時炸彈。

但從人品來說,袁紹的人品無疑比曹操好太多了。在當時的時人看來,作為舉朝聞名的公族子弟,袁紹家族五世仁義,品德優越,在治理河北期間,袁紹也以政寬仁和聞名,因此即使在官渡之戰中敗給曹操後,袁紹的大本營仍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而曹操攻佔袁紹的地盤、統一北方,那是在官渡之戰兩年後,袁紹病死了,曹操才得以實現統一北方的夢想的。

在當時的時人看來,曹操是大宦官家庭出身,他的假爺爺曹騰作為大宦官多行不義,驕橫虐民,家庭背景是為人不齒的,在漢末的評論看來,曹操是毫無疑問的贅閹遺醜,本無令德」;並且曹操年少的時候也是鬥雞走狗、玩耍取樂,典型一個花花公子哥的形象,並沒有給時人留下太好的印象;

  

人品卑劣的奸雄曹操,反而笑到了最後

而在討伐董卓失敗、各路軍閥互聯廝殺的過程中,曹操也以反覆無常,濫殺朝臣、誅除異己聞名當時;更有甚者,曹操不僅殺害忠於劉漢的王臣將領,而且組織軍隊到處挖掘各個王侯貴族的陵墓盜取金銀寶物,甚至任命專業的盜墓官摸金校尉等到處盜挖,所過墮突,無骸不露」,應該說,在漢末同時代的人看來,曹操是一個特別沒品的無賴子弟,無論是人品還是所作所為,在當時都是非常為人所不齒的。

與曹操相比,袁紹也有很多缺點,缺乏戰略眼光、戰術素養不足、聽不進謀士意見,但除卻這些缺點,當時的整個東漢,對於袁紹的人品倒是很認同的。

翻遍《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釋,你可以發現東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從上到下,對於袁紹的人品都沒有太多的非議,只是說他剛愎自用、有勇無謀居多,相反對於曹操,無論是東漢末年的時人,還是後代,對於曹操的為人和做法普遍是非常不屑的

然而,歷史就是這麼殘酷,陰險的人最終笑到了最後。

公元200年,在決定當時整個北方戰局的官渡之戰中,許攸先是向袁紹建議偷襲曹操的大後方許都(許昌),史書記載,當時袁紹拒絕了這個建議,於是許攸生氣了,就投奔曹操,向曹操建議偷襲袁紹堆放軍糧的大本營烏巢,曹操由此大破袁紹實現逆襲。

但歷史的真相是,許攸本人是個非常貪婪放縱的人,他之所以叛逃曹操,原因是因為當時袁紹接到舉報,說許攸的家人在河北驕橫放縱,到處欺負平民搶掠斂財,已經引發很大民憤,當時袁曹大戰正在進行中,袁紹並未因此發作,反而是許攸這個牆頭草,看到自己在河北的貪贓枉法事跡就要爆發,於是乎馬上來了個叛逃投敵,將袁紹的機密一五一十告訴了曹操,使得曹操擁有了絕地大反擊的機會。

真實歷史中的許攸,一個貪婪無恥的小人

袁紹所託也非人,臨陣又碰到了幾個致命牆頭草。在聽說曹操精兵出擊烏巢後,袁紹立刻下命圍魏救趙,組織重兵猛攻曹操的大本營,應該說,這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計策,然而袁紹派去的大將高覽張郃卻臨陣叛逃,致使袁紹的軍隊潰敗,而曹操則將袁紹的降軍7萬多人全部活埋坑殺。

官渡之戰後,袁紹仍然繼續據守河北,曹操也並未能再進一步,一直到兩年後袁紹病死,曹操才能大肆進攻袁紹的地盤,最終統一北方。

袁紹死後兩年,性情狂妄、「貪而無治」的許攸,最終在榨乾利用價值後,被曹操殺死

而當時臨陣背叛投降曹操的高覽,則被趙雲殺死

號稱猛將的張郃,最終也被諸葛亮用計射殺

至此,在官渡之戰中出賣袁紹的三位重要黑手,全部不得好死而終。

官渡之戰後,袁紹的重要謀士沮授被曹操抓住,但沮授一直拒不投降,身在曹營心在袁,並且試圖秘密逃奔袁紹,最終被曹操所殺;

袁紹死後,他的謀士審配為他守城,始終拒不投降曹操,城破後,審配大罵曹操,臨死前,審配大聲對行刑的人說,「把我轉向北面行刑,我的主公(袁紹)在北面!我的人頭也要落向北面!」(《三國志》(裴松之注釋版):臨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

審配寧死不屈,死前仍懷念袁紹

最愛君也相信,一位死後仍然得到臣子擁護和盡忠的人,肯定是有著他非凡的人格魅力的,只是歷史總是成王敗寇,袁紹,這位品德優秀、禮賢下士、勇略過人的貴族子弟和漢末英雄,最終敗在了一位卑鄙無恥的梟雄曹操手中,而後世的小說家們,則無情地將他奚落成為剛愎自用、有勇無謀的莽夫和軍閥。

殊不知,英雄即使落敗,也是值得被敬重的!

