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慘死馬嵬坡:一場弄錯了主角的悲劇

2020-12-25 熊魚自笑

一提到馬嵬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楊貴妃慘死。白居易《長恨歌》寫著:「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辭海》中對「馬嵬坡」一詞也是這樣解釋的:「唐安史之亂,玄宗從長安西奔成都,縊死楊貴妃於此。」

的確,馬嵬驛兵變,禁軍將士們群情洶湧,興師問罪,唐玄宗無可奈何,於是楊貴妃慘死,再結合玄宗與貴妃美好的愛情。讓人感覺,這悽慘的一幕是典型的悲劇,在我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就馬嵬驛兵變來講,我們卻弄錯了主角,因為叛軍要誅殺的對象並非楊貴妃,而是宰相楊國忠。

很多人認為這場兵變是有預謀的,幕後導演不是太子李亨,就是高力士。這涉及到統治階級內部,太子與宰相或內廷與外朝的權力之爭。這些爭鬥在封建王朝非常普遍,他們也確實有矛盾,但體現在這件事上卻缺乏有力的史料為證。

所以,此事更像是正史原本記載的那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軍隊譁變。其中,禁軍頭目,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三,潼關已被安史叛軍攻破,長安岌岌可危,唐玄宗做出撤往蜀中的安排。由於事關機密,一行人十分狼狽。中途不少人開了小差,原本就攜帶不多的糧食損失殆盡,士兵們很快餓了肚子。

早已久疏戰陣,平日錦衣玉食的禁軍們,如今拋棄家人,背井離鄉,還得餓肚子,一股憤怒與抱怨的情緒在禁軍中迅速蔓延開來。

陳玄禮憑著多年的經驗,很快嗅出了一絲熟悉而又恐怖的味道,那就是政變。早在四十多年前,陳玄禮就是禁軍萬騎中的中層將領,跟隨玄宗發動了唐隆政變與先天政變。所以,這種事情他非常熟悉。

陳玄禮的位置很尷尬,如果一味彈壓,將士們恐怕會先幹掉他,再做出其他舉動。所以,陳玄禮意識到,必須給將士們找一個宣洩憤怒的目標。

為了不危及皇帝的安全,陳玄禮將目標鎖定為楊國忠,因為他太壞了。無論是太子、內廷、百官、軍隊,還是黎民,都不說他好,就連反賊安祿山,也打出了誅殺楊國忠的口號,簡直是惡貫滿盈。殺了他,不會有一個人反對。

楊國忠劇照

所以,陳玄禮將計劃告知了高力士,並通過東宮宦官李輔國,匯報給了太子。大家都不反對。

第二日,一行人走到馬嵬驛,再也走不動了。面對群情激奮的將士們,陳玄禮動員大家:「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諮,已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舊唐書·楊國忠傳》)

將士們異口同聲,誓除國賊。正巧碰到楊國忠巡視回營,一群士兵上前便將他大卸八塊,首級高懸於營前。

玄宗聽到異常,詢問之下才知楊國忠被殺,於是出去慰勞大家,違心的說:「我就早殺他了!」但將士們仍不算去,因為「賊本尚在」,(《舊唐書·楊貴妃傳》)楊國忠是楊貴妃的遠房堂兄。

楊貴妃劇照

高力士解釋說:「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資治通鑑》)玄宗險些暈厥,一遍遍跟大家解釋:貴妃從不幹政,久居深宮,她有什麼罪?而大家一遍遍勸玄宗,意思是:我們都知道貴妃無罪,但看看外面那群莽夫,秀才遇上了兵,誰能說得清楚?

於是乎,哭得像個淚人似的楊貴妃,被當成楊國忠的所謂「賊本」,縊死於佛堂。

主角既然不是楊貴妃,那麼她為何會成為大家印象中,這幕悲劇的主角呢?

陳玄禮劇照

從事情的起因來看:楊貴妃只是一個絲毫不懂政治的小女人,音樂、舞蹈、陪伴丈夫佔據著她的全部人生。天寶亂政、安史之亂、潼關兵敗,這些事件的背後,楊貴妃沒有出過一條壞主意。所以,作為「賊本」被殺,楊貴妃實在有些冤枉。

從兵變時的場景來看:一個弱女子,最大的心願無非是與丈夫像比翼鳥,像連理枝一樣,幸福地白頭到老,卻被無情的亂兵逼迫而死。更何況這名女子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開朗活潑的性格,怎能不令人憐惜。

楊貴妃劇照

人之初,性本善。同情弱者是人類的優良品質,而楊貴妃卻是如此冤枉,如此可憐,深深值得同情。所以,她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李商隱有詩《馬嵬》寫道:「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埋怨玄宗身為天子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楊玉環身為貴妃,還不如平民盧家的媳婦莫愁。殊不知,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難處。天子有天子的不易,皇家的貴妃也不那麼好當。(文:熊魚自笑)

