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回溫明顯,但後疫情的電影業靠誰拯救?

2020-10-08 商業數據派

姜子牙》票房遭《家鄉》反超、《八佰》等舊片加場

文|舍兒

編|王一粟

截止到十一小長假第7天結束,國慶檔票房已經突破了37億。

根據燈塔顯示的票房數據來看,可以計算出近7天內票房每日的降幅在9%-15%之間。以此估算,國慶檔8天的電影總票房應該會在40-41億之間。

這與去年國慶檔7天創下的44.66億票房相比,的確有一定的下降。但鑑於2019年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氛圍的烘託,以及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座率不得超過75%的硬性條件,使這兩期的國慶檔並不在同一個起跑線。單看今年的國慶檔成績,無論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與2018年以前的同檔期相比,都有成倍的增加。

當然,這個國慶檔對從業者以及觀眾而言是與眾不同的。這是影院受疫情停擺半年以來,迎來的首個重要檔期。無論是出品方、發行方,還是影投或者院線,都指望著國慶檔能夠將疫情期間的損失降低到最大化。

不過,因部分原定春節檔的電影延期上映,以及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致使影片的宣傳節奏打亂,宣傳預算縮減,一定程度上也對票房產生了影響。《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雖然陸續進入15億大關,但《急先鋒》《一點就到家》等電影的表現卻相對一般。

2020年只剩下兩個月,與過去三年內年均票房600億相比,今年的十個月內僅累計了112億的票房。業內所期盼的報復性消費來了嗎?國慶檔能夠成為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的救命稻草嗎?還需從走勢來進行分析。

75%限座率,排片間隔拉長:特殊的國慶檔

根據燈塔數據顯示,觀眾對國慶檔電影的熱情一如從前。在9月30日的觀影人次還只有333.2萬,而國慶中秋雙節當日,觀影人次便達到1836萬人,整整提升了6倍。

一是因為主流觀眾進入假期空暇時間,二是因為10月1日當天有《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兩部重量級新片上線。這兩部電影在1日便共計創下了6.35億的票房,佔當日總票房的85.6%。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盤也開始出現明顯的降幅。10月7日的3億票房已不足1日的一半,每日降幅在9%-15%之間。這當然也是歷年重要檔期中常見的現象。雖然排片場次沒有明顯的變化,但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卻在逐日下降。

一般來說,新片上映前幾日所迎來的觀眾是最多的,如果電影的口碑發酵更好,將會延遲票房高峰。比如去年暑期檔的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前三天票房從1.44億到2.88億持續呈增長狀態,上映第10天日票房達到3.42億的高潮。

今年國慶檔並沒有出現這樣一部能夠持續推動票房走高的一部影片。除了《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前三天的票房浮動不超過0.4%之外,其他影片的日票房均呈下降狀態。10月3日和4日雖然有《木蘭:橫空出世》和《一點就到家》兩部新片上映,但卻表現平平,並沒有拉動大盤的能力。

不過,今年國慶檔票房在數字上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有所減少,但也只是差了4億左右的距離,而2019年國慶檔已經是歷史巔峰。這主要是因為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影片都有著濃鬱的愛國情緒,與中國成立70周年的舉國歡慶的盛況正形成呼應,因此大盤與2018年同期相比暴增了134%。

而今年因疫情而存在著諸多不可抗因素。首先,按照政策上的防疫規定,影院上座率不得超過75%。加之每場影片放映結束後,必須留出消毒和散味的時間,導致排片間隔時間拉長,排片場次與正常情況相比也有所下降。某影城經理文女士告訴《商業數據派》,去年國慶檔每天的排片量是45場,今年最多只能排37場,相當於一天就少了6場。

不過,影院排片場次雖然減少,但根據燈塔數據顯示,2020年的影院數量卻比2019年新增了286家。所以整體的排片場次與去年相比是所有提高的。但觀影人次卻有1000萬左右的下滑。導致上座率也從去年的36%,降到今年的28%。

不過與近5年的國慶檔大盤相比,便能夠突出今年國慶檔的票房水平以及觀眾的消費動力。除2019年借70周年之勢令票房水漲船高之外,2016-2018年的票房成績均未超過30億。與此前國慶檔表現最佳的2017年相比,今年也有50%左右的漲幅。雖然電影的平均票價每年都有1到3元的上漲,但也並不足以彌補10億的差距。

