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製組跨越全球15個國家、50個城市,在全世界範圍內調研拍攝,最終精選40餘種繽紛水果。指橙、愛玉、水椰子,刺梨、竹芋、蛇皮果……在6集的「性感水果百科全書」中魔幻爆炸。
都說水果是一個有情懷的行業,該片的導演羅穎鸞是一個對水果有很深厚感情的人,在導演手記中,水果串聯起羅穎鸞的一生。亞果會也一直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做有情懷的水果人,堅持做一個對行業有用的水果服務平臺。
iFresh亞果會至今已成功舉辦10屆大型專業展會,39次行業會議,27次微信直播,45期大咖人物訪談,500餘次深入產區,擁有100000多條行業大數據。我們致力於幫助優質誠信的國內外果蔬種植商、加工製品企業、經銷商將產品推介給優質採購商,同時也幫助種植、配套技術和設備提供商將先進、高效的生產理念與方法展示給行業專業人士。
《水果傳》第1集《變身》全集視頻
▼
視頻長35分鐘,內容豐富精彩,一定要看喲
首集中,導演要探索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人們為什麼要將水果變身?水果的變身有哪些形態?人們之所以要費盡心力讓水果變身:一是囿於時間和距離,無法隨時隨地品嘗到新鮮的水果,所以想盡辦法通過水果的變身,延續水果的保存時間;二是有的水果不適於生食,卻能通過一些神奇的物理或化學變化,化腐朽為神奇,綻放成舌尖上的美味。
首集內容精彩呈現(來源:繽紛水果傳)
▎從高不可攀到街頭巷尾
位於阿里山最深處的裡佳部落,世代居住著臺灣少數民族重要的一支——鄒族。他們以山林為家,熟悉每一棵樹的位置。這次出發,是為了當地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心念之物——一種叫做愛玉的奇特野果。
依照流傳百年的方法,他們能將這些果實變幻成晶瑩剔透的寶石模樣,而這模樣,熟悉甜品的吃貨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是什麼?繼續往下看便會知道。
野生愛玉在阿里山的原始森林中蔓生,從十月到來年二月,採收愛玉便需要徵服七八百棵數十米高的大樹。每棵樹上結有數千顆果實,也就意味著採收的年輕人不但要膽大心細的徒手爬上樹,還要在樹上待上個數小時。
採回的愛玉,要馬上削皮。果實中會分泌出一種乳白色的黏液,這正是果實中含量豐富的果膠。
削皮,烘乾,裝袋,回潮後的愛玉將在人們的指尖完成一次綻放。藉助手指的巧勁,將愛玉果的內部翻出,而保持果實的完整,這是鄒族人的妙手生花。
鋪墊了這麼多,那麼愛玉子的變身有怎樣的秘訣?
可別小看這不可貌相的小顆粒,它可是擁有點金術一般的神奇魔力。
用不織布包裹愛玉子在冷水中浸泡十分鐘,反覆揉搓後將果膠擠出,直到沒有滑稠感。這個過程被稱作「洗愛玉「。
此時果膠酶脂終於要大顯身手。它使高脂果膠水解,轉變為低脂果膠。這種果膠具有強大的吸水性,在低糖甚至無糖的條件下就能在水中凝結成膠質。
靜置15分鐘後,果膠完成對水的點化,一碗晶瑩剔透的甜品原料大功告成。
沒錯,愛玉冰。一種天然的果凍,Q彈爽滑,最為百搭,配上黑糖水和檸檬汁,是臺灣人最喜愛的古早味甜品。你猜對了嗎?