—END—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solovehistory)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違者必究!

明朝盛產奇葩皇帝,他卻是一股清流

明朝的奇葩皇帝特別多,這位哥們,出汙泥而不染,竟是勤政愛民的異類。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加勒比海盜》裡的真實英國:勾結海盜發家,又對其斬盡殺絕

電影裡,海盜們英雄縱橫,然而歷史上,英國人卻是最無賴的海盜後代,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海盜女王」。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最愛歷史  

相關焦點

  • 不幸碰到袁紹這樣的老闆,趕緊跑吧!
    袁紹的失敗非為天時,非為地利,幾乎與客觀原因毫不相干,而完全是由自身主觀因素所造成。袁紹有最好的條件,但不會利用;也有很多的機遇,卻一個也抓不住;袁紹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給他出主意,但他就是不採納。袁紹自身的種種缺點與弱點,鬼使神差般地使得他迅速地、無可避免地向著覆滅走去。都說英雄創造歷史,其實狗熊也創造歷史,歷史是由英雄和狗熊同時創造的。
  • 就是街舞》:張藝興VS王一博,輸贏重要,出戲也重要
    就是街舞》第三季,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確定了四位人氣與實力兼具的隊長:王嘉爾、王一博、鍾漢良、張藝興!這次節目,加入了許多新的環節,其中中心廣場的鬥舞,各位舞者展現的實力,更是將節目的質感與檔次拉升到了極致。
  • 就是街舞》:張藝興VS王一博,輸贏重要,出戲也重要
    輸贏重要,出戲也重要!在極限挑戰,張藝興曾說過: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出戲」!而在這就是街舞,輸贏重要,出戲也重要!在節目還未開播之前,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不愛說話王一博,說不明白張藝興,說不利索王嘉爾,這一季註定是沉默的街舞!
  • 袁紹 VS 曹操
    儘管家族勢傾天下,但袁紹家族幾代人卻一直以公義、廉正、博愛、禮節下士而聞名,在整個東漢朝庭享有美名。 袁紹雖然出身名門貴族,又高又帥又富。但袁紹在家族裡面並不待見,因為他是「庶出」小老婆生的兒子。 袁紹父親有二個兒子,袁術是嫡出的正牌兒子;袁紹為庶出,奴婢生的兒子。 袁術經常叫袁紹「奴家子」,袁紹每次都笑臉相迎。
  • 高手過招 勝敗其次 人品為先
    2020年中國好聲音第8期,李榮浩老師戰隊對戰謝霆鋒老師戰隊,李榮浩老師戰隊中的馬心怡因為臨時生病需要動手術,為了公平起見,最後李榮浩老師戰隊還是選擇了其中有一個選手唱兩首歌,這樣就避免了謝霆鋒老師戰隊的隊員有一個不能上場。
  • 玩LOL究竟是輸贏重要還是開心重要?你更在乎哪一個?
    每個人對於遊戲的態度不同,有人是秉持著娛樂至上,只要玩得開心就好;有人認為輸贏為重,拿到遊戲的勝利才是最重要的。有人面對排位和匹配都是一樣的態度,而有人則在點開排位之後就換了一副面孔。你是怎麼看待這個遊戲的?我們來看看常見的一些觀點吧。
  • 袁紹與曹操
    贏得最後決賽資格的袁曹兩家,在角逐之初,袁紹似乎更有勝算的把握,而他的對手曹操相對處於劣勢。首先兩家實力懸殊,更重要的是在袁曹兩人矛盾越來越表面化的時候,曹操四周的威脅並沒有解除;呂布張繡劉備袁術的勢力還沒有完全肅清,關中馬騰韓遂坐等撿便宜,江東的孫策也是蠢蠢欲動,荊州當看客的劉表顯然也是更傾向於袁紹。更令曹操防不勝防的是,後院還會隨時起火。
  • 袁紹為何敗給了曹操?都以為袁紹剛愎自用,偉人一語令人大悟
    但是,集團變大了,袁紹手下就難免有了派系之爭。其中,謀士裡的潁川派系與河北派係為了各自背後代表的家族利益,開始進行了明爭暗鬥。袁紹當然也知道這種情況,但他作為主公,卻樂於這種派系鬥爭的,這樣才能保證領導者的權威。但是,令袁紹沒想到的是,他麾下派系的鬥爭漸漸失去了他的控制。
  • 袁紹(二十九):袁紹用臧洪任東郡的真實意圖及殺臧洪的無奈之舉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袁紹(二十九)臧洪之死文:小A史蒂芬公元194年,也就是漢獻帝興平元年,發生了一場影響曹操事業發展的重要事件
  • 袁紹是不是被低估了?
    沒有他老袁家的提拔和引路,很多人是出不了頭的,這種提攜關係,後面成為了兩千年來中國文官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關係:「師生之誼」。到了科舉時代,如果你先人積德,祖墳給力,青煙直冒你中功名了,你考試時的那一屆主考官就是你的老師,你要拜碼頭,磕頭認老師,聽老師的話,當老師的槍,一生不能背叛老師,否則你就是個不忠不孝的畜生。
  • 《奎迪:英雄再起》人生最重要的未必是輸贏
    最後一場,最後關頭,打敗他的根本不是奎迪的拳頭,而且看著母親冷漠的提前離開,他的心已經徹底的絕望了,看著他絕望的眼神,父親也心痛的要死,終於舉起了白毛巾,那一刻,父親終於明白,還有很多東西是比輸贏和別人的認可更重要的東西的。所以我看的也忍不住淚流滿面,這可能就是男人的成長吧,一定要頭破血流,一定要失去一些重要的東西,才知道什麼於自己而言是最重要,最有價值,最值得珍惜的吧!