從其他數據信息來看,今年國慶檔無論是走進電影的觀影人次還是上座率,與前三年相比也都有明顯的上升。

不過與2017年相比,2020年的影院數量新增了2328家,人均消費水平也有了至少20%的提升。所以就今年國慶檔的大盤成績來看,票房穩定上升的因素佔比,未必小於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

但整體來看,觀眾對今年的國慶檔還是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在文女士看來,影院比較要配合防疫,許多硬性條件的準備都需要下調,對於票房成績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而目前的大盤成績,實則已經超出了預期。


《姜子牙》票房持續下跌,《家鄉》反超:國慶檔7部影片表現如何

今年的國慶檔電影無疑開了好頭。10月1日,《姜子牙》的單日票房就達到了3.61億,《我和我的家鄉》則為2.74億。而在去年的同一天,《我和我的祖國》的單日票房為3.88億,《中國機長》則為2.6億。

所以,有《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兩部重量級影片坐鎮,便註定了國慶檔的大盤成績不會太差。

不過在近7天的票房走勢中,卻出現了比較有意思的現象。與《我和我的家鄉》對比,《姜子牙》出現了高開低走的現象。前兩天雖然已超3億的單日票房領跑大盤,後續的票房成績卻持續大幅度下降,3日出現了30%的降幅,6日甚至下降了36%。第三天的單日票房便被《家鄉》反超,第四天總票房成績則從首位退至第二。


這無疑是口碑發酵所帶來的結果。受50億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響,同為光線傳媒出品、並與《哪吒》進行了一系列聯動的《姜子牙》被寄予了眾望。高期待值促使觀眾紛紛走進電影院,致使該片的首日票房遙遙領先。

但與期待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姜子牙》兩極分化的口碑。上映一周天以來,《姜子牙》的豆瓣評分從開分的7.5降至7.0。除了故事本身的設定引發了一定的爭議之外,在宣發上的動作也遠不及《哪吒》。一是原本作為春節檔的電影被打亂了宣傳節奏,二是《哪吒》熱映了發酵了「藕餅CP」話題。而《姜子牙》除了借《哪吒》熱度之外,並沒有產生新的話題點。

在《姜子牙》票房一路下跌的情況下,《我和我的家鄉》則彰顯了優勢。從故事基調來看,《家鄉》更偏向於輕喜片。與《姜子牙》沉重和莊嚴的蒼生話題相比,更能夠滿足觀眾放鬆心情的需求。加之《姜子牙》口碑的不佳,7.4分的《家鄉》也成為了多數觀眾唯一的選擇。

上映第7天,《我的我的家鄉》已經成為了國慶檔首部票房突破15億的電影。觀影人次佔比和排片佔比都在10月3日之後一路高走。從4日至7日,《家鄉》的排片佔比在32%-39%之間,而人次佔比均超過了50%,超過了《姜子牙》《急先鋒》《一點就到家》等電影的總和。

除了這兩部票房超10億的電影之外,其他國慶檔電影的票房截止到目前均為超過5億。其中,《急先鋒》於9月30日率先啟動國慶檔,並在當日獲得了46.3%的排片佔比,約5735.8萬的票房,但在1日當天排片佔比縮減到了19.2%。更因影片的口碑不及格,在10月4日之後,排片佔比就沒有超過7%。

《一點就到家》雖然4日才上映,但豆瓣評分卻達到了7.3。主演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該片自上線以來的上座率也呈現出了上升趨勢。

不足的是,《一點就到家》的宣發動作較少,且滲透率也比較一般。根據貓眼專業版的營銷數據顯示,《一點就到家》的物料播放量僅有330萬,遠不及《姜子牙》和《家鄉》的9000多萬,微博討論量也非常低。

不過,《一點就到家》的口碑和上座率都有上升趨勢。作為小成本電影,上映4天的票房也接近8000萬。文女士表示,正考慮未來幾天給《一點就到家》加場。若該片的後續口碑能夠持續發酵,並不排除全國排片率隨之上升的可能。

女排題材電影《奪冠》雖然已經在9月25日提前上映,但在國慶檔期間依然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排片佔比從1日的8.7% 提升到7日的13.5%,人次佔比也從5.90% 升至10.8%。國慶檔影片雖多,但並沒有出現強爆款。這也是《奪冠》不斷加場的原因。