▎最熟悉的它們,鮮有人知的前世模樣
越南,充滿風情的熱帶國度,有著享之不盡的熱帶水果。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在胡志明市經營著越南唯一的巧克力商店的法國人Vincent和Samuel。
在人類近500年的歷史中,沒有一種食品能像巧克力這樣如此迅速而決定性地徵服世界各地的人們。
而它的前身,卻少有人知。
這種生長在樹幹上的奇特水果,便是巧克力的前身——可可果。它只生長在南北緯二十度以內的狹長地帶。表皮擁有彩虹般的顏色。
這是為了誘惑森林中的動物們來吃它,從而使種子得以傳播。這是水果們億萬年來進化出的生存策略。
可可果與巧克力的緣分,來自於一次可可豆與火的偶然相遇……
瑪雅人發現這些咖啡色豆子竟然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它們被烘乾被碾碎,與各種食物混合,被加入水和辣椒,成為一種褐色的苦味飲料。後來16世紀,西班牙人將可可引入歐洲,將可可豆磨成粉與糖水混合,得到了驚豔的全新滋味,從此開啟了可可的盛世。
法國人Vincent和Samuel帶我們開始了一段巧克力工廠的奇幻旅程:
摘下的可可果,果肉與種籽被一起取出,放入木箱內進行發酵;一周之後,可可發酵完成,變身為香氣迷人的可可豆;曬乾的可可豆,經過精心挑選後,烘烤,引爆可可的迷人香氣;
然後粉碎、去殼,長達數日的研磨使可可脂液化,成為濃稠而絲滑的巧克力漿;流動的漿液被注入模子,再經過冷卻、凝固、脫模,便得到一塊塊光滑如鏡般的巧克力。
一塊高品質的巧克力中至少含有18%的可可脂,可可脂對溫度非常敏感,它的熔點跟人的體溫非常接近,因此帶來入口即化的口感,給人們美妙的體驗。
▎紅不過一季的枝頭,幻化更長久的生命
霜降一到,常年乾旱的黃土高原馬家坡,就開始了一場和時間的賽跑。在水果最為難得的地區,人們珍惜取之不易的每一點甜。
紅不過一季的柿子,是當地人必須想辦法留住的美味。在世代與柿子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掌握了一項為柿子變身的技能。
去掉柿子生澀的表皮,懸掛在通風的地方,待水分被帶走果肉微軟時,用手給柿子進行一次按摩,擠傷果肉,促使柿軟化、脫澀,加速水分蒸發。
捏完的柿子需要再經過二十天的掛曬、糖化,就擁有了金紅的顏色和柔軟的身體。
「從尖尖往下,往後一捏,捏成圓片片,捏成圓片片,兩個面對面一對,柿臍在外,這就叫一盒餅,一盒就是兩個,合兒餅。這個合兒餅人家俗話說,也叫鴛鴦餅」。
壓成對的柿餅被放入大陶缸內,暫別陽光和空氣,進入黑暗,開始一場漫長而甜蜜的夢。
隨著剩餘水分的蒸發,果肉裡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也滲透到表皮上來。吸水的果糖,黏附在柿餅的表皮上,形成一層糖漿。不吸水的葡萄糖,則會形成一層白色糖霜,包裹住果糖糖漿。這層白霜,被稱作柿霜。
曬乾的柿餅,重量大概是新鮮柿子的四分之一。這是水果擺脫了水分的束縛,獲得更為輕盈的肉身,更長久的生命。
為了回饋於自然,當地人每年都會留下一些柿子在樹上,這是不約而同的習俗,希望在漫長的冬天,這些柿子可以成為鳥兒們的美食,幫助它們過冬。
▎藍色果醬,童年最誘人的零食
這裡是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有著一望無際的森林和穿梭的鹿群。八十歲的鄂溫克人中妮浩,一輩子都住在森林中,和馴鹿為伴。
八月時,森林深處各種野果星星一般閃爍在山林裡,點亮了孩子們的童年。這個季節,中妮浩會帶著兩個曾孫女,深入樹林尋找一種精靈般的野果——藍莓。
這裡有一組數據:大興安嶺肥沃的黑土和寒冷的氣候下,生產著中國90%的野生藍莓,佔世界野生藍莓總量的70%。