  • 袁紹、袁術兄弟不和的根源在袁紹
    因伯父袁成無子,袁紹小時候就過繼給袁成,成了袁成唯一的兒子,同樣擁有了嫡子的身份。袁紹與袁術兒時的關係到底怎樣?未見歷史記載,但有很多探討他們之間關係的文章。多認為袁術因為處處不如袁紹,所以就十分忌恨袁紹,更是看不上袁紹庶出的身份。我認為,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
  • 三國時期,袁紹扮演著什麼角色?
    準確的說袁紹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著名人物。但是袁紹卻是引出三國時期的重要角色。袁紹靠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背景,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迅速聚集了一撥和他一起打拼的文臣武將,經過多年的發展,袁紹接連拿下并州、青州和冀州,最後在和公孫瓚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拿下幽州,至此袁紹拿下四州之地,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
  • 從「四世三公」到袁術口中的「家奴」,袁紹的真實戰力到底如何?
    關東群雄為討董卓,組建關東協軍,並公推袁紹為盟主。一時間,袁紹麾下謀士如林,猛將如雲,聲望達到鼎盛。然而,關東群豪之所以推舉袁紹為首領,一大半的原因是衝著袁紹頭上「四世三公」的名號。可惜,這個名號在同為袁氏家族的袁術眼裡,卻根本不予認可。
  • 真實歷史中袁紹是什麼樣的人?
    能夠聚集幾十萬的大軍和佔據佔據冀、青、幽、並四州,就註定袁紹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物,但憑著這樣在當時天下第一的實力,卻敗在了沒有多少優勢的曹操手裡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紹太喜歡、太依靠投機了。有三個事例,就可以看出袁紹喜歡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及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投機心理。幹事業全靠投機,就非常容易崩盤而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 曹操和袁紹有什麼關係
    在三國的歷史上以及後來的演義小說中,袁紹和曹操是三國前期最重要的兩個人物。袁紹割據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頗有吞併四方的氣勢。
  • 徐復觀:袁紹與曹操
    所以我只好說,"寫袁紹與曹操吧"。少夫點點頭。題目是這樣逼出來的,文章的內容早可想見。我之所以敢寫袁紹與曹操,並不是我對這兩位古人特別有興趣或研究,而是當時的謀士之一的郭嘉,對這兩人早有論定,可供我的抄襲。《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有這樣的一段:郭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致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糧借兵。
  • 喜歡一個人,顏值、才華、人品哪個更重要?
    如今的社會,被無數的人稱之為「看臉」的社會,因而也認為「顏值」在愛情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那麼,喜歡一個人,顏值、才華、人品哪個更重要呢?其實在我看來,三者都有各自的重要性,但是側重於「人品」。對於有些人來說,一見鍾情很重要,但是有些人會認為一個人的才華很重要,其實三者也有必要的聯繫。吳桂君 《喜歡一個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對,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 袁紹大將淳于瓊實力如何?
    熟悉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是因為他贏得了官渡之戰。而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就是曹操「火燒烏巢」。烏巢守將就是那個淳于瓊。
  • 三國志戰略版平民用核心武將組隊思路之袁紹 袁紹陣容搭配分析
    因此,平民配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先找出你所有的武將裡面的核心武將,然後再根據這個核心武將來組隊。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袁紹。第一個核心武將,首選【袁紹】,因為他是所有玩家都可以得到的武將,籤到三十天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