楊貴妃劇照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方家。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楊貴妃已然慘死馬嵬坡,為何民間卻流傳著多種貴妃未死的傳聞?
    楊貴妃慘死馬嵬坡這件事是比較確定的。因為不管是《新舊唐書》、《資治通鑑》這些正史,還是《高力士外傳》、《安祿山事跡》、《明皇雜錄》這些筆記雜史,無一例外的記載著楊貴妃已然慘死,只是死法不同。 以當時的情形看,禁軍誅殺的目標是奸相楊國忠,楊貴妃是被牽連了進去。
  • 《妖貓傳》背後的歷史:楊貴妃自縊馬嵬坡,白居易作《長恨歌》
    (一)陳凱歌導演的《貓妖傳》,上演了一場虐心之戀。作為女主角的楊貴妃,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帝王權術之下,亦不免淪為了一個犧牲品。這部電影很有文藝氣息,探尋的是愛情與人性。在現實的權衡之中,多少愛情破碎成支離,泯滅成幻影。不管世道多麼奸惡,路途如何多舛,總有那麼一些人堅守著心中的那份愛情。
  • 四大美人就是四大悲劇,楊貴妃是悲中之悲
    [四大美人就是四大悲劇,楊貴妃是悲中之悲]今天(7月15日)是楊貴妃被賜死1264年周年。說起楊貴妃,最重要的標籤就是「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之一,事實上,四大美人是一個相當晚近的說法,可能是一個清代才最終定型的概念,畢竟,貂蟬可能並不存在,只是一個《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 《妖貓傳》楊貴妃為什麼會在棺中醒來? 馬嵬坡的真相是什麼?
    劇中,以妖貓復仇為主線索,牽引出了幾十年前的一樁陳年舊案——那就是唐玄宗最為寵愛的楊貴妃,當年在馬嵬坡兵變的過程中,究竟有沒有死去?影片中給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楊貴妃並非自縊而亡,也非被高力士勒死,而是被一個江湖術士忽悠住後,來了個安樂死。當然,影片終究是影片,對於這種魔幻大片,編劇在劇情方面盡可以天馬行空,盡情地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力。
  • 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而是秘密逃到了日本?日本女星:我是她後人
    中國過去一直有著「四大美女」的說法,,而楊貴妃,則是唐朝美女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詩篇「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容。」就很好地描繪出了楊貴妃那千嬌百媚的姿態。
  • 千年前一場挖墓事件,大唐美人遺體消失?楊貴妃生死之謎有何真相
    這座孤零零的荒墳中,埋葬的正是曾經的大唐第一美人——楊貴妃。  02、貴妃殞命馬嵬坡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政變成了大唐由繁盛走向衰變的直接導火索。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 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是楊貴妃後人,楊貴妃沒死,而是逃到日本?
    在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到衰。唐玄宗在叛軍進入長安後,連夜逃亡。次日,逃亡隊在陝西境內抵達馬嵬坡。隨行將士們突然起事,當朝宰相楊國忠被亂軍殺死。接著叛軍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這位被後世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就這樣在馬嵬坡上香消玉落。
  • 楊貴妃沒死,2002年,日本明星山口百惠稱:她是楊貴妃的後代
    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稱,她其實是楊貴妃的後代。這一消息讓無數中國人感到震驚,因為大家都清楚,楊貴妃早年被斬於馬嵬坡,早就過逝了。那如今山口百惠卻說,楊貴妃沒有死,而是東渡去了日本,這個消息可信嗎?
  • 日本人為什麼把楊貴妃當做神?
    楊貴妃火焰祭典現場日本人相信,在中國馬嵬坡被賜死的只是楊貴妃的一個丫鬟,而楊貴妃本人卻東渡來到日本。更具有悲劇色彩,所以楊貴妃也就成了日本女性文學中的文化符號,深入人心。《長恨歌》中有一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日本古今學者就猜測,既然馬嵬坡的泥土中找不到楊貴妃的屍骨,那就是她沒有死。
  • 《妖貓傳》裡的楊貴妃:大唐盛世下的傳說,長恨歌背後的悲劇女人
    世人都說唐玄宗愛極了楊貴妃,之後還有《長恨歌》為其背書,可面對著馬嵬坡的兵變,面對著江山和美人的單項選擇,唐玄宗還是選擇了江山,取了楊貴妃的性命;而遣唐使阿倍仲麻呂,也愛慕著楊貴妃,卻不敢表白,只能把相思寫進日誌裡;白鶴少年白龍,卻在得知楊貴妃死去的真相後,選擇不惜付出一切也要為她報仇
  • 楊貴妃去日本後和安倍晉三成老鄉,後人成當代影星,美貌是遺傳
    很多真假不明的傳說和記載都說到楊貴妃在馬嵬坡並沒有涼透,而是東渡逃向了日本,這樣的猜測能從日本人的記載中看出一點端倪,而且在日本卻有人聲稱是楊貴妃的後人,而且以此為驕傲。這位「後人」就是著名影星山口百惠,憑藉著她姣好的容貌和精湛的演技,在日本影視界頗有地位。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星竟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人,真是這樣嗎?那山口百惠豈不是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
