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紙牌屋》第三季的重磅推出,白宮內部的明爭暗鬥又再次成為全球劇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從國際關係專業的角度來看,紙牌屋的內政戲無疑是精彩地呈現了美國的政治生態,但外交方面的戲份則與現實中的大國關係有著天壤之別。尤其是第二季「中美外交」的相關情節,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槽點1:四個人搞定中國問題?
在第二集剛開始的時候總統沃克就和國務卿凱西,私人顧問雷蒙塔斯克以及副總統安德伍德在橢圓形辦公室討論與中國會談的事項。
現實中,中美兩國作為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的發達與發展中國家,每年都會舉行戰略經濟對話商討兩國的經貿關係以及其他重要議題。問題是中美雙方都視為重大事務的會談在劇中居然只在四個人之間進行內部討論,雷蒙塔斯克提到的經濟議題在現實中並不由國務卿出面,而往往是由財政部長出面。
現實中的中美雙方會談,美國你4個人聊聊就能hold住?
其次,劇中國務卿凱西提到的網絡安全事務是屬於國家安全事務範疇,該劇在這裡缺少了一個現實中極其重要的角色: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個角色雖然只是總統私人僱員,但在實際作用不亞於國務卿,跟安全二字沾邊的他都能管。我們熟悉的基辛格,布熱津斯基,鮑威爾和賴斯都坐過這個位子。所以僅僅四個人討論與中國戰略對話的事情實在是把大國外交當兒戲了。
習大大與美國國家事務安全助理賴斯
槽點2:美國人覺得中國「脾氣大」?
之後,便出現了更刷人下限的一幕。安德伍德為了打擊雷蒙塔斯克,建議凱西在對話時用強硬措辭譴責中國在網絡攻擊上的「不負責行為」。安德伍德的如意算盤打得嘀嗒作響,中國代表團一個兩個拉著苦瓜臉推門而出拂袖而去,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哎,導演,中國這樣也太惹不起了吧?其實在現實中,中美兩國之間關於網絡安全的口水戰像英倫三島的雨滴一樣,說來就來,如同家常便飯。
2014年,美國司法部宣布起訴中國解放軍61398部隊第3支隊5名軍官,因為他們涉嫌對美國進行所謂的「網絡間諜攻擊」。很明顯,這可不是在談判桌上打嘴炮,這可是動真格的較量。
那麼咱們中國在現實中的反應呢?由於五名軍官都在國內,美國沒有執法的條件,所以也只是做個姿態敲打一下中國。中國自然該打回去的嘴炮打回去,自己的事務也不耽誤,勝似閒庭信步,哪裡犯得著去打貿易戰呢?要知道,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打全面貿易戰可不僅是中美兩國付出代價,而是世界性的經濟災難,不是說玩就玩的過家家。
槽點3: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英語」?
這令人崩潰的一幕:雷蒙塔斯克看新聞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居然開始飆洋文譴責美國政府了,五雷轟頂啊。
請問各位,你們何時見過咱們的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秦剛和華春瑩等答記者問時飈洋文?不說洋文不代表沒有逼格,而恰恰是逼格爆表的表現。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
我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文作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我們的國家領導人與外交人員在官方正式場合使用中文是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的體現。(說白了就是:想知道我說啥不?我會說英文,但我就不說,學中文去吧你!)有些缺乏影響力的國家或地區就沒辦法了,為了有效讓別人知道他說什麼,不得不自降身份,在外交場合使用他國語言(比如對岸的馬娘娘就喜歡跟美國老闆秀洋文)。
槽點4:給中國反腐「拍馬屁」?
還有,就是這位悲催的老兄:馮。他在劇中的設定是個在中國違反了黨紀國法與西方資本勾結賺取暴利的「紅二代」。他的結局也頗值得玩味。
最後苦逼的小馮被老美賣了,政治庇護被撤回,然後被美國司法部遣送回我天朝接受黨和人民的審判。現實中這樣從西方國家遣送回國的例子極其罕見,最著名的賴昌星也是從加拿大而非美國這樣的國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回來的。
當然,劇中涉及中美關係惡化且美國急於修復中美關係的這個大前提,但是現實中即便中美關係惡化如九十年代一系列事件(南聯盟大使館和南海撞機事件),美國也未曾把它所謂「捍衛人權」的逼格哪怕降低一釐米。時至今日,我國的反腐開始向海外追逃發力,但是由於中美兩國沒有引渡協議以及一系列難題,潛逃美國的中國犯罪分子仍然難以被繩之以法。今年年底習大大訪美時就會針對此問題與美國商討解決之道,可見這是一個中美關係中的重要問題。
筆者猜測,由於我國頭號紙牌屋劇迷——王岐山同志是現任中紀委書記,該劇是不是試圖用這個結局討好一下這位鐵腕反腐的頭號劇迷以及中國觀眾呢?開個玩笑,我們可以這麼想,人家可沒這麼說。
傳說多虧有王岐山這個《紙牌屋》鐵桿粉,該劇才沒有被中國禁播
總而言之,其實可以理解,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我們不能抱著看紀錄片的心情去看。適度的誇張與疏忽是可以諒解的,畢竟這部劇的核心是美國國內政治事務,只要主菜做好了,配菜不必太出彩。然而,剛剛重磅推出的第三季的外交戲槽點更多,更刷下限,格局也更大,矛盾也更激烈,激烈到如果你用專業眼光去看就會崩潰的程度。
總結一句話:內政戲內行,外交戲外行。
下一期我們將介紹第三季外交戲的硬傷,敬請期待。
(英倫圈原創,特約撰稿人東風白楊,作者系駐英國際關係專業從業人員,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