同理,《八佰》《信條》《花木蘭》三部續映影片的票房自國慶檔開啟之日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之後,自2日開始也出現了回升。甚至超過了《再見吧少年》《木蘭:橫空出世》兩部幾乎沒有水花的新片。


整體來看,今年國慶檔大盤表現穩定,既沒有出現《藥神》《哪吒》這類的大爆款影片,也沒有像2018年國慶檔出現整體預冷的情況。按照目前的大盤數據來看,若沒有75%的限座率,以及影院的排片縮減,票房超過去年同期也並非沒有可能。

新片供不應求,重映片填補市場:國慶檔後的電影業靠誰拯救?

截止到現在,2020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已經達到了116億,國慶檔36億的票房佔比30%。更有美國媒體評論,中國今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這對於受疫情影響停擺半年之久的中國電影行業而言,儼然帶來了希望。

不過擺在眼前的是國慶檔結束之後,未來三個月乃至半年內的市場該如何發展。

就國內疫情恢復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群體已經開始了正常的生活,觀眾的觀影需求與行動力並不會縮減。但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需要的無疑是好的影片與故事賣點。

而受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影片的備案與發行以及拍攝周期都受到了影響,這導致電影數量也將縮水。在今年7月份的暑期檔,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就曾在採訪中表示:今年電影供應量會比去年同期下降三分之二,會讓明年暑期檔的電影公映,繼而造成一定的斷檔期。

海外引進片的處境則更加艱難。往年影院引進海外片的數量大概在100部以上,而今年算上復映片也不過只有30部左右。海外疫情愈演愈烈,後續的新映引進片的數量也將大幅度縮水,尤其是好萊塢大片或將消失很長一段時間。

「海外引進片的減少對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影響並不大,但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影院而言會有一定的影響,畢竟一二線城市想看引進片的觀眾比較多。市場造成的缺口也是必然的。」

這意味著,在新片供不應求的電影市場,需要靠復映片或延長電影的放映周期來彌補。從正面來看,沒有引進片的競爭,國產電影的機會將更多。比如8月份上映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競爭較小的情況下,獲得了5億的票房。另外,疫情原因令部分海外國家無法進行電影創作,那麼也可能提高國產電影出海的機率。

但從反面來看,新片數量的不足,已映影片的延長放映或重映,都講導致走進電影院的觀眾越來越少。票房的縮水,將對影院、院線及影投造成一定損失。

不過,與上半年幾乎看不到希望的電影市場相比,40億的國慶檔票房已經為電影人及觀眾帶來了極高的期望。即便接下來的數月中,大盤可能無法恢復往年同期的成績,但至少能夠保證行業的基礎運轉。

