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團隊明日之星:新然
我是一名導演,研究生畢業後在電視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這些年來,我做過宣傳片,也拍過紀錄片;發過新聞,也做過短視頻。醫 療衛生、旅遊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娛樂無不涉獵,領略過科學大家的風範,如:楊振寧、張彌曼、戚發軔、殷鴻福,也對話過影視文化界的大咖如:張藝謀、賈樟柯等,但接觸最多的還是辛勤工作在一線的,無數閃閃發光的普通人。
我從他們身上汲取了滿滿的正能量,並收穫了足足的信任,每次聽我的男主女主們敞開心扉講他們的成長和故事的時候,唯一的感受就是感動。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鏡頭,用我們的視覺呈現把主人公的那一刻記錄下來,對於給予我信任的嘉賓而言,算是留下一份回憶和紀念;對於觀眾而言,便是傳遞一份溫暖。
除了記錄和傳播,我也深切地從這份工作中體會到責任。我要解決溝通、策劃、拍攝以及後續剪輯、送審等流程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保證每一條片子的順利播出,對得起團隊共同的付出,也不能辜負嘉賓莫大的信任。我還要校對片子裡的每一幀畫面,每一個字眼甚至標點符號,因為絕不能在每一位觀眾腦海中留下錯誤的痕跡,如果是那樣,罪莫大焉。
但這些年,我更想成為的是一名媽媽。因為愛人工作的關係,我們談了八年的異地戀,結婚後又分居了三年。異地期間,我沒有考慮要孩子,因為我沒有勇氣自己帶,於是這一拖就是N年。相聚對於我而言,一度成為了我們最大的難題,爭吵時不時會發生,未來緲不可期……
幸運眷顧,2014年,我們終於在一個城市了,能一起北漂,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期盼有個自己的孩子。然而我有多期盼,失望就有多大,每年的生日都許一樣的願,這些願望就像泡泡,一次次、一個個,被擊破……
我老公身體素質很好,我也很好。我跑遍了北京城幾乎所有有名的婦產醫院。
協和,北醫三院,中日友好,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復興醫院,廣安門中醫院,西苑醫院……看了無數中西醫,都說我的體質沒問題。但結果就是懷不上。幾年後長了巧囊,就在糾結要不要做這個手術(因為很多中醫說沒必要做)。但為了早點要孩子,在愛人的陪伴下,從小几乎沒打過針輸過液的我上了手術臺……讓我沒想到是,以後要經常跟這個地方打交道了。
手術後我咬牙吃了三個月的閉經藥防復發,並且堅持健身。我認為唯一的障礙已經掃清,我的寶貝很快就要到來……事實證明,一把年紀的我還是有些天真。
我已經搞不清楚我懷不上的原因,茫然沒有方向。越得不到越想要,漸漸地,我給生孩子這件事賦予了更多內容從而背負了更大的壓力:奶奶想要。媽媽想要。公公婆婆更想要,雖然他們從來沒有催過我……
我的爸爸很早離開了我,我最愛的媽媽和奶奶沒等到外孫和重外孫,也相繼離開了我……我每次想到他們是帶著遺憾離開,內心就不能自已。終於,我做了一個決定:ART。兩年三次,數百針。
無數次的手術臺,無數次的忐忑,無數次的失望和希望,終於,我有了自己的寶寶。
建檔的時候,我掃碼加入了一個媽媽群,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寶寶們在肚子裡就一起成長,初為人母的媽媽們互相交流經驗,彼此鼓勵,摸索著向前走。
和群裡的其他媽媽們一樣,我和家裡人竭盡所能地把最好的給他。「高齡順產、全母乳餵養,還有各種用品、衣服、玩具……」就在群裡媽媽們爭相討論滿月禮物時,有的說是「臍帶血」,有的說是「定製項鍊」,還有的申購「金銀幣」……爸爸還背著我,用私房錢買了一箱生肖茅臺,美其名曰是為寶寶結婚時準備的喜酒。初為父母的我們,對寶寶的未來總有無限美好的祝願。
我盯著群裡的各種消息,生怕錯過了什麼。當有媽媽提到要給寶寶買一份新生兒保險時,我動心了。再加上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疫情的加碼下,我考慮的不是「買」或者「不買」,而是:要買的話,一定要是最好的。因為這是對未來的保障,而未來的未來,我不知道是否還能陪伴在寶寶的身邊,給他最及時的守護。我希望保險可以確保我實現作為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愛與責任。
對於保險,我其實並不陌生。因為自己早在三四年前就配置了。因為沒有任何感受能超越我對「世事無常」的體味了。這些年經歷了太多……