  • 白居易《長恨歌》暗藏玄機,楊貴妃或沒有死,對日本文學影響深遠
    在人人皆知白居易長篇敘事的《長恨歌》中,日本人感受到了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悲劇,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黎民百姓,每個日本人無不吟唱白居易的詩歌,尤其是《長恨歌》在日本非常出名。
  • 日本視野中的電影《楊貴妃》:溝口健二的平庸與誤讀
    在佐藤忠男的評價中,他從始至終認為這部電影不過一場鬧劇,很難與溝口健二嚴肅的風格劃上等號。很顯然,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佐藤忠男對於《楊貴妃》這部電影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僅僅用數句話就對這部電影一筆帶過。唐玄宗在楊貴妃離宮之後,對她的思念之情日漸強烈,不久之後便將楊貴妃召回了宮,但是此時的朝堂形勢已經不受唐玄宗的控制,安祿山選擇起兵謀反,皇室眾人倉皇逃離都城。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憤恨之聲,他們認為都是楊貴妃的罪過,於是楊貴妃最終被縊死在馬嵬坡。
  •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為何被賜死?難道就因為她是寵妃嗎
    可是自古君王還是愛江山的,美人再美也比不上江山的壯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公元756年,長安場沐浴在一場風暴之中,「安史之亂」如一股颶風席捲了大唐王朝。唐玄宗與楊貴妃不得不開始流亡生涯,在浩浩蕩蕩的隊伍中,他們也許還慶幸雙雙逃離「安史之亂」的風暴,也許在流亡途中還是萬般恩愛。可是他們能恩愛,將士們卻醞釀著一場風暴,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軍將士認為是楊貴妃兄妹導致大唐今日的局面,於是在馬嵬坡突然譁變,斬殺楊國忠,並要求殺死楊貴妃,於是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
  • 微信轉發免費看《王朝的女人楊貴妃》啦!
    這場叛亂使得楊貴妃的兩任丈夫——壽王和唐明皇父子和解,壽王悲壯地戰死疆場;而無心政治的楊玉環也成為帝國最高政治鬥爭的核心……《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曾更名為「盛唐危機」,於2009年立項,但該項目屢遭變故,拍攝並不順利。
  • 正史上楊貴妃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楊貴妃是一個美女,這從唐玄宗對她的愛上就是可以看出來的,要知道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兒媳婦。確切地說楊貴妃是唐玄宗兒子李瑁的媳婦,就是因為被唐玄宗看上了,然後楊貴妃不得不和自己的丈夫分開,來到唐玄宗身邊。所以說,楊貴妃是個美女,也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美女。楊貴妃還是唐玄宗的一個好幫手。為何要這樣說呢?
  • 《妖貓傳》的楊貴妃,根本就是個瑪麗蘇女主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便帶著楊貴妃等人離開長安。一行人走到馬嵬坡時,楊玉環的命變得不由自己。《新唐書》和《舊唐書》兩部正史都記載,楊貴妃因為兵變死於馬嵬坡。 楊國忠死了之後陳玄禮也沒停止威脅,軍隊也沒撤掉包圍,因為他們認為楊貴妃也是禍害,她也得死。衡量再三之後,唐玄宗點頭同意,於是楊貴妃被絞死在馬嵬坡。雖然正史是這麼記載的,但正史並不等於事實。官方有官方需要的說法,民間流傳的也可能是真話。
  •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更像是一面「照妖鏡」
    數一數,自開場「殤軍」儀式、馬球大會、宮前夜舞直到後來的貴妃大婚、馬踏潼關、洛陽大火、馬嵬坡……有著不下十場的大戲,無論是人力動員還是電腦特技製作都已是十分驚人的量,他居然能一一扛下來了,而且效果也達到了頂級,這種高效率的完成度已經足以讓大多從事電影創作的人為之驚詫,並給予其由衷的掌聲。
  • 「原創」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有愛情嗎?
    文/薛文德 近讀清代詩人袁枚寫的《馬嵬》一詩後,頗有感慨,因為該詩可謂眾多寫馬嵬坡詩中最有名的一首,詩曰: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 日本有「楊貴妃之鄉」,影星山口百惠自稱後人,楊貴妃去了日本?
    關於楊玉環的死因說法頗多,原本的史料記載是唐玄宗不敵天下眾怒,讓心腹傳達賜貴妃自縊的命令,而因為一句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令眾人紛紛猜測玉環是逃去了「蓬萊仙島」。但事實究竟如何,為什麼近年來日本人會告知大眾自己有一個「楊貴妃之鄉」,甚至連著名影星山口百惠都要來認祖歸宗呢?一:日本人對盛唐文化的迷戀,是基於白居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