「影院的命運不能只寄托在一個檔期,一個檔期的票房成績是不足以拯救市場的。這需要行業中的每個人都集中力量,把每一個檔期都做好,才能推動行業迎來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國慶檔」能否迎電影業完全復甦?聽聽北師大教授周星怎麼說
    「國慶檔」大片集中助力電影復甦目前電影院的上座率已從30%提升至50%,周星表示仍未滿足,但非常贊同國家對於人民生命、文化事業在綜合衡量之後做出如此決定。「電影業在整個國家經濟體系中,以人民的安全為底線。」「之前很多人對30%的上座率有意見,其實是試水。但上座率達50%的時候,對於影院來說可能不會虧了,開始持平了。最主要的還是對增強了觀眾的自信心。」
  • 疫情影響影視業業績普跌 國慶檔多部電影能否拯救影視「寒冬」?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業績普跌,恰逢雙節,電影集中到國慶檔,國慶8天超級黃金周能否成為影視行業的「救命稻草」?以往國慶檔成績表現優異,那麼在特殊環境下,今年國慶檔能否再創新高?同時,結合9月15日頒布的《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其中規定每場電影上座率從50%放開至75%,且部分賣品已經放開售賣,對影院利潤提升有明顯利好。還有一周,國慶即將來臨,10月臨近,國慶檔電影即將上映。
  • 國慶檔電影票房已破37億元 節後火熱走勢還會繼續嗎?
    中秋國慶雙節假期接近尾聲,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遭遇了「至暗時刻」的電影業終於火起來了。 根據燈塔數據,截至11月8日上午11時,國慶檔總票房已突破37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和我的家鄉》領跑國慶檔票房突破17億,《姜子牙》超13億,《奪冠》國慶期間票房超過3億。
  • 2020國慶檔:類型豐富多元 成績可圈可點
    今年的國慶檔有哪些特點?如何看待這個成績?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邀請業內人士各抒己見。主持人:有人說,今年國慶檔是某種程度上的春節檔,您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許宏宇:因為疫情,我們太久沒有去電影院了。國慶檔很多觀眾回到電影院,很熱鬧,大家都特別興奮,很有幸福感,所以感覺像春節檔。
  • 春節檔影片陸續定檔國慶,此舉能否拯救2020?
    雖然市場和影迷遺憾錯過了春節檔、情人節檔、五一六一檔等檔期,但令公眾心心念念的電影們也在陸續回歸,最為明顯的便是國慶檔。日前,原定於春節檔上映的《姜子牙》《奪冠》重新定檔,新片《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也擁抱國慶檔。
  • 國產片挑大梁 國慶檔三部主力影片票房超30億元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張濤)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電影業在經歷了大半年的至暗時刻後,在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終於火起來了。根據貓眼實時票房統計,10月1日至10月7日上午10點,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達到15.59億元,《姜子牙》總票房達到12.57億元,《奪冠》總票房達到5.79億元。
  • 國慶檔為中國電影加速「回血」
    【文化評析】 國慶假期離我們越來越近,對廣大影迷來說,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即將到來的國慶檔電影。截至目前,共有9部影片將在國慶檔上映。各方利好消息,讓我們有理由對國慶檔電影抱有樂觀的態度。相信無論是觀影人數還是票房紀錄,中國電影都會為老百姓送上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毋庸諱言,電影行業在今年上半年遭受了巨大的衝擊。國家電影局在4月召開的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全國電影院在疫情期間暫停營業,製片和宣發基本停滯,估算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失血」嚴重的中國電影行業,引起公眾的普遍擔憂。
  • 國慶檔為中國電影加速「回血」
    國慶假期離我們越來越近,對廣大影迷來說,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即將到來的國慶檔電影。
  • 資訊 | 國慶檔戰況過半,《奪冠》靠口碑走出長線
    國慶檔過半,賽程如何?檔期首日大盤衝上7億大關,締造了今年電影市場單日票房高峰。自疫情危機爆發以來,大家期盼已久的市場熱潮也終於出現,毫無疑問,今年國慶檔將成為拯救年度大盤的關鍵所在。看向單片,競爭頗為激烈,檔期冠軍輪流坐莊。
  • 疫情之下,「煥然一新」的國慶檔
    相比去年國慶檔50.49億的總成績,尚存一定距離,但在幾部重磅影片壓陣的基礎上,今年的國慶檔仍然以7.3億的票房成績,取得了國慶檔票房史上的第二高開局。相比去年年國慶長假首日8.1億元的成績來看,已經恢復九成。