畢業後的我原本在上海定居,生活了八年。戶口和房子都落聽,準備安家的時候,一個電話打來,我癱軟在去往新家的地鐵上……車禍從天而降,家人兩死三傷。我的爺爺和姑父離開了我們,叔叔、姑姑、嬸嬸身受重傷。一個醫院,我們家的人就住了三層。
我們是和睦的大家庭,因為從小住在大院子裡,和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姑姑姑父生活在一起的緣故,我覺得他們就是我最親的人。
飛來的橫禍讓我毫不猶豫地辭職回了家。在醫院裡,我最愛的奶奶沒有自怨自艾,反而還說,肇事司機也是個孩子,要不算了吧。
對方是個年輕司機,他的卡車因為制動失衡,迎面撲向我們的車……責任百分之百是他的,然而所有的保險都沒有,所有的損失我們咬著牙自己承擔。
事故的發生讓我放棄了上海,來到了離家只有三百公裡的北京,選擇重新打拼。就在我以為時間會把「不幸」漸漸吞噬的時候,媽媽生病的噩耗又讓我瞬間倒地。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大夫,最好的病房,卻沒能留住我最好的媽媽。
無常和每次風險到來時的「生扛」,讓我早已疲憊。我再沒有能力用微薄的儲蓄抵禦接下來迎接我的任何「意外」。所以給寶寶上保險的事情,我非常慎重。但在買東西這件事情上,我自認沒有天賦,我會求助周圍的意見領袖。
我周圍不乏「有戰略格局的嚴謹細節控」,她們總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對自己和家庭制定堅實的長遠規劃,她們似乎擁有一種超能力,那就是:能在萬般選擇中摒棄無數幹擾而最終直擊靶心,找到最漂亮的答案。有她們在,我節約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意見領袖們的基礎上再做調研,會變得非常有效率。
第一次聽到「友邦」是在媽媽群,一位叫燕子的媽媽提到的,她很睿智,也很靠譜,在判斷力上,我很相信她。之後,我又諮詢了在證券和金融領域工作的同學,她們一致認為在內地買保險的話,友邦絕對是首選。
友邦是一家上百年的保險公司。最早竟然成立於1919年的上海,後來因為新中國成立遷到香港。現在以香港為中心已經發展到全球,在人壽保險領域是全球第一。1992年中國政府出面將友邦請回中國,幫助中國發展保險行業。並且培養了中國80%的精算師和近半數的保險管理人才。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可以保護很多人的經濟生命,讓人信賴。
緣分很神奇,就在我對「友邦」這個名字逐漸熟悉的時候,聽朋友說疫情期間,保險行業需求量增大,而且需要專業的代理人來服務於大家。剛好友邦北京的營銷員可以進行線上培訓學習。經過仔細考慮,我加入了這個有大愛的事業,原因有三:時間自由;能廣結善緣;我,想成為一名斜槓媽媽。真心幫助他人並希望更多的人擁有保障,不要像我一樣遇到風險那麼無助。
於是在產假中,我就開始了邊餵奶,邊學習的模式。我接觸到友邦北京的業務處經理寇爽,她是首都醫科大碩士畢業的,曾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意識到保險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她轉換跑道,從生理醫生,轉變為家庭的金融醫生。加入友邦三年來,她帶領了50人的團隊,為北京市民送去了幾十億的保額,這些保額未來都是能治病救人的,將保護成千上萬個家庭應對不可預知的風險。那一刻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偉大的工作!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共同抗擊了新冠肺炎疫情。經過不斷學習保險行業的知識,也經過再三思考和全面考察,我決定加入友邦卓越領袖PAL培養計劃,加入友邦中國最優秀的營業部:銀河營業部。未來在保險行業開創一份有利於社會的終身事業!
三十而已,我決定重啟自己的後半生!
我準備好了!相信在這樣優秀的團隊和夥伴們的支持下,我可以藉助媒體思維用最快速的時間熟悉保險方面的專業知識,用專業和誠信服務好每個信賴我的朋友!
如果您或者您身邊有朋友在考慮配置家庭保障,想了解更多的家庭風險規劃方面的問題,歡迎您推薦我!
最後感謝您的閱讀!
個人介紹:
教育學碩士
十二年媒體從業經歷
認真謹慎樂於助人、勤奮而有行動力
分享資源:
保險理念、家庭保險配置
附加服務:
個人形象宣傳
企業品牌推廣
全媒體運營服務
親子休閒遊私人定製
親子VCR
旅行VLOG+衍生品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