採集野果,是住在大山林裡的她們還能重溫的山林樂趣。中妮浩一族的傳統,是將採集後的藍莓製作成果醬,讓它得以長久的保存,這也是人類創造出的最古老的食品保險方式。
野生藍莓也含有大量果膠,加入糖之後,藍莓本身的果膠、酸和糖在高溫下會產生凝膠作用。是天然的防腐劑,讓藍莓醬得以長久保存。
藍莓醬,為長期以肉食為主的鄂溫克人提供了難以獲取的維生素。曾祖母親手製作的藍莓醬,是孩子們童年最甜蜜的滋味。
▎「被租賃」的菠蘿,搖身為婚宴必備甜點
五月,「菠蘿的海」正在忙碌著。這裡有綿延二十萬畝的菠蘿田,相當於五個澳門的面積,每年有近一半的菠蘿生產於此,這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郭榮錦的最終目的地——徐聞。
在徐聞,菠蘿是一種再廉價不過的水果,最便宜時一毛錢一斤。而令你難以想像的是,曾經,菠蘿地位顯赫到需要被「租賃」。
五百多年前,當菠蘿被哥倫布從南美帶回歐洲後,這種珍稀的熱帶水果立刻受到了英國貴族的追捧,甚至成為炫富的手段。貴族們在舉辦宴會時,會從專門的租賃公司租借菠蘿,裝點餐桌,以彰顯自己的好客之道。
而後,憑藉著獨特的外形和甜蜜的滋味,菠蘿在無數次遠渡重洋的旅行中,逐漸徵服了全世界。
如今,在臺灣出生的郭榮錦的家鄉,菠蘿有著另一個更洋氣的名字-「鳳梨」。那裡野生野長的的鳳梨,被人們的想像力點化,搖身一變,成為一道精彩的甜點——鳳梨酥。
給鳳梨褪去堅硬的盔甲,切成小丁,特製的銅鍋裡加入白砂糖和麥芽糖,用慢火熬製,不斷攪拌,直到固體的果肉逐漸成為流動的金黃,生鳳梨中可以帶給人味覺不適的菠蘿朊酶完全被摧毀,而香氣仍被牢牢鎖住。
此時的果肉,一部分轉化成為柔軟而粘稠的果膠,可以揉搓成型,又保留了絲絲纖維,增加了口感和嚼勁。再披上郭榮錦為它專門定製的「外衣」,鳳梨餡才達到了最終的圓滿。
這是鳳梨與酥皮的互相成就,鳳梨的香氣和酸甜被濃縮成一枚小小的鳳梨酥炸彈,只待味蕾將它引爆。
在與油、奶、麵粉、雞蛋的碰撞下,水果的美味被最大程度激發出來,成為錦上添花的美食,點綴了人們每一個幸福歡欣的日子。
▎三世梅園,完美配比成就最美琥珀色
六月,日本埼玉縣的梅子靜待人們採摘。早上六點,梅園女主人山口由美已經開始工作。
公公即使是躺在病床上也老是會擔心地問:「今年的梅子沒問題嗎?」公公對梅園的感情感染了山口,讓她真正下決心接手梅園,成為梅園的第三代掌門人。
山口的園子裡一共有九種梅子,其中最多的是白加賀梅。在這個季節,山口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泡梅酒。
四升的廣口瓶,加入1千克白加賀梅,1千克冰糖,最後倒入1.5千克的燒酒。對於山口來說,這是最完美的配比。
接下來的任務,交給時間。在漫長的時光旅程裡,梅子將和酒一起完成一次美妙的變身:梅子將逐漸褪去青澀的模樣,把自身的芬芳、酸甜和顏色一點點融入到酒中,直到透明的液體逐漸變成美麗的琥珀色。
數月之後,一壇醇厚芬芳的梅酒等待人們的開啟。
學會泡梅酒,讓山口非常快樂,讓更多人愛上梅子的滋味,是她腳步不停的方向。
水果的種種變身中,寄託的是千萬年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在這些變身中,體現的不但是水果本身的美味與神奇,還有人與水果的關係,人從遠古時代就開始的對水果的依賴與探索,以及在這些變身與品嘗的過程中所凝聚的情感與回憶。
《水果傳》是一部既新鮮有顏值也非常值得看的紀錄片
對於水果人來講,這更是一部不可錯過的好片
在好看、好吃、好玩中,
這部紀錄片還抹上「魔幻」色彩
因此,大家都說它是「中國第一部魔幻主義紀錄大片」
水果人,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