  • 疫情下的世界電影業「裂痕」正在發生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電影業或進入「寒冬期」,撤檔、延期、停拍、電影院關閉……被按下「暫停鍵」的世界電影業,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考驗。《花木蘭》是這一時期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受疫情影響的卻不止這一部,《X戰警:新變種人》《寂靜之地2》《比得兔2:逃跑計劃》《速度與激情9》《007:無暇赴死》也紛紛更改了公映時間,有的直接從三四月推遲到了年底,這一狀況讓人想起今年中國的春節檔,本來認為有望合力創造50億元票房的幾部春節檔大片在一天的時間內全部撤檔,使得這個春節檔可以用「顆粒無收」來形容。
  • 「救命」的國慶檔:國慶檔之後的路怎麼走?
    截至10月2日24時的票房數據來源 / 貓眼專業版國慶檔大局未定,挺過至暗時刻的電影院,更需要在這個來之不易的國慶檔,靠排片讓自己活得好一點。以往的國慶檔影片多半於9月30日上映,今年面對復工後的第一個大型檔期,所有影片都開始策略性卡位,你多一天,我多一天,合力拼湊成了一個檔期時間跨度更大的國慶檔:《奪冠》率先提檔到9月25日起跑;《木蘭:橫空出世》延後兩天避開鋒芒;《一點就到家》開啟長線點映,延後到了國慶檔中段(4日)供應,準備後發制人。今年從9月22日起,幾部國慶檔影片才開啟全面預售。
  • 國產主流大片預約「最多熱切期待」國慶檔
    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化後最特殊的一個國慶檔,不少影迷期待的國產大片也定檔在這段時間裡,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目前的影院上座率仍控制在50%以內。新定檔的作品中,《奪冠》和《姜子牙》為原春節檔電影,前者以中國女排橫跨30多年歲月的故事為原型,後者被期待為「國漫新爆款」。《我和我的家鄉》是完成於疫情期間的新作。一部是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從不同地域切入,用喜劇方式講述我們與家鄉之間的黏稠情感。
  • 2020年國慶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出爐
    國慶檔後半程上映的《一點就到家》則以輕巧的喜劇形式展現了青年創業、助推鄉村脫貧主題,整體節奏活潑靈動,帶給觀眾清新愉快的觀影感受。 從單片滿意度來看,2020年國慶檔主調查的5部影片滿意度均超81分。其中,3部滿意度超85分、一部滿意度超83分。與2019年國慶檔「三足鼎立」、今年暑期檔《八佰》 「一枝獨秀」的市場表現不同,國慶檔影片滿意度分布較為均衡。
  • 三部春節檔電影回歸 今年國慶檔像「過年」
    今年國慶假期與中秋節正好趕在了一起,8天長假期間,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休閒計劃了。喜歡看電影的朋友有福利了,不少因為疫情影響撤檔的影片國慶上映,是不是很期待。  9月10日晚,在宿遷市區一家影院,一些市民在候場區等待進場。影院恢復開放以後,經歷漫長冰封期的電影市場正在逐漸回溫,尤其是國慶檔影片,讓人很是期待。
  • 好「窮」的國慶檔
    春節檔撤檔大軍《奪冠》《姜子牙》《急先鋒》扎堆國慶檔,與國慶檔量身定製的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廝殺,形成五強爭霸的局面,背後則是近100家出品公司參與角逐。而自從2019年國慶檔8天狂攬50.48億票房後,國慶檔一躍成為可與春節檔媲美的大檔期。
  • 「救命」的國慶檔
    ,靠排片讓自己活得好一點。以往的國慶檔影片多半於9月30日上映,今年面對復工後的第一個大型檔期,所有影片都開始策略性卡位,你多一天,我多一天,合力拼湊成了一個檔期時間跨度更大的國慶檔:《奪冠》率先提檔到9月25日起跑;《木蘭:橫空出世》延後兩天避開鋒芒;《一點就到家》開啟長線點映,延後到了國慶檔中段(4日)供應,準備後發制人。今年從9月22日起,幾部國慶檔影片才開啟全面預售。
  • 「春節檔」電影加持,防疫狀態下能創造「最強國慶檔」嗎?
    網友戲稱,今年國慶節,要在電影院「補過春節」——近日,兩部曾因疫情撤檔的「前春節檔電影」官宣定檔國慶。還記得2019年的春節檔被稱為「史上最強春節檔」,而2019年的國慶檔,也被稱為「史上最強國慶檔」。
  • 國慶檔影片爭霸賽打響,誰將奪魁?
    受疫情影響,原本在其他熱門檔期可以上映的電影,此次全都集中到了國慶檔。再加上75%上座率的限制,各大影片的爭奪戰愈發激烈。9月22日上午8點,包含《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急先鋒》在內的多部國慶檔影片正式開啟統一預售。這一時間相較於原本業內盛傳的9月15日整整推遲了一周,且距離國慶假期也僅剩9天。
  • 疫情後的國慶檔太擁擠!成龍的新片也加入了這場大戰,會當炮灰嗎
    在沉寂了大半年的電影院終於即將迎來了自己轟轟烈烈的國慶檔。國慶檔一直以來就是國內電影票房的重點貢獻者,每年的春節檔和國慶檔就是好比神仙打架,眾星雲集,影片扎堆上映。這一點在今年表現得更加明顯,2020春節檔因為疫情的原因失去了光彩,本來在今年春節檔定檔的電影就有大大小小十來部,而大家的話題熱點也就是那幾部,本來想看神仙對打的場面,被疫情擱置了。所以今年的國慶檔將迎來一個非常重要的票房對戰。