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疑案:楊秀清逼封萬歲,導致天京變亂發生,真是這樣嗎?

2020-12-28 騰訊網

太平天國 劇照

1856年9月至11月,史上著名的「天京變亂」爆發,這一事件成為了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當時,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剛率兵,將東王楊秀清及府上幾千口人全部都殺死,後韋昌輝和秦日剛又被洪秀全殺死。次年,翼王石達開由於受到了洪秀全的猜忌,率領10萬精兵出走,後被清軍包圍,全軍覆滅。經過這次事變,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很多人都說,這場內亂的爆發,是因為楊秀清驕傲專橫,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引起的,真的是這樣嗎?

楊秀清 劇照

「逼封萬歲」之說

很多學者對逼封「萬歲」這種說法深信不疑,而且列出了很多依據。通過當時外國人對中國實事通訊記錄《華北先驅周報》上的資料來看,有學者認為楊秀清逼封的問題,是千真萬確,無法懷疑的。林慶元教授也曾經說「楊秀清為了奪取洪秀全的最高權位,曾圖謀對洪行刺並逼洪封其萬歲,這一史實是無法否認的」。

另外,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李秀成,在他被俘虜後的供狀中,也曾經寫到「……(楊秀清)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最終

「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使得洪秀全感到東王有篡位之心,隨後才密調北王,翼王回京,於是就有了血洗東王府那一幕。

洪秀全 劇照

「逼封萬歲」值得商榷

當然,對於東王「逼封萬歲」這一說法,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這個是洪秀全和韋昌輝合謀誅殺東王的藉口。

首先,李秀成在供狀中所述,就很值得懷疑。因為事件發生時,李秀成正在外和清軍作戰,他根本不可能是這個事件的目擊者,況且他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官」,對於高層的這些鬥爭,是沒有辦法參與進去的。所以他寫的肯定是道聽途說來的,是不值得採納的。

石達開 劇照

其次,《石達開自述》中曾經寫到過,韋昌輝曾經向洪秀全提議過,誅殺楊秀清,但是被洪當面痛斥了。而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之後,洪秀全曾指責他:

「爾我非東王不至此,我本無殺渠之意」

。而後在《賜西洋番弟詔》中更是說東王是遭到了陷害,而且規定了「東升節」有關事項,來紀念楊秀清。而學者莊福銘在對很多史料進行考證後說「所謂楊秀清稱『萬歲』和『逼封萬歲』說法,都是缺乏歷史事實根據的」。

對於這樣一個大事件,太平天國的官方文書卻從沒有做過記載。但是如果我們看當時的天王詔旨和天國現存的文獻的話,可以看出來,雖然楊秀清在當時加官進爵,但「九千歲」的稱呼是一直沒變的。而且參照當時清方的記載,關於楊秀清及其子嗣君稱「九千歲」,和天國詔旨、文獻記載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關於「逼封萬歲」的說法,很有可能是韋昌輝為了策動內訌偽造的藉口。

當然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太平天國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鬥爭,在歷史進程上還是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的,只是受農民起義領袖自身的局限性,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令人惋惜。

你喜歡歷史嗎?喜歡的話,可以點擊關注哦,我們一起回望歷史~

相關焦點

  • 揭秘:把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引爆的楊秀清「逼封萬歲」事件
    而這一切都得從楊秀清「逼封萬歲」說起。 除了楊秀清,洪秀全最能倚重當然是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了。現在楊秀清把自己置於了對立面,另外的三兄弟自然而然就只能抱團了。韋昌輝是讀書人出身,和洪秀全一樣,內心深處是奉行儒家綱常的,楊秀清「逼封萬歲」無疑是大逆不道,再加上和楊秀清有私仇,所以他強力建議洪秀全誅楊。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可惜楊秀清居功自傲,借天父下凡一事,試圖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一個政權裡怎能有兩個「萬歲」,這分明是在向洪秀全逼宮,企圖逼迫洪秀全讓位給楊秀清。這就極大地惹惱了洪秀全。 本來洪秀全跟楊秀清就有著極深的矛盾,政治理念的不同,導致了洪秀全跟楊秀清遲早會有一次了斷。而這次楊秀清的逼封事件,只是讓這個矛盾徹底激化而已。
  • 東王九千歲還不行嗎?楊秀清為何還要封「萬歲」
    1851年12月,天王洪秀全冊封「首義五王」,楊秀清是東王九千歲,可以節制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東王節制」。如此,楊秀清掌握軍權,地位十分顯赫。此外,楊秀清還掌握政權、教權,是太平天國實際掌舵者、領航員。東王九千歲楊秀清,權勢顯赫,僅次於天王洪秀全,位極人臣。
  • 楊秀清對太平天國有多重要?傳達上帝旨意,他死了太平軍就是散沙
    —— 薄伽丘 01 楊秀清,生於清朝時期廣西的一個貧苦農民家中,以耕山燒炭為業。1846年,因緣際會加入「拜上帝教」。1851年參與發動金田起義,後被封為東王,1856年在天京事變中被殺。楊秀清對於太平天國而言,如同諸葛亮對劉備,周瑜對孫權一樣重要。
  • 訪談︱劉晨: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為何東王楊秀清能一家獨大
    對於這樣一位重要人物,由於他早期戰死,留下的史料相對較少,對其人其事多不甚明晰。但《天兄聖旨》卷一卷二發現之後,使蕭朝貴研究具有了可行性,它記錄了金田起義前後和太平天國早期的若干重要史事,並透露了許多隱晦曲折或過去不為人知的事實,不少事是非常有趣的。
  • 天國隕落150年︱1856:成也楊秀清,敗也楊秀清
    這些記載和李秀成的供詞都認為,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萬歲」,惹來殺身之禍,但和其他幾位不同,當時在句容、金壇前線的李秀成堅持認為,洪秀全本人沒參與密謀,是石達開、韋昌輝、秦日綱三人「大齊一心」合計的結果;被一些人認為參與了殺楊密議,但事發時遠在湖北的石達開則稱,楊秀清性情高傲,洪秀全為激怒韋昌輝等人動手,故意加封楊秀清萬歲,結果韋昌輝等人果然發作,把楊秀清殺了。
  • 她真是天京變亂的導火索?其結局如何?
    楊雲嬌笑道:「你不一樣嗎?夫唱婦隨嘛。」正是這樣,清政府在記載中才會這樣寫道:「賊之中有女軍,女軍既有太平天國諸王之親屬,皆生長於洞穴之中,赤足,紅布系發,即使險峻山谷也能攀登自如,其勇武猶勝於男子者,官軍遇之,常常敗北。」在清政府的記錄中,不難看出楊雲嬌領導的女軍是如何生猛。
  • 洪宣嬌:太平天國傳奇女將的最後結局
    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1年,上帝會的教徒已發展到數萬人,洪秀全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在金田村豎立起太平軍的旗號,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各王都受東王楊秀清節制。洪宣嬌由兄長洪秀全做主,嫁給了蕭朝貴。但不久西王蕭朝貴便死於圍攻長沙城的戰鬥中,洪宣嬌則轉眼之間成了寡婦。
  • 楊秀清耍了一次天父附體,洪秀全知道後非殺他不可,結果滿門抄斬
    伴隨著天京事變的發生,清朝末期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太平天國運動也由盛轉衰了。造成本次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則在於楊秀清和洪秀全之間的權力之爭。楊秀清作為東王,是太平天國的奠基人之一。從開始的金田村到最後的天京城,幾次重大戰役,都是依靠楊秀清的力挽狂瀾,才一次又一次讓太平軍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中,不斷突圍直至取勝的。
  • 洪宣嬌:太平天國最出名的女將,人生結局竟有四種說法
    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1年,上帝會的教徒已發展到數萬人,洪秀全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在金田村豎立起太平軍的旗號,建立太平天國。 洪秀全自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各王都受東王楊秀清節制。洪宣嬌由兄長洪秀全做主,嫁給了蕭朝貴。
  • 洪秀全當真喜歡封王嗎?其實永安五王都是妥協的結果
    因此,站在一個統治者的角度去看待封王,洪秀全起初必然是牴觸的。事實確實如此,太平軍於1851年9月25日攻破永安,根據清朝方面檔案,至遲在10月31日賽尚阿的奏報中提到了太平軍首領開始依次稱萬歲、九千歲、八千歲等等。我們能認為此時太平天國已經開始封王了嗎?顯然不是,楊秀清等五人正式獲得王爵的時間要到12月17日的封王詔書。
  • 1856年東京事變,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集權力量,運動從此走向衰落
    1856年發生的震撼太平天國的那場災難,既不是它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某些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由於它的敵對力量所致,而要歸咎於他們自己中央領導方面的動蕩不定。如前所述,這種動蕩性在運動最初年代中就已經孕育於太平軍的制度之中。
  • 洪秀全沒有軍政大權,為何他卻能成功除掉楊秀清?原來他留了一手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主要領導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命名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而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先後戰死沙場,楊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國大部分的軍政實權以及神權。
  • 假如此人不死,曾國藩滅不了太平天國,連湘軍都要搭進去!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馬克思聽說太平天國提出的平均主張後,激動無比,他沒想到自己的理想竟然在東方首先實現了,然而沒過多久,當得知太平天國上層腐朽的生活後,馬克思由無限的失望轉為憤怒,稱之為人類歷史上巨大的災難,這場發生在100多年前中華大地上農民運動,究竟為何會讓馬克思的態度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
  • 洪秀全傳教時,加入與自己教義水火不容的教會,由此開創太平天國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死於內亂,翼王石達開被迫出走,另有約兩萬人喪生,史稱「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因此由盛而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從太平天國的創立到這次天京事變的爆發,會黨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楊秀清:太平天國實際掌權者,不懼怕洪秀全,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楊秀清和洪秀全到底誰真正控制太平天國,這其實早就有判斷,楊秀清是實際上太平天國的掌權者,而洪秀全只是一個精神首領,洪秀全的任務是幹嘛?就是打理南京天王府的上上下下以及寵幸南京宮殿的上千名宮女,這就是洪秀全的工作。
  • 太平天國,黃日華演楊秀清,劉青雲演蕭朝貴,郭富城也參加了演出
    太平天國的故事,我想大家通過書籍、評書、影視劇的傳播,應該都有一些了解。在清朝後期,洪秀全等中下層人民,因不滿上層階級的壓迫,鋌而走險,創立「拜上帝會」與「太平軍」,予以反抗。經過幾年的殊死拼殺,南徵北戰,建立了自己強大的根據地,成立社稷,太平天國,與朝廷成對壘之勢。可惜後來,被勝利果實迷昏頭腦的他們,因為內部的爭名奪利而大傷元氣。
  • 密詔入京引發流血政變,太平天國的後半程: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的
    太平天國建立之初,洪秀全給自己與親信封王,分別為天王洪秀全和五王,即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儘管後來洪秀全還分封了諸多王,但除洪秀全外,最尊貴的當屬五王。 在太平天國裡,天王洪秀全基本不管政事,他將精力主要放在「研讀」基督典籍上,而馮雲山、蕭朝貴又在初期進軍時戰死,所以五王之中,只剩楊秀清、石達開和韋昌輝三人握有實際權力。
  • 由權力的並列結構,而引發的太平天國「王殺王」事件
    太平天國是近代中國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場農民起義,短短幾年期間就定鼎於天京,佔據了幾乎江南半壁,並且連破了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打破了清軍的包圍。然就在其形勢處於一片大好之機,卻